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蔚来、智己:这次降价不一样

环形隧道

2023-06-16

作者 | 朱世耘

编辑 | 邱锴俊

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年代,面子就算不了什么了。

蔚来曾经说,不会推 30 万元以下的车型,但是……

智己定位 30 万元以上,但是……

最近,两家上海的高端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自打脸」的新车——

6 月 12 日,智己汽车上市了 LS7 的 77 度电车型,30.98 万元的车型之外,拿出了一个 28.98 万元的配置价格。

6 月 15 日,蔚来官降 3 万后的首款新车 ET5 旅行版上市,29.8 万元的起售价打破旅行版更贵的「潜规则」,与降价后的 ET5 同价。

不约而同地,两家重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开始从 30 万元级的天花板进行下探。

不过,此次智己和蔚来的价格体系调整有别于年初价格战时的「流血降价」,而选择了「降本调价」:蔚来剥离了原车价中的免费换电等权益,智己 LS7 的新入门款则取消了空气悬架这样标志性的高端配置。

在竞争、利润和现金流三方的极限施压之下,在中国的高端新能源玩家们开始再次思考应当如何卖车,并开始调整。

蔚来、智己此次调整,主打一个「端而不能太高」,否则曲高和寡。

总体而言,市场比天大。智己不能自己说了算,蔚来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紧跟形势,灵活调整。虽然不能搞消耗战,但是也不能没有销量规模,真心也是不容易。

改策略:结束「流血」的价格战

只要能很好反映产品价值,就是非常好的定价,自然不必降价也能让用户感受到好产品的诚意。 」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

蔚来汽车 CEO 李斌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这个调整(降价、剥离充换电权益)并不完全为提升销量。长期来说,我们必须回到商业的本质去做事。

至少从高端新能源品牌开始,已经不愿意再以牺牲毛利,甚至负毛利为代价打性价比,而试图回到「用户需求=产品价值=产品价格」的商业本质当中。

当然,前提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

以智己 LS7 Urban Fit 系列为例,77 度电与 90 和 100 度电的版本相比,除电量差距外,Fit 系列两款车型都是单电机版本,入门款还取消了空气悬架。

510km 的综合续航,威廉姆斯调教过的螺旋弹簧,还是 6.5s 的加速度,都是以「适合城市」需求而进行的配置组合,「整体来讲非常好满足了这个价位段的用户需求。」刘涛表示。

蔚来的逻辑则是一方面目前换电网络和服务能力已相对较强;另一方面还有不少具备充电条件,长期不使用换电权益的用户。「所以我们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场景去做决定。(同时降价)让蔚来进入(更多潜在)新用户的选择当中。」李斌在随后的沟通会上表示。

不再执着于「卷」硬性成本配置的同时,通过软件能力来提升产品价值成为高端品牌的共同选择。

在上市 77 度电 LS7 车型的同时,智己推出了「全程 AI 舱」——首次基于场景整合的智能化功能软件产品,第一代 AI 舱包括「一眼余光感知,一键场景代驾、一路刷爆体验」三项核心功能。

在宣布降价的第二天,蔚来小范围沟通了 NAD(蔚来自动驾驶系统)的最新进展和城区领航功能的试驾体验,还在 ET5 旅行版上市会上号称「决策规控已采用端到端的模型」。

诚如之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所言:「 大部分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明显好过我们的。大家容易出问题的不是成本而是销量。」

高端新能源品牌开始着力寻找成本控制之外,获取销量的方法。

提效率:一年一个中期改款

相比「价格战」,契合用户需求是更体系化、持续性的「难事」。

刘涛在采访中坦言,智己 L7 的销量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受疫情扰动影响,另一方面存在后排舒适度、配置、电动座椅等薄弱点。「我们听到很多用户的声音,所以交付两三个月后就立刻决定改款。今年年底将会推出 L7 的大中期改换,外饰进行优化、内饰全面换新补齐短板,并提供小电池和两驱版本。」

在一年时间内进行一次中期改款,这对车企制造和供应链体系的响应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事实上,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迭代速度从燃油车时代的四年缩短到两年左右,车企在新技术应用、供应链保供、交付方面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一面是应用诸多新技术量产上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一面是临到上市时仍根据市场和用户声音在改动的 SKU,以及经过特斯拉教育的新能源交付服务规则。无论是新造车实力还是传统车企,近两年都为此吃过不少苦头,甚至付出不菲的代价。

但系统的韧性与组织的敏捷性正是出自这样的「硬仗」。

蔚来 ES6 在上市之前已生产了部分主流配置车型供试驾和交付使用。小鹏 G6 尽管应用 800V 高压平台、一体压铸等诸多全新技术,但表示将如期实现产能爬坡和交付。

刘涛则表示,除了硬件大的更改,智己目前软件迭代的速度是一月一次,未来将缩短到两周一次。在网络布局上,将大幅加快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同时在一二线继续「加浓」,此外还将应用 4S 店模式加快网络扩张速度。

蔚来则将在今年新增 1000 座换电站。

更清醒:要扩张要赚钱

(降价后)需求肯定会增加,但也爆不了单。30 万元级以上的总量是有天花板的。 」李斌在沟通会上表示。

刘涛对 LS7 能否过万的问题表示,目前 30-35 万元价格段的销量在明显萎缩,但 30 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则在迅速增长。 要等到应用 800V 和全新 E/E 架构的 C 车上市时,去挑战月销过万的目标。

市场前景巨大,乘联会预测,2023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或将达到 36%,相比 2022 年将提升近 10 个百分点。

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玩家们」都更为清醒和理智。

「想早点死就早点降价,降多点。价格战打来打去(是)不合理,不正常(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六月的重庆车展论坛上表示,希望规稳定市场,规范、合规竞争。

因为牺牲毛利润,造一辆亏一辆的价格战已开始蚕食一些「血薄」企业的生命线。

Q1,蔚来和小鹏单季度净消耗现金 67.7 亿元和 41.3 亿元,按照这个速度,其手上的现金还能消耗 6 个季度和 8 个季度。

「(无限次免费换电的)权益还能传代呢,唯一的风险是蔚来这个公司不能倒。」李斌在沟通会上表示,「所以这是系统性风险。我们所有车友一起努力,帮我们把系统性风险降低。」

但另一方面,比销量增长更快的产能推动企业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目前,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产能已分别达到 200 万辆和 100 万辆;蔚小理已投产和在建产能也已分别达到 130 万辆、40 万辆和 25 万辆;零跑则立下了 2025 年 80 万辆的产能目标。

消耗式的价格战当然不是解决手段。

但如何在快速扩张和可持续性之间求得平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车企需要持续求解的核心问题。

「智己、蔚来们」已开始解题。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