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辉
ID.3 在成都车展的萌动亮相,将大众汽车的电车反攻登陆战向前推进一步。
此前,ID 系列在中国市场的慢热,证明燃油车市场的成功,不能直接复制到电动汽车市场上来。
尤其是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大众的对手,或是抢跑多年的自主品牌,又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造车新势力,还可能是外商独资的行业翘楚特斯拉。这些大众的竞争对手们,都已在中国市场取了不俗的成绩。
但就国内市场而言,摆在大众 ID 系列电车面前的,只能是一场反攻登陆战。
大众必须取得电车市场反攻登陆战的成功,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在 ID.4、ID.6 接连上市后,这场反攻登陆战,已推进到滩头阵地。不过,真要担任抢滩登陆任务的,是后来的生力军 —— 上海大众 ID.3。

8 月 29 日成都车展现场,上汽大众 ID.3 的亮相,意味着反攻登陆战中最重要的章节,抢占滩头任务,终于开启。
ID.3,定位在跨界两厢车,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对标燃油车,最好的车型莫过于高尔夫,而高尔夫恰恰是大众最为出色的车型。ID.3 也不负众望,在欧洲占领了销量榜上的头名位置。
那么,大众 ID.3 又有何产品力,带领大众开启国内市场的抢滩作战呢?
车展现场发布会后,上汽大众 ID.3 潮趣开放日上,《电动汽车观察家》对该车进行了体验。
外观潮动
论颜值,大众始终处于前列,上汽大众 ID.3 也不例外,这次它主打的风格是潮动。

设计上,ID.3 具有非常鲜明的电动汽车风格。车头设计上,ID.3 并未采用时下流行的镀铬设计,原因是避免镀铬工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去掉镀铬,取而代之的是镀光前脸。上汽大众 ID.3 将 「光」 元素应用在车头前部的不同区域,例如在车头采用了贯穿式日间行车灯设计,并采用 Beauty eyes 仿生学大灯设计。保险杆外侧采用光束粒子状的凹点纹理,沿着下保轮廓呈参数化的排布方式。

在颜色方面,上汽大众 ID.3 提供极光绿、赛博黄、超导红、离子灰、晶质白 5 种车身颜色。整车线条设计而言,上汽大众 ID.3 的前机舱短小低矮,而 A 柱的前倾幅度较大。
在前机舱盖上,上汽大众 ID.3 还配有一块黑色装饰板,一方面缩减车头的视觉占比,另一方面则让车身配色更为流畅,这块黑色盖板与车顶和尾翼一同构成了整车的双色车身线条。

上汽大众 ID.3 的车身侧面设计上,保留了传统门把手等经典设计元素,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 C 柱表面,采用了呼应前脸的设计,渐变式的光束粒子状图案作为装饰,增加车身辨识度的同时塑造动感有力的侧身形态。

全新设计的海星花瓣式轮毂采用双色精车工艺,造型新颖有趣,材质为铝合金材质,相比采用塑料材质塑形轮毂的车型,更具辨识度。在轮胎规格上,上汽大众 ID.3 采用了 20 寸的轮胎,为整车平添了运动感。

车身尾部,上汽大众 ID.3 采用了黑色尾门配白色 LOGO 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白色 LOGO 同时是尾门开启开关,这是一个向品牌经典元素致敬的设计,但同时又不失现代化的个性设计风格。
内饰采用复色工艺
眼见不一定为实,至少对上汽大众 ID.3 的座椅来说,如此正是。

上汽大众 ID.3 的内饰采用了复色设计,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于欧洲的印象派油画,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最终在人眼中所呈现的颜色,是另外的颜色。
以极光绿动内饰为例,其座椅材料使用蓝色与黄色纱线,配合金属质感的纱线,经过融合后在角度和光线的变化中,人所看到的内饰色彩,将呈现出不一样的的色彩和光影的变化。

在座舱设计风格上,上汽大众 ID.3 采用了 ID 家族的设计风格,即富有立体雕塑感的装饰面板贯穿整个中控台,并搭配 10 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营造出未来观感。

