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汽车号称融资170亿元,却未能交付一辆量产车,最终走向破产清算。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8月15日奇点汽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奇点汽车研发中心”)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共涉30笔职工债权,总额达601.3万元。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法院在6月30日受理了奇点汽车研发中心债权人破产清算申请。
此外,上述网站在7月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奇点”)也于6月30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在10月举行债权人会议。安徽奇点由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智车优行”)控股,智车优行为奇点汽车造车主体。
与奇点汽车关联的18家公司大部分已诉讼缠身,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截至2023年8月20日,智车优行涉诉金额达9825.9万元,其控股的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涉诉4648.08万元,其余关联公司在数十万至数千万元不等。这些信息表明奇点汽车落幕退场已无可挽回。
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年,曾属“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早在2018年4月,奇点汽车就宣布首款车型is6即将量产,同期宣布量产计划的造车新势力还只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
多名奇点汽车员工告诉财新,当时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无从判断孰优孰劣,奇点汽车发展初期融资较为顺利,开出的待遇比传统车企高不少,所以选择加入。
2018年11月,奇点iS6被列入工信部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这意味着产品拿到了“准生证”。但2019年后,造车新势力纷纷交出量产车型,奇点汽车却一再跳票,直至陷入欠薪、债务漩涡,失去翻身机会。
奇点汽车不缺天时地利人和。2016年至2018年,造车新势力备受地方政府和投资人青睐。这期间,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人才加盟奇点汽车;安徽铜陵市政府、江苏苏州相城区政府、湖南株洲市政府争相宣布奇点汽车工厂落地;公司先后完成过八轮融资,资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安徽铜陵地方城投等。
财新记者了解到,上述170亿元融资实际到账仅50亿元左右,与其他造车新势力量产首款车型时累计融资额相去甚远。截至首辆汽车交付时,蔚来汽车融资总额超过140亿元,威马汽车超过137亿元,小鹏汽车超过90亿元。
2019年11月,奇点汽车第五大股东博雍智动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拟转让手上6.3753%的奇点汽车股权。公告显示,截至当时,奇点汽车估值约为46.88亿元,与2017年相比已跌去超过三分之二。
目前,奇点汽车仅剩车机团队还在运营,日常事务由首席战略和品牌发展副总裁赵强主持。
多名奇点汽车员工认为,公司造车失败并非全因资金不足,实际到账50亿元融资全部投入到造车中也未尝不能实现量产,但数年来公司高层在造车上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他们甚至怀疑公司创始人是否真心造车。
讨债艰难
2019年底以来,数千名员工陆续离开奇点汽车。由于欠薪旷日持久、社保延期未缴、高层态度模糊,劳资双方不欢而散。
多名奇点前员工向财新确认,遭破产清算的安徽奇点和奇点研发中心是与员工签订合同的主体。公司创业早期,大多数员工原本与智车优行签约,但2018年至2019年他们的劳动合同先后转到了安徽奇点和奇点研发中心。安徽奇点同时与多家供应商存在债务纠纷。
奇点汽车这一轮欠薪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初,当时公司发不出工资,就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将未发工资置换为员工在持股平台的合伙权益,从而实现对智车优行间接持股。例如,一个月工资发30%,余下70%转为员工持股平台合伙权益。然而有员工到年底也只拿到一个月应得的权益。
期权协议笔迹未干,员工又看到了一帮“失控”的供应商举着牌子跑到上海堵门要债。2021年3月以后,奇点汽车彻底停薪,社保、公积金一律停缴。一名员工称,同事们终于反应过来,每天打卡完,就在工位上抓紧找新工作。公司员工透露,2018年中下旬至2019年初,奇点汽车有2000多人,到2021年,其中半数离开,2022年中下旬剩下不到100人。
一名供应商负责人告诉财新,2017年奇点汽车就已开始拖欠研发费和少量样件费,每年都催不动,现已准备申报债权。另一家供应商负责人称,他在2020年7月接了奇点汽车合同,现在三年过去了,欠款还未结清。
清算公告显示,奇点汽车研发中心名下,除1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外,无其他资产。实际上,安徽奇点注册时,智车优行等股东以知识产权入股,没有实际货币出资。
截至2023年4月30日,安徽奇点资产总计11.35亿元,负债总计5.15亿元。多名债权人透露,安徽奇点资产多为知识产权,工厂设备早在2020年左右已经变卖。
这意味着两家公司核心资产寥寥,没有多少资产供拍卖还债。各类债权人对前景感到悲观。不少员工追问,数十亿融资去向何方,变卖工厂所得资金又去向何方。
这并非奇点汽车员工第一次讨薪。2018年第四季度,奇点汽车曾陷入欠薪风波。从当年10月起,奇点汽车无法按时发放工资。2019年春节前,不少员工要求奇点汽车创始人、CEO沈海寅“给个说法”,但他并未回应。
