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_Zhou

明明_Zhou

EC6
关注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将在广州打造「超充之都」,建设超 1,000 个超充桩

环形隧道
2023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3-04-01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开幕。

论坛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商用车转型方向、汽车后市场创新路径、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模式等多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今天上午的「国际论坛」,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演讲的核心信息:

  1. 全球加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从当前的 25% 增加至 9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从 2.5% 增长至 70%。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以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 「4T」技术(Bit、Watt、Heat、Battery)是驱动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这四个技术领域的融合将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碳、环保、智能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为实现交通电动化提供技术支撑。

  3. 针对充电基础设施、续航焦虑和汽车性价比等问题,华为发布了超融合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并采用业界最高效率的高压电驱系统,CLTC 效率达到 92%。在相同电池配置下,整车续航里程可提升 4.5%,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接受度。

  4. 今年华为将发布第二代高压平台动力域解决方案,支持高压的超快充,希望实现 5 分钟的补能达到 200 公里,华为会发布一个全新的平台。

  5. 通过构建高速充电基础设施和合作建设未来充电设施,推动充电前景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普及和升级,支持各种车型的充电需求,解决充电设施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促进电动汽车在公共出行市场的推广。

  6. 华为将在广州打造「超充之都」,在这个城市建立 1,000 多个充超快充超级充电桩。此外,华为还在深圳、重庆、郑州等城市开展城市合作项目,包括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充储放一张网、VPP 落地等项目,以提升公共充电服务水平和电动出行体验,促进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演讲稿原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 「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绿色能源与交通电动化融合发展」。

我们刚才已经听到各位的发言,我今天主要从技术的角度、从工程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

碳中和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和最紧迫的需求,数字技术正在驱动社会进入数字化文明的时代,我们认为面向 21 世纪两大确定的趋势都是确定性的,第一个就是数字化,第二个就是低碳化。我们从全球各行业的排放量来看,交通行业已经占到 23%,超过 1/5,交通行业电动化我们认为是全球碳中和的一个关键的路径。

面向碳中和时代,全球加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到,在发电侧,能源结构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主体、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由现在的 25% 增加到 2050 年的 90%,在用能侧交通行业将加速电动化转型。大家刚才看到,全球新能源的渗透率将由现在的 2.5% 增长到 2050 年的 70%,这个行业可能率先实现低碳化。

我们认为通过 “4T” 技术,这是最近我们公司内部达成的共识:第一个,数字化技术(Bit)。第二个,电力电子技术(Watt)。第三个,热管理技术(Heat)。第四个,储能管理技术(Battery)。

四个技术的融合,我们认为是驱动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刚刚讲的融合创新、融合发展。电动化的关键也是将电力电池的技术、电力电子的技术包括与数字控制技术相互融合,而智能化是通过传感、网联、AI 等数字化的技术实现智能的有序的充电、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应用从而提升改变和我们用户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这几年快速发展,可以说超速发展,清洁能源的替代正在成为可能,正在加速到来,以 5G、AI、云等数字技术深入的应用,汽车产业由传统燃油车快步向新能源车演进,一个崭新、低碳的智能网联电动时代加速到来了。

面向 「双碳」 的目标和机遇,华为在 2021 年整合能源业务,把相关的技术整合到一起,成立了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加大战略投入,在低碳时代怎么通过我们的技术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希望融合起来,聚焦清洁发电,光 + 储、风 + 储,包括交通的电动化,包括 ICT 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我们都知道全球现在有 750 万个通信站点,怎么让这些通信站点成为绿色低碳,也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包括智能化大量的数据中心怎么实现低碳,都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从而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的转型。

在交通电动化领域,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定义为动力域的解决方案,以及充电网络全套的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电动和充电网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来提升用户的体验,加速电动化的进程。我们在动力领域定义为部件提供商,就是动力领域内的解决方案部件提供商,致力于帮助车企造好车,为最终的用户带来最佳的驾乘体验。

我们看到,在当前,虽然我们建了大量的充电桩,一些场景我们充电不方便,包括续航的焦虑和性价比不高,是影响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问题,包括我本人,我是最早有电动车的,我们现在也是不敢开到太远,都在城市里面跑。

