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师
对于大部分购买四门车型的消费者来说,后排乘坐的空间、舒适性绝对是需要了解的重要部分。在空间方面,我们可以直接让体验者坐上去进行展示,虽然不同人的驾驶坐姿、身高胖瘦都不相同,但已经能够提供比较直观的参考。
不过影响后排舒适性的不光只是空间,座椅本身的尺寸、角度表现也同样重要。为了更清晰的量化对比,我们除使用卷尺测量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坐垫高度之外,还会引入角度仪测量坐垫的上翘角度、靠背的舒展角度等,将其数据做成表格并汇总到我们详细的座椅评测专题中。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小板凳」?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经常会在 7 座 SUV 的第三排使用这个词,就是表示座椅太低,对身体的支撑性不好,就像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一样,大腿没有支撑、靠背不够后倾,聊胜于无。
而在新能源车中,由于底盘布置的电池组向上侵占了部分车内空间,有不少车的后排座椅也明显有这种坐「小板凳」的现象,并且车身低矮的轿车相对更加明显。

比如基本被所有新能源对标的特斯拉 Model 3,受限于溜背式的车位,底盘又铺设了较厚的电池包,它的后排座椅就有比较明显的「小板凳」现象。坐垫整体高度偏低、靠背也不够舒展,造成后排的乘坐体验不佳。

同样是特斯拉,Model Y 由于整体尺寸更大,车身也高了不少,虽然电池是一样的,但后排的乘坐感受明显要舒服很多,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坐垫长度偏短,不能完全支撑大腿。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的「小板凳」现象跟车型是否是「油改电」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上图的 Model 3 就是正经的纯电平台。而下图的几何 C 虽然是「油改电」,但空间布局和设计都比较优秀,因此也能获得不错的乘坐体验。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电池包厚度也会越来越小,相信以后这种「小板凳」现象也会慢慢改善。
本期测试对象:蔚来 ES6/EC6

EC6 其实就是 ES6 的轿跑版本,两车分别是蔚来旗下的第二和第三款车型,均定位于中型 SUV,车身尺寸如下:

两车的座椅造型是一致的,只有车型配置不同导致的面料区别。座椅总体比较厚实,填充物稍稍偏硬一点,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不错,背部的侧向支撑也比较到位。

主驾驶座全系标配 12 向电动调节,带座椅记忆、方向盘记忆和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只在 ES6 签名版上为标配,其它配置均需要选装价值 7500 元的舒享套装,你还可以顺带获得方向盘加热以及后排座椅加热、智能香氛以及 LED 门槛迎宾灯。

后排座椅同样厚实,配备有三个独立头枕,中央地台也是完全平整的状态。

在靠背角度和座椅的具体尺寸方面,我们使用激光角度仪以及卷尺,对后排座垫、靠背的长度、角度、座椅的高度以及后排座椅的横向宽度进行测量。


前排坐垫长度为 510 mm,并且可以单独调节上翘以支撑大腿。我身高 174 cm,将前排座椅调至最低并合适驾驶的位置后,ES6 有一拳四指空间剩余,而 EC6 因为配备了无遮阳帘的全景天幕(ES6 为带遮阳帘的可开启全景天窗),头部空间更加夸张。

同前排一样,两车腿部空间完全相同,而 EC6 的头部空间要大于 ES6,不过对于这种体量的 SUV 来说,这样的空间并不算特别出色。后排座椅均为固定不可调节,略显遗憾,但无论坐垫长度、高度、靠背角度等都比较合适。
结合数据以及实际的体验来看,蔚来 ES6/EC6 两款车型的乘坐体验还是挺不错的,配合 1400 mm 的横向宽度和全平的中央地台,即使在乘坐 3 人也能保证不错的舒适性。唯一的遗憾就是后排座椅靠背没办法调节了,如果能够更「躺平」一点的话还会加分不少。
总结
这次是我们第一次针对新能源车的后排座椅进行的数据测试,但由于是手工测量,所以难免会出现一定误差,而且评价也是基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身高 174cm),所以数据仅供参考,但我们会尽量保证未来针对所有车型的测试均采用相同的方法,因此横向比较的意义还是有的。
总的来说,每个驾驶员、乘客的身高、体型都不相同,到底是否适合自己,还是得自己亲自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