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号的极氪 001 发布会可是赚足了风头,一下引爆了我所在的多个群。

其中,WE 版 526 km 续航 3.8 s 加速 / 712 km 续航 6.9 s 加速的首款轿跑-极氪 001。看参数好像也没有特别出彩,可是!26.6 万元,统统 26.6 万元,两个版本都是 26.6 万元,意思是什么,你可以以比 Model 3 铁锂版本的价格仅高一万多的价格拿到了接近 Model 3 Performance 性能的车,此外,多种颜色,不收钱,21 寸大轮毂,不收钱,基础辅助驾驶,不收钱,HUD,不收钱,性价比,绝了。9 点开订时间一到,群里哗啦啦地晒订单截图。隔日,42车库的朋友问我愿不愿意去车展看看他们的车,毫无疑问,当然要去。
内外饰
在车展前就看过极氪 001 不少照片,很有范儿,实车效果也不错。接近五米的车长,一米五六的车高看着挺有力量感。
整车宽 1999 mm,作为对比 Model X 车宽 1920 mm,你知道,国内的车位普遍较小,这么宽大的车身再加上充电枪的宽度,很容易就超过了车位的宽度。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官方提供了 15000 元的电动门选配。
电动门通过车门上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控制开口的大小,在车展上简单实验一下,开门后对外侧障碍物大概会有 5 公分的距离。

有别于其他豪华车型会在 B 柱或者 C 柱布置关门按钮的方式,极氪的电动门需要拉门把手触发门的电动关闭。一方面拉一下门把手比直接拉车门确实更轻松一点点,但是又需要把手伸出够门把手,有些体验做到一半的感觉,不知道官方后续能否 OTA 成通过后排仪表盘或者扶手按钮的方式关闭车门。
就本人目前的体验而言,不是很推荐选配。在这个价位上做电动门功能有点类似小鹏在 P7 上做鹏翼门,功能体验其次,更多的是看到厂商为提升品牌档次所做的努力。
车内饰做工用料都超出同价位其他车型不少,车门板上沿、仪表台都采用了软塑料材质,大多肢体会接触到的位置都采用了皮质包裹。极氪 001 上的仪表台不是一条贯通的直线,在仪表盘部分做了内凹设计,仪表台饰板添加了了花纹图样,且在中控屏幕下做了叠层设计,提供固定的几个常用按键。下方仍有传统的档把,及两个 Bling Bling 盖子的杯架,最前方中控屏下方是手机无线充电区域。

后排座椅舒适柔软,腿部空间和后靠角度都充足并支持角度调节,右侧门板上配备了老板键。极氪 001 从造型设计到宣传都在猛打性能牌,这个座椅舒适型确实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别说性能车了,就算是这个价位的普通燃油车也没见过能比肩的。甚至于我觉得,极氪 001 配置上老板键和可调节后排座椅都有点超纲。

让我有点困惑的是,选配上设置了三个包「智能按摩座椅舒适套装」「冬季温暖包」「智能恒温空调套装」,对于我个人而言,最需要的是方向盘加热、主副驾座椅通风,但被拆分在了两个包中,且没有副驾通风这一选项,希望官方能优化优化。
智能化
座舱中与人交互主要通过四块屏幕,前排 8.8 寸长条形仪表盘,15.4 寸横屏中控屏,一块 WHUD,后排则有一块小显示屏。

车机芯片采用 820A Prime,据工作人员所说该版本性能比理想 ONE 和 P7 上的 820A 有 30% 以上的性能提升。而明年交付的大数车型将会搭载的是 8155 芯片。往后几年车上的智能化程度和应用会越来越多,同时对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性能的限制造成体验感的下降会在往后几年越来越强烈。不过有小道消息官方有在考量芯片升级的可能性。
展车状态下,仪表盘显示基本的车辆能耗状态等信息。在开启辅助驾驶的状态下,惯常的做法是仪表屏幕中显示车道模拟信息,驾驶员通过车道模拟信息对辅助驾驶的能力和系统的预判能力做了解。更宽的横向空间能显示出更多车道信息,更长的纵向空间可以显示距离本车前后更远的车辆行驶信息。

中控屏尺寸和 Model 3 上的差不多,UI 上采用底部 Dock 加上方多卡片的布局方式,每个卡片都带了几个 Icon 用于快捷操作。只是目前来看单个卡片只是类似插件的存在,提供简单的捷径操作,具体的内容需要点进 App 内才能查看。例如在使用导航时整个导航页面会占满整个屏幕,而导航功能在行车中是非常高频刚需的,但在此时却会侵占到其他功能模块的操作便利性,希望可以在后续 OTA 中优化一下。
智能驾驶
整车搭载两颗 Mobileye EyeQ5H 芯片,配备 15 个 800 万像素摄像头(其中 7 个参与辅助驾驶感知)、1个 250 米毫米波雷达、12 个短距超声波雷达。标配基础的高速公路辅助驾驶,更高阶的按导航领航辅助功能和城市内辅助驾驶可以后期加购。

7 颗感知摄像头足以提供 360° 的视觉感知能力,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能探测到前方 600米外的车辆。对比起现在特斯拉上 130 万像素的 8 个摄像头,极氪 001 的视野无疑是更佳的。
Mobileye 方公布过自己的纯视觉路线的子系统 SuperVision,360° 的感知做前融合,融合后的信息做 2D-3D 转化,用摄像头实现类似 Lidar 的深度景象,极氪 001 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颗前向 250 米的 Radar 以增强了前方运行物体的检测能力。
在 2021 CES 上,Mobileye 展示了搭载这套系统的车辆自如穿行在慕尼黑的城市街道中。有些许不同的点在于,当时的展示车辆在车顶布置暸望塔式侧前摄像头(参考 ET7),而极氪 001 则将侧前摄像头布置在后视镜前方。相比车顶,后视镜的高度更低,视野更小一些,在面对类似横穿马路行人、周边车辆紧紧贴着的情况下视野受到的限制更多处理难度会更大一些。
总体看这套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装备在 2021 年算是堆到接近顶端,留给软件和算法后续升级迭代的空间也足够,相信凭借 Mobileye 的深度参与,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总结
目前静态体验一番下来,我不夸张地说极氪 001 在功能配置上基本上找不到什么缺点。就目前所处的 26 万到 35 万的价位区间,对比相近起步价的 Model 3 和差不多价位的 P7 ,极氪 001 更快、续航更长、空间也更大,对比起更高价位的 Model Y,加速更快、后排更舒适。以目前试驾过的车评人及官方口吻来看,行驶品质、NVH 相关也做好了让用户惊喜的准备,具体是不是吹牛,等试驾后再续。
智能电动车时代,比拼早已不是单纯的车本身,服务能力、补能体系、智能化迭代速度也会是消费者重点考量的因素。头部的特斯拉、蔚来、小鹏三家车企在过去的几年内已经在此建立了不小的基础能力,其中每一项的能力建设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本开支。极氪是否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是意向车主的下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