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世耘
编辑 | 邱锴俊
「黑马」先出牌了。
在 Model Y 改款、宋 PLUS DM-i 上「冠军版」之前,深蓝 S7 于 5 月 20 日率先公布了预售价格:16.99-23.99 万元,覆盖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
这一价格低于同品牌同平台 SUV 比轿车贵 3 万的「行业规律」,也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但又不是一个「油电同价」的「惊爆价」。
在特斯拉高频价格调整,和比亚迪不断推出「冠军版」的预期之下,刚刚凭借 SL03 成为中国新能源「黑马」的 深蓝,能否借 S7 跻身头部阵营,甚至如其在上海车展上所言,成为中端新能源市场的定价者?
深蓝 S7,主打一个性价比
此次深蓝 S7 的预售价格延续和丰富了 SL03 的策略, 做特斯拉平替的基础上,为比亚迪的价格战打好提前量,进一步提升性价比——这一中端量产市场最为看重的竞争要素。
深蓝 SL03 目前纯电顶配车型与特斯拉 Model 3 的价差为 13.2 万元。深蓝 S7 预售顶配价格与 Model Y 高性能版则相差 12.2 万元,两者的 CLTC 续航里程则分别为 620 公里和 615 公里。
但真正的较量将发生在深蓝 S7 和比亚迪宋 PLUS DM-i 之间。
目前两款车型的(预售)价格不相伯仲,但比亚迪宋 PLUS DM-i 很有可能将推出「冠军版」车型。
截至 5 月 18 日,比亚迪推出的 5 个冠军版,都比之前在售车型入门指导价下降一两万元。25 日,宋 PRO 冠军版就将上市。市场传言,宋 PLUS 的冠军版也已箭在弦上,预期降价幅度有望达到两三万。
这就意味着,比亚迪宋 PLUS DM-i 未来的价格将有望下探到 13-18 万元之间。届时,深蓝 S7 需要以产品力来支撑这 2 万元左右价差。

目前来看,深蓝 S7 轴距比宋 Plus 长 135mm,车身尺寸更大。增程版 121/200km(CLTC)的续航里程,比宋 Plus DM-i(51/110 km)更长。
深蓝汽车副总裁周安健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解释其增程版里程设计思路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首先希望获得纯电的出行体验,但在中端量产车型大规模的用户群中,不是所有车主能具备每天充电的条件。
因此深蓝增程车型为用户提供一周的纯电通勤所需,并通过增程避免长距离出行时的里程焦虑。「(每天城市通勤)30 公里乘以 7 天,所以设置 200 公里的纯电续航。」
与此同时,深蓝 S7 向豪华、科技感的转型,也使其与宋 PLUS 在受众人群上形成了区分。
配置上,深蓝 S7 在行业内率先搭载前排双零重力按摩座椅,和可配合副驾座椅倾斜角度的副驾超感智慧屏,并取消主驾仪表盘,以标配 HUD 抬头显示取而代之。
此外,整体内饰风格上,深蓝 S7 相比 SL03,内饰风格从简约转向豪华,整体豪华氛围感大幅提升,与哈弗枭龙 MAX、吉利银河 L7 等的「新生代」一道,拉高了 15-20 万元级的混动车型的内饰水准。
深蓝背后的长安支撑
但深蓝 S7 要做市场「定价者」,势必不能只靠价格本身。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在近期长安汽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需求增量有限,结构变化将加剧,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到 40%,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用户需求和竞争方式都已发生改变。
但在其中,由于各品牌之间尚未出现巨大的产品差异分化,所以竞争烈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深蓝这样的「新玩家」来说,要在淘汰赛中成为幸存者,不仅需要产品力,还需要渠道、规模、利润、成本等一系列体系力的支撑。
渠道变革是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核心痛点之一。尽管已经在新能源领域探索多年,但今年吉利、长城才开始新建银河、龙网等全新渠道网络。
深蓝则从 2022 年开启渠道变革,采用投资人模式,建设不背库存、线上线下融合、直通直连,保持独立的长安订单中心,同时基于长安渠道打造的交付和维保中心。
截至 2023 年初,长安汽车在全国 217 个城市建立了 572 家深蓝订单中心,394 家临时仓交中心,507 家维保中心。
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在采访中表示,计划将深蓝的渠道铺满一二三线重点城市。「 铺在 95 个新能源占有率高的城市,因为我们有增程,95 城以外也投了非常多的城市,总计超过 200 个城市 。」

在规模、成本和利润方面,背靠长安的深蓝显然有着更多的优势。
2022 年,长安汽车的毛利率达到 20.49%,Q2 达到 22.36%的历史高点。今年 Q1,长安汽车单车 ASP 达 9.1 万元,同环比上涨 5000 元。
究其原因,长安官方表示:一是精准的产品定义带来爆款频出,二是不达利润目标不过节点的产品盈利目标体系,三是持续的降本节支。
而长安也打算将这样的成功经验应用到电动化上。
长安官方坦言:新能源销量占比增加、深蓝并表,对公司毛利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影响。 为此将坚持强化电动产品的定义能力,电动产品的模块化、平台化、关键零部件降本,以及持续降本节支。
这些计划已经开始落地。
4 月,长安启源 A07 出现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信息中,启源成为深蓝、阿维塔之后,长安的又一核心新能源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启源将面向 20 万元以上的主流市场,与要做新能源普及者的深蓝有着较高的重合度。
行业中类似的打法大都最终沦为「兄弟相残」,但 CS 和 UNI 系列的成功或许给了长安将主流市场细化切分的能力和经验。如果启源和深蓝能够互成助力,形成模块、规模和成本的协同效应,势必能够更好的为长安打下这场集中之战。
因为规模和成本控制,将成为今年很多车企需要拼命迈过的「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