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松_SERex

屹松_SERex

ET5

车库视频主持人

关注

2023上海车展,大量新车亮相;仰望 U8 开售;理想发布纯电战略;特斯拉一季度财报发布|E 周要闻

环形隧道
2023 上海车展

2023-04-24

一周指数

一周要闻

2023上海车展,大量新车亮相

蔚来发布全新 ES6

蔚来在 2023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表明未来每月将会新增 200 座换电站,同时更新了 Power Jouney 计划。车型方面 EC7 五月开始交付,ES8 六月开启交付,此外蔚来还带来了全新 ES6 以及 2023 款 ET7。

2023 款蔚来 ET7 新增曙光金车漆、拖挂套装、N—Box、前风挡下沿加热。同时无线充电面板功率提升、座椅体验优化、中控饰板增加镀铬圈装饰、前后门板下侧采用软包覆、门板储物盒增加水杯限位器、底部采用植绒工艺等,属于优化了一个小的年度款,售价并没有调整,还是 45.8 万元—53.6 万元,从今天起开始预定,5 月中旬开始交付。

全新 ES6 和 ET5 同平台,但是很多东西从 ES8 直接下方过来了。首先这个变化最大的外观,车宽比之前宽了 30 mm,车高相比老款低了 53 mm,并且去掉了空悬,只保留了 CDC 减震器。

细节上跟几个月前 NIO DAY 上发布的 ES8 和 EC7 一样,取消了所有的镀铬件,只保留了黑色包围上的几条金属条。整个前脸也成为了更纯粹一些的 X—Bar 造型。但是也变得更运动一点,比如这个和 ET5 相似的侧导流口,ET5 同款的蔚来自研 4 活塞定卡钳,同款的前 150kW,后 210 kW 的双电机。而跟 ES8 一样的设计也有,纯平的侧窗,悬浮的车顶,隐藏的雨刮高位刹车灯,转向灯。

虽然内饰大致与新的 ES7、EC7 差别并不大,但是我会被一些细节吸引。比如前排座椅靠背上有一条装饰线,感觉对于后排来说是非常能够提升质感的,这一条线给予的豪华感我甚至觉得会更甚于新的 ES8。

而且最关键的是现在 ES6 前排有可调节头枕了,具有 22 项电动调节,可以手动前后上下调节,而且面积非常的宽大,基本不用试,就知道肯定比之前不可调的舒服。而且后排也具有电动调节。

蔚来全新 ES6 将会于 5 月下旬左右正式发布,目前下定的用户还赠送 8,000 元的选配(Moon 主题和气辉橙卡钳)。

小鹏 G6

根据此前工信部的消息,G6 的核心参数信息如下:

- 三围尺寸:长宽高 4,753 x 1,920 x 1,650 mm,轴距 2,890 mm;

- 整备质量:单电机版 1,995/2,000 kg,双电机版 2,095/2,100 kg;

- 轮胎规格:235/60 R18 和 255/45 R20 两种;

- 动力参数:单电机版搭载 218 kW 电机,双电机版搭载 140 kW 前电机和 218 kW 后电机,另外电机不再是方正的,而是来自武汉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自研电机。

小鹏 G6 本脆展出了两种颜色,从橙色的配色中我们也看得出,G6 相比 G9 将会更加面向相对年轻的消费者。

在内饰上,小鹏 G6 相比家族其它车型有了较大变化。方向盘样式、分体式的中控屏和仪表屏以及更多皮质包裹的内饰设计都让 G6 的内饰看起来更加年轻。

虽然在设计细节上,小鹏 G6 的内饰还有一些别的车型的影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体的观感和高级感的营造上,小鹏 G6 已经要比家族里其他的车型有了很显著的提升。

极星 4

2023 年是极星品牌的「中国元年」。此次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极星正式亮相了中大型纯电 SUV 极星 3、2024 款极星 2,并且全球首发亮相了极星 4。

这次发布会的重点在于全新发布的极星 4,而且外观上极星团队表示非常满意。车灯方面是我最喜欢的,极星 4 是第一款实现极星 Precept 概念车头灯造型的量产车型,类似于带双锋刃日行灯设计的分体式头灯。

