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_Zhou

明明_Zhou

EC6
关注

领克 08:没有人比我更懂「座舱氛围感」

领克 08

2023-04-03

在本次发布会之前,我向办公室里的数码发烧友、同时也是曾经的魅族手机使用者提了一个问题:

「魅族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大家不假思索给出的答案都是「设计好看,审美高级」。

在手机圈野蛮生长的那几年里,魅族靠着简洁优雅的 Flyme 俘获了很多年轻消费者。「小而美」足以看出大家彼时大家对魅族的喜欢,使用魅族的「魅友」们往往会有惺惺相惜的共鸣。

在当时,大家可能还没有想到有一天「小而美」的魅族也要「整大活」,Flyme 也变成了 Flyme Auto。

作为领克打响全面电混的第一款产品,在先前的体验中我们就发现,领克 08 是一台不论在外观细节还是内饰细节上都非常「走心」的产品,而期待已久的 Flyme Auto 也即将于领克 08 上首发搭载。

那么问题来了:两者的碰撞到底能够为领克 08 的座舱带来怎么样的火花?

座舱氛围感,还可以这么玩?

「氛围感」是指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感觉,通常是由空间、光线、声音、材质、交互等元素组合综合给人提供的感受。

在汽车的座舱里,只靠「智能化出色」远不能提供这种感受。Flyme Auto 和领克 08 的座舱设计一起,重新定义了「氛围感」,开创了车内氛围灯、中控屏、声音互相联动的先河。

我们先来看领克 08 结合 Flyme Auto 在氛围感上做的设计。以「小憩模式」、「时光引擎」、「如然体验」三个模块为例,Flyme Auto 在设计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动态效果和场景变换效果,车机得以融入领克 08 的整个座舱环境中,带来更好的沉浸感。

在「时光引擎」里,随着一天中天光的变换,背景也会同步变换,领克 08 的渲染车模也会随着变换光影。

在「如然引擎」下,随着空调温度的改变,动态效果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最有意思的是「小憩模式」。在「小憩模式」下,车机屏幕内的萤火虫会和氛围灯「忽明忽暗」的相互交互。而实现这个效果需要让领克 08 和内饰氛围灯、音响和屏幕互动,这也是两家深度合作的结晶。

这种打通车内所有独立部件边界的神奇感受,我找了很久也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最后我发现,可能还是「Alive Design」最为适合。

而回归到座舱本身,领克 08 的很多设计在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种「氛围」的营造。比如和领克和哈曼卡顿在车型开发早期就签署合作,23 扬声器最高功率达 1,600 W,其造型也完全融入于整个座舱氛围中。盖板下加入了若隐若现的光源,光源和音源一起提供呼吸、变色、律动的效果。

92 英寸的 AR-HUD 达到了 2K 的分辨率,可以支持 AR 导航、ADAS 驾驶辅助信息等。传统的 HUD 模块需要将仪表台挖孔,在美感上欠缺。在领克 08 上,AR-HUD 和前置扬声器被设计成了「悬浮岛」,看上去像一个具有科幻感的装置艺术品,不会破坏整体的氛围。

这也是本次发布会中「无界」的注解:

不仅仅是魅族和领克合作的「无界」,更是座舱中各个单独元素组合的「无界」。

著名设计师 Dieter Rams 曾经说过,好的设计应该是简约的、功能性的、美观的,同时与环境和谐地融合,设计师应该通过简化设计和削减不必要的元素来实现更好的设计效果,即「好的设计是环境的设计」。

所以如果要总结领克 08 的内饰设计,「科技和设计感融合」可能是最好的注解。没有飞扬跋扈的设计元素叫嚣着吸引人的注意,也没有画蛇添足的元素来让设计变得沉重。在空间、光线、声音、材质、交互的点缀下,「氛围感」恰如其分成为了领克 08 座舱的最优注解。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亿咖通的安托拉 1000 Pro 计算平台。其中,2 颗「龍鷹一号」芯片 NPU 算力 16 TOPS,GPU 算力高达 1800 G (FLOPS)。

这也是领克 08 敢于在动态效果和模型渲染上如此大胆的原因:有算力,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领克 08,车机直接第一梯队?

