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

AutoLab

关注

专访华为李文广,HUAWEI ADS 2.0 不再依赖高精地图,更快的多城泛化

环形隧道

2023-04-23

作者: 张祥龙

早在 3 月华为就预告了 ADS " style="border-bottom: 2px dashed #78BBC4; cursor: pointer;" class="dictionaries_wrap"> 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以及 AITO 问界 M5 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问界 M5 智驾版),这款产品的最大进步,就是新增的激光雷达及其对应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也就是 ADS " style="border-bottom: 2px dashed #78BBC4; cursor: pointer;" class="dictionaries_wrap"> HUAWEI ADS 2.0。

而车展前夕,搭载华为 HUAWEI ADS 2.0 的问界 M5 智驾版正式上市,售价 27.98 万元到 30.98 万元。HUAWEI ADS 2.0 将给问界 M5 智驾版带来哪些惊艳之处?HUAWEI ADS 2.0 相比 HUAWEI ADS 1.0 会带来哪些变化?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智能驾驶领域总经理 — 李文广(左侧)

面对这些问题,在上海车展我们通过采访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智能驾驶领域总经理 — 李文广,来带大家进一步了解。

4 月 18 日上海车展媒体日第一天上午 9 点,展馆正式开展的时间,作为可能是本届车展开始最早的一批采访,AutoLab 与李文广的采访约在了 AITO 问界的展台。

在正式采访开始前的闲聊中,李文广就向 AutoLab 爆出了一个 「内幕」,谈及车展前禾赛刚发布的前挡激光雷达,李文广表示华为多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最终没选择这个方案的原因,还是华为认为激光雷达在车顶才是更好的方案,更有利于发挥其性能,虽然美观度受些影响,但就像苹果灵动岛一样,大家慢慢会适应。

坚持做认为正确的事情,而非一味向终端消费风向妥协,或许这就是华为这种头部大厂不同于其他的自信。而采访中关于激光雷达,AutoLab 也提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探讨,激光雷达到底要不要用。是不是 4D 毫米波之类的,可能也有一个平替的效果,您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李文广:「这是两条技术路线,纯视觉的一条技术路线,还有一个就是多传感器融合。纯视觉这条技术路线,本身有它的上限,而且比融合感知的上限要低得多。在纯视觉路线上,特斯拉应该是在行业上做得最好的。但是如果上限卡在那儿,数据再多也上不去。」

「特斯拉现在用视觉做检测,但它难度很大,激光雷达引入以后会带来很多好处,我们激光雷达很容易就感知物体的三维信息。深度信息很容易有了,探测距离也准,从我们训练的效果来看,多传感器融合的天花板明显要高,我们用少量的数据,做到短的时间快速提升,出来的体验明显就比他好,像特斯拉 FSD,很多处理场景,明显不如我们的处理效果。」

的确在感知层,问界 M5 智驾版的能力是拉满的。其配备了 1 个顶置激光雷达、3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其中激光雷达可以精准测距,感知环境由高达 800W 像素的前视双目摄像头实现,另外其毫米波雷达还采用全新玻璃天线技术,配备 4 个 MIMO 天线,信号更强。

感知能力更强也让其在算法决策层面更有底气。

另外对于智驾而言,感知上 「看得见」 和 「看得懂」 是不一样的。这方面华为 ADS 2.0 的亮点,还在采用 BEV 感知网络以及业界首创 GOD 网络。

BEV 感知网络可以让车辆获得上帝视角,通过训练标注,采用白名单的方式识别障碍物。比如通过华为 AI 训练集群的丰富场景库,HUAWEI ADS 2.0 每天可以进行千万公里的仿真测试、挖掘疑难场景,用海量的数据实现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的持续迭代和优化,这也是云端数据训练对于智驾成长的喂养。

但是问题在于交通环境中的各类异形障碍物理论上是无穷尽的,无论多么庞大的数据训练量,理论上也不可能做到每一种都进行标注识别。而对于人类驾驶员而言,我们即便不认识某些障碍物,但也知道前方区域是否可以行驶。

GOD 网络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再需要识别、标注交通环境中的所有障碍物,只需要规划出哪些区域车辆可以行驶即可,所以理论上即便前方障碍物在 BEV 感知网络白名单之外,GOD 网络依旧可以做到 「识别」 和规避。

特斯拉 FSD 的 Occupancy Network 占据网络其实也是相同的理念,但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 FSD 是纯视觉融合方案,而华为 GOD 网络,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融合的感知,在恶劣天气及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于障碍物的感知、识别能力上确实会更胜一筹。

而去高精地图,加激光雷达,HUAWEI ADS 2.0 它的成本上比 ADS 1.0 那一套有没有下降?