半年后,2019年6月,奇点汽车拿到第五轮融资,投资方有安徽国资、联想之星、以及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同年10月还单独给过奇点汽车一笔战投,两次融资后持有公司6.15%股权。
当时行业正处资本寒冬,融资并非易事。2019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一直到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初创汽车企业集体遇困。
根据Automobility的数据,2019年在大约100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中,只有11家在融资方面获得了成功,共计270亿元。也是在这一年,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被称为“最惨的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直言融资很难。
第五轮融资帮助沈海寅偿清了员工欠薪。但现在奇点汽车量产无望,再次获得融资的机会微乎其微。
高歌猛进
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与金山软件合资成立日本金山软件,回国后负责360智能硬件团队,后来担任过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奇虎360公司副总裁。
他的履历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同样亮眼,因此创办奇点汽车之初就拿到两次千万美元级别融资。工商信息显示,资方包括本见投资、东方网力、壹号资本、英特尔投资。2016年11月,奇点汽车还获得安徽铜陵政府6亿美元投资。
接近奇点汽车管理层的人士王曼(化名)告诉财新,沈海寅从360离职时,带了一些做智能硬件的人,他们自研出车机系统,这在当时业界不可多得,是奇点汽车早期能吸引资本的重要原因。
车机系统相当于汽车操作系统。2015年时,智能化还是传统车企短板,能做好车机系统的主机厂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奇点汽车在智能化上还算先进。
沈海寅又找来互联网和汽车行业背景的联合创始人负责研发、设计。2015年,原乐视TV产品规划高级总监刘海明、罗斯德尔汽车工业设计公司原总经理王宇、标致雪铁龙原中国首席设计师杜宝南、完美世界(日本)原副总经理陆伟相继加入奇点汽车。
创业公司短期内难以盈利,靠融资生存是常态。沈海寅展示出连续拉到融资的能力,投资人和联合创始人都相信公司可以走到量产。
2017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奇点汽车发布首款量产车型is6,宣称续航能达到400公里,且支持换电,售价在20万至30万元期间。
同在2017年上海车展亮相的还有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S8。数个月后,ES8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换电乘用车,蔚来汽车也在三年后大放异彩。
沈海寅原本希望is6能在2018年上市交付,车展后还在多个场合为is6预热。多名奇点汽车员工告诉财新,2017公司加班是常态,研发进度也较快。“2017上半年,is6概念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三电系统、智能系统、车身外型和底盘雏形也初步完成,并且制造了四五十辆样机,其中至少20辆在17年底、18年初完成了极寒和极热测试。iS6量产所需零件模具、焊装喷涂工艺等图纸也在2017年11月初具规模。”王曼称。
奇点汽车在2018年加速发展。当年1月,百度美国研发中心原资深架构师黄浴加盟奇点汽车,担任公司美国研究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兼美国公司总裁。奇点汽车的车机团队设在北京、整车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公司持续从传统车企招兵买马。2017年初,公司只有数百人规模,到2018年中下旬,扩张到2000余人。
沈海寅还频繁接触希望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2018年3月,奇点汽车宣布拟在苏州相城建设生产基地和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计划未来5年投资150亿元,还与相城政府共同成立100亿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同年7月,沈海寅成立湖南智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预计投资5亿元建设株洲工厂。12月,安徽铜陵政府公告,奇点汽车工厂动工。2016年获得铜陵投资时,奇点汽车就承诺在当地建厂。工厂动工时,铜陵政府称:“将加大安徽奇点公司乘用车生产资质申报力度,力争2020年底至2021年初取得资质,抢抓科创板上市机遇。”
沈海寅甚至在2018年创立鲨湾科技,并发布智能电动摩托车品牌“蓝鲨”。
2018年是奇点汽车巅峰时期。沈海寅把公司布局概括为“三国七地”:在北京、上海、苏州、安徽铜陵、株洲、美国硅谷、日本宇都宫形成研发生产体系,车辆布局“大车+小车、乘用+商用、四轮+两轮”。
盛况背面
与在外“豪横撒钱”的形象不同,在奇点汽车内部,公司财务一直流露着紧张气息。
初创车企开源节流本无可厚非,理想汽车正是以“抠”闻名,资金使用绩效本来也应该体现在研发和量产上。在公司多名员工看来,奇点汽车在不能省的地方也抠预算。
甚至在底盘等关键部件研发上,奇点汽车的投入都很有限。王曼说,在is6底盘等重要部件上,自主研发的成分并不多。而且由于研发投入少,不少样车费用至今仍未结算,只能“硬着头皮欠钱做”。
奇点汽车第二款量产车im8在2017年底立项。一名技术骨干员工回忆称,最初im8被寄予厚望,设计也由杜宝南亲自操刀。然而概念过审后,团队一再被暗示修改预算,只得靠熟人帮忙简单刮出一个油泥模型。最终,im8项目的所有研发成果仅有几张PPT。
目睹过多个关键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多名员工质疑创始人造车“初心”。他们追问:数十亿元融资到底去哪了?