「没有手机,领克 08 的车机本身表现怎么样?」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

看完发布会,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借由魅族在手机领域的十几年积累,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的车机在信息分布、交互逻辑、UI/动效设计和空间感体验都做到了业内第一梯队。

这可能也是魅族「没有手机,依旧是降维打击」的 Slogan 在发布会现场打出来的底气。

从「人机交互」、「UI/动效设计」、「场景/氛围感」三个方面入手,我们来探究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在座舱设计上的「Alive Design」理念到底指向何处。

人机交互:高自由度的定制空间

领克 08 的车机主界面支持壁纸模式、车库模式、地图模式三种显示效果的切换。想要美观,可以使用壁纸模式;想要科技感,可以选择渲染精细度极高的车库模式;想要路线信息,可以选择地图模式。比起乏味的怼一块儿地图一直在主界面的设计,个性化定制的空间和选择多了不少。

不止于此,主界面上的卡片、Dock 栏、Smart Bar 都支持很高自由度的自定义空间。从卡片看起,你可以自己选择将能耗、胎压、音乐、座椅等等信息按使用习惯排布在 Dock 栏上方的四个位置中。

你甚至可以在领克 08 上自定义 Dock 栏。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你可以将更高频的功能入口从左往右自定义排布。魅族显然深谙「个性化」在座舱设计中的重要性,种种功能的自定义组合,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排布逻辑。

Smart Bar 也是领克 08 在车机上的创举。在相对固化的 Dock 栏里,Smart Bar 就像 iPhone 14 Pro 上的灵动岛,这里可以在充电、导航、音乐等等信息间轻盈切换,让后台的信息在前台有了一个展示和交互的窗口。

领克 08 的交互也秉承着「扁平」的原则。从「设置」菜单来看,点开后一步即可到达功能操作的界面,车控、灯光、驾驶、辅助驾驶等信息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排布。

不过,关于各个分区里的功能划分是否合理、「实况车控」中是否聚合有高频次使用的功能都是未来体验的重点。

最后,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的交互逻辑和手机保持一致:左滑为返回、下拉为进入负一屏、捏合为返回桌面。从手机、Pad 到车机上的适应成本会大大降低。

手机厂商在交互逻辑上经验积累到了车机上,的确产生了「降维」的优势。

UI 和动效:灵动且丝滑

领克 08 上搭载的 Flyme Auto 的 UI 细节、配色、背景都是定制的,这也让我们见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灵巧、简洁、有设计感。

更可怕的是,魅族这个「细节控」给领克 08 的 UI 也设计了「微动效」,音量、车辆等等菜单图标会用细微的变化来给操作者反馈。

从一个小小的图标到背景上渲染出的天气和精细车模,再到各个层次菜单的图标的风格和字体的设计一致性。这下,是不是懂了「Alive Design」的真实内涵?

在动效上,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做得堪称一绝。

在此之前,我没有在任何一台车上见过如此流畅顺滑的转场动画:从领克 08 主界面的车模—导航界面;从导航—设置;设置间不同层级的切换,通过远近推移、车模大小改变的渲染,给你营造出了「一镜到底」的爽感。

什么是「手机域」?

在发布会的现场,沈子瑜抛出了「手机域」的概念。

传统的 5 域包含了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和车身域,每一个部分都是控制汽车的某一大功能模块的电子电气架构的集合。那么所谓「手机域」能实现什么?

答案是:在连接到车端之前,手机会预先处理好应用的计算和渲染,直接映射到车机。

大多数消费者的手机更换频率和便利程度要高于车机芯片,这也缓解了很多消费者对于自己的车「硬件落后」的焦虑。通过手机的生态拓展,千万手机应用可以做到直接上车,不再需要繁琐的车机端的定制开发和优化。

「无界」拓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维度是「无感」,即怎么做到手机和车机的无感连接?