尾部贯穿式纤刃后尾灯,无论在白天或夜晚,其可保持常亮状态,在提高可见度的同时,提高对后向的警示力度,降低后方碰撞风险。

极星 4 采用宽体 + 低矮车身溜背设计,与目前市面上所有 Coupe SUV ( X4、GLC Coupe、EC6 等)造型都不尽相同,有点类似于极星 2 的跨界风格。同时后挡风玻璃采用新设计,取消了传统后挡风玻璃设计,延长全景天幕至后排乘客头顶后部,改善了后排乘客头部空间。

动力上采用了 400 kW 的双电机,搭载的电池为 102 kWh,在中国市场极星 4 将搭载 Flyme Auto Core,并且用上了横屏。界面上也都已经极星化了。

极星 4 也将于今天开始接受预定,在单电机标准续航、单电机长续航 Plus 以及双电机 Plus 的基础上分 6 个配置版本,续航分别为 627,709,637 km。售价也从 34.98 一直到 53.38 万元,大家觉得价格怎么样?

深蓝 S7

长安深蓝 S7 在外观上延续了 SL03 的家族式设计风格,第一眼看上去就会颇有熟悉感。年轻、运动且有攻击性的前脸也成为了长安深蓝产品的外观设计基调。S7 不论是纯电版还是增程版都采用了封闭式格栅的设计,下图中的荧光黄为纯电版本,灰色的为增程版本。

长安深蓝 S7 外观的设计非常锐利,所以我个人认为灰色车漆的增程版可以有效中和这种有些「跳脱」的视觉感受,让视觉效果更加协调。不过见到实车后,黄色车漆的纯电版比工信部的申报图更加和谐,属于吸睛且有个性的风格。

得益于快速收窄的窗线、光影变幻的车侧型面、车身不同色的黑色饰板和延伸到车侧的细长尾灯,深蓝 S7 的侧面看上去非常精干,没有臃肿和平庸的感觉。黄色的纯电版和灰色的增程在外观设计上几乎没有区别,灰色的车漆让 S7 看上去更加低调矜持,两个颜色的设计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辅助驾驶的硬件上,我们可以参考长安深蓝 SL03。2 月份,深蓝公布了 SL03 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硬件系统选装价格为 3 万元,硬件上的差距如下:

  • 6 个摄像头升级到 11 个;
  • 6 个超声波雷达升级到 12 个;
  • 3 个毫米波雷达升到了 5 个。

在功能上,高阶版本的辅助驾驶硬件可以支持「APA 7.0 远程代客泊车」,包含车内泊车、遥控泊车、遥控进出、循迹倒车、远程挪车及记忆泊车等。也支持 NID 3.0 领航智能辅助,支持高速 NOA。

S7 的方向盘相比 SL03 作了细节上的微调:单色改为了双色的拼接;镀铬的面积延伸到了下方,安全气囊/喇叭的区域也变得更加立体,按键的样式也有些许调整。改变后,S7 的方向盘样式变得更加有层次感,相比之下 SL03 会显得有些扁平。

S7 的中央依旧配备了 14.6 英寸的向日葵大屏,UI 设计和 SL03 差别不大。不过,为了满足取消仪表盘后的信息补充,S7 的中控屏左侧浮窗会加入车速、档位、辅助驾驶信息等,和 Model 3/Y 的思路类似。

S7 不仅仅给副驾配备了带腿托的零重力座椅,主驾驶位竟然也配了腿托。

值得一提的是,S7 取消了内部机械开门的把手,采用电控按钮解锁的逻辑。此外升降窗户的方式也变为了蔚来类似的拨杆式。在车窗控制区域,S7 用了类似藤木的设计点缀,虽然能看到别的品牌的影子,但起码视觉效果不错。

S7 的后排座椅舒适度不输给前排。乘坐感受厚实和柔软,SUV 充裕的纵向空间让后排座椅可以适当抬高,乘坐时的腿部支撑充分。细腻的皮质和稍有陷入感的乘坐感受让 S7 的后排体验非常不错。

smart 精灵 #3

全新 smart 精灵 #3 以「新奢运动美学」为理念,以「对立且不冲突」为法则。相较 smart 精灵 #1,其车长 4,400 mm,轴距达到同级领先的 2,785 mm,搭配「四轮四角」设计,延续「紧凑于外,宽适于内」的空间设计理念。

新车前脸赛博光影贯穿式 LED 矩阵大灯搭配「鲨鱼鼻」造型和 A 型宽格栅;新车侧面,A 柱到 C 柱舒展延伸,与车顶轮廓自然相接。同时,大尺寸轮毂和下扰流板提升整车运动感。

