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海锋
编辑|周长贤
在写深蓝 S7 试驾稿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2022 年 1 月,我前往重庆参观赛力斯位于两江新区的工厂,入住的酒店正好在长安新能源研发大楼的后面。当我挑灯夜战,半夜 2 点多写完稿子,走向阳台伸懒腰的时候,发现对面长安新能源研发大楼灯火通明。
冥冥之中天注定,此次深蓝 S7 试驾,主办方的研发人员成了我们的陪驾教练。在沟通中得知,他们的办公大楼就是一年半以前我看到的那一幢,而之所以灯火通明,是因为彼时正是开发深蓝 SL03 和 S7 的关键时期。
虽然没有参与,但有了这一特殊经历,我知道,眼前这台深蓝 S7,凝聚了长安人无数的努力与心血,也包含了他们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
被寄予厚望的深蓝 S7,到底表现如何呢?试驾 2 天时间,近 500 公里长途奔袭,《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对这款车有了一些初步感受和体验。
增程不先进?但它实用啊!
「增程技术并不先进」,这是我最近两年在关于新能源发展路线讨论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甚至有一些车企大佬也坚信这种观点。他们之所以有如此认知,是因为增程是一项发明了上百年的技术。

一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台纯电动汽车问世,但由于当时的电池技术条件太落后,导致续航里程非常短。于是,一位聪明的工程师在电动汽车上安装了一台内燃机用于发电,再给驱动电机供电,就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增程汽车诞生了。
而这位聪明的工程师,就是保时捷品牌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
用发明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一项技术先进与否,显然不合适。在我看来,只要能解决消费者日常用车问题的技术,就是先进的技术。那消费者日常使用燃油车的高频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位混迹车圈多年的老司机,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油耗高,开支大;
2、加速慢,性能差;
3、故障率高,结构复杂。
深蓝 S7 搭载的增程技术,正好能覆盖上述油车的三个主要问题。在试驾过程中,我们特意测试了一下这台车的亏电油耗,满载 4 位成年男性,并且后备箱满载行李的状态下,大约在 4.9 升/百公里。其中包含了高速、郊区、拥堵市区等等路况,也经历了暴雨、烈日的极端天气,要知道单单深蓝 S7 增程版的裸车重量就接近 2 吨,这样的油耗放在同级燃油车中,已经是 unbelievable。
再看燃油车备受吐槽的性能,也被增程式混动技术提升了一大截。深蓝 S7 增程版的动力系统由一台 1.5L 四缸增程器、一台驱动电机、一块动力电池组以及电控系统构成。

增程器的最大功率 70kW,参数并不突出,但胜在效率极高。按照深蓝官方的数据,这台增程器每消耗一升汽油,可以输出 3.3kWh 的电能,所以 45 升油箱再加上磷酸铁锂电池提供的 200 公里纯电续航里程,CLTC 工况下,深蓝 S7 的满油满电续航里程达到 1120 公里。
真正推动深蓝 S7 增程版前进的是一台最大功率 175kW 的后轴驱动电机,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没有实测,但官方给出的 0-100km/h 加速时间为 7.6 秒。这样的成绩和一众 3 秒、4 秒俱乐部的电动性能车们并不好比,但从日常使用角度出发,完全足够,要知道这样的加速水平,已经是搭载 2.0T EA888 发动机的迈腾或帕萨特的水准。
还有传统燃油车的故障率问题,虽然增程式车型也有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并不与车轮直接相连,仅仅作为发电机使用,可以一直工作在最高效运行区间,工况十分简单,这就使得它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更高。配合同样稳定、耐用的电池和电机,日常使用出现问题的概率极低。

所以,虽然增程并不是一项新技术,甚至内燃机火车头、矿山卡车都在使用,但对于平时充电不方便,并且经常有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来说,它就是当下最适合的新能源技术。
创新不止冰箱和彩电
经常听到有传统燃油车的拥趸们嘲笑新势力,说它们是「新时代的家电下乡」,「车里装上冰箱和彩电价格就能翻一倍」。这种观点略显偏激,但确实指出了当前汽车配置的一些现象,也凸显了用户在这一方面的实际需求。
如何通过创新来吸引「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深蓝的做法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这里需要向大家介绍深蓝 S7 增程版车内的三块屏幕,第一块是中控液晶屏。它的炫酷功能在于,屏幕背后的支撑机构,可以电动设置成向主驾倾斜或向副驾倾斜,当然也可以用手掰。虽然在部分追求实用的消费者眼里,这是一个噱头,但当屏幕正对着你时,那种被重视的仪式感,还是能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
并且,这块屏幕的素质很高,除了分辨率,色彩饱和度也非常惊艳,看得出来,深蓝在采购它时花了不少成本。
内置 8155 芯片则让车机系统的操作流畅度非常顺滑,在 2 天的试驾过程中,车机从没有因为卡顿或死机导致故障,这种省心的感觉对一位 ID.4 车主来说,简直是享受。

