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小鹏 G6 的强,与何小鹏的「轴」

小鹏 G6

2023-07-04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小鹏 G6 打造成「25 万级最强智能电动 SUV」的冠军;

「G6 之于小鹏的意义,就像 iPhone4 之于苹果」;

仍然保持 32 进 8 的观点,相信小鹏有能力笑到最后……

在众所期待中,小鹏 G6 以低于预售的价格上市了。业内认为,这款车是小鹏汽车复苏的「拐点」,夸赞之声居多,何小鹏也笑着接纳,并抛出了上面三个目标。

和小鹏 G9 上市时的低迷不一样,这一次,资本市场用股价大涨 13.44%来奖励小鹏 G6。有人说,何小鹏终于亮出了手里的王牌,剑指回归。

那么,被赋予「复苏之剑」的小鹏 G6,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型,能在上市之前拿到 3.5 万张订单?用一句话总结如下。

作为扶摇技术架构下的首款产品,小鹏 G6 聚集了 800V 高压、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高阶自动驾驶 XNGP 等最新技术,对标的是特斯拉 Model Y。不过,续航里程、电耗控制等方面,都要比 Model Y 更胜一筹。

更胜一筹的还有价格,这也是被业内看好的重要原因。小鹏 G6 共推出 5 款车型,主要是基于续航、智能驾驶配置以及动力 3 个标准,再搭配 20.99 万 -27.69 万元的售价,足够赢得一句「绕过小鹏 G9 踩过的坑,小鹏 G6 学聪明了」。

所以,上市的口号,是「小鹏 G6,成熟登场」。

说自己经历过两个「最绝望时刻」的何小鹏,终于在 G6 的发布会上扬眉吐气了,双手张开,对着 T 型舞台的两侧,底气十足地喊上一句:

「兄弟们,G6 就是小鹏的 iPhone4。」

G6 是小鹏的「iPhone4」

「G6 之于小鹏的意义,就像 iPhone4 之于苹果」。

不论是发布会,还是后续的采访,何小鹏一直强调小鹏 G6 的地位。苹果的 iPhone4 在手机领域的意义有两个:重新定义了手机的「划时代」,奠定了苹果的科技领导地位。

由此可见,何小鹏的野心足够直接了,G6 也代表着小鹏对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小鹏 G6 能扛起「下一代电动车」这个重担吗?

先来看看小鹏 G6 推出的 5 款车型,价格差别的落点在哪里?以续航 580 公里车型为例,20.99 万元起售的是 580 长续航 Pro 版,22.99 万元的是 580 长续航 MAX 版,区别在于,是否搭载智能驾驶 XNGP。

新一代 XNGP 智能驾驶系统,被小鹏看作是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前最后一代智能驾驶系统,整套方案的算力基础是 2 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综合算力 508TOPS,还搭载包括 2 颗激光雷达在内的 31 个传感器。小鹏 Xmart OS 座舱系统也升级到 4.0 版本,更加智能,更加灵活。

一副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意思。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标配,希望在接下来 1 年 -2 年里能够有降本的动作,把成本做到足够低,所有车型至少辅助驾驶都是 Max。」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透露了智能驾驶的下一步思路。下半年,小鹏会把 NGP、ACC、LCC 全部都整合起来,希望在每个场景做到一样的体验。并且在四季度,将向所有 XNGP 用户推出「AI 代驾」模式,还能学习车主的驾驶风格。

吴新宙认为,要做 XNGP 能力的快速覆盖,无图是重要的基础。明年希望做到点对点,把停车到泊车 100%的全覆盖,接下来降本实现辅助驾驶标配,最后形成技术闭环,真正向 L4 路径演进。

按照小鹏的规划,XNGP 的落地已经实现了上半年的任务,在高精地图的前提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4 个城市落地,下半年,城市 NGP 扩大到 50 个城市,小鹏 XNGP 无高精地图版本会在下半年同步推出,明年目标落地 200 城。