新车尾部,C 柱与保险杠等元素,为之带来蓄力待发的尾部姿态。新车还采用了新奢设计和前卫的现代元素,例如三角像素格元素的曜动光影贯穿式 LED 尾灯。

内饰设计上,全新 smart 精灵 #3 采用「T 型灵动智能座舱」,采用一体式环抱轿跑座椅、胶囊形和圆形的设计元素、3D Mesh 软包覆工艺的仪表台、撞色缝线设计、头枕 smart 标志、座椅铆钉设计。涡轮式空调出风口类似梅赛德斯—AMG。同时,整个座舱还兼具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性。数字仪表盘、仪表台,与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相得益彰。

1.6 ㎡ 沉浸式全景天幕带来开阔视野与浪漫氛围,采用夹层镀银工艺可阻隔 99% 紫外线。新车还采用 64 色双区智能氛围灯带音乐律动功能,配合 Beats 金牌调音师打造的 13 扬声器音响系统。

全新 smart 精灵 #3 配备超越同级的智能科技配置,通过 UI/UX 设计和智能交互,打造个性化智能体验。

「smart灵感星球」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上,全新 smart 精灵 #3 将带来全新 Avatar 语音精灵助手——猎豹。 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通过对猎豹原生形态的汲取与还原,为之打造了 40 个形象动作和 6 个专属动作。

高合 HiPhi Y

高合 HiPhi Y 正式亮相上海车展,预计第三季度交付。在本次的上海车展上,高合正式发布了海外战略,首批进入欧洲及中东,慕尼黑及奥斯陆 HiPhi Hub 即将开启。

外观尺寸上,高合 HiPhi Y 长宽高 4,938 x 1,958 x 1,658 mm,轴距 2,950 mm。

从此前工信部消息可以看出,高合 HiPhi Y 的后驱版用的是比亚迪(武汉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四驱版仍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

高合 HiPhi Y 将提供 560 km 续航、765 km 续航、810 km 续航三种,电池容量分别为 76.6 kWh、115 kWh、115 kWh,整车整备质量分别为 2,305 kg、2430 kg、2,340 kg。

动力上,分为后驱和四驱两个版本,后驱版本最大功率 247 kW,四驱版本最大功率 371 kW(前 124 kW/后 247 kW)。

快评:

本届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新车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几乎每个品牌都有新车亮相,这些新车的价位也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价位,而且大部分以国产品牌为主。

从设计到产品再到品牌,这些方面都看得出,这些成立了并不久的品牌或多或少都赶上了本届车展的潮流,都是比较亮眼的车型,并且从现场的人流量上,也表现出现在消费者的关注度已经很大程度从传统品牌身上转移过来了。

仰望 U8 正式发售,预售价 109.8 万

4 月 18 日,仰望汽车携旗下产品 U8、U9 及仰望架构亮相上海车展展台。仰望 U8 正式开启预售,推出两大版本,豪华版和越野玩家版。官方预售价格为 109.8 万元。

仰望 U8 基于两大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果——易四方技术和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技术能够实现极限操稳、应急浮水、原地掉头和敏捷转向等场景功能,U8 的最大动力输出超 1,100 匹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为 3.6 s;云辇—P 系统可实现高度自主调节,仰望 U8 悬架总调节行程为 150 mm,无涉水喉最大涉水深度 1,000 mm。云辇—P 具备 3 级刚度调节,阻尼支持连续自适应调节,通过快速智能调节应对不同路况。

仰望 U8 还支持四轮联动、一键调平、超高举升、高度自适应等实用的场景功能。仰望 U8 的 RTI 坡道行驶指数达到 600。同时,新车具备 17 + 1 种驾驶模式,包括 17 种特定路况模式,以及自定义模式,能够实现地形路况的智能识别与调整。

续航方面,U8 最长 CLTC 工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 1,000 km。新车配备的刀片电池,可保证超过 180 km 的 CLTC 工况纯电续航里程,并支持 110 kW 的直流快充,从 30%—80% 快速充电需 18 分钟。仰望 U8 还支持 VTOL 外放电功能,最大放电功率达到 6 kW。

