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懒货

大懒货

L9
ONE

心理咨询师

关注

【请支持杭州本土新势力】零跑C01——极具性价比的中大型纯电轿车

零跑 C01
零跑
续航
自动驾驶
零跑
零跑 C01 试驾

2023-10-07

这段时间单双号限行。好巧不巧,家里的车全是单号的。在【请支持杭州本土新势力造车】的背景下,问零跑借了一辆双号C01的电动轿车。

​【才不说是我一直想开零跑的车刚好一直没开过的原因呢】。

​刚好出个简单测评,嘻嘻嘻。

零跑C01

​言归正传。

这次拿到的是:2023款零跑C01 606的智享版,指导价格【17.38万】,额外选装了16000元的全配包。实际指导价格是18.98万元,当然终端价格还有一定的优惠。纯电续航CLTC606公里,单电机0-100加速7.4秒,带零跑自研的全向视觉感知的驾驶辅助系统。全配包,附带真皮方向盘、座椅、带电动遮阳帘的全景天幕【电动遮阳帘!重要的事情说三次】、主驾驶的通风加热按摩、后排的加热、对外放电和其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配置。

1. 外观:

零跑C01这辆车,车长是5050,车宽1902,轴距是2930,定位是中大型轿车。但是它放在你面前,整体视觉上感觉尺寸没有超过5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纯电动车考虑到要降低风阻实现了一种弓形车身设计,从而尽可能提高其续航;二是它车头和车尾都有收缩的感觉。所以才看起来不到5050的长度。

再考虑到我手上还有一辆4998车长的B级轿车与另一辆4850左右的B级轿车。零跑C01的长度,静态下感觉也就在它们两个的中间水平。

从侧面角度看,C01的整车感觉并不像一辆长度超过5米的中大型轿车

2. 能耗:

讲能耗就必须要讲外观。轿跑类汽车的外观设计,成也在轿跑,败也在轿跑。通过这种低风阻设计,必然让它获得了一个更好的能耗,但是第二排的头部空间也会受到这种轿跑造型的限制。

车身后部低风阻造型,给了C01非常不错的能耗表现

这个车从我满电拿到手,在市区和高架混合道路通勤,实际驱动能耗不到15kwh/100km,考虑到这个车尺寸重量,我觉得这个能耗表现非常的棒。这里我尽可能多消耗一些电能,然后去简单测一下他的峰值直流快充功率【为了测快充功率,我特地没在家里用0.308元/kwh的家冲】。

用的是开迈斯的120kw快充,启动SOC是25%左右(启动显示续航167km),显示55分钟左右充满到100%SOC。

1. 插上直接可以跑满国标250A的电流上(400v250a= 100kw);

2. 到29%SOC开始退坡到200A(80kw),而且这个80kw的充电功率非常持久;

3. 到79%SOC第二次功率退坡到98-100A(40kw)

心疼开迈斯 30多块的额外电费【在家够我冲120度电了】

全程接近80kW的充电功率,稳定持久

根据我现在跑的百公里13-15kwh的能耗预估,低SOC情况下,每10分钟就能补进去10–130km的实际可行驶续航;实际上总共冲了30分钟,表显续航从167km涨到了506km(+339km)。

功率稳定,一是开迈斯的供电功率足(120kw),二确实是零跑C01 热管理厉害,现在纯电车充电都这么稳定持久了吗..增程车车主震惊。

3. 内饰:

讲一讲车内部设计与做工用料。考虑到这是一辆不到20万元的纯电动轿车。绝大多数能摸到的地方,全部都用了较为柔软的水性皮革包裹,而且在顶棚用了翻毛皮这个越级配置。此外加了【全配包】,座椅也换成Nappa真皮、外加按摩通风和加热。

浅色内饰很好看,而且+了选配包后整车Nappa真皮用料刚刚的

主观评价这个座椅体系,作为一个非常喜欢L9大沙发消费者来看,我觉得这个座椅支撑相对有一点点的硬,但是考虑到是一辆电动轿跑,这个设定完全可以接受。此外,像扶手箱、仪表盘前端、门板等也全部都用了软性皮革包裹,用料厚道好评。

作为一辆豪华电动轿车,第二排乘坐体验得单独讲一下。很明显没有第一排那么好。第一点在于,受限于轿跑的造型,后排的头部空间相对较小。C01针对这个限制,把第二排头部上面直接做成了天幕,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后排座椅空间在5米出头的尺寸范围内不算大,但是真的绰绰有余

但是这种设计,在夏天阳光直射情况下---【脑壳煎鸡蛋】。本人身高1米78,如果正襟危坐,头发还不会直接碰到这个玻璃天幕。不过坐了一会儿之后,还是会感觉到脑门那边会有额外的热量传递。

后排玻璃天幕【夏天还是会晒的脑壳疼】

此外第二排还有一个小问题:坐垫高度相对较低。其它诸如支撑性、座椅软硬,靠背倾斜角度都很好,特别是两个独立头枕靠起来真的很舒服。但唯独座椅高度低了些,就导致像我这样178身高乘员的大腿承托性不是很够。但是如果是那些170出头的男性或者女性乘员,这个坐垫高度承托大腿是足够的。

