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北汽蓝谷,迎来了 2021 年成绩单。
营收 87 亿元,较上年增加 64%,净亏损 52.4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9%。
从结果来看,这位曾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导者,在去年牵手百度和华为之后,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法门。
但一朝跌落神坛,真的能靠着这两根救命稻草扭转颓势?
北汽蓝谷成绩单怎么样?
北汽蓝谷最新财报,增长是主旋律。
财报显示,2021 年北汽蓝谷营收规模 86.97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64.95%。分业务看,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 51.2 亿元,较上年增长 69%。
毛利率为 - 32.16%,较上年增加 23.5 个百分点,整车毛利率为 - 32.73%,较上年增加 27.34 个百分点。
三费方面,销售费用 16.7 亿元,较上年增长 65.83%,与营收基本同步增长,研发投入 12.1 亿元,较上年增长 24.14%,占营收比例为 21%,研发投入横向比较稍低。

盈利方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52.44 亿元,较上年减少 19%。
整体来看,北汽蓝谷,去年扭转了 2020 年的颓势,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北汽蓝谷的营收构成,并不乐观。
财报显示,北汽蓝谷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 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 49.8 亿元。
也就是说,北汽蓝谷近 4 成的营收,都和卖车没啥关系。
这部分营收,主要以新能源政策补贴,税收补贴等等营业外收入为主。

百度华为也拯救不了北汽蓝谷
北汽蓝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曾经的王者,连比亚迪也只能望其项背的那种。
然而在 2020 年,北汽蓝谷一朝跌落神坛,疫情的原因是一方面,但疫情之下,北汽蓝谷长期仰仗 B 端市场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本质也被揭开。
同时还有北汽蓝谷产品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
这些问题,自然也被北汽集团看在眼里,早在 2016 年,北汽就依托北汽蓝谷,成立极狐子品牌,进军高端智能纯电动车赛道。

为了在产品力方面有所保证,北汽还拉来麦格纳合作生产极狐。
经过 4 年之久的打磨,北汽极狐终于面世。
但结果是,智能车赛道,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悉数崛起,老牌车厂也在这之前就早早拿出产品。
极狐的出世,激起的水花并不大。
之后北汽蓝谷并没有放弃,去年上海前夕,北汽蓝谷高端智能纯电子品牌极狐,搭载搭载华为 HI 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 S,全网刷屏。

之后在 6 月份,百度 Apollo 的共享无人车,也与极狐合作,成本价 48 万,实现 RoboTaxi 史上质变式飞跃,又是一波热搜。
随后 7 月份,懂车帝北汽极狐对撞比亚迪汉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北汽极狐,因此又赚了一波热度。
乘用车 + RoboTaxi,北汽极狐风头无二。
但…… 雷声大雨点小。

财报显示,北汽蓝谷去年直营销售模式营收,仅 5.2 亿元,占总营收的 6%。也就是说,极狐卖了一年多,仍然无法有量上的提升。
从直观的销量来看,据乘用车销量查询数据,2021 年北汽极狐累计上险数,仅有 4827 辆,平均每个月还不到 500 辆。
反观其他传统车企搞的高端子品牌,以极氪为例,去年 10 月正式大规模交付,等到年底,3 个月时间累计交付近 6000 辆,截止到今年 2 月,累计交付已经突破 12000 辆。

牵手华为搞智能化,拥抱百度玩 RoboTaxi,北汽蓝谷风头盛倒是没错。
但最终的话语权,还是在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度上,毕竟热度这个东西,说散就散了。
如果无法在销量上有质的提升,按照智能车赛道的迭代速度,留给北汽新能源的时间,不多了。
财报直通车: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new/2022-03-26/600733_20220326_25_eDjxOVjz.pdf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