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关注

智己 L6:小米的优点它都有,小米的缺点它都解决了?

智己 L6

2024-04-10

文|萝辑

怎么简单直白地评价智己 L6 呢?蹭个热点吧,就是小米 SU7 的核心优点它都有,而 SU7 所有让人难受、别扭的地方,它都解决了。

虽然车圈的价格战已经打了好几轮,但是小米 SU7 的上市,还是可以看成一个重要节点。在 SU7 之后上市的新车,面临着和此前大不相同的市场和舆论环境,这种变化自然有内卷的进一步加剧,但同时也给高端纯电厂商,带来了一波 AOE 式的热度。

至于这种热度是好是坏,就看新车的产品力够不够硬了,对于智己 L6 来说,很明显,它吃到的流量红利,显然要大于承受的竞争压力。

L6,智己的又一台 C 级轿车?

作为一个没有提前摸到车的媒体人,看到 L6 预售 23 万+的价格时,我的感觉其实是「怎么这么高?」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不管是「L6」的名字还是网上的图片,都让我感觉这是一台 B 级中型车,是智己杀入 20 万内市场的走量产品。毕竟在 C 级中大型级别,智己已经有 L7 这款车了。

而实际上,L6 确实比 L7 小了一圈,但它依然是一台不折不扣的 C 级中大型轿车,轴距 2950mm、车长 4931mm、车宽 1960mm,比小米 SU7 略小,但也属于放一起看不出的程度。

也就是说,和 LS6/LS7 的关系类似,智己 L6 和 L7 也属于尺寸有差距、但仍属同级别的关系,这种策略在车企中是很罕见的,说明智己要么是有意选择尺寸级别的错位竞争,要么是抛掉竞品对标的限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造理想中的车。

不管是哪种,智己 L6 和小米 SU7 的竞争关系都已经确定了,而且是目前纯电轿车中,和 SU7 的竞争最直接的一款。毕竟 SU7 唯一无可争辩的运动性能,本身也是智己从首款车型 L7 就放在首位的。

说到这里,回顾智己 L7,在设计、定价、空间等方面都出现过问题,销量的疲软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小米的首款产品,也没能避开 L7 的很多弯路。不过 L6 毕竟是智己的第二款轿车,小米 SU7 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在同类定位的智己 L6 上,都已经解决了。

为什么说智己 L6 才是理想中的电动跑车?

对于很多车企都想做、但都没做好的电动跑车,智己 L6 算得上目前最完善、最成熟的产品,要说明白这个结论,还是要拿小米 SU7、以及其它类似定位的车型来对比。

首先是造型设计,小米对保时捷等多个品牌的「致敬」就不提了,包括智己在内的多数主流厂商,很早都摆脱了这种直白模仿的阶段,智己 L6 真正优秀的地方,是它没有任何明显模仿的前提下,真正把跑车的格调和质感做了出来。

首先智己标志性的前灯和尾灯就不用说了,更关键的是在车身轮廓,由前到后非常协调,同时看不出它和其它跑车的相似点,仍然做出了奢华跑车的动感、优雅和姿态。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智己 L6 并没有像小米 SU7 那样采用大角度的溜背,而是在 C 柱上方用了一点「障眼法」,保持动态姿态的同时,实际上还是尽量减小了下溜幅度,这个做法,也同时依靠视觉重心后移而呈现出一些后驱车的高级感。

这种做法显然是设计师的巧思,此前 L7 的后排空间和舒适性都不算出色,而 L6 则明显在努力改掉这个问题,最终的效果也确实不错,作为一台跑车范儿的轿车,L6 的后排头部并不局促,就为更实际的家用场景做好了铺垫。

除了头部空间外,智己 L6 的后排靠背能进行 6 段可调,同时座垫前段也明显做了上翘处理,在座垫高度有限的前提下,加大了对乘客腿部的承托。总而言之,智己 L6 的后排不但能坐,而且是能坐得相当舒服,而这恰恰是小米 SU7 实用性的一个硬伤。

别忽视这个细节,当一款侧重操控、运动的车型,能花大精力去兼顾空间和舒适,除了显示出设计师、工程师的水平,更关键的是反映出车企造车的思路,已经脱离了浅层次的参数压倒竞品的欲望,到了努力去造真正好开、好坐的好车这个层次。

和小米对比,是绕不开的话题

除了后排舒适性之外,小米 SU7 还有很多算不上硬伤、但有些遗憾的缺点,这些缺点在智己 L6 上弥补了。

比如大溜背的造型下,SU7 用的是三厢车的小尾门,L6 做成了掀背门;

比如以操控乐趣为卖点,但因车身太大,日常市区开反而累赘的问题,L6 标配了后轮转向,并开发出了以一定角度的「蟹行模式「;

比如一向以参数见长,但中低配的电压平台、充电速度都落后竞品,L6 直接标配了 800V 架构,顶配则用上了准 900V 和更高层次的半固态电池;

比如数码产品出身,本应格外突出的智能驾驶,却要等到年底才「有望」广泛推出高速和城市智驾,其中入门版甚至没有选装城市智驾的资格,而 L6 的激光雷达、城市智驾全部直接标配;

再比如打造科技创新人设,核心的底盘、操控却非常传统,没有当下已经开始普及的智能化技术加持,L6 则推出了基于高性能芯片的灵蜥数字底盘,大幅提升 ESP 的响应速度和避险能力。

说实话,看智己 L6 这些资料的时候,我的脑中一直绕着一个问题:如果小米造出的车不是 SU7,而是智己 L6,以雷总的营销口才,能为他想出多少惊爆行业的宣传话术?

可惜,雷总并不就职于上汽,智己 L6 也不叫小米 SU7,这台我们业内人能轻松看到优势的产品,还是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圈,只是不知道除了那个可大可小的争议外,普通消费者能否具备评判一款汽车的基本能力。

抛开小米,我们该如何评价智己 L6

虽然是前后脚上市,而且发布会上智己也直白地对比了 SU7,但很显然,智己 L6 研发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参考同处研发阶段的小米新车的。和 SU7 比高比低,最终还是要落到宏观市场,智己 L6 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

先看基本信息,目前 20-30 万价位最具内卷力的,基本就是极氪双雄 007 和 001,其中 26.9 万起售的 001 可以视为智己 L6 的直接竞品,而后者目前预售的起步价,也只有 23 万,未来肯定会继续降低。

不过也要注意的是,极氪 001 起步就给到了 95kWh 和 100kWh 的大电池,智己 L6 入门是 75kWh 的小电池,同等续航的话,智己 L6 29.99 万的预售价,其实还是不低的。

但是,智己 L6 有包括极氪 001 在内绝大多数对手欠缺的优势,最突出的就是后轮转向,对于 5 米级的中大型车,这个配置对日常驾驶的体验提升,是非常直观的,基本属于用了就很难回去的功能。

而随着后轮转向的门槛不断拉低,可以预期不久的未来,20 万级电动车型是有可能大范围普及的,意味着当下买一台没有后轮转向的大尺寸车型,可能面临着刚买就落伍的尴尬。

而在其它方面,智己 L6 的车机、智驾不一定能做到顶流,但毫无疑问能做到一流,标配激光雷达和超大显示屏后,起码在科技感上能压住当下势头正盛的小米,这点就非常关键了。

因为小米带来的泼天流量,最终不会全都转换成小米的订单,而是像此前特斯拉对电动市场的影响,让此前不关注高端电动汽车的人,因为小米而开始关注,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现,除了小米之外,还有智己 L6 这种不比小米贵、还比小米好的产品。也只有产品力能压过小米,才能接到这部分额外的潜在订单。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