最近两年可能逐渐能见到新车开始在第二排做豪华舒适性的配置了,以前的 30 万价位 5 座车在第二排基本可以说只是能有一个空间可以乘坐。在说到第二排配置的时候除了后排出风口就是中央扶手,顶多再算一个杯架。
今天去体验的智己 LS7 在做 5 座车这一件事上总有一些特别的想法,尤其是它第二排的座位。
五座车也在座椅上动刀
第一眼看到这个座椅的零重力模式,我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离谱」。
LS7 为了实现足够大的零重力模式空间,专门重新设计了座舱内部整个右侧的空间。从前后一体的电动滑轨,到可以折叠放入仪表台下方的副驾座椅,再到比肩豪华 MPV 二排的独立座椅。

这当中任何一个点单独看都是对豪华 5 座车的创新,所以当你发现车内的空间竟然可以被这么排列的时候,确实多少会感觉到有点离谱。
在这些营销词的背后,我最关注的是「零重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常规的理解上,任何东西只要还在地球表面就不会脱离重力,所以所谓的「零重力」显然不可能是字面意义。近几年在各种豪华车上出现的「零重力」的词汇指的是 NASA 航空局针对太空舱的座椅角度参考提出的,也就是坐垫和靠背之间的夹角应该在 128±7 度,才符合 NASA 的航空零重力要求。智己的这套座椅打开零重力模式后,靠背和坐垫角度在 121 度,所以刚好在这个参考的范围内。
而这个词汇背后的意义,就需要用到一套高精度的科学仪器才能展现。在这次活动上,智己把这套价值 6 位数的高精度压力垫也请到了现场,来帮助展示智己零重力座椅对现场乘坐人的承托受力情况。
这个压力垫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上面画了很多小方格,每一个小方格内都有一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和电脑连接之后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整块压力垫的受力情况,并通过颜色显示表示局部压力强度,颜色越接近红色表示当前压力越大,反之越小。
当我亲自坐上去的时候,也能在边上的大屏幕上直接看到,我的身体和座椅实际贴合情况和受力情况,基本都是在整个贴合面上都是比较小的受力,颜色分布也非常均匀。
抛开原理之外,这套可视化也需要跟其他座椅进行对比才能感知到零重力模式的特点。

对比常规的座椅和坐姿,很明显零重力模式下的座椅确实在整个贴合面上的受力度都变得更均匀了,在整个受力面上的压力差值也是肉眼可见的小。而普通座椅的压力就集中在人体坐骨附近的区域,也因为靠背角度比较垂直,背部受力是非常低的。
除此之外,智己还将整个座椅剖开展示内部结构,从材质和结构上看,LS7 的座椅成本应该不会便宜。
在填充物和结构上,包括半苯胺真皮在内一共有 6 层,最下层是骨架层。在中间还包括了 3 层填充层和 1 层按摩气袋和腰托气袋。
我最好奇的是半苯胺的真皮材质。
一般来说,车内的座椅表面材质分为很多档,从最便宜的织物材质,到仿皮、真皮,最顶级的才是半苯胺和全苯胺的真皮材质。对应的其实是皮质本身的优良程度,和后续处理的复杂度。

所以常规提到的 Nappa 真皮在半苯胺真皮面前还得叫一声大哥,而半苯胺一般都用在百万级的豪车上,智己提供半苯胺材质的选装对于它的定价来说还是有点疯狂的。
大空间+高级材质=?
如果不是在边上放了台 LS7 的实车,我都差点忘了这次的活动是智能座舱的体验而不是座椅体验。

坐进 LS7 里,直观感受上最突出的可以说就是超大的前向视野。这样的视野来自于两个特殊点,一个是半幅式的方向盘配前排贯穿屏,这样在驾驶位看仪表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遮挡。另一个点是超大的前风挡玻璃,比起常规的风挡,LS7 这个角度大到前排可以直接抬头看到天空。
这样的组合之后的效果就是,在常规行驶的状态下,前排除了左右 A 柱带来的视野遮挡外,整个前向确实会带来非常巨大的视野。
另外,为了实现最大化的零重力模式空间,智己还开创性地重新设计了副驾座椅,不仅做到了前后座椅滑轨一体,还实现了前排座椅向前折叠后移入仪表台下方,来尽可能为右后座位留出空间。
汽车空间非常有限,对于座舱设计来说需要在各个维度上把空间偷出来用,最近几年最常见的就是把车顶直接设计成全景天幕。但这种会牺牲日常体验的设计很难说是一个满分答案。

而 LS7 这种非常灵活的空间利用率,属实是在工程上做了突破找到了创新点。
最后
在这次活动上,智己也分享了对 SUV 代际的理解,在这张图里,智己认为 SUV 在过去经历了三个代际的进化,在 2.0 时代 SUV 实现了电动化对座舱系统的革命。而他们对接下来 SUV 3.0 时代的理解,是价值解放和体验升华。
LS7 在最终的产品呈现上,用上了比较开创的空间布局和高级材质,确实能够给 SUV 的座舱带来更新的理念和思路。
不过大家会被这样的座舱设计打动吗,希望有订车或者提车的朋友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