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小董同学
编辑 I 小董同学
没有开篇,进入正文。
梅赛德斯的电动答案
▎ 2023 慕尼黑车展随着奔驰 CLA 概念车拉开帷幕。

奔驰 CLA 概念车除了在造型设计方面让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 Ta 代表奔驰全新一代模块化平台 —— MMA 开始落地。而借着 CLA 的概念车, 奔驰 CEO Ola Källenius 表示将在细分市场中推出猎装车型和两款 SUV 车型。

外形浮夸的三叉星徽「张牙舞爪」和「炉火纯青」的空气动力学牢牢地印在了奔驰 CLA 概念车上。相比于 EQXX 对于空气动力学的妥协,CLA 概念车的天平向现实世界配平了许多。激光雷达也终于上车,CLA 概念车选择的位置依然在车顶,进一步压低激光雷达的高度,当然能否最终量产,还要画个问号。
EQXX 自然也功不可没,MMA 的电驱系统直接源于 EQXX, 175 kW 的电机配备了 SiC 模块,让 CLA 概念车拿出了 12 kWh / 100 km 的能耗成绩,能量传动效率可以高达 93%,WLTP 工况下续航将超过 750 km, 热泵空调也没有缺席。为了兼容德国不限速工况,奔驰拿出了「极为先进」的两档变速箱。当然,位于北京的车间师傅装还是不装?这是个问题。

MMA 作为 800 V 的平台,还是给出了 250 kW 的快充功率。 电池方面,MMA 给用户两种选择,入门版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高配版本则采用含有氧化硅的阳极继续提升能量密度,同时用「胶水」进行固定,从而进行减重。奔驰官方并没有透露电池包信息,外媒表示将采用 58 度(铁锂)和 85 度(三元锂)两种电池包。
同样在 CLA 概念车内,EQXX 的这块大连屏没有缺席,但同样回归了现实,即便是概念内饰,巨大的边框依然很难忽视。而这套内饰也奠定了奔驰下一个时代的设计语言,更为简洁的设计但氛围感依旧。

奔驰 CLA 概念车在三电方面的表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过面对国内市场,智驾和 MB.OS 看起来依旧会水土不服。但是「儿童检测功能」看起来非常不错,车内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新生儿非常微弱的呼吸,从而来提醒车主,甚至是路边的行人。
最终篇还要等到2024 年~
BMW NEW CLASS
▎ 宝马在慕尼黑上展示了 BMW Vision Neue Klasse 全新的设计理念,也预示着下一代宝马品牌的设计语言。 如果将 Neue Klasse 从德语换成英语就非常好理解了,New Class。

Neue Klasse 是宝马在上世纪 60 年代推出的全新系列,用来解决宝马在 1.5L - 2.0 L 排量没有产品覆盖的问题。宝马 1500 横空出世,同时也奠定了 BMW「双肾」的标志性设计。这让本世纪宝马的解决办法就显得有些简单粗暴,譬如三缸 1.5T 的宝马 X1。

新时代的 Neue Klasse 在造型方面依旧采用 BMW 标志性的双肾格栅设计,并且与头灯进行融合,但整体设计语言大幅改变。整台车的线条让 Neue Klasse 棱角分明,作为电车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低风阻轮毂。

同时,Neue Klasse 将搭载下一代 BMW iDrive。 除了中控屏以外,新一代的 BMW iDrive 还将采用全新的 HUD,宝马称之为「BMW Panoramic Vision」,而这块 HUD 可以将风挡玻璃底部三分之一全部覆盖。 交互方面,宝马的想法是通过简单的手势可以将中控屏的内容投射到全景屏中。

Neue Klasse 也正是宝马转型电动化的第三部计划。回顾一下,宝马第一阶段开创性的「i」项目,将电动化带到了 i3 和 i8 车型的生产中,第二阶段则是将 i4、i5、i7、iX 等等车型进行量产。但显然,前两阶段不管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的反响都不算成功。

Neue Klasse 的量产版本也将在 2025 年亮相 ,并且搭载大幅改进的电动车平台(800V),第二款新平台车型将是 SUV。宝马表示「新款车型将续航里程增长 30%,充电效率提升 30%,整车能效提升 25%」
Neue Klasse 在上个世纪开启了宝马的全新篇章,这个世纪还会继续书写吗?
Audi Q6 or Macan EV?
▎ 相比 BB 来说,A 在慕尼黑展示的则是在 2024 年即将上市的 Q6 e-tron 内饰。

即便放到 2022 年,这样的内饰也很难让国内消费者眼前一亮。一块 11.9 英寸的仪表盘和一块 14.5 英寸中控屏组合,而这看起来还远不如凯迪拉克 Lyriq 的一体式屏幕赋有科技感。副驾则放了一块 10.9 英寸的副驾屏,这让仪表台看起来有些割裂。

在整车尺寸方面,Q6 e-tron 和燃油版 Q5 不相上下,但电动车的天生优势会让 Q6 e-tron 的空间表现更好。 当然,Q6 e-tron 最大的吸引力则是采用了奥迪全新的 PPE 架构和全新的 E3 电子电气架构。 这也意味着 Q6 e-tron 将采用 800 V 平台,在充电峰值功率上相比 Q4 e-tron 的 150 kW 提升至 270 kW。

其他方面的消息,奥迪官方并没有过多透露。不过已知的一点是,保时捷全新的电动 Macan 也将采用 PPE 架构,并且也将在 2024 年上市。
GTI 模拟器
▎ 大众终于发布了 ID.GTI 概念车,第一眼看到图片的感觉是,味儿对了。


