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号车库保安

42号车库保安

关注

脱胎 Waymo 的轻舟智航,为何能拿到字节跳动的投资?

环形隧道
自动驾驶

2021-03-11

2019 年 3 月,四位 Waymo 的华人技术骨干,在美国硅谷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名为轻舟智航(QCraft)的自动驾驶公司,发力面向复杂城市场景的 L4 级自动驾驶方案。

2019 年进入自动驾驶赛道,时间窗口上来讲是有些迟的,此时美国已经有 Waymo、 Cruise 这样的巨头公司,中国赛道也聚集了百度 Apoll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元戎启行等实力选手,货运领域也有图森未来、智加科技等先行者。

自动驾驶领域大浪淘沙后,最终活下来的玩家不会超过 3 位,这已经是整个行业的共识。2019 年才入局,要么如滴滴一样不缺钱不缺流量的明星公司,要么便是对自动驾驶这门生意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另辟蹊径开拓高潜力的细分场景,否则都是妥妥的送人头。

轻舟智航属于后者,他们没有从深受资本青睐的 Robotaxi 切入,没有从技术阻碍最小的低速无人物流切入,也没有从实现盈利最容易的封闭场景无人物流切入。轻舟智航另辟蹊径,选择了用 Robotaxi 的技术降维做 RoboBus,切入无人公交场景。2020 年 10 月,轻舟智航在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落地了中国首个常态化运营 5G 无人公交。

和轻舟智航一样姗姗来迟的还有字节跳动,作为中国 TOP10 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几乎是对智能汽车态度最冷淡的一家。通过专业专利查询网站智慧芽,可以看到字节跳动在汽车领域的专利仅 34 个,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小白」。

近期,字节跳动投资轻舟智航的消息不胫而走,但双方都未正面回应。如果消息属实,那这将是字节跳动第一次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字节跳动为何选择了轻舟智航?轻舟智航有何技术亮点?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苏州高铁新城,实地体验轻舟智航的 RoboBus 龙舟 ONE。

运营效率高,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RoboBus

乘坐高铁从上海虹桥到苏州北站只需约 25 分钟,高铁驶入高铁新城,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块城区的年轻与活力,一排排高楼间穿插着建筑塔吊,路面宽阔,路上的车流量却很小。

时间拨回到三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地,眼前的高楼和宽阔马路都是近两年才建成的,因此基础设施还未跟上,很多周边写字楼的上班族都需要走很远去集中的商圈吃饭。我们到高铁新城时正值午饭前后,因此正好体验了轻舟智航 RoboBus 的「午高峰」。

据同行的轻舟智航工程师介绍,沿途楼里的上班族,很多都会选择 RoboBus 摆渡去商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 Robobus 的实时位置和到站时间,合理安排出发时间,效率比较高。

轻舟智航在苏州高铁新城有一条体验路线,环绕苏州北站,全长约 4 公里,共设 5 个公交站。体验过程中,也遭遇了社会车辆的近距离 Cut in,右拐遇左拐车辆等情况,系统处理都较为柔和。车辆全程时速在 50 km/h 以内,这是目前 L4 级车辆的普遍速度,放在 Robotaxi 上会觉得有点慢,但坐在公交车上,会觉得这个速度非常适合。

龙舟 ONE 车内提供 10 个座位,为了满足车内乘客对自动驾驶的好奇心,在驾驶员后排装了一块显示屏,显示屏会显示高精地图和传感器、V2X 设备感知到的实时道路环境,在屏幕下方还会显示站点信息和驾驶舱的实时影像,美中不足的是,车内目前还没有语言站点提醒,整体 UX 也还没开始去做。

在乘坐体验感上,龙舟 ONE 在刹车减速以及过弯时,车内的晃动感比较明显,但人们对公交车的固有印象就是不够舒适,因此不会感受到人工开和 AI 开在体验上的差异。

龙舟 ONE 的感知依靠 2 个禾赛科技的 40 线激光雷达,3 个 Ouster 的短距盲区激光雷达,2 个摄像头,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以及 V2X 信号交互(龙舟 ONE 运行路线内已权限覆盖路端 V2X 设备)。这套设置系统非常简洁,而且由于 Bus 生产都是订单制,这为自动驾驶改造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轻舟智航在车辆定制阶段便提出了设计需求,因此车厂 Bus 已经做好了线束的预埋,传感器装置的预留,只需要 1 个工程师 5 个工作日,便能实现改装和标定等工作,能够快速投入运营,这个效率会比普通 Robotaxi 快一倍以上。随着小巴部署数量的增加,这一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

