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懒货

大懒货

L9
ONE

心理咨询师

关注

谈谈 72 小时深度试驾后我对极氪 001 的感受

极氪 001
试驾分享

2022-05-17

车辆来源于极氪的订阅服务,即来自于极氪 3 天的付费深度试驾/租赁业务,拿到的车是长续航双电机 WE 版,红外黑内,无选装真皮内饰,选装了 HUD、雅马哈音响、可变色天幕、电动门与 21 寸轮毂和马牌的轮胎(配置可能有出入,仅供参考)。

为什么想去深度试驾 001 是因为家里长辈刚好要换一辆车,可以考虑是轿车也可以是 SUV 也可以是 MPV,但是只考虑混动或者纯电动不考虑纯燃油车。在这里看到的轿车就是极氪 001 与蔚来 ET7;SUV 考虑 G9 或者 L9,MPV 等极氪 002 或者马上要上市的 GL8 Pro PHEV。

在轿车 001/ET7 的对比中,001 猎装车相对于传统的轿车对于家里是钓鱼佬的长辈有更好的拉钓鱼工具的潜力,此外在都有实现城区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的潜力下,001 相对于 ET7 会更便宜的落地价格( SV 对比 NAD ),此外刚好考虑到 001 有 7 天的订阅服务就直接弄了一台开一下试试。下面从总体、外观内饰、机械层面、ADAS、智能座舱交互几个方面讲一下我对 001 这个车的个人感受。

总体

极氪 001 是一辆机械层面完成度极高,机械素质非常好的中大型猎装车,如果是传统品牌的“非智能车”维度考量,001 在综合维度的竞争力超过传统豪华品牌的C级轿车;但是 001 在软件、ADAS 等领域是一辆完全负分的产品。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双电机 WE 版的极氪 001 具有 50-60 万豪华轿车的硬件素质与 -30 万元的软件与驾驶辅助功能,导致最后综合产品力只能回落到 30 万元这个区间,如果这个车配基于 EyeQ4 ,3 摄像头,5 毫米波雷达的硬件方案(宝马的驾驶辅助 Pro)+ CarPlay 这个车卖到 40 万元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外观内饰

外观

红色外观非常的漂亮,车拿到后我将这个车开给了好几个亲戚、朋友(都是开了很多车的老司机)让他们客观评价该车外观设计。主要的反馈一致在于「这个车很像保时捷的帕拉梅拉,但是比帕拉梅拉更加的硬朗导致高级感不如帕拉梅拉」、「车子一眼看上去不大,实际看久了感受到这个车特别的宽、有肌肉感和高级感」、「这个车的轮毂尺寸和轮胎尺寸就意味着肯定是个高性能车,加速肯定不会慢」、「这种后备箱『指猎装设计』确实很实用,和我的 Model S一样能拉货」等等。整体对外观的评价是一致性的好评,证明极氪 001 的外观设计确实是有几分功力的。

但是从我个人角度去看,可以看到 001 的外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设计维度考虑而不是从能耗维度考虑,如果从能耗维度考虑,那么纯电动的外观设计应该更像 Model S/3、EQS 这种更具有曲线、拱形的设计,而并非 001 这种带多线条、好看但是会增加风阻系数的外观装饰件。这也是我在后来在开车时候多个维度看到的,001 这个车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完全按照纯电动+全自动驾驶维度去全盘考量的一个车辆。

内饰

标配的黑色内饰明显没有同事选配真皮的黄内或者蓝白内饰好看,而且略有压抑。但是这个标配的人造革内饰无论是座椅的软硬还是车内对于人造革、搪塑、硬塑料的配备应用在 30 万价格区间的车辆内饰中都没有很明显的缺陷。特别是选配了翻毛皮的内饰顶棚对豪华感的增加是非常有帮助。

此外不得不提,001 作为猎装车做到了第二排可以手动放平与第二排电动靠背调节双向功能的实现是真的非常的棒。作为第二排座椅的倾斜角度和支撑都很不错,除了坐垫稍短和纯电动车坐垫高度较低的先天性缺陷以外几乎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如果要提一下改款的建议,那么第二排座椅靠枕可以考虑像奔驰的那种迈巴赫软枕(理想 ONE 同款)可能对座椅舒适度有个更好的提升。

家里的 2 位长辈在乘坐完 001 的第二排后都对只要(30W)这个价格的第二排乘坐体验都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原话「这个车坐 4 个人跑长途应该会挺舒服的」。在这个体验后我对 ET7 第二排的乘坐体验给出了一个比 001 更低的预期,希望到时候可以再去试试。对于主驾驶的座椅,我开了 3 天大概开了超过 10 个小时,除了略微有点硬整体上没有什么缺陷,无论是包裹、支撑都挺到位的,不过因为没有选装座椅通风和座椅按摩其实在夏天有点难受,开久了腰还是会有点疼。

NVH

这个需要重要讲一下,在拿到 001 深度试驾以前,我去试驾过 001 一次 20 分钟,感觉低速 NVH 很不错,但是远没有到达其他测评说到的「这个车静谧的让人难受这个水平」。自己在杭州市区各种路况开下来,从静态、低速中速与高速工况( 100 km/h 机场高速没跑更快)讲一下。

静态 