「把地基打好,一步步建房子,不要一开始说要快速出来一个东西,先做装修,请大家去一家装修的房子里面,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跟生命相关的技术,是一个将来要走向全球的技术,不把地基打好,做不好事情。」

" 与国内友商相比,小鹏的智能驾驶不只是遥遥领先,我们领先了 12-36 个月。"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直言。不过,业内也有担忧,智驾是否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何小鹏需要考虑。

即便,在外界质疑小鹏汽车是否过度聚焦在智驾科技之时,何小鹏依旧保持了他的「轴」。他认为,智驾最主要的是产品力,只要保持好速度和加速度,就能保持领先。所以,他说,很喜欢吴新宙的团队。

此外,何小鹏的「轴」,还体现在对续航的「磕」字上。对技术很卷的小鹏,希望对技术能够「应尽其用」。

「作为下一代智能电动车,小鹏 G6 的选择就是磕电耗。我们不光要做中国续航最长的电动车,更要做续航最扎实的电动车。」何小鹏透露,G6 的续航已经是 1:1 的比率,没有靠堆电量、堆电压来抬高续航,「做得很扎实。」

虽然,在小鹏 G6 车型中,不同续航有不同的电压,但在动力总成上,在设计时是以电量、电压段达到最高效率为指标的,主打一个「不浪费」。不过,小鹏的 800V⾼压 SiC 碳化硅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量产,首搭车型就是 G6。

「这个车,不只是纯粹为了 800V 充电系统而专门设置的,可以去兼容大量的 400V 的低压桩,在升压充电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快充。」小鹏汽车动力总成负责人顾捷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小鹏并不急于去铺很多的超充桩,因为很多传统桩也能用 G6 达成快充指标要求。

从扶摇架构、AI 代驾,到城市 XNGP 的落地,再到 1:1 的续航,可以说,小鹏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 G6 这款车身上,扭转局面、志在必得的野心,呼之欲出。

「小鹏的 iPhone4」,不是随便说说。

「月销过万,是起码的」

智驾,是小鹏的技术 DNA,也是何小鹏视为奠定小鹏地位的重要策略。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标配,如果再配上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价格,小鹏 G6 的市场位置,是不是可以预测了?

业内认为,小鹏 G6 不仅是智能化的拐点,也会是小鹏的销量拐点。在问及小鹏 G6 的市场表现是多少,才算合格?何小鹏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回答,「肯定要过万,这是最起码的。」

在他看来,小鹏 G6 的产品力和价格,是处于一个没有对手的市场区间,「25 万级最强智能电动 SUV」冠军,是何小鹏给小鹏 G6 定下的目标。业界也认为,不管 Model Y,还是其他竞品,都会受到这个价格的冲击。

他的信心,来自于两点。

第一,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配上扶摇架构,融汇了非常多的能力。

第二,在 20 万元 -25 万元的市场区间,他非常有信心,G6 主要的销量会来自于中间配置的三个段,580Max、755Max、755Pro。

他粗略算了一下,小鹏 G6 最后的成交均价会接近 25 万元,而且在 25 万元的级别,有信心做到销量第一。他所说的这个第一,不仅包括纯电车型,还要不断冲击混动,燃油车,在整个细分市场做到第一。「G6 后面会不断有软件的升级能力,这是我们不断期望的。」

那么,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定价策略,影响其他车型的定价,以及对利润、现金流带来影响?何小鹏连连摆手,「不会,定价不会对现金流有影响,卖得越好现金流肯定越好。」

「如果只靠一款车或者想一个小节点都是错误的,汽车是长线生意,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 OK 的,否则没有意义。」

他说,一定要把长期的规划——定价、竞争以及组合做好,这是以前没有考虑到的一张大战略图,自从王凤英来到小鹏,何小鹏一直强调这点。

话虽如此,不过,小鹏面临的压力并不会立即得到缓解。

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小鹏的月交付量从 5218 辆增加到 8620 辆,并未实现过万,G9 和 P7i 两款车不温不火,P5 和 G3 的销量也需要更进一步。整体来说,小鹏走得艰难。