第二块屏幕,也就是副驾屏的设计就比较「狂野」了,它并没有出现在常见的副驾前方驾驶台,而是出现在了副驾遮阳板。并且它还是电动翻折,控制按键就在副驾车窗按键的前方。
这块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屏幕,内置哔哩哔哩、快手等应用,也可以通过应用商城安装更多 APP,内容丰富程度不用担心。
但是,它需要与类似蔚来「女王副驾」功能的座椅一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第二排右侧座位没有乘客时,副驾可以半躺,此时屏幕与副驾的视线呈现最佳的 90 度视角。实际体验下来,相比其他新势力副驾屏幕,深蓝 S7 的这一套解决方案更适合长时间使用。
不过,如果副驾后方坐着乘客,那么这块娱乐屏的体验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如果座椅不半躺,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太近,车辆行驶时的晃动会拉低体验感,严重时会导致头晕或晕车,所以各有利弊。

第三块屏幕是主驾前方的 AR-HUD 抬头显示,细心的小伙伴看到前面几张内饰照片应该发现,这辆车和特斯拉 Model3/Y 一样没有仪表盘。据随车工程师透露,深蓝在这套 HUD 系统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实际体验下来,相比其他品牌或车型的 HUD,深蓝 S7 这套系统在显示信息上明显更加丰富,车速、导航、限速、远近光、驻车状态、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甚至安全带提醒,都可以集成其中。如果你觉得信息太多,还可以在中控屏幕中自定义设置,只挑选最重要的显示其中。

为了满足当下用户对手机的严重依赖,深蓝 S7 在中控台下方设计了无线充电板,最大功率可以达到 60W,这应该是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功率的天花板。为了散热,下方还带有一排出风口,非常贴心。不过,由于我们使用的是苹果手机,支持最大无线充电功率才 20W,并不能发挥它的真实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提供了两个手机放置位置,但只有主驾一侧的才带无线充电功能,副驾一侧就没有。我的建议是,另一侧也可以加上无线充电功能,功率稍稍降一些,用户应该会很满意。
传统技艺没有丢
不论增程、纯电还是燃油,它们的本质是一台车,是一辆交通工具,所以最传统的造型、空间、内饰、行驶品质依旧是核心。
老话说「不能以貌取人」,但在买车领域这句话并不管用,因为如果一辆车连外观都没有打动你,凭什么让你乖乖掏钱买单呢?

深蓝 S7 的设计师深谙此道,在外观、内饰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车辆定位中型 SUV,但实际观感却像一台跨界的大号两厢轿车。从上面这张照片,你能看出来这辆车的宽度接近 2 米吗?
众多细节设计也凸显深蓝的用心,例如高度原创的前脸,颇具攻击性。配合造型独特的 LED 分体式大灯,以及下方的灯语显示屏,让同车年仅 20 多岁的媒体人瞬间种草。
高配车型搭载的 21 英寸运动轮毂,转起来后动感十足。配合糖果色的车身,即便在繁忙的大城市早晚高峰车流中,你也能一眼辨识出它的位置。

至于车尾,竖向高位刹车灯、贯穿式尾灯、隐藏式排气······当下该有的潮流设计也都具备。45 度视角下,微微上翘的尾部正好和车头前后呼应,营造出浓郁的运动感。

今年上海车展,我特意在媒体日第二天大清早前往深蓝展台,去体验了一把深蓝 S7 的座椅。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位媒体同行发了一条朋友圈,称它的座椅为「30 万以内最舒适」。
虽然我不是工程师,也不懂太多形容座椅舒适程度的专业名词,但坐上去就能感觉和其他车型的明显不同。初段是软,像陷在棉花中;中段是包裹,让人很有安全感;末段是韧,底盘的震动信息还是能传递一些到乘客的臀部与背部。由于文字力量有限,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深蓝的店里,实际体验一把,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当然,主副驾驶两张「零重力」座椅就更夸张了,包裹性更好且带有腿托,并且为了乘客的舒适以及大幅度调整座椅的便利性,将安全带的肩部设计在座椅靠背上,而不是常见的车辆 B 柱,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还有供后排乘客自主控制的区域,除了可以调整空调温度、风量之外,还能调节天窗遮阳帘和副驾座椅的前后位置。实际乘坐时这一部分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对后排乘客的舒适度提升巨大。
至于空间,深蓝 S7 与特斯拉 Model Y 的车长同为 4750mm,但轴距比深蓝 S7 短了 10mm。反正同车身高 185 厘米的乘客并没有对这一部分表现出任何不满。

最后再来聊一聊动态,在燃油车时代,长安原本就在底盘调校方面非常出色,进入新能源时代后,这一优势得到了延续。得益于电池重量的加持,深蓝 S7 的重心非常低,行驶稳定性很好,在遇到窨井盖或桥头跳时,悬架也能非常沉稳地去处理,不会有过多的震动。
当然,这是一台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家用车,所以也不要过于在运动操控性方面有太高的期待,坐着舒服,开着轻松才是它的终极追求目标。
写在最后:
在深蓝 S7 增程版这款车型上,我看到了传统造车势力转型新能源的独特思路,也见识到了实用至上的造车理念。
和理想、蔚来动辄高端的产品定位不同,深蓝就是要将他们认为最好用的配置,推荐给每一位选择深蓝品牌的「家人」。

很遗憾,在本文见刊时,深蓝 S7 增程版的价格依旧处于保密阶段。巧的是,随车陪驾教练是这款车的项目经理之一,在我们各种软磨硬泡之下,大概推测出深蓝 S7 增程版主销车型的售价应该在 20 万元左右,相比问界 M5 和 Model Y 还是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问题来了,这价位,你会选择增程式的深蓝 S7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