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比亚迪追杀,特斯拉蓄力,更惨烈价格战在后面

比亚迪 汉 DM

2023-05-19

作者 | 邱锴俊

编辑 | 邱锴俊

有人说,特斯拉的降价是降价,比亚迪的降价是冠军版。

5 月 18 日,比亚迪又来了一个冠军版——汉 DM-i,将入门价格杀到 20 万以内——18.98 万元。对比此前 2022 款汉 DM-i 的入门指导价 21.78 万便宜了 2.8 万元。

如同此前推出的其他冠军版一样,比亚迪汉 DM-i 举起明晃晃的价格屠刀,追杀 B 级燃油车,催逼它们缴械投降;同时也将 B 级插混轿车的进入门槛拉高,震慑其他觊觎这一市场的新能源车企。

新王比亚迪刚刚通过价格战「马上得天下」,还需「马上治之」,继续引战,追打穷寇,既开疆拓土,也巩固城池。

特斯拉呢?

年初大降价大胜之后,小幅涨价,鸣金收兵,固守势力范围。

但马斯克之心,路人皆知。

两大龙头如此,其他车企不得不跟进。今年初刮起的价格战风暴,只是暂歇,下半年还将席卷全行业。

比亚迪:继续开疆拓土

汉 DM-i 冠军版,是 2023 年以来,比亚迪推出的第六个冠军版车型。

注:新车型和上一款配置一般有变化,本表只讨论起售价
资料来源:公开报道

此前, 比亚迪推出的 5 个冠军版,都比之前在售车型入门指导价下降一两万元。可以说,比亚迪是要以「冠军」为名,继续以成本优势挤压对手。

不仅如此,比亚迪已经放出风声, 宋 PRO、宋 PLUS 也将推出冠军版。特别是在长城哈弗枭龙、枭龙 MAX 将枪口对准它们之后,比亚迪一定会强有力回应,分析人士预期降价幅度有望达到两三万。

除此之外,比亚迪也会对其他车型打出类似策略。

2022 年,比亚迪凭借新能源汽车大卖,一举成为自主品牌第一,所有品牌第二名。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上险量为 44 辆,已经超过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今年前三个月上险量的总和 42.73 万辆。

比亚迪要巩固现有地位,必须持续开疆拓土。

在 10-30 万区间,比亚迪凭借秦、宋、元、汉、唐、海豹、护卫舰 07、驱逐舰 05 等车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一区间内,比亚迪策略就是推动油电平价,进一步推动纺锤型结构中、最大汽车消费人群弃油转电。 这也是一系列冠军版的核心战略目标。

在 10 万元以下,比亚迪此前并未重视,但是今年开始要覆盖,要称王。

重点车型是比亚迪海鸥。4 月 26 日上市的海鸥,指导价为 7.38-8.98 万元,攻击力似乎不强。然而,年底钠离子电池版本海鸥或将上市,预计售价为 6 万元,续航里程在 300km 左右。

这个价格,不仅一般车企难以与之抗衡,即便是成本杀手五菱汽车,在这一市场全力出击的五菱汽车,可能都难以招架。

而在 6-10 万元区间, 比亚迪和五菱两大猛兽互相撕咬,第三名及以下车企,只能在边缘求生。

30 万以上区间,还是比亚迪的难点。 目前,腾势、仰望、F 品牌囤聚于此。只有腾势 D9 凭借新能源 MPV 的先发优势,月销过万,笑傲 MPV 市场。但是,腾势其他车型还未展现实力。仰望、F 品牌声量很高,消费者是否买单,还不一定。

比亚迪自汉唐推动实现品牌向上之后,平行和向下进攻很顺手——举起价格屠刀即可。这也是比亚迪后续开疆拓土的核心手段。

尽管比亚迪也将因此毛利承压,但是王传福「快鱼吃慢鱼」之策早已定下,比亚迪的对手不能心存幻想。

特斯拉:降价是本能

比亚迪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领头羊、另一个「卷王」特斯拉呢?

