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原创 周培
「幸亏我们打的不是电动车」。
从贵阳到苗寨,盘旋的山路,十几公里没有信号,坑坑洼洼的路况,颠簸得脑壳疼。当然,从贵阳到苗寨,还有一条高速。
不过,起伏颠簸的山路,是贵州省内常见的路况。负责打车的小伙伴,一路都在避开 「电动车」 的选项,虽然我们觉得多此一举。在贵阳城市内,路边停的,路上跑的,几乎看不到电动车的影子。
原因嘛,就像知乎上说的那样,「山路多,不仅陡还险,单纯靠电来启动的汽车可能在电不够满的时候很难爬上去,甚至如果电力不足,是挺危险的一个事。」
现实最有说服力,在贵州几天,来回打了十多次车,无一次遇到纯电动车。山路走了几条,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看到充电桩的概率并不大。
「用着费劲」,贵州人 「拒绝」 起电动车,一点也不客气。
充电?费劲
载着我们去早餐厅的大姐,开了一辆卡罗拉双擎,是我们遇到的和 「新能源」 最沾边的车型了。
「平时会充电用吗?」
「不充,费劲。就用油,简单。」 大姐放下我们之后,指了指对面,「那辆车停很久,没人开。」
早餐对面的马路边,靠着菜市场,一辆挂着 「新特」 LOGO 的电动小车歪歪扭扭地停着,车身爬满了灰,在雨水的冲刷之下,沾染了一些斑驳,看起来的确是很久没开了。
这是菜市场一家卖饼的老板的。买新特电动车,一是因为 「贵州造」,二是想着城市内开着方便,续航 300 公里吧,也够。
结果,开了半年多,找充电的地方费劲,回家拉根线充,又被自燃的新闻吓到了。「小区内,没有多少充电的地方。现在建的充电桩,很多在商场,平时用也不方便。」
所以,就停在那了。另一方面原因,还因为,「车坏了,现在找 4S 店修都难。」 因为,这个曾创下交付记录的电动车品牌,展厅易主了。
据一则调查数据显示,今年 2 月,贵州的汽车消费里,广汽丰田 iA5、秦新能源、朗逸纯电等在售车型的平均优惠幅度,在轿车中最高。丰田 C-HR EV、广汽本田 VE-1、元新能源、长安欧尚 X7 EV 等在售车型的平均优惠幅度,在 SUV 中最高。
来贵阳之前,我在深圳待了一段时间,跑满大街的各品牌电动车,和贵阳形成了两个世界。此外,北京绿牌摇号排到几年后,上海绿牌有限制,无一不诉说着电动车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5 月初夏,贵阳落雨,气温不高。电动车的火热,未能燃起这个西南省份的热络。
哦,不对,是未能燃起贵州人民对电动车的热情,但贵州省政府对于电动车趋势的推进,还是积极的。

2018 年,贵州曾立过一个 Flag,「全省要建成 100 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大约 5 万个充电桩,不超过 5 公里,最多 5 公里,就能找到给电动车充电的地方。」 豪言之下,一张满足 100,000 辆电动车充电需求的 「电网」 开始编织。
不过,3 年已过,电动车江湖早已变了模样,推进速度算不上理想。
截至 2020 年,全省共建成公共充电桩 16104 个,其中贵州电网公司建成充电桩 2815 个。目标完成率不到一半。如果下放到全省来看,这个数据并不大。
百度数据查询贵阳市充电桩,搜索结果 289 条,以 「特来电」 和 「星星充电站」 为主。据星星充电站的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充电桩现在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目前百度搜索数全部结果为 32 条,这是贵州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经常找不到充电的地方」。卖饼的老板,一边递给过一张饼,一边摇着头。
脸上的后悔之意,再明显不过。
能打的牌并不多
推进速度慢,是因为贵州的手上,没有那么多牌可打。种种因素所致,将工厂放在贵州的车企并不多。
吉利在贵阳基地,可生产新能源 「甲醇」 汽车、CV 平台传统动力及纯电动汽车,MPV 车型嘉际便是诞生于此。

此外,姚振华把造车的步伐迈到了贵阳。贵州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经过两年建设,现在进入屋墙面施工阶段。至于建成后,能为贵州的电动化带来多少改变,期待值并不高。
基于选择不多,近几年,贵州主要扶持的电动车品牌便是 「贵阳造」 的新特电动车。
2017 年 9 月,新特落户贵州贵安新区,寓意 「新生独特」。2018 年 10 月 31 日,一款贵州造电动汽车正式批量下线,综合续航 350 公里,全系 10 万元以内。
「能源要持续地规模化增长,就要突破 B 端依赖,真正回到 C 端,只有老百姓有这个动能,把基数和分母做大,才会有规模。」 新特汽车 CEO 先越此前信心很满。
新特与一汽达成了 5 年的代工合作,从公司成立到产品交付,仅用 400 天左右,创下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最快纪录,一度实现数千辆的销量规模,自称 「新兴造车企业第一梯队」。
不过好景不长,新特倒塌的速度,比交付的速度更快。「B 端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吃掉了我们很多 C 端。」 先越说这话时,正是北汽新能源占据鳌头之时。