我们用魅族 20 Pro 和领克 08 的配合为例。从上车开始,领克 08 就可以做到和手机的「无感连接」,不再需要搜索、点击和等待的环节。而让人感到惊艳的是:联动氛围灯,领克 08 还为连接的过程加入了极其富有仪式感的动画。

在思考手机如何更好的成为车机生态的辅佐之后,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给出的答案是:「小窗展示」、「跨端可见即可说」、「应用接力」和「硬件共享」。

在「小窗展示」下,手机端的应用会流转到领克 08 的车机界面。为了不遮挡车机核心信息的显示和读取,流转的应用会独立以悬浮小窗的形式在左侧呈现。

语音助手 Aicy 也不会只局限于支持车机端的应用,在「跨端可见即可说」功能下,从手机端流转而来的小窗也可以在领克 08 上支持语音控制。不论是搭载 Flyme Auto 的领克 08 车机自有的生态,还是手机拓展而来的生态,从语音的体验来说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不会有体验的断层。

在「应用接力」下,手机端播放的音乐、导航等信息会在上车后自动流转到车机。正在播放音乐、导航的进度都可以无感从手机更替至车机。「无界」和「无感」依旧是手机和车机生态打通的核心要义。

更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领克 08 和魅族的合作让其不仅仅打通了和手机间软件的边界,在硬件上也做到了和车机的共享。在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三个场景:手机调用车辆座舱摄像头浮窗会议、车机端游戏调用手机作为手柄、K 歌功能下手机直接作为话筒,我们也期待这些功能能够早日在领克 08 上体验。

而 CCC 3.0 的 UWB 手机钥匙也于领克 08 上首发。除此以外,Flyme Auto 的固件升级可以下载至手机,和手机之间形成双冗余,避免极端情况下更新的失效。

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打通车机、手机界限后,领克 08 的座舱智能化的上限、便捷程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从上车前后,用户的体验不再割裂,生活的场景和车内的场景也不会有明显的区隔。

在没有打通手机的智能汽车的车机上,我已经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上车从手机端的音乐 APP 切换到车机 APP 上、手机导航在车机端重新搜索、等待一次次 OTA 将专属的车端 APP 挤牙膏般推送。

「没有手机软件赋能的汽车厂商都将逐渐掉队」,发布会现场的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行字。

但我同时想说:「没有车企优秀设计的座舱,光靠手机软件赋能也无济于事」

从领克 08 和 Flyme Auto 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两者深度合作的 UI、颜色和主题设计,还是领克 08 的氛围灯、音响等配合 Flyme Auto 的玩法,两者的各取所长,彼此之间缺一不可。

最后,我细心地观察到一个细节:在于 4 月 2 日开业的魅族武汉楚河汉街旗舰店里面,赫然摆放着一台展车。

而魅族也宣布魅族 20 系列会联袂「领克精选」共同首销。这也暗示着领克和魅族未来大概率会在渠道上展开更多的合作:领克进入魅族门店、魅族进入领克门店。

吉利的生态圈

吉利近几年合纵连横、暗暗布局各个行业,在这场发布会上,我不止一次惊讶于这些以前不明所以的投资和合作竟然能以这种形式开出花儿来。

比如,魅族联合了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商业卫星公司,定制研发了卫星通信芯片「天问 S1」。未来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自定义长文字双向通信,甚至支持语音传输。

再比如,这次领克 08 车机使用的安托拉 1000 Pro 计算平台和「龙鹰一号」芯片来自亿咖通,Eric(李书福)也是亿咖通的联合创始人。

而让我们感到惊喜的 Flyme Auto 也正是这种「合纵连横」的代表——魅族和领克取长补短,在各自的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李书福五年前就说过「未来汽车会是一个智能空间移动终端,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所以,从吉利近几年的布局来看,涵盖了车企、出行公司、芯片公司、自动驾驶公司、手机企业、商业航天公司等等的巨大生态圈背后的逻辑都有迹可循。

而魅族和领克的合作也作为一个样板和典范,证明者吉利生态圈背后的枝叶已经在不经意间互相连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