刚开年的 1 月 6 日,特斯拉以最高降幅达 4.8 万元的大降价震撼业界,引领降价大潮。但是,5 月 2 日,特斯拉又来了一个逆势涨价,Model 3 和 Model Y 起售价均上涨 2000 元。

特斯拉此举,似乎表明价格下降已经阶段性到位。

特斯拉年初这一次调整,让特斯拉再度收获了巨量订单,达成了目的。如马斯克回应为什么要降价时所说,「我们的产品有很多需求,但如果价格比人们拥有的钱多,那么这种需求就无关紧要了。」

在中国市场,前 4 个月,根据乘联会的统计,特斯拉销量 17.74 万辆——拉到了特斯拉在去年二季度、三季度所达到的需求上限。

特斯拉这种降价方式,在舆论中被指为发起价格战。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发布微博来解释,「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这只是一套说辞。

特斯拉并不是以成本定价的。在近日举行的股东大会后, 马斯克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了特斯拉根据供需关系动态定价的策略。

「是的(像航空公司一样动态定价)。因为我们有实时系统,非常清楚昨天具体的订单情况。虽然几天、一周的起伏不足为虑,但我们会差不多两周为一个周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节价格。」马斯克说。

本质上,特斯拉定价的逻辑是,在满产的基础上,尽量多赚。

具体到在中国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瓶颈主要来自产能而非需求。这能直接解释,特斯拉为什么在 5 月 2 日来了一个涨价的动作。

不过,在这一价格上,特斯拉的需求很快会下降——所有电动车企都以侵蚀特斯拉的市场为目标,并且给出了更好的产品或者更低的价格。

市场观察人士都认为,下半年特斯拉会继续调整。或者继续降价,或者增配不降价。

外国媒体报道,近期特斯拉上海工厂也在为 Model 3 改款车型做准备。改款后的车型会迎来车身加长,运动风格将会更为强烈,内饰也会更加时尚。

另外, 从长期来看,特斯拉对于产销规模有巨大预期,而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来扩大市场,是它的本能打法。 关于下一代车型,特斯拉有两款车型正在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都处于超前地位,这两个新产品每年的销售量可能会超过 500 万辆。」马斯克说。

按照此前透露的信息,这两个新车来自新平台,其成本可能只有 Model 3 的一半。 随着这一平台车型逐渐走向量产,消费者会开始犹豫等待,特斯拉现有产品,要么降价,要么增配,以保持吸引力。

也就是说,特斯拉涨价只是「假动作」,特斯拉要继续「卷价格」或者「卷配置」。

谁最痛苦?

汉 DM-i 冠军版的此次上市,主题是「油电同价、颠覆燃油」。

在 2022 年汉 DM-i、汉 EV 系列上市后,比亚迪在 20 万以上主流中高端轿车市场成为领先车企。此外,特斯拉、中国新势力也在这一领域推出新能源产品,抢夺了合资品牌此前最具优势的市场。

合资 B 级燃油车,不得不纷纷以价换量,主销车型全面退守 20 万内。而 此次比亚迪将汉 DM-i 价格打到 20 万以下,以 18.98 万起售,可以说是在「追杀」B 级燃油车,希望继续抢占 B 级轿车市场。

在其他价格区间,比亚迪的策略类似;其他新能源车企,第一目标也是枪口向外,先抢燃油车份额,第二目标才是内战,争夺特斯拉、比亚迪这样领先车企的份额。

因此,价格战由特斯拉、比亚迪发起,其他新能源车企跟上,燃油车企被动引战,由此反复,持续不断。在这一过程中,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丧失,有成本优势的企业不断加强。

最受伤的首先是传统燃油车;其次是规模、实力小的新企业、新品牌;再次,尽管有规模有技术有实力,但没有决心尽快转型新能源的大车企,也将损失惨重。

在核心产品市场,竞争者总是会举起成本竞争大旗的。 在价格大战中,唯有标新立异的产品,或者聚焦某一特定细分市场的产品,能够暂时不受价格战车的碾压。

不过,新技术产品普及过程中,先是高价、低量,让富人拥有,继而降本、扩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基本规律。

价格战的喧嚣,只是旧王已死、新王当立的常规背景音而已。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