不过,新特汽车本身的拉垮,是贵州的支持也保不住的。车不行,消费者不买账。有消费者投诉 2019 年买的新车,在 2018 年就被经销商拿去上过牌,「卖给我是二手的,怎么放心用。」
「哎哟,那车不好开的,走几步就不中用了,耗电。」 卖饼的老板对产品质量感到很不满。
这不是个例。口碑断档之下,新特销量下滑厉害。如今展厅易主,厂家也不提供配件,联系不到新特汽车,只能拿去修车厂。要不然,就是懒得修了。
新特汽车带来的电动车体验不佳,也多少让贵州消费者对电动车印象变差。走访贵州通源集团旗下 4S 店的时候,得到的信息也是一致,「电动车不好卖。」
贵州通源集团网站首页上的导购热门车型,也以飞度、赛欧、吉利旗下品牌为主。代理的品牌有十几个之多,保时捷、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本田、日产、雪佛兰、别克……

甚至于,由于续航里程短、充电难、成本高、盈利难,导致政府推广电动出租车也极为缓慢。「我们习惯用气,到处都能加气」,开了七八年出租车的张师傅,担心跑着跑着没电,不敢用。
前两年,共享汽车开拓热情高涨的阶段,在贵阳还能租赁到奇瑞小蚂蚁,和北汽新能源的车。只不过,投放车辆少,当地人用得不算多。当然,也有偶尔使用的。
「偶尔会帮家人租车,5 公里,10 公里的,都算方便」。作为年轻人,刘伟觉得电动汽车偶尔用用,还行,「就是现在车很难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制造强省」 的贵州,能打的牌并不多。
贵州,绝不希望再次落后
当然,暂时的阻碍,并不会让贵州推进汽车电动化的步伐暂缓。
大力发展大数据业务,从 「寂寂无名」 中挣脱了出来,贵州,终于有存在感了。「绝不希望在新能源大势上,在西南落后」。
所以,改变还在继续,蔚来、特斯拉的先后进驻,也算是给贵州带来新的牌局。至少在电动车上的体验,有了正名的机会。
2018 年 9 月,蔚来在贵州建立的全资子公司 —— 贵阳蔚来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落户云岩区。2020 年 1 月 12 日,贵州首家蔚来 NIO Space 落户贵阳印象城。短短一年内,蔚来迎来了在贵州地区的第五家门店 —— 蔚来空间 I 贵阳益田假日世界。

今年 1 月,贵阳观山湖特斯拉中心正式揭幕,特斯拉 Model Y 和 Model 3 车型亮相,并在贵州逐步扩展充电网络,在贵阳已上线 3 座超级充电站,一共 25 桩。5 月底,特斯拉宣布将成立中国数据中心,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或将仿效苹果,采用 「云上贵州」 模式。
贵州吸纳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血的速度加快。
意图,很明显,继续领先云南。「广州会因为掉出前三而伤心落泪,但贵州却会因为从倒数第一变倒数第三而兴奋一个晚上,但绝不想再落后云南。」 知乎上,贵阳当地人,很多都是这个心态。
川渝、两湖、两广、云南之间,是贵州。明朝时期,南征云贵前,朱元璋就曾告诫出征的傅友德:「贵州每一梗阻,致使滇南中断」。
云贵川,自古格局一体。贵州不是西南省份的个例,相同的还有云南,一个以旅游为核心,躺在烟草行业上赚钱的省份。一座体量不大的城市,可以以旅游业为核心支撑,但一个省很难只靠旅游业活着。
所谓 「无工不富」,贵州显然懂得这一点。所以,这两年,大数据产业搞得如火如荼,更是实现了全省 88 个县全部通高速的目标。无路,不电动。
这一轮,云南的节奏,确实不及贵州迅速。在知乎有帖问,有什么可以推荐的电动车吗?答案,依旧是电瓶车居多,涉及纯电动车的帖子寥寥无几。
随着贵州核心产业的倾斜,高调云南、低调贵州的格局逐渐打破。云南也意识到了危机,以发展文旅 + 电动车的融合方式进行电动化,计划在滇西沿线建设 1000 个充电桩。

「躺平」 惯了的云南,终于捡起了转型的一丝丝动力。北汽昆明基地,也算填补了云南新能源制造的空白,北汽新能源 EU5 在街头随处可见。
云南把电动化转型的落脚点,放在了昆明。
不仅推出了 「新能源汽车消费券」,最高可享购车八折优惠。还给予新能源汽车车主设置了专门的新车注册登记 「绿色通道」,保证一个小时办理完成。
作为云南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云南能投集团在全省投运新能源汽车 3870 辆,建成充电桩 721 个、充电站 86 个。5 月份,全省最大的独立式充电站 「云能充」 昆明广福路充电站建成运营,站点拥有 112 个车位、88 台大功率充电桩。
如果说,云贵努力追赶着这一轮电动化的趋势,那么,相比之下,四川就是手握西南市场的发球权。与贵阳相隔 600 多公里的成都,同为西南城市,却截然不同。
成都,被众多车企当成挺进西南市场的落脚点,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豪华车消费仅次于北京上海,合资品牌车的销量高于北京,超豪华车的销量略微低于深圳。
领克曾表示,「销量最大的城市是成都」,蔚来也说,在成都销量极好。
在西南市场,成都完全是中心位,一座又一座工厂落地成都,如今足和以汽车重工业为制造核心的重庆,一拼高下,已然是西南车市风向标。
并且,领先西南的四川也不会在这一轮的肉搏里拱手相让,力争 2024 年底实现全省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达到 80%。
这几个西南省份,再次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面对四面而来的经济洪流,传统与现代,前沿与宁静,都火力全开,试图在交织共存里寻找平衡。

在美国《地理杂志》发布的 「2020 年最佳旅行清单」 里,贵州是国内唯一上榜的省份。主题是,「探秘时间不曾触碰的角落」。
被称为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想必贵州并不乐意,毕竟这和如洪流迸发的电动车大势,显得格格不入。
有大数据加持,有蔚来和特斯拉为引,贵州,绝不希望再次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