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D

大D

关注

李想转身,理想加速

环形隧道

2021-06-10

2021 年 5 月 25 日,北京顺义,理想汽车研发中心,晚上八点准时开始,李想发布了将承载理想汽车未来 18 个月销量担当的 2021 款理想 ONE。发布会前面三排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理想 ONE 老车主,后面才是供应商代表和各大汽车媒体以及互联网大 V 们。

时长三十分钟的发布会,李想先是总结了过去的成绩:55000 台,2020 年新能源 SUV 销量第一,2020 年国产三十万以上销量第一,然后发布了超过 60 项优化的 2021 款理想 ONE,公布了 338000 元的价格后,发布会后结束。李想并没有留在现场和观摩新车的朋友互动交流,也没有参加老车主沟通会,他就像个纯工科男发布完自己的产品,随即转身离去,准备下一款产品。

初出茅庐,造车也造梦

时间回到 2014 年 4 月,当李想从马斯克手里接过特斯拉 Model S 钥匙的那一刻,那颗造车的种子已经埋下了。2014 年年底的这位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车主,在开了 7000 多公里后特斯拉后,忍不住吐了近一万字的槽。最后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我购买 Model S 的主要目的是想全面体验一下最好的电动车是什么样的,以便在未来某天电动车成为趋势的时候,我能顺势而为。」

这个时间点,神州大地 PPT 造车风起云涌,从游侠到乐视,无数个中国造车梦让专业 PPT 人才都显得不够用了。

2015 年的易车李斌找到了老对手李想,一拍即合,李想成为蔚来的第一轮投资人,从投资入手摸清产业真正格局和难点,这和雷军的小米故事,似乎看起来似曾相识。

随着造车的种子已经顶破出土,李想也许是不再希望单纯作为蔚来的投资人,带着自己对智能电动车的理解理解,带领着泡泡网和汽车之家的老伙计,成立了 「车和家」,车和家,这是一个无比野心勃勃的名字,代表着李想对于汽车发展的见解和预测。

虽然为了传播力,公司已经更名为品牌同名的 「理想汽车」,但至今上市公司主体架构里面还有子公司保留了这个名字,也许有一天会再次归来。

车和家成立不久,李想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在江苏常州自建工厂。与此同时,李斌的蔚来由江淮代工,何小鹏的小鹏找到了海马汽车代工。毫无疑问,新势力造车之初由于造车资质、工厂管理能力以及资金效率,选择合适代工厂是非常合适的决定。

最初车和家的规划是一款小而美的 SEV 和大而全的 SUV。这款小而美的 SEV 是李想作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次作业,外形炫酷,车身极度小巧,前后布局,二坐,电池可以拆卸,甚至手提上楼充电。这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但是中国关于低速电动车的标准迟迟不能落地,欧洲分时租赁实验的糟糕数据让一切的努力都白费,李想作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次作业只能廉价将方案卖给石器时代作为无人配货小车

最后一次出牌机会

砍掉 SEV 项目后,李想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纠结,大而全的 SUV 项目开始提速,公司所有的资源投入到这款决定命运的产品上,李想反复说过 「我们只有一次出牌机会了!」

在这最后一次出牌机会里面,李想再次冒险选择了,几乎没有投资者看好的 「增程式技术路线」。当时在投资者都在想谁会是 「中国的特斯拉」 的时代,增程式这个没有类比的技术路线让融资步履维艰。但是在中国这个充电条件并不完备的大环境里面,增程很好的解决了 「优秀的纯电体验加里程无忧」 的阶段性难题。

这两个艰难决定后,李想内心的产品经理之魂开始全面爆发,选择了六座中大型 SUV 这个当时看起来极其小众的细分领域。2018/2019 年全年六座中大型 SUV 全部销量加起来不到一万台。事后复盘大家发现整个逻辑是 「中国市场 SUV 有溢价,中大型 SUV 更有溢价,六座中大型 SUV 更是蓝海」。

第二点选择了全系标配即顶配,一个价格一个配置打天下。一方面让研发和生产效能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车体验。