沈海寅或许低估了造车所需资金规模。他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造车这件事,如果不是自建工厂的话,20亿元足够了。”
他将造车账单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工厂,属于实体经济,采取传统制造业的方式,用土地、房子、设备向银行贷款,就不需要股权融资;另一块是造车本身的研发费、供应商定制的模具费等,不超过20亿元。
2018年4月,奇点汽车宣布与北汽新能源合作代工。同年11月,工信部公示第31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is6列入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上述公告显示,申报公司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即北汽集团旗下工厂。
然而,多名奇点汽车员工都认为代工一事不靠谱。北汽新能源旗下有北京、青岛、常州、九江等生产基地。2018年,核心研发人员林彬(化名)去过几次九江考察北汽工厂并参与谈判,但他一直觉得“不像要代工的样子”。他解释称,通常情况下,代工合作谈判至少需要委托方带着样车到代工厂试车,了解代工厂工艺,但奇点汽车连喷涂、总装谈判都只用图纸,没有实体车。
奇点汽车原计划第一款车型is6通过北汽代工,等到2020年安徽铜陵自建工厂竣工并获得资质,就可以自产下一款车型ic3。根据发改委2018年12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汽车设计研发企业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两年累计超过3万辆,或销售额超过30亿元,才可以申请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
2017年至2018年,沈海寅几乎每周一、周二都参加项目汇报,听取各个项目进度,并亲自掌管每个项目的管理。但2018年底之后,由于研发费用一直不到位,图纸发给供应商后往往就再无下文。
王曼长期接触is6量产进度数据。她说,is6只开发了一部分外观模具,内饰模具还处于检查数据的阶段,离量产仍有较大距离。
由于代工没有着落,自建工厂进展缓慢,距离竣工遥遥无期。2020年5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铜陵市经开区管委回复网友提到,铜陵奇点汽车项目单位融资滞后,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进展较为缓慢,奇点汽车第一个工厂建设搁置。据财新记者了解,苏州工厂也几乎没有动工。
奇点汽车株洲工厂倒是顺利投产,不过后来摇身变为智点汽车。智点汽车造车主体是湖南智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21年4月前由智车优行控股。
工商信息显示,智车优行在2020年8月减持智点汽车股份,法定代表人由沈海寅变更为马剑锋。2021年4月,智车优行减持剩余股份。当年6月,智点汽车宣布完成10亿元A轮融资时,沈海寅称智点汽车已是独立商用车项目。
奇点汽车多名员工确认,马剑锋为奇点汽车早期员工。奇点汽车研发中心破产清算管理人在2023年8月1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奇点研发中心债权申报中,马剑锋共被拖欠薪水88万元。近期,智点汽车在官网称其估值达到11.2亿美元。
在2019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沈海寅称,将从丰田购买电动车技术,并推出一款基于丰田微型车eQ改造的产品。当7月,他请来日本汽车工程师宇野高明出任奇点汽车CTO,负责整车产品研发。宇野高明曾在日产研发部、日本博世担任管理层。
林彬认为,基于丰田eQ改造的ic3反倒是最可能量产的车型,因为这款车型自带模具,不需要太多投入。然而,研发部门从2019起就没有预算,宇野高明的工作也推进不下去,研发团队日常任务变成做PPT。
沈海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行业看上去有很多造车企业,但真正在研发智能电动汽车的企业不到十家。“只需要切两刀。第一刀区分正经造车的和不正经造车的,第二刀从产品层面去切,看造的是传统的功能型电动汽车,还是智能电动汽车,不正经造车的和造功能汽车的企业都不会留到最后。”沈海寅说。
未能量产的奇点汽车最终也沦为“不正经造车”的一员。对于融资用途和取向,沈海寅也欠债权人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