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如果被问到以下两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一:你会因车机系统而选择某款车么?
二:车机系统会影响你买车的选择么?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相同的:一是「不会」,二是「会」。
原因很简单,只要体验过做的不差的车机导航,尝试过相对准确语音交互,用过车载音乐,在全家郊游时给副驾上的孩子看过动画片,那么你一定就回不去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用惯了智能机,回不到功能机一样。
因此,如果有两款品牌力和产品力趋同的车型,那么谁的车机系统更好用,谁无疑就会成为用户更倾向的选择。
这一背景下,当福特为 SYNC + 智行信息娱乐系统贴上「合资品牌最好用车机」 的标签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决心
福特有着自己的底气。
在最新发布的福特车联网数据报告中,4 万余辆车的样本数据显示:福特 SYNC + 在过去一年中的用户整体满意度达到 79%、被唤醒 548 万次、累计交互超 1.89 亿次、平均每人每天语音交互 13 次。用户对于车机的响应速度、易用性和 OTA 升级等方面满意度分别达到 79%,80% 和 77%。
数据发布后,我和身边一位锐际车主聊了会。他告诉我,在常使用福特 SYNC + 后,他现在已经可以在车内完全放下手机,并且已经适应不了其他很多合资品牌的智能车机了。
能走到这一步,对福特这样一家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目前在车载智能化领域,自主品牌是相对领先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历史包袱,且更容易实现深度的本土化。而这,恰恰正是大多数合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最大短板。
有人会问,这几年我们也经常听到某某合资品牌与阿里、腾讯等等国内互联网大厂合作的消息,但为什么做出的产品体验还是不行?
答案很简单,合作的深浅度问题。很少有品牌能够像当初上汽和阿里合作那样,前后花上几年时间,打磨一款车机系统。
福特和百度做到了。
侯新海告诉我,为了让车机系统更接地气,更懂中国消费者,福特从 2017 年就开始与中国本土很多科技公司开始接触,最终在 2018 年 6 月和百度签订合作意向书。
作为福特信息技术、移动出行平台及产品副总裁,侯新海很清楚:SYNC + 之所以能达到现在的用户体验,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从零开始」。区别于很多合资品牌的「拿来主义」 和「点到则止」,SYNC + 是一款福特和百度从最底层开始,就联手从中国消费者需求出发打造的产品。
作出这样的选择,不论是从资金投入,亦或公司体系及资源调动上,都需要福特的巨大决心。过程很难,但最终,好的产品会说话。

底气
在福特的定义中,SYNC + 是「暖科技 + 硬实力」 的代名词,此言非虚。
在我看来,SYNC + 折射的科技之暖,都体现在细节里。更重要的是,「用户导向」 贯穿其中。举三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少即是多
很多第一眼看见福特 SYNC + 的用户,会不理解一件事:为什么 SYNC + 的功能看着没有那么多?福特也并没有回避用户的这一反馈,在其发布的车联网报告中,用户满意度最低的一项,正是「功能多样性」,只有 63%。
这里得为福特的坦诚点个赞,也侧面印证出这份报告数据的客观性。
不过,我个人比较理解福特 SYNC + 的产品逻辑 —— 少即是多。他们从用户需求出发,核心在于把用户频繁使用的功能体验做到极致,而不是尽可能多的在大屏上堆砌各种 APP。
要知道,堆砌功能并不难,例如现在不少合资和自主品牌的车机,乍看上去满屏的 APP,每个都可以用,类似一个大 Pad。
从技术上看,他们的做法基本可以理解为将手机的 APP 直接平移,不管是直接映射方案或是简单的车载端适配,均属于这个路数。例如基于安卓原生来定制的 ROM,APP 依然以安卓 APP 的形式体现,APP 连接 APP 自己的服务器。这一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用户体验不足。因此很多用户,虽然面对着一对车机上的 APP,但实际打开的不多,打开后体验好的更少。
福特 SYNC + 的逻辑不是这样。
他们的做法是,在达成合作后,将各服务供应商的内容和数据拿过来,整合及再开发,最终以车企定义好的全新的 HMI 去呈现出来。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不再会看到一个个独立的 APP,而是在某个需求触发时,直接基于场景,享受嵌入式应用带来的服务。
例如,你不会看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 APP,但可以在上车后直接说出目的地,车机会直接给出精准的导航路线;你也不会看到 QQ 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的 APP,但在你想听歌的时候,也也只需要轻轻的告诉车机,放一首谁谁谁的歌。
值得注意的是,在语音这一车载交互中最常用的功能上,SYNC + 基于情景的语义理解及泛化能力强大,已经实现了多场景深度多轮交互,并且支持 70 多个语义垂类,包括:美食、订票、百科、闲聊、天气、娱乐、车况查询、车辆控制等等。在过去一年中,福特 SYNC + 的语音系统被唤醒 548 万次、平均每人每天语音交互 13 次。
毫无疑问,这种用户体验逻辑是适合车载端的。未来福特需要做的只是,基于用户需求,一项一项的丰富具体功能即可。