外观方面,新车车身方正,搭配星际穿越大灯。此外,车顶探测系统、D 柱能量塔等细节设计,提升人与车的智能交互体验。

内饰方面,星环座舱利用多重曲线,打造环抱感。12.8 英寸星河曲面屏,打破以往直屏的对内饰设计的限制。车规级曲面 OLED 中控屏,基于真实人体数据模型,选定 37° 倾斜角度。
仰望 U8 轴距为 3,050 mm,为前后排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空间。同时,还配备了智能随动座椅,可根据实时路况信息,主动支撑腰部侧翼。

仰望 U8 配备了证据系列 Hi—End 级音响系统、星空律动天窗、主动香氛等配置,搭配 U8 的 NVH 品质。智能座舱方面,仰望 U8 采用开放式的生态、多音区人车交互、70 英寸 AR—HUD 等功能。

仰望 U8 提供豪华版及越野玩家版车型,增加了 22 寸锻造轮辋、电动伸缩式侧踏板、五屏联动等功能。五屏联动支持前后排的家人和朋友分享电影、共享导航。

同时,U8 豪华版搭载高阶智驾辅助系统,整车配备 38个高精度感知元件,包含 3 个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4 个超声波传感器和 16 个摄像头。

U8 越野玩家版匹配热管理系统,还增加了 AT 胎、夜视系统、车顶行李框及涉水喉等越野配置。同时,搭载了车载卫星通信。U8 越野玩家版还可选装车载无人机系统。为了预留更多的改装空间,U8 越野玩家版适当减少了部分智能化硬件。

仰望 U8 豪华版将于今年 9 月开始正式交付,仰望 U8 越野玩家版将于晚些时间启动交付。

仰望 U9 全新外观也在发布会上正式揭幕。仰望延续了家族式设计语言,采用星际穿越大灯。车身侧面线条灵动,车尾采用大尺寸扩散器、后扰流和鲨鱼鳍,以及空气动力学设计。

此次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仰望架构,涵盖了六大核心技术:易四方、云辇、刀片电池、超级车身、智能座舱、智驾辅助。U8 和 U9 两款车型,均是在仰望架构下诞生的。

快评:

仰望这个品牌在诞生之初就比较受到关注,一方面是诞生于比亚迪之下,搭载着众多比亚迪最新的自研技术,同时在品牌定位上也被称为“比亚迪的高端品牌”。

这次仰望 U8 的价格正式发布之后,定价也确确实实来到了 100 万以上,这给了这个品牌足够高端的开始,也期待在仰望 U8 这次的两个版本之后,还会不会有定位略低的版本出现,也期待即将在 9 月开启交付的豪华版实际表现会怎么样。

理想发布纯电战略

4 月 18 日,上海车展第一天,理想汽车在其「双能战略」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公开了理想的纯电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伴随着理想 AD Max 3.0 版本的发布,理想汽车也宣布其智能驾驶正式进入到 3.0 时代。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理想汽车所定义的「双能」,分别是「智能」和「电能」。

具体来看:

  • 「智能战略」指的是,基于软件 2.0 能力,分别打造「智能驾驶」和「智能空间」技术平台,提供 AI 智能用车体验。
  • 「电能战略」指的是,基于最新推出的高压纯电解决方案,实行「增程电动」和「高压纯电」并行发力的能源策略。

另外,理想也宣布开启智能驾驶 3.0 时代。

其实,之所以称之为智能驾驶 3.0,是因为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已经经历了两次比较重大的迭代过程。具体来看:

  • 智能驾驶 1.0 时代:2021 年,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全栈自研成果在理想 ONE 车型上首次亮相,实现了高速 NOA。
  • 智能驾驶 2.0 时代:2022 年 8 月,伴随着理想 L9 的发布,理想智能驾驶分为了AD Max 和 AD Pro 两个产品线。其中 AD Max 2.0 在硬件层面采用英伟达 OrinX 芯片和来自禾赛的激光雷达,可实现告诉 NOA;AD Pro 2.0 采用了地平线征程 5 芯片,可实现基于纯视觉感知的高速 NOA 产品。

而如今,理想之所以强调智能驾驶 3.0,其核心就是其智能驾驶从高速 NOA 扩展到了城市 NOA——而目前城市 NOA 功能的产品实现载体,就是最新发布的理想 AD Max 3.0 版本。按照官方说法,它可以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像人类司机一样实时感知、决策、规划。

