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7 日当晚,在飞凡 F7 上市发布会结束之后,来自飞凡汽车的两位负责人接受了媒体采访。以下是本次采访中的重要信息。
Q:飞凡 F7 的整体价格区间给人感觉非常有诚意,有「杀疯了」的感觉,这款车的定价策略是什么?
A:这次的定价策略,是综合因素考量的结果。整体大环境是其中一部分因素,但更多是从我们自身角度。比如,我们充分听取了用户对这款车的价格期待;另外一个层面,飞凡汽车是比较新的企业,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定价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体验飞凡。
Q:为什么产品的价格下探到 20.99 万?从成本角度,这次的价格能够保证毛利吗?
A1:我们认为价格战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拿出了有诚意的定价,是希望通过这款车让更多的用户知道飞凡,也知道上汽能够在高端新能源轿车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让消费者知道电动汽车不仅仅是新势力,传统主机厂也回归了。
至于如何做到这个价格,总的来说是得益于上汽体系化的优势,我们在价格控制方面做出了努力。
A2:为什么会有 64 度电的那款车?在最开始的规划中,77 度电池和 90 度电池能提供 600 公里或者以上的里程数;但在经过市场调研之后,我们会发现大家的里程焦虑越来越降低,因此提供了一款搭载更小电池的车型满足城市通勤需求,经济性也是好的。77 度和 90 度电池目前比较成熟,而 64 度电池还在做验证。
另外,从整车厂商角度来讲,财务账肯定要算清楚的,除了价格,还有我们的品牌价值,这些东西算在一起,可能就不单单是以纯粹的钱的数字来计算。
Q:飞凡在销售网络的计划是怎样的?另外,飞凡在底层系统软件层面的主要优势是哪些?语音助手是自研还是采用供应商方案?
A1:我们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在不断优化整个销售网络,目前在全国 64 城市布局了 172 家飞凡汽车销售网点,在 12 座城市布局 14 家交付中心,在 66 座城市布局了 129 家服务中心或特约服务站。
今年我们会加速布局更多渠道网点,同时会将独立售后服务站点的占比提升到 90%。
A2:在智舱和智驾方面,硬件对我们来说不是重点,真正核心是在它本身底层的软件,包括车机 OS 和包括 RISING PILOT 智驾系统,软件才是能够让硬件发挥出应有能力的关键。从整个开发角度上来讲,飞凡是依托整个上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完成的。
我们的优势在于,在掌握全栈自研的基础之上能够做更好的反馈,在收集到客户声音两个月之后就完全通过 OTA 解决相关问题,我们的 OTA 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我们的数字化处理能力、OTA 升级能力,是需要在非常完善的电气架构上才能实现的,这是我们核心的能力。
说到 AI 语音和语义,我们是自研开发,但这里面一定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和第三方合作的。
A1:我再补充一下前面关于核心能力的部分。目前我们有 4 个共创中心,分别是设计共创中心、数智共创中心、智驾共创中心、智电共创中心;这四个共创中心都是专属团队,在项目成立早期就通过深度共创的方式参与到项目当中。
我们每周有评审会,针对用户反馈或者外界行业洞察,我们都会跟大家一起沟通商量,所以依托上汽强大的体系力,我们不管是智舱还是智驾,都在不断地快速迭代。
Q:20.99 万元的 F7 车型,在智驾和智能座舱方面是否也是属于全系标配?飞凡在换电方面有什么进展?
A:关于基础版 20.99 万的这款车型,相关的细节目前还不太方便透露。
目前已发布的五款车型,22.99 万进阶版和 24.99 万长续版配备 RISING PILOT 基础智驾方案,24.99 万进阶 Pro 版、26.99 万长续 Pro 版和 30.19 万性能 Pro 版标配 RISING PILOT 高阶智驾方案。
不同点是,相较于 RISING PILOT 基础智驾方案,RISING PILOT 高阶智驾方案可提供高速领航功能,随着法规的放开,通过 OTA 可以不断迭代出适配更多场景和体验。
至于换电问题,目前在上海地区,我们已有汽车安亭国际博览公园、南翔印象城、中国石油嘉松站三座换电站投入使用。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换电站的落地,其中覆盖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杭州、苏州、南京、郑州等在内城市的换电站已经基本完成选址,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审批和建设流程。
Q:F7 底盘平台有点隆起,为什么?上汽集团的技术积累和魔方电池给飞凡的平台空间带来了什么帮助?
A1:这个凸台实际上是车身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主要是考量在提高整个底盘,尤其是车身强度的情况下,带来更好的 NVH 性能,这也是在技术上做了充分考证后做出的取舍。
在平台角度上来讲,上汽集团的星云纯电技术底座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飞凡汽车也利用了其共性技术。在电池方面,F7 所采用的三种电池都属于魔方电池序列里面的。
A2:我稍微补充一下,那个凸起部分可以通过在凸起面上把平面拉平,带来好的视觉感受;另外,它对于后排两个座位的体验空间感是有帮助的。
Q:在销售终端特别是销售顾问层面,飞凡将如何做好产品传播?
A:坦率来讲,这次 F7 产品力的点,其实不太容易直观让用户感受到。对于如何将这些功能配置传递到用户,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说进行销售顾问系统化培训,制作碎片化、利于销售转化的工具,以及派总部员工到一线去等。
Q:F7 定价出来之后,R7 的价格会不会有一些调整?在飞凡的产品规划序列里面,有没有定位在 F7 和 R7 之上的产品?
A1:F7 跟 R7 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一个是中大型轿车,一个是中大型的 SUV。关于它们的价格体系,我们更多还是去看在各自细分市场里面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两个产品目前面对的用户人群也不一样,在配置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关于产品规划,目前可以分享的是,到 2025 年飞凡每年会推出 1 到 2 款全新产品,会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不同的车型。
A2:关于车的定位,这不单单是由我们的规划所决定,更多的是由市场决定。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包括在不同的价位段里面会有不同的市占率。所以我们的核心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
Q:今年有没有关于 F7 月销目标的标准?整个飞凡汽车有没有年销量的目标?
A:从 F7 的定位或销量预期来说,我们希望这款产品是在它所处的细分市场里最有竞争力的产品,目标是要做到这个细分市场里的 Top3。
我们希望通过 F7 这款车让更多的用户知道飞凡,知道上汽能够在高端新能源轿车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电动汽车不仅仅是新势力,传统主机厂也回归了。
Q:你们认为飞凡 F7 最扛打的点是什么?
A1:这款车最能打的点,我认为是舒适。我觉得,舒适感是当前的电动轿车里面大家谈及比较少的,大家更多都是在追求智能、硬件配置。但硬件的堆砌是比较简单的,更关键的是能不能用软件把它更好的效能发挥出来。
另外,科技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如果只是为了炫技,我认为在目前只是一个单纯的内卷,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
A2:舒适是我们所有产品里面非常重要的 DNA。再强调一下我们为什么放弃品牌音响,举例来讲,无论是功放、音效芯片还是可以调校出来的 3D 矢量音效,如果和一个品牌方合作,可能需要用 3 到 4 年的开发时间,如果是自主开发,那么这个开发周期就很短,也可以快速 OTA。
Q:飞凡 F7 这个产品是否是与比亚迪汉进行对标?
A1:我们对这次的产品非常有信心,我们希望它能够在 30 万范围区间内能成为最能打的产品,或者说最舒适的豪华轿车。
A2:我更愿意把比亚迪汉或者蔚来 ET5 定义成同行者,而不是竞争者。每家车企的车型有不同的 DNA,有不同的细分市场,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大家在共同新能源方向上更好地服务好客户,这是所有车企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