第二:尝试新鲜
这点也很有意思。
福特工程师和我讲了一个案例。在车载视频这件事情上,他们原本是犹豫的,到底要不要让车机大屏上可以看视频,看电视剧和动画片?会不会影响安全?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福特决定让用户决定。
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在车上看视频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功能之一,尤其是类似探险者这种偏家庭的产品。根据福特的统计,探险者车主 7 月份人均观看视频时长达到 3.6 小时。他们分析认为,很有可能带着家里孩子一起出游时,给宝宝看动画片等需求较多。
据悉,在得到这项需求和相关数据后,福特已经决定进一步优化视频功能的相关体验。

第三:吐槽模式
福特 SYNC + 还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功能,叫做吐槽模式。用户可通过「你好福特,我要吐槽」 唤醒吐槽功能,直接向福特反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据福特工程师透露,在该功能开通以来,收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反馈和建议,例如「可否增加一些更可爱的虚拟形象」 等建议,已经被福特采纳并正在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功能,体现处福特 SYNC + 极强的用户思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7 月底,SYNC + 共进行 6 次大的 OTA 升级,新增 7 大功能,功能优化 30 个,系统优化 1400 个,共计推送 70000 车次。

值得一说的是,在这些用户体验的背后,「硬实力」 功不可没。
例如大屏通过了很严苛的测试,包括零下 30°C 500 小时连续运行,零上 70°C / 湿度 85% 连续无故障运行 1000 小时,90°C 高温下连续暴晒 7 天等。为保障语音功能体验,福特 SYNC + 使用了降噪芯片,使用了双麦克风的排列更好地做到了主副驾分区拾音,并接入了百度 AI 机器学习能力,可以学习用户的新指令。在用户隐私安全上,SYNC + 还采用例如身份验证、通信通道和信息层加密、密钥保险箱等多项技术。
未来
福特将 YNC + 定义为「合资品牌最好用的车机系统」,这点也很有意思。
一方面展现出实力。产品力确实很强,而且可以实现对同级别合资品牌的精准打击;
一方面体现出低调。很务实不玩虚的,和「硬实力,暖科技」的定位一脉相承;
目前,全新福特福克斯 Active、福特锐界 2020 款、全新福特金牛座、福特蒙迪欧 2020 款、全新福特锐际以及全新福特探险者均已搭载 SYNC + 智行信息娱乐系统。未来,福特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市的大部分新车型都将搭载 SYNC + 系统。
未来,福特 SYNC + 还会在整车 OTA,人性化和情感化体验,以及 V2I 车路协同等方面继续发力,真正做到以用户为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 SYNC+,福特整个企业也在逐步走出过去的有历史积淀但相对有些老旧的品牌形象,真正的贴近用户,甚至包括福特中国的官方公众号,现在都经常推出一些有意思的短视频和长图,非常年轻且有活力。
最后也期待包括 BAT 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们,相互再增加一些协同和开放,这样例如 SYNC + 这样的开放平台,再百度核心能力之外,也还能无缝接入其他第三方的内容生态,甚至阿里腾讯的相关应用与服务。
让用户收益,最终才会让企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