首先,我们认为充电基础设施目前布局很多是不均衡的,包括生命周期很多短,布了很多充电设施,大部分不好用,包括不方便。用户体验差,不持续演进的问题。布了一个充电桩,可能未来的很多车不支持,看到站、但是不能用。其次,充电车长途续航难以保证,包括在高速公路冬季低温场景续航打折、整车能耗偏高的因素,加重了续航的焦虑。另外,我们看到整个电动车的普及,特别是在 A 级车,我们用户期望价格更便宜,还要功能多、性能好,所以对车企来讲,我们新能源车还存在开发是比较复杂的,包括成本高、周期长等很多问题。

所以在智能电动领域内,为了加速电动化,提升 A 级电动车的性价比和竞争力,2022 年我们发布了首款超融合的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为用户带来 A 级车的价格、B 级车的空间和动力体验,并节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我们认为 A 级车在未来整个电动的普及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今年在 4 月份上海车展期间,将发布最新一款超融合产品,面向这个段位的车型。

另外,针对续航的焦虑,我们从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三个层级,打造业界量产最高效率的高压电驱系统,CLTC 效率达到了 92%,和行业目前现有的相比,我们能够提升 3 个点,在相同电池的配置下,整车的续航里程可以提升 4.5%,今年我们将发布第二代高压平台动力域解决方案,支持高雅的超快充,我们希望实现 5 分钟的补能达到 20 公里,我们会发布一个全新的平台。

为了实现便捷的电动出行,我们将携手客户、伙伴共同推动充电设施的升级,我们主张充电设施为整个社会新的基础设施,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营运,是先有路的地方就应该有充电,实际我们现在在很多公路边包括很多人比较少的路上现在还是没有的,我们认为实现有路的地方就要有充电,这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并且优先在高速公路包括服务区,包括刚刚中石化讲的充电站、加油站,城市的公共电动车高速路的场景,应该发展超级快充。同时,基础设施需要向高质量、高安全、可演进的方向发展,实现高效补能、智能运维,提升体验和效率,达到可持续的商业正循环。现在我们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可能 7 到 8 年或者 10 年,但是大多数 3 到 5 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都坏了,运作维护成本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大多数的充电设施都达不到当时规划的我们的投资回报,我们应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兼顾。所以充电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以上的挑战和需求,今年我们将发布全球首个全液冷、光储一体化充电架构,实现充电基础设施架构的全新升级,我们支持光储充一体化的演进,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同时也支持超快充一体,兼容各种电压等级的车型,这也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车的生命周期是相对比较长的,我们怎么在同一个位置、同样的充电设施支持不同电压等级的车,这也是很关键的。

主机模块、终端均采用全液冷的架构,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它的寿命,我们希望这代充电设施起来以后它的最基本寿命达到 10—15 年,并且能够全制式的兼容和升级,来支持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发展,支持高压超充车型大功率充电的需求,今年我们会实现高压上面能够做大 5 分钟、200 公里,目前我们已经在深圳和几个城市已经建了几个示范站,基本上能够达到要求。

我们现在也已经在很多城市有合作,我们希望构建兼顾当前、支持未来发展的高速充电基础设施,打造充电一张网:城市一张网、高速一张网,我们今年会在广州打造全球首个「超充之都」,在广州市建立 1000 多个超快充超级充电桩。

我们在深振业会推进 「充储放」一张网、VPP 落地,参与整个电网一起合作,参与整个电网的调峰调频。我们在重庆一起合作,打造充储泊一张网,我们希望在整个城市所有的停车位统一进行建设和管理。和郑州市也在合作,与公路服务单位开展智慧充电,也是停充一体化的试点。这些城市在不断提升公共充电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动出行的体验,持续推进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几个城市一起合作,把未来充电设施的建设探索出一条路来,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兼顾。

我们也深刻知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面向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携手业界同仁、客户和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为交通电动化、为碳中和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共建绿色美好的未来。

祝贺这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