这里再补充一些关于NVH的评价。C01作为一款前后都是无框车门的轿跑车,整体风噪控制表现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我在主驾驶位用Apple Watch测量了一下绝对分贝值,与我现在的开的车辆没有拉开太大的差异。

​不过在速度起来之后,驱动单元的声音还是比较明显。并不是说它的声音分贝更大,而是它的音色比较突出。从绝对分贝值的表现来说,这辆车的表现真的优秀,如果能优化一下电机的声音听感,那就更棒了。

​4. 底盘

再聊一聊底盘吧。虽然国产车已经卷成【麻花】了。受限于不到20万售价,总不能给你上空悬吧???

​C01在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下,前双叉臂还都是铝合金件。从结构上来看,这个底盘的极限应该是挺高的。不过底盘向来不看指标看疗效,C01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整体感觉中性偏硬,符合电动轿跑车的定位。就是我从带空悬的车换回来开螺旋弹簧的车,明显感觉就是车子地盘咋都这么硬呢?

家门口刚好有3个连续的斜减速带,车辆左右轮将会分别前后连续压过。C01在这种路况下,横向摆动我觉得控制的比较好,振动不直接也不会有那种大船的感觉。如果让我用10分去评价这个地盘,我觉得有6.5分是偏向舒适性,剩下3.5分偏向操控,特别是这个车在高架上的变道的跟随性,车头指向性在这个体量的车里还是很不错的【你当然不能要求一辆5米长轿车,车头指向性有Model3这么灵活】。

针对第二排底盘振动的过滤,因为这几天我都是一个人在开,没有动态乘坐过第二排,所以还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5. 加速/制动/动能回收

这辆车是单电机的版本,0-100加速是7.5秒。你说一个01加速7秒出头的电车,在市区快肯定是不算快,但够用一定是够用的。毕竟电机低扭响应太快了。市区里面无论是跟车、变道超车都没有问题。唯一的缺点在于,高速超120km/h以上,再加速超车,能力上就会有一点力不从心。如果大家对动力有需求就选4驱版本。

我自己觉得,如果在市区代步,开车本身就是舒舒服服起从A点到终点B点这种需求【像我电车常年开节能/舒适模式】。那这个单电机版本完全够用,而且能耗控制也会更好。

动能回收作为电车还是一定要谈一下。 C01松开踏板之后,有三档动能回收可调节,而且回收最强力度也不是非常强。如果我踩下制动踏板,会有CRBS带动能回收的制动。它的CRBS功能,整体的连贯性【制动线性程度】还是很不错的,主观评价仅仅次于本田immd混动CRBS的连贯性。

这里强烈建议那些CRBS做的不好的电车得去体验一下本田immd电制动与机械制动的衔接是怎么调的!!

​6. 智能座舱

8155打底的智能座舱,怎样都卡不到哪里去。常规的导航、语音识别等等我就不说了,非常传统的三联屏智能座舱显示。这里我就直接说做的不好的点和有趣的点吧:

零跑背靠大华做了驾驶辅助感知系统,然后这里它【复用】了前向感知摄像头,做了AR导航,并且标注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距离。虽然这个功能你说真有多少用那不一定,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

AR导航实时显示其它车辆距离

​此外,它同样复用了驾驶辅助感知摄像头做了行车记录仪【这也是驾驶辅助与座舱领域打通的结果】。此外,打灯调用驾驶辅助感知摄像头去显示两侧的盲区也非常好,等等这些功能点都是零跑这个公司对车辆设计有一些自己认知才能做出来的功能点。

侧向驾驶辅助感知图像

缺点我这里同样要提:第一个,这个车机冷启动的速度略慢,特别是倒车情况下的泊车摄像头,响应速度偏慢,有时还会出现卡顿。第二个,它的语音提示声音和显示交互,有点儿像个【大玩具车】,不像一个真车给你的反馈感知。举例来说,仪表盘上Autohold它做了一个高亮绿色动画,我确实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交互显示,一方面不太熟悉,另一方面也不太直观。

AotoHold交互显示这种逻辑我确实也是第一次看到【非常直男】

​像这类交互需要优化的点,希望他们后面的团队可以进一步升级。

​7. 驾驶辅助

作为半个自动驾驶领域的从业者,我重点讲一下驾驶辅助吧,支持【大华】。

C01用了Leapmotor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整体来看就是包含:1个双目摄像头、1个人脸识别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4个盲区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我这里看了一下零跑官网信息,对比了一下其他也用了视觉感知构架的驾驶辅助系统。我们可以看到,这套系统首先前向是有双目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一长二角】做信息感知。后向和侧向也有前后分别在翼子板和B柱上的驾驶辅助感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从系统感知范围来看,整体覆盖范围还是非常完善的。主要短板在于摄像头分辨率较低和自研芯片的算力比较吃紧。