在内饰配色方面,上汽大众 ID.3 具有深浅两种配色。从实际体验来看,浅色内饰版本,更为吸睛。

较为特殊的是,上汽大众 ID.3 并未采用传统的高地台设计,而是采用低地台内饰设计,并配以前排座椅扶手枕,以提升乘坐舒适度。

在空间方面,上汽大众 ID.3 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头部空间的表现值得称道,在前排成员身高 186cm 的情况下,头部空间依然有超过 3 指的距离。

上汽大众 ID.3 的车长 4261mm,宽度 1809mm,高度 1552mm,轴距 2765mm,轴长比超过 65%。类似车长的大众高尔夫,车长 4296mm,轴距仅 2636mm,因此在车内空间表现上,ID.3 完胜高尔夫。

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上汽大众 ID.3 的后排地板采用全平设计,提升了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度。

上汽大众 ID.3 支持后排座椅 4/6 放倒功能,在放倒座椅扩展空间后,上汽大众 ID.3 可放置自行车、滑雪板等超长物件,而在常规模式下,放置 3 个行李箱不成问题。
智趣、驾趣集于一身
在国内消费者关注的智能化方面,上汽大众 ID.3 水平不低。

在 ID.3 上,上汽大众植入了智慧车联系统,结合上汽大众超级 APP,能让车主在充电、导航、娱乐、控车、出行等方面,享受到在线服务,提升用车乐趣。

上汽大众 ID.3 配备了 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可将行车信息及路况导航信息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并与前方道路视觉融合。
在仪表台前方,ID. Light 光语系统可在导航、来电、语音交互、警示等多个场景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提醒,让驾乘者体验声与光的交流带来的便利。

在辅助驾驶方面,上汽大众 ID.3 采用了 IQ. Drive L2 + 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支持 ACC 自适应巡航,LKA 车道保持等功能的基础上,还支持更为高级的变道辅助功能。
ID.3 的后手
对大众而言,ID.3 能否在中国市场抢滩成功,至关重要。
ID.4、ID.6 的慢热,让看客们为大众捏一把汗。直到 7 月,ID 家族终于月销量突破 6000 辆,算是在销量上站稳了脚跟。
在这场反攻登陆战中,ID.4 和 ID.6 的表现,算是得以让登陆舰驶到滩头,下面就该让登陆部队出场,进行抢滩登陆作战了。
抢滩登陆作战无疑是最为艰苦的,没有点硬实力,不能堪此重任。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了 ID.3,更确切来说是交给了上汽大众 ID.3。
一个不应忽视的事实,ID.3 仅在上汽大众进行国产,一汽大众并没有引进该车,这与 ID.4、ID.6 大不相同。
官方没有给出原因,但这或许这与上汽大众善于打硬仗有关系。
上汽大众营销团队,是成功塑造过帕萨特、途观销量奇迹的团队,这两款车型如今销量已分别突破 300 万和 200 万,成为大众在中国市场最畅销的汽车。
ID.3 交给上汽大众,显然是更为稳妥的选择,毕竟这个营销团队证明过自己。但摆在上汽大众 ID.3 面前的抢滩登陆战,想要稳赢,也确实不易。
在 6 月的工信部第 345 批汽车公告中,上汽大众对 ID.3 进行了申报,目前已经申报的上汽大众 ID.3 采用 57.3kWh 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 430 公里。但在强手如云的中国市场,ID.3 还需更强大才行, 毕竟各个竞争对手都不是吃素的。
更何况,明年还有特斯拉 Model 2 要进入到这一市场。
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对此就直言不讳,「Model 2 是个绕不过去的对手,但我们的 ID.3 在欧洲压过了 Model 3,相信在国内同样可以。」

俞经民确实有说这话的底气,上汽大众一方面拥有庞大经销商网络,另一方面又在 ID 系列上尝试直营模式,相比特斯拉单一的直营模式,更为成熟。
在成都车展亮相后,上汽大众 ID.3 开启盲订,300 元意向金抵扣 3000 元车款,最快将在 10 月交付,而最终售价将在广州车展期间公布,顶配售价或不高于 20 万元。
这样的价格,这样的产品力,在中国市场上,能否顺利抢滩登陆,尚需拭目以待。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抢滩登陆从来都是背水一战。
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