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玉龙
传统汽车企业在 Domain 架构下,把 CAN 网络替换成以太网骨干网,是围绕远程信息系统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两大块内容,并且在整车不断增加的软件数量,这些按照原有的设计,对主干网络的通信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
借助汽车以太网,面向服务的通信概念正在进入车辆网络(SOME/IP、C/S 通信),这是汽车软件往功能扩展和灵活性增加的必要的路径。

STAR 3 的里面的汽车以太网
面向信号的通信方式 (Signal-Oriented Communication) 正在达到其极限(将信号进行传输)。比如节点 B 需要节点 A 的某一个信息,节点 A 就直接把这个信号同其他信号一起,打包成报文发送到总线上,节点 B 收到之后就能够获得该信号了,如下图左半部分所示。

借助汽车以太网,面向服务的通信在进入车辆网络 (SOME/IP、C/S 通信),主要目的是灵活地处理越来越多的需求,从而降低复杂性和动态性。
C/S 创建明确定义的接口为表征的服务环境,软件组件通过称为 “服务总线” 的中间件连接。中间件承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之间进行调解,因此可实现系统中服务角色之间的松散耦合。比原有的软件架构更灵活,具有更高的可重用性和对新服务组件更好的集成性。中间件调节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之间的通信,当然也包括对该通信的建立,通常还定义了以太网报文中数据的序列,序列器决定了在发送端如何将数据序列化为串行比特流,然后在接收端如何反序列化。

SOME/IP 服务发现协议是 SOME/IP 的核心功能,有以下几个主要任务:
(1)SD 协议管理提供动态查找功能实体并能配置其访问权限的功能
(2)SD 协议管理向网络发送事件消息的需求,向需要它们的接收者发送事件消息
(3)检测服务实例是否正在运行
为了让客户端知道哪些服务当前可用,SOME/IP-SD 提供了两种机制,Offer Service 提供服务允许服务器向所在的网络提供其所能够提供的服务。Find Service 发现服务允许客户端请求可用的服务。

信息安全机制
我后来仔细思考一下,在集成度的考虑,欧洲普遍还是围绕传统的信息安全的模式来走,由于整个开发周期的原因,一方面要平衡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一方面要考虑信息安全的管理复杂度所以这个分层还挺有必要的。


目前从 12V 电源来看,车企倾向于围绕双 12V 电池的模式,分为不同的电源备份机制,通过一个平衡单元形成在电源之间的调度,也就是说不管是两个电池还是充电单元,3 个里面挂掉 1 个,整体性能影响有限。

小结:偏软件和通信本身的部分,我也是看个大概,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