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 日,42 号车库受邀参加于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举办的特斯拉首席设计师专场 T-talk 分享会,与首席设计师 Franz von Holzhausen 远程对话。
在活动开场前,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介绍道,最近几年 Franz 都没有和媒体沟通过,跟中国媒体沟通也是第一次。特斯拉接下来也会尽量组织更多的团队成员,比如服务体系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工程师,来给大家做更多的交流。
在 2008 年进入特斯拉之前,Franz 曾在大众集团工作 8 年,参与新甲壳虫设计项目和奥迪 TT 等项目,后来在通用 5 年,设计了 Pontiac Solstice 和 Saturn Sky ,然后于 2005 年在马自达担任北美设计总监,主导马自达 Kabura 概念车以及 Furai 概念车的设计。进入特斯拉之后,Franz 主导设计了 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以及 Cybertruck,Semi 电动卡车和第二代 Roadster。
下面为大家带来现场的对话实录:
问:提到特斯拉的设计,首先想到的是 Model X 的鹰翼门。当初你们是怎么想到设计这么一款鹰翼门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Franz:
- 当时 Elon 和我在讨论,怎么能让这辆车非常方便。像 SUV 这种车,有滑门和传统门两种形式,对于后排来说都不是很方便,传统推拉门还特别占地方,在停车场的时候不是很便利。
- Model X 设计的是三排座位,所以就要好好想一想怎么上下车比较方便。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占地方,尽可能最大开口,上下车尤其是第三排比较方便。我觉得这个门还是挺成功的,而且看起来非常酷。
问:特斯拉为什么会考虑做 CyberTruck 这一款车?
Franz:
- 我们考虑做皮卡很久了,我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且希望做得非常好,能够拥有真正的影响力。要进入皮卡市场很难,但是福特等其他品牌的皮卡好像五六十年来都没有什么改变。我们觉得这里是有机会的,能够打破一些范式,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跟着现在的模式走。
- 我们认为皮卡应该是非常强的,让你感觉非常耐用,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就在想,皮卡外面的涂层为什么要这么脆弱?皮卡很容易有凹陷、划痕,很容易变旧。我们希望有非常耐用的外骨骼,非常非常耐用,不可能变坏。所以我们想到了不锈钢,但是不锈钢就很难成形。于是我们就接着想,怎么用最简约的外观来设计。我们就去参考其他的一些车辆,包括战斗机等等其他交通工具。
- 我们希望达到这个目的,皮卡可以做得非常不一样,同时不牺牲任何功能。

问:皮卡在美国是非常受欢迎的车型,皮卡的设计是否针对美国市场?
Franz:
- 我们一开始没有针对区域市场,但是皮卡在美国销量确实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要设计的话,肯定考虑到有一些特征是适用于全球市场的。
-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在中国做工程的设计,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
问:Cybertruck 设计的原点是什么?Cybertruck 和 Model 系列在设计上差别非常大,这是怎么产生的?
Franz:
- 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解释了一部分,你想要耐用,又要看起来有个性,所以生产工程和设计结合在一起会非常有吸引力。我觉得 Cybertruck 的设计是有力量的,非常简约,也很高效,比普通卡车有更好的性能,更大的空间。Cybertruck 的设计上也考虑到了无人驾驶的技术,不会让司机感觉特别疲惫。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项目。
- 我们并不是在市场上抛出一辆车,就一直埋头做下去,我们会不断听市场反馈。我们听到的反馈就是我们在互动和交互上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当然会在交互上有一些突破,我们手上有一些有趣的项目,但是现在还不能透露。
- 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我们在设计每一个产品的时候,都希望它能做到同类最佳。但是 Cybertruck 在设计方案上就不一定和 3、Y 通用。对此,我们会单独来看每个车的最佳设计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每一个产品都能围绕它的最大效率来展开的。
问:你怎么看自动驾驶给 Model 3 内饰设计带来的影响?
Franz:
- 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有点像当年社会从马车转向汽车的过程。在马车被淘汰之前,中间有一段时间,大家不敢相信马车会被淘汰。而我们在转向自动驾驶这个庞大的令人激动的新机遇,我们可能会改变汽车设计。
- 现在和从前相比,自动驾驶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多了。如果你去坐飞机或者高铁,你不会考虑驾驶员是谁。而实际上飞机也会有很多辅助驾驶的功能,而不完全依赖飞行员。汽车内饰会围绕驾驶员来开发,关注你们不开车时会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 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是个趋势,我们也思考了乘客在车里的体验。如果我们把这三点都结合起来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传统车的设计,硬件、镀铬金属很快就会看起来老旧了。
- 我们想做到永不过时的设计,给你空间感,让你真正可以关注整个车载的娱乐系统。车内的设计能够不断去改进去升级,包括在车内和屏幕之间互动的体验,非常关键。其他内饰部分是我们刻意不要那么明显,让大家可以更关注屏幕之间的互动。同时,我们不用皮毛,想尽量用合成皮革,达到一样的效果。最后,重申一下,我们关注的要点是空间大,时尚,永不过时,关注车载系统。
- Model 3 上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些自动驾驶内饰设计的脉络,我们将来就不需要有方向盘,我们内部空间会更加宽敞,可以听音乐,可以放松。Model 3 是有意摆脱传统驾驶舱的概念。我们周围可能会有非常轻松的界面,不需要自己再去控制按钮。我们可以把上班过程中丢失的时间再找回来,可以刷刷社交媒体,玩玩游戏。我有两个小孩,我想未来的他们除非自己愿意,不然他们可能不会去开车。我开车技术也不是特别好,我希望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早日实现。
问:Model 3 上还有哪些设计细节值得分享?