其他包括吸引眼球的前后星环大灯,车内三联屏加控制屏组成的科技氛围,流畅的车机系统加上操作逻辑和审美均一流的 UI 设计,标配 L2 辅助驾驶系统,这些种种细节决定了理想 ONE 在三十万这个价位出色的产品力和传播力。

在 2018 年 10 月那场晚上八点准时开始的发布会上,李想带着当时还叫理想智造 ONE 的产品,花了六百万发布会预算和 75 分钟最后收获了上万个初始订单,正式进入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行列。

电驱带来的良好驾驶体验、增程带来的补能无忧、六座中大型 SUV 的全新蓝海这就是李想作为产品经理第二份作业

2020 年是理想汽车披荆斩棘迎来收获的一年,从 「冒烟」 到 「断轴风波」 中,一路走来销量逐月攀升,到十二月交付量创纪录的达到了 6126 台,至今还是国产新势力造车单一车型的月销量最高记录

李想转身,打造智能组织架构

但是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李想却转身慢慢远离了各路媒体,微博上官方社区里曾经无比活跃的李想身影逐渐消失。

后面李想说他花了一半时间用来学习管理组织和品牌,打造理想汽车的全新组织架构,来应对未来不断扩大的公司人员管理,以及公司品牌探索

2021 年 1 月的电动车百人会上,所有人都在谈政策谈技术谈产品的时候,李想却用了二十分钟聊了品牌和组织架构。

「0—60 分的品牌价值,是非常非常理性的: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好的技术。一个品牌的 0—60 分决定了这个品牌能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马斯洛提出的首先要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再往上一层就会出现了品牌关系,我们认为品牌关系是一个品牌的 60—90 分,讲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回到马斯洛理论,就是社交和尊重的需求。这里边最重要的一点,而且跟智能电动车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和用户如何构建一个社区。」

「因为智能产品的出现、生态的出现,会出现在一个不可控和向外开放的世界里。车有了生命力,车可以持续的成长,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这些车上面的具体软件功能半年后、一年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时候是社区、用户定义出来的。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一切,都开始围绕一个目标:把公司变成一个智能组织。」

2021 年 5 月的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李想做了《从工业组织进化到智能组织》的演讲主题,

「互联网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后,物理世界逐渐实现全面数字化。这意味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组织需求和形式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对理想汽车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最初的计划流程控制的传统工业方式,升级到智能组织的方式。」

2025 战略目标确立,理想加速

随着李想从公众人物向着组织者管理者的转身,理想汽车却在加速扩张。

据晚点财经的报道,2021 年 1 月的理想汽车战略闭门会上,李想特意邀请外部股东美团王兴和王慧文参加,很可能是内部对于未来的理想汽车发展战略存在不同看法,于是借着王兴和王慧文的经验分享,确定了未来大提速的战略策略。

在 2021 年 2 月李想给理想汽车所有员工发布了一份内部信,在内部信中谈自己对于理想汽车在 2025 年的展望。

战略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市场占有率是我们战略的核心。我们只有在 2025 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 20% 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我们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储备,参与到 2030 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理想汽车 2025 年的战略目标:20% 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根据 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 20% 左右,预计在 500-600 万辆。按 80% 左右乘用车计算,以及目前 90% 新能源汽车为电动车。我们保守估计极有可能 2025 电动乘用汽车销量将 360-400 万台左右。(乐观数据是 2025,智能电动车销量将达 800 万台)

按这个 2025 年智能电动车 20% 市场份额,意味这 2025 年销量目标至少七十万辆,理想汽车正在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加速

首先就是研发上,无论是整车设计上还是智能驾驶方面都开始全方面提速。2021 年 3 月,理想汽车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地址就在上汽集团大本营,嘉定于田大厦,计划招募 2000 人,具备完整车型开发的能力。CTO 王凯表示,未来将有一个纯电动车平台放在上海。

此外,理想在北京的研发中心也在扩招,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团队为主,除了顺义总部之外,另外租下之前汽车之家在中关村的办公场地。自动驾驶相关的工程师将增加到 600 人,其中 OS 团队就会达到 200 人。这块将由负责算力平台副总裁许迎春和自动驾驶总经理郎咸朋负责。

