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长沙,全程约 1100 km。以往凡是打算自驾往返,都是开油车,今年提了 EC6 之后,想大胆一点挑战一下纯电长途出行,看看实际体验如何。
有了去年国庆节的惨痛教训(节假日前一晚启程,结果上海 - 杭州就花了 7 h,全程花了 22 h),本次还是采取保守的计划,提前一天出发,尽量错过流量高峰。

路线选择上,还是按走过多次的老路。G60 沪昆高速至杭州绕城高速,转 G25 长深高速、G6021 杭长高速至南昌绕城高速,再经昌栗高速(南昌 - 上栗)、浏洪高速到长沙黄花枢纽入城。
这条线路的上海 - 杭州段是主流路线,限速 120,车比较多,在接近杭州和在杭州周边时容易拥堵,一旦过了杭州就一路畅通(杭长高速没有大货车!)。
浙江西边的部分限速 100,因为山多,桥梁隧道多,整个江西省境内也延续这一路况,到江西西边和湖南境内恢复限速 120。
这次我们希望白天开车能轻松一些看看风景,不要赶路,因此计划 4.29 晚上就走,避开 4.30 的出城车流,先开到建德休息一晚,睡饱了再出发。同时,也对长途开车的电耗摸摸底。

出发时剩余续航在 400 km 左右(即 90% SoC)。
本着减少风险的原则,我打算在剩余续航 100~150km 时安排充电,少吃多餐。
我对江浙沪一带充电基础设施很有信心,结果在第一次停下的服务区就被打脸了。说的是杭州下沙服务区。
首先,地图上标记的充电桩位置和实际位置差得有点远。其次,充电站在服务区靠里的地方,完全没有显眼的指示牌和灯光。然后,等我在服务区里兜了两圈终于远远看到充电站的时候,才发现充电站被休息中的大车包围了,完全没法靠近。还好续航够用,直接放弃了,直奔随后的桐庐服务区加电。

到达桐庐时,续航剩余约 60 km,已经开始低电量告警,如果桐庐的服务区也无法充电,这次出行可能要早早夭折啦。
还好,虽然充电站也差点被休息的大车包围,但一是这次充电站位置相对靠外,二是停靠的大车给充电站让出了一条通道,顺利充上了电。
给夜间走沪昆高速的车友们提个醒,沪昆高速大车比较多,晚上会在服务区集中休息。

在桐庐充到差不多之后(全程充电情况和统计我会附在文章末尾),就再次出发直奔建德,全程路况通畅(毕竟已经半夜了,而且还没正式放假)。
到达桐庐下榻酒店时仅剩 30 km 续航,比较极限。打算第二天早上去附近小桔充电站加电顺便吃早餐。

途中还遇到一次导航崩溃,可能是操作删除途经点时触发了什么 bug。
这里要吐槽的是车机端加电助手给地图添加途经点时,地图的导航顺序会严格按照添加顺序来规划路线,而不是按照相对位置重新排序,比较傻。
第二天在建德吃了似乎是本地特色的豆腐包子(挺不错),补电到 85% 左右继续出发(充电到 85% 以上后,充电速度显著下降,再等就不划算了),天气很好,沿途风景也很不错。


白天经停几个服务区,加电都比较顺畅,全程路况良好,车很少,几乎一直是开启领航辅助让 Nomi 开车,我们在聊天、看风景、吃零食中度过。
沿途经过了:开化龙顶服务区,军山湖服务区,湾里服务区,上栗服务区(绕了几公里路,下高速换反方向上高速,绕回来的这一侧才有充电站)。



在江西省中间看到了日落的全过程,又在入夜后没有太多光污染的高速服务区(上栗服务区,商业没开门或者已经关了,只有充电站和卫生间可用)上看到了满天繁星。





最后,在晚上 22:00 左右到达长沙,遇上了长沙市区内的堵车(这个点了还堵得厉害…),约 23:00 到家,返程出行告一段落。
沿途停靠的服务区和加电情况:


沿途每一段的里程、速度、电耗、辅助驾驶情况:

我的车是 EC6 签名版,车辆驾驶模式设置:
动能回收 - 极低,加速性能 - 中档,空气悬挂 - 低。
全程开启空调(24℃-25℃)、音响、行车记录仪,车载 2 人和一些行李。





总结数据和观点:
-
驾驶耗时 12.5 小时,补能耗时 4.7 小时,平均充电功率仅 45 kW,如果充电功率能加倍,则补能的时间可以做到驾驶员休息时间一致,无缝衔接。
-
一千公里的长途出行在高速服务区网络的支撑下是可行的,但是我的这次经历仅反映资源充足的情况,预计 5.4-5.5 返程之路由于车流量大,体验估计会差一些。
-
领航辅助里程达 87.4%,而且考虑到最后几十公里和中途到建德的几十公里城区驾驶,高速上使用 NOP 真是舒适、省心的。
-
EC6 的高速电耗,在高速巡航 100~120 之间平均也有 22 kWh,确实车比较大,不省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