在实际表现中,这套驾驶辅助系统还是没有完全跟上现在头部新势力造车的情况【这个和零跑一直真·全域自研也有很大的关系】。功能落地这里,它实现了基础的ACC,车道保持、拥堵辅助、盲区显示、自动变道、限速识别、FCW、AEB等等。但是基于高精度地图和感知的高速/高架导航辅助驾驶还没落地,而且这套感知系统也不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客观来说,这个纵向维度的体验还是挺好,除了偶尔对Cut in【加塞】车辆可能会有过大的减速;主要瓶颈在于横向的控制,在过大的弯道曲率里,横向控制会有明显的锯齿感。

此外主要问题就在人机共驾的交互逻辑中:

​1. 车辆后向视觉感知到的车辆,在仪表盘EID显示中仅显示【侧方有障碍物,请谨慎变道】,并在后视镜的盲区显示中高亮提示。在这里,因为车辆后方是视觉感知摄像头而并非是毫米波雷达,仪表盘EID显示理论上可以分辨例如小客车、货车、自行车或者其他交通参与者,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机共驾的信任度。

​2. 开启L2驾驶辅助时,可以实现打灯变道的自动功能,即车辆后向感知系统确定目标车道无障碍物的情况下,自动变道到目标车道。这里有两个需要优化的点,第一点是变道的成功率较低,需要非常好的变道空间才可以;第二点是变道取消时,有可能会出现原本的车道保持也自动退出了的情况,而且这个退出提示不太明显。

​3. 在车道保持突然退出即从LCC降级成ACC状态后,即便后续路况符合车道保持条件,也不会自动升级成LCC【目前有些车企都加上了自动恢复LCC的功能】。这项LCC持续性自动恢复有助于提升ADAS使用的连贯性。

​4. DMS【驾驶员状态感知】过于敏感,车内做了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用来监控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这个极大的提高了驾驶辅助使用的安全性,但是目前这套算法似乎和驾驶员张嘴强逻辑关联…经常会出现我在说话的时候,系统提示我请勿疲劳驾驶。此外在有驾驶员状态感知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扭动方向盘的提示【现阶段会频繁要求扭动方向盘,因为使用的扭力传感器,我这里已经好几次扭的过大导致LCC降级的情况】,而且这个降级退出后,因为2级提示声音不够明显,甚至导致有一次我认为LCC还在,差点出现压线的危险情况。

最后再讲一下这套系统在仪表盘的EID感知显示,目前看视觉感知能识别小汽车、货车/公交车、自行车、行人等。而且在高架上行驶能识别到隔离带另一侧的车辆,对于车道线也可以识别到超过3个车道【4个车道线】,对于显示的车辆数量可以到达9个车辆及以上,从EID看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

仪表盘EID感知显示【仔细数一下EID车辆显示是10辆车】

​我们从硬件层面如果横向对比,零跑这套全向视觉感知的驾驶辅助系统,肯定比目前市面上很多的3V5R【前项3摄像头整车5个毫米波雷达】或1V5R【前项800万像素摄像头与5个毫米波雷达】驾驶辅助硬件的绝对天花板更高。但是成因零跑与背后大华自研驾驶辅助系统,导致这套系统的整体功能释放与应用场景落地偏迟【至今高速NOA功能还未落地,L2功能场景还有很大的打磨空间】。而到2023年Q4季度这个时间节点,有些车企已经从高速NOA转向城市NOA的交付。对于零跑来说,如何将现有这套Leapmotor Pilot打磨得更好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重点。

驾驶辅助方面题外话:跟零跑的产品沟通后得知,驾驶辅助系统在后面还会进一步迭代,包括高速导航辅助驾驶马上也会下放OTA到现有车辆中。但是这套系统未来是不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但是,零跑下一代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和激光雷达与高像素摄像头的第二代视觉感知驾驶辅助系统构架也马上落地,而第二代的系统将直接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总结:

回过头来看零跑C01,这个车到底值不值?

在这几天的深度试驾过程中,我确实看到它有些产品特点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但是,考虑到我这辆接近满配的车指导价才18万多,有600km纯电续航,5米出头的车身尺寸,越级的内饰配置、不错的底盘与已经可用的L2外加马上落地的城市NOA。

包括我家里人也坐了这个车,他们会感慨这个轿跑设计确实没有家里的SUV空间大,但是一问这个车多少钱?18万多点,所有的回复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价格要啥子自行车!】

​支持一波杭州本土造车新势力不香么?

此外,在这里非常感谢零跑,借我C01跑这么几天的深度试驾,也希望他们ADAS团队可以看一下我对驾驶辅助系统交互层面提出的一点点小意见,希望到时候高速NOA落地后可以让我再测一下到底水平几何?

简短的小测评今天就到这里。

欢迎大家有空可以去试驾一下零跑的车型,最近看了一下零跑的销量,好像已经稳定的突破13000辆每月,对于零跑而言将产品做好的前提下,极具性价比的特点也是它手中最大的底牌。​

​下期再见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