汽车制造除了研发还需要生产,2021 年 4 月 9 日,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沈亚楠,注册资本 10 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集装箱自卸式新能源接驳车;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等。

近日有消息传出,理想汽车欲投资 60 亿元,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投建全新生产基地。而后理想汽车将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工厂后续将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将配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人才 2000 人以上。该项目计划于 2023 年投产,2024 年工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

除了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早在去年 10 月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就到四川绵阳和当地领导会谈商谈关于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合作,携手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的扩建已经在进行中,2022 年下半年的全尺寸增程 SUV 将在常州工厂投产,加上理想 ONE 的话,产能超过二十万台,而且常州政府在附近也给理想汽车预留了发展用地。

如果一切顺利,常州工厂、北京工厂、绵阳工厂全线投产后,2025 年产能就达到七十万台,基本满足 2025 战略需求

最后就是产品线,目前理想汽车只有理想 ONE 这一款车型,需要补课的太多。据各方面消息判断 2021 年 10 月份将发布全尺寸增程 SUV,代号 X01。

李想作为产品经理定义的这款 X01 整体对标的宝马 X7,宝马 X7 恰好是李想最喜欢的全尺寸 SUV 之一。目前透露出来的资料表明,这款车长度达到 5200 mm,底盘规格全面升级到顶配,双叉臂,空气悬挂;1.5T 米勒循环增程器,热效率 40%;双 8155 芯片,全新 HUD 加五屏交互;采用双块总算力 508 Tops 加激光雷达的准 L4 智能辅助驾驶硬件。预测价格 40-50 万区间

当然纯靠这两款增程式中大型和大型 SUV 带来的销量还是有限的,为了达到 2025 战略目标,理想汽车纯电动平台也在提速。李想在纯电上表明将采取 800V 高压三电标准,极力缩短用户的充电补能时间。

李想在今年的投资者电话会上透露,自 2022 年开始,理想汽车将每年至少发布 2 款新的产品交付市场,并在 2023 年交付纯电动系列产品。在价格层面,理想汽车当前仅只覆盖 30-35 万元的价格区间,而接下来的产品矩阵将对 15-50 万的价格区间进行完整覆盖。计划 2025 年之前推出两个产品平台,均为高压纯电平台,其中 Whale 平台将专注于空间,Shark 平台专注性能

猜测 2022 年将发布第一款纯电理想车型,2023 年将在北京工厂投产 25-35 万的纯电车型,未来更低的 15-25 万的跑量的纯电车型则可能在北京工厂和绵阳工厂同时量产。

理想汽车通过布局增程路线(中大型和全尺寸 SUV)以及高压纯电路线,到 2025 年将达到在售车型 6 款以上,从而实现 2025 战略目标。

研发、工厂、车型三方面理想汽车为了 2025 战略目标已经全方面的加速布局,剩下最重要的就是资金了。2021 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公布的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现金储备 303.6 亿人民币,在新势力三驾马车里面最少的。

图片来源:猎云网

可以预见 「继续融资、发债、引入战略投资者,港股再融资」 这些将是理想汽车未来三年提速最重要的工作

李想通过理想 ONE 的产品精准定位,证明了自己作为超级产品经理的实力,理想汽车通过单款车 55000 台的产销量证明了生产和销售的实力,通过不错的产品毛利率证明控制成本的能力。目前李想转身研究打造超级企业的智能组织,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持续打动投资者,让投资者相信理想汽车的 2025 战略目标,为理想加速不断提供资金。

理想汽车 2030 年的愿景:创造移动的家,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愿景和目标,但是我们有责任在这样的大势下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虽然传统汽车行业发展了超过 100 年,但是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在 2030 年基本上就会分出胜负。希望通过我们全体伙伴的奋斗,在人生中最好的十年,在行业最好的十年,做成一件真正的大事。把这个十年活成我们人生中最自豪的十年,千万不要让我们的人生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

奋斗者的人生总是值得尊敬的,希望李想能继续坚持公开透明的理想价值观,带领理想汽车不断加速,锚定 2025 战略目标,实现愿景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