Franz:
- 我们就是把这个车稍微缩小一点,看起来很像 Model S。上面的玻璃车顶会让你感觉空间非常大,比实际的空间还要大,对二排的体验来说非常棒。另外就是你看不到传统的出风口,隐藏式的出风口是非常特别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想要尝试这样的设计,但是没有做到。
- 这个车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从空气动力学来看非常高效。空气动力学做得好的话,车重可以减低,电池也可以减少一点,对于行驶里程非常有帮助。
问:特斯拉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如何合作的,有工程师把你设计推翻的例子吗?
Franz:
- 特斯拉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跨学科跨工程的合作,我们是以问题为导向,作为一个社区共同去寻找解决方案。我们不是独立的孤岛思维。 我自己认为设计和艺术之间是有差别的。艺术是高度个人化的工作,但是设计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同时有高度的审美,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 我们和工程师之间总是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特斯拉的原型车辆我们就是一起来开发的。我回忆起当时开发 Model S 的时候,那时候开发的原型车,是不能量产的。我们先发挥自己的设计创意,然后和工程师一起打磨,门把手这些都是和工程师一起碰撞出来的创意。我们想把创新的理念带到市场上,想给大家一个可量产的原型车的感觉,让量产的产品比原型车更好。
问:如果你不能同时获得效率和美,你会如何取舍?
Franz:
- 总有能把事物做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从工程上说就是追求效率。我们一开始想的方案不是特别好,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努力,目标是会实现的。
- 特斯拉空气动力学的专家来自于 F1,来自于航空领域,很多时候解决方案会让车看起来不够漂亮,就要我们来改解决方案。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要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和他们讨论,得到更好的结果,在这之中我们要去坚持。Model 3 看上去空气动力学不是很强,但其实空气动力学做得非常非常好。
问:你有没有获得汽车以外行业的启发?
Franz:
-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在设计、思维上要打造未来的产品,我们要在未来两年推出新车,但是现在设计的东西到时候可能就不适用了,就像时尚行业一样,迭代得非常快速。所以我们会去看未来的趋势,同时不拘泥于别人做的事情。
- 很多灵感来自 Elon Musk,他本身能给人非常多的启发。但是如果我们没那么多专家也不太会实现。

问:从设计角度来看,实现 FSD 完全自动驾驶之后,SUV、MPV 和跑车这样的车型会不会消亡?
Franz:我觉得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我们想保持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我们特斯拉一直会做的。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每个车都和泡泡车那样长得完全相同。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有吸引力,给你一个非常棒的体验。
问:车内还有一种设计风格是多屏设计,特斯拉一直坚持单屏是出于什么考虑?
Franz:Model S/X 我们也是有 2 个屏幕,他们都是很快的车,辅助驾驶也是越来越好。特斯拉的理念是希望能让大家都能够买得起电动车,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必须拿掉一些很贵的零部件,但同时从驾驶员的角度和乘客的角度有都能有很好的体验。
问:在传统的燃油车时代,会有品牌家族化的设计的 DNA,对于特斯拉而言会不会有这种设计语言的束缚?
Franz:我们觉得我们每一台车都有最好的解决方案,不用过多考虑传统的东西,我们希望大家买到的都是很独特的,别的地方买不到的。
问:别的设计师在分享自己的设计的时候都会比较具象,你一直在强调效率,我很好奇原因。
Franz:我们的车必须非常独特,买家感觉非常好。具体的产品我也可以谈,我们希望能够用最少的部件提供最好的体验。
问:我听说特斯拉有计划在中国建立设计中心,你会来吗?
Franz:设计中心不一定在上海,但是会放在中国。我们要加大在中国的存在,我们知道本地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从设计和工程上来说的话,最好的是本地的人来做本地的设计,我们现在积极在探索这方面的可能性。
问:你对中国客户有什么想说的吗?
Franz: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在中国有这么多朋友支持特斯拉,我们希望能够给我们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感谢大家支持特斯拉,我们不希望大家为了选择电动车放弃掉什么东西,每一天我们都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来帮助我们把产品做得更好,我们将来也会推出更激动人心的产品,我们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是非常领先的,也在每天变好,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陶琳:我们平时确实很少面对媒体,刚刚 Franz 也提到我们非常强调高效,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的速度,无论是产品还是工厂,还是我们建设充电桩,我们希望和媒体也能高效沟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以上就是 42 号车库为大家带来的现场对话实录。欢迎大家参与评论区互动,截至明天中午 12 点,我们会从留言中选出最精彩的一位,送出下图中的小礼物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