但味儿对了也仅限于造型,ID.GTI 将定位在 Polo 的级别,可以理解为 ID.2 的性能版,车长 4104 mm,轴距 2600 mm。 更加惨烈的是 ID.2 将在 2025 年才能够量产,ID.GTI 还要再晚一年,2026 年量产,这也就意味着一台 2026 年的车型还要采用 MEB 平台。
GTI 其中字母「I」的含义也从 Injection (直喷)变成 Intelligent(智能),从大众集团给出的答案中,除了 GTI 会延续高性能和操控性外,更多的是追忆。
整台车似乎都在向着「复刻」两个字,更像一台 GTI 模拟器。大众集团表示在 ID.GTI 上你可以调整动力、转向、引擎声,甚至是模拟换挡和远古时代的仪表盘。体验一下从 1976 年打造的第一台 GTI 又或者驾驶一台在 2001 年打造的 25 周年纪念版高尔夫 GTI IV。

零跑进入 3.0
▎ 9 月 4 日,零跑在慕尼黑车展发布了全新车型 C10。在慕尼黑发布也意味着零跑将 C10 作为品牌旗下首款全球化车型,零跑也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向全球市场发布 5 款车型。

零跑 C10 在造型方面中规中矩,看起来「淳朴善良」。依旧是目前 C 系列的家族设计语言,不过这次造型上有一处非常明显的特征,激光雷达。不过,从图中来看这块激光雷达有些突兀,对风阻和造型都有挑战。
与 C10 一同上阵的还有 LEAP 3.0 技术架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亮相,通过中央超算 + 三域的形式迭代电子电气架构形态。CTC 电池底盘也升级至 2.0, 2.0 版本减掉模组,从而提升 17.5% 的电池空间布局。 同时拥有 800 V 架构的加持,也让峰值充电效率达到 4C 倍率。

电驱方面推出全新的 3 款油冷电机,分别为 170 kW、200 kW 和 250 kW。800 V + SiC 的扁线电机将综合效率推到了 92%,这个数据放在今天还是非常耀眼的。

座舱芯片方面采用 8295 芯片,智驾也从自研芯片切换到 Orin-X,激光雷达、800 万像素摄像头保证了硬件基础,未来有能力实现城市 NAP, 之前零跑的规划是 2024 年上阵,现在还没有跳票的痕迹。
零跑旗下车型几乎一直处于追赶大部队的状态,不过「全域自研」依然是零跑品牌向上的根基,也正是更多的项目自研,让零跑拥有更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但也要泼一泼冷水,现在的零跑仍处于「猥琐发育,稳住别浪」的阶段。
设计感爆棚的阿维塔 12
▎ 聊了 5 款期货,最后来聊聊马上就会和我们见面的阿维塔 12。

阿维塔 12 将于第四度在国内交付,在明年将会进入国际市场,先来看看阿维塔 12 的参数:
整车尺寸 5020 x 1999 x 1460 mm 轴距 3020 mm;
800V 平台,94.5 kWh 电池(工信部);
两驱版 230 kW,续航 700 km;
四驱版 425 kW,续航 650 km;
3 颗激光雷达,同阿维塔 11;
前备箱 46L,后备箱 350L。
造型方面依然非常阿维塔,前脸与阿维塔 11 可谓一模一样,不过拍扁后阿维塔 12 的前脸更加容易接受,尾部则采用了全新设计,无后窗但有尾翼。类星频道也去现场拍摄了阿维塔 12,视频如下:
内饰的设计依然惊艳,有别于阿维塔 11 的 Vortex 情感涡流, 在中控屏的后面用了一块 35.4 英寸的 4K 全景宽屏来代替仪表盘的功能, 也因为这块带鱼屏,方向盘不得不变成了「长方形」。车机则是采用了鸿蒙 OS 4.0,正式抛弃自家 OS。前排两个双零重力座椅,让你舒舒服服看星星。

如此一来,在智舱和智驾上全部采用华为方案,在体验方面绝对是 TOP 级的。
要说整台车不讨喜的地方就是储物空间有点别扭,门板上的储物格采用翻盖式,虽然更为美观但实用性大打折扣。前备箱 46 L 的容积储物空间有限,后备箱也只有 350 L。不过为了设计妥协,就看你能不能忍忍了。

阿维塔 12 在设计方面依然让人惊艳,期待一下售价会不会有小小的惊喜。
写在最后
▎ 奔驰宝马都带着自家的概念车来镇镇场子,奔驰更是拿出了数据说「我也很强」。奥迪由于概念车早早发布,这次无奈只能将 Q6 e-tron 的内饰拿出来草草了事,不过这也是 PPE 平台的首秀车型。好消息是电动 Macan 也将采用该平台,但坏消息是奥迪在不久的将来又会全部采用更为优秀的 SSP 平台。
零跑发布全球化战略,并公布 C10 和全新一代平台,放到国际赛道来看甚至有点领先。
蔚来、小鹏、零跑、阿维塔等等国内企业对于出海都是跃跃欲试,如果从参数上来看,国内新能源车型无疑是领先的。
在 2023 年上半年国内车型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但是这数据的背后是,大量出口车型依然是中低端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同理。并且出口地区多为东南亚、中东、南美和俄罗斯等,在欧洲市场出口的新能源车型更多是以价格取胜,在北美市场,国内车型更是少的可怜。
欧美的大哥们也发现自身壁垒正在被攻破,忍着剧痛快速转身。期待有一天,中国品牌也能给世界一点小小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