针对这个问题,李文广明确表示:成本是下降的。

另外关于 HUAWEI ADS 1.0 与 2.0 体验上的区别?AutoLab 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李文广认为:HUAWEI ADS 2.0 是以感知为核心,所以在很多场景的处理上,不用做很多变更处理,有图(高精地图)的这套机制很多时候不如感知那套体系更好。

的确,没有了高精地图的 「指导」,以纯感知为路线,车辆再也不用 「按图索骥」,确实也会给人一种更自然的智驾体验。其实去高精地图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让 HUAWEI ADS 2.0 可以快速地在不同城市铺开。采访中提及去高精地图,李文广也表示:「无图最大的一个好处是泛化城市很快。」

HUAWEI ADS 2.0 的目标,在前期依赖高精地图在今年 Q2 实现 5 个城市的城区 NCA 落地,而在今年 Q3 将实现 15 个无图城市的落地,Q4 再新增 30 个无图城市的落地,达到 45 城城区 NCA 落地。而如果继续使用高精地图,受限于可能数月一次的高精地图更新以及时间更漫长的采集,智驾落地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现在 HUAWEI ADS 2.0 今年 45 城的目标。

采访中还谈及 HUAWEI ADS 2.0 泊车体验。

目前 HUAWEI ADS 2.0 支持 160 + 种泊车场景,同时还支持停车场跨楼层代客泊车,当车主首次自主泊车完成后,下次抵达停车场,激活代客泊车辅助功能就可以自主漫游到目标车位自动泊入。

而采访中,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智能驾驶领域总经理 — 李文广还表示:「大概在明年 HUAWEI ADS 系统将支持泊车召唤功能。」

其实在 HUAWEI ADS 1.0 上,AutoLab 也体验过其自动泊车功能,链接如《超级开箱 | 9 车横评,哪家自动泊车靠谱?》彼时搭载这套系统的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表现就已经很不错。

AutoLab 超级开箱自动泊车测试排名

采访的最后,谈及智驾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李文广给出了两个维度:安全和时间。

李文广认为:整个智能驾驶面向的需求是解决的是用户的安全问题,另外一个则是在时间上如果真的能够把路上的时间解放出来,用户都会买单。从安全和时间充分利用节省角度来看,这是刚需。需求是最重要的,一个行业只要有了需求,大家在推动上进步还是会很快的。至于这个值多少钱?有人说,这相当于替代司机,那一个司机多少钱,至少我觉得现在价格结合智驾能力上来讲,还需要一步一步地走。

目前,问界 M5 智驾版搭载的 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软件包的标配功能已涵盖高速 LCC、城区 LCC、高速 NCA 等 19 项功能;选配高阶包还包括城区 NCA、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 代客泊车辅助)及城区 LCC 增强三项功能,一次性购买售价 36000 元,包年订阅价 7200 元,包月订阅价 720 元。

最后再快速了解下搭载 HUAWEI ADS 2.0 的问界 M5 智驾版的大致情况,其亮点在于将率先实现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在硬件上,具有顶置激光雷达、视觉感知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软件上,依托华为 ICT 技术优势赋能,在融合感知层面采用 BEV 网络加 GOD 网络,同时基于多传感融合感知系统,具有道路拓扑推理网络,拟人化智驾算法,可以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可以说,作为当下以技术赋能汽车行业的代表,HUAWEI ADS 2.0 也不仅仅将赋能问界 M5 智驾版,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智能化体验的顶流之一,其较低的上车成本,规模化快速落地的能力,也将推动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前进一大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