错过窗口,踏上风口

2020 年的最后一天,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指导意见》,鼓励推进自动驾驶进入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场景。布局 RoboBus 的轻舟智航,精准踏上政策风口。

固定路线的自动驾驶,在场景复杂度上会比开放测试区内的 Robotaxi 简单,风险也会小一些。如果道路规划做的足够到位,RoboBus 的运营安全性将会非常高。以苏州高铁新城为例,目前龙舟 ONE 运行线路已经铺建了 V2X 设备,为车辆提升更全面的道路信息,还通过路端边缘计算,分担车端感知需求和算力需求。

比较有意思的是,高铁新城再十字路口装了可怕的「闯红灯曝光」装置,闯红灯会被路端摄像头拍大头照,照片会在红路灯的屏幕上不间断展示 48 小时。虽然做法比较暴力,但确实为 RoboBus 降低了行人机动车闯红绿灯的风险。

目前高铁新城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公交车道,如果有了公交专用道,或者做成 BRT 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场景将变得趋近于封闭式场景,在这类场景做自动驾驶,难度和风险都小很多,能够快速实现无人化。

场景复杂度更低,带来的是算力需求和感知需求更低,配合 V2X 的路端感知计算能力,一辆 RoboBus 的智能硬件改装成本比 Robotaxi 低很多。Robotaxi 的改装成本目前在 60 万左右,高昂的成本增加了自动驾驶的推广难度,RoboBus 在成本上更具优势,这就意味着在推广普及上更具优势。

据轻舟智航透露,目前高铁新城的运营方会以采购的形式,间接承担龙舟 ONE 的智能改装成本和车辆采购成本,轻舟智航可以将资金更多用在研发和提升运营水平上。

下一步拿掉安全员,扩充落地场景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故事要想讲得通,安全员一定得拿掉。自动驾驶公交车相对于普通公交车在于解放驾驶员,降低人工成本和降低人工驾驶公交车的安全风险。

轻舟智航工程师表示,目前苏州和深圳落地的龙舟 ONE,核心工作还是测试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因此保留了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踏板,配备了安全员随时接管,这样的做法,能让车辆对复杂道路环境有更大的反应空间,更利于挖掘长尾场景。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已经法规逐步放开,轻舟智航后期将拿掉安全员。轻舟智航的工程师表示,虽然拿掉安全员,但轻舟智航的 RoboBus 将依然保留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踏板,这样做是出于网络安全考虑。

目前很多拿掉方向盘的自动驾驶车辆,为了方便调度和应对极端场景,都会用远程遥控做冗余,一旦车辆的控制权被上传至网络,便会面临网络安全风险,黑客攻破后便可以远程劫持公交车。

轻舟智航工程师表示,最安全的做法,是把控制权保存在本地,云端仅做远程监控不开放远程操控权限。常规运营时,可以解除方向盘油门刹车与线控的连接,一旦遇到需人工控制时,再重新恢复控制。远程监控一旦发现安全风险,如车辆传感器故障,可以下达靠边停车等指令。也就是说,云端只具备监控风险,以及针对风险下达清晰指令的权限,不能直接控制车辆,这样即便被黑客攻破,也无法影响车上乘客的安全风险。

除了拿掉驾驶员,将自动驾驶能力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也是轻舟智航的下一步动作。除了现阶段运行的城市微循环公交,轻舟智航还计划推出地铁接驳专线、快速路公交、园区通勤摆渡车、园区观光游览车等场景。这些场景都是高频需求,且场景复杂度较低,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自动驾驶逐步成熟,落地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但理性来看,要实现开放城市道路 100% 安全的无人驾驶依然道阻且长。自动驾驶的发展就如同电池充电的曲线,现阶段各自动驾驶公司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90% 的技术问题,但接下来还要花几倍于前面的时间和资源,去解决剩下 10% 的问题。

在技术仍然不能服务全场景时,在某些实现难度更低,风险更低的场景先落地,才能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轻舟智航所深耕的固定路线 RoboBus,便是现阶段最能让自动驾驶一展拳脚的场景,至少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或许能看到真无人驾驶的 BRT 快速公交,成为无数上班族的日常乘坐工具,这大概就是字节跳动投资轻舟智航的逻辑所在。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