至于具体的推送计划,理想汽车表示,理想 AD Max 3.0 的城市 NOA 功能将于本季度开始推送内测用户,到年底将推送至 100 座国内城市。

同时,一个重磅的消息是:理想 AD Max 3.0 城市 NOA 的软件与服务价格,是终身免费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位 AD Max 用户都将免费升级 AD Max 3.0 的全场景 NOA 功能,包括城市 NOA 和高速 NOA,无需任何订阅费用。

在发布会现场,理想汽车也宣布,5 月底前,理想汽车超级充电站的首批 25 个场站将开启试运营,并对所有电动车车主开放,每个场站配备 3 个快充桩和 1 个 4C 超充桩。

伴随着纯电解决方案的公布,理想汽车也宣布了未来三年的车型计划:

通过增程与纯电并驾齐驱的策略,到 2025 年,理想汽车将形成「1 款超级旗舰 + 5 款增程电动车型 + 5 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 ,面向 20 万以上的市场,全面满足家庭用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的结束环节,理想汽车也官宣:理想旗下的首款纯电车型,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宁德时代 4C 麒麟电池的车型——在现场,理想汽车 CEO 李想还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一起签署了两家公司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快评:

无论如何,面对李想本人所定义的「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2023 年到 2025 年),理想汽车的「双能战略」,更像是理想汽车为了应对这场淘汰赛而主动或者被动做出的应对之举。

眼下,理想汽车「1 款超级旗舰 + 5 款增程电动车型 + 5 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也已经锁定在 2025 年——在这个产品布局最终落定之前,理想汽车显然无法停留在眼前的这个版本上停滞不前,只能持续自我迭代,不断向前。

特斯拉一季度财报发布

总体来说,特斯拉在 2023 年 Q1 交出的,是一份表面看起来有些危险、但实际上依旧健康的财报。

先来看营收和净利润的情况:

  • 总营收为 233.29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4%,环比下降 4%。
  • 汽车业务收入为 199.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环比下降 6%。
  • 总毛利为 45.1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7%,环比下降 22%。
  • 整体毛利率为 19.3%,同比下降 9.77%,环比下降 3.49%。
  • 单车毛利率为 18.9%,同比下降了 11%,环比下降了 5%。
  • 销售成本为 188.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环比增长 1%。
  • 净利润为 25.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环比下降 32%。
  • 净利率为 10.77%,作为对比,2022 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超过 19.2%,2022 年第四季度利润率为 16%。

可见,尽管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实现了 24% 的营收增长,但是它的毛利润、毛利率、单车毛利率等重要指标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下降——这其中最惹人注意的是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 24%。

除了上述关键数据之外,特斯拉在第一季度还有如下重要的指标: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投资余额为 224.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环比增加 2%。
  • 研发费用为 7.7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环比下降 5%。
  • 销售及管理费用为 10.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8%,环比上升 4%。

总体来看,与特斯拉自身在 2022 年 Q1 的表现相比,本季度的利润指标确实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态势。但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依旧是一份可观的财报,尤其是在营收能力和盈利能力层面。

对此,特斯拉 CFO Zachary Kirkhorn 总结称,特斯拉的财务表现依旧是健康的。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除了汽车本身,马斯克在不断强调的,是自动驾驶。

他表示,特斯拉已经在 FSD Beta 上经历了超过 1.5 亿英里的里程测试,而且这个数字正在指数级增长,这是其他玩家没有的竞争优势。马斯克强调,特斯拉也非常专注于提高它的神经网络训练能力,这也是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

为此,特斯拉将大量继续购买英伟达 GPU,并且在 Dojo 超级计算机上大量投入精力——它可以在模型训练的成本层面提高一个数量级。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提到,Dojo 超级计算机有可能像亚马逊的 AWS 那样,成为一种可以对外销售的服务模式。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Dojo 是一个长期项目,它的回报是巨大的,其长期价值有可能是数千亿美元。

当然,在更加长远的层面,马斯克更为坚持和信仰的,是自动驾驶的实现和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

快评:

这次财报发布的一个前提事件是:特斯拉该季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降价。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的价格在年初分别降到了 23 万和 26 万,为它们各自的历史最低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在全球各大车企都在纷纷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特斯拉也不得不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交出的 Q1 成绩单,其实是对马斯克所规划的特斯拉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效注解。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