所以,很多人将目光都聚焦在 G6 身上,小鹏能不能打个翻身仗就看 G6 了。参照一个数据,小鹏 G6 最重要的竞争对手,Model Y 的月销量是 3 万辆,在一季度财报中,小鹏毛利率跌到 1.7%,如果想扭亏为盈,G6 月销过万还不够。

说到这,想到李斌在 4 月份说的那句话, " 销量如果还在月销 1 万,我就要找工作去了。"同样,如果 G6 的销量,无法长期保持万辆,或者更高,小鹏的危机并不会得到有效缓解。

而且,小鹏 G6 所处的 20 万元到 30 万元纯电动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有 Model 3、Model Y、比亚迪汉、唐新能源、小鹏 P7、比亚迪海豹、护卫舰 07 等等。

小鹏 G6 的这场仗,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打。那么,何小鹏有没有想好怎么打 G6 的占位之役呢?

「规划和节奏都有了,但不能告诉大家」,何小鹏表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的 3 个月,G6 的产能会很快提升。

小鹏 G6 上市之前,业内对小鹏的未来,多用「挣扎」「泥泞」「至暗时刻」这样的词汇,甚至有论断,「再见‘蔚小理’,你好‘BAT’」。美股市值逼近 300 亿的理想,已经比蔚来和小鹏两家之和还多,也在证明蔚小理联盟趋近解散。

所以,在小鹏 G6 的上市采访时,何小鹏再次被问到蔚小理之间的销量差距。他调侃到,三年前差距也很大,今年好不代表明年好,今年差不代表明年差。最终比拼的是,向死而生的决心与耐力。

不过,对于这一回答,有媒体认为不够实际。觉得何小鹏说的长线计划,在短期内难以看到,为什么不做个「先活下去」的短期计划?

三电系统,800V、碳化硅、一体化压铸、3C 电芯,做得非常艳丽,跟用户需求是否完全匹配?相较于理想以增程式的动力方式,取得 3 万辆月交付规模,全年保持 20%的毛利率指引的好成绩,小鹏一直坚持纯电技术,是不是在销量上把路走窄了?

多个数据也在说明一些扎心的现实。比亚迪去年卖 180 万辆,其中 51%是插混,理想全是增程式、问界、深蓝、零跑,80%的产品都是插混或者增程版本,既能 A 又能 B,小鹏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那么多,为什么不能既 A 又 B?

小鹏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到既 A 又 B,坚持电动化的中长期战略是正确的,但近期怎么办,是不是把近期、中期、长期全部布局完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饭吃?

回答这一质疑时,何小鹏先是肯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纯电或者插混、增程会长期存在,但只做纯电,是个不容易做的选择,「但是,我们已经选了。」

他说,做创业的人,最忌讳的是既 A 又 B 还 C,要有抉择,要有取舍,小鹏的体系力,智能化是中远期的,电动化相比燃油、混动也是中远期的,路途虽长,总有一天会厚积薄发。

「我们还在一个群,我和李斌可能沟通的还多一点,但我们三个还是和之前一样沟通、交流、向前,还经常还说点外面不能说的。」何小鹏的言外之意是,他和李斌只不过处于阶段性的难,大家都还没有笑到最后。

「32 进 8,8 进 4 之后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我认为现在只是个开局。」但是,外界不管何小鹏怎么说,有多少自信,都把 G6 视为小鹏的背水一战。

结语

至于「厚积薄发」的那天,何小鹏认为,至少要到 2027 年。

「在 2024 年和 2025 年还会有非常多的新车,关乎体系的能力,我们一直说要先把组织做好」。何小鹏说,未来还将持续进行漫长的组织体系变革。

在他看来,目前组织变革才完成第一步,还有第二大步,第三大步。

在变革的过程中,何小鹏负责技术规划以及智能汽车的运营规划,王凤英做产品规划,并监管产供销规划,至于品牌规划,则是王凤英+易寒一起在管。

「我们每天都开会,去拉齐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过,他拒绝分享变革背后的故事,因为觉得还不够资格。

那什么时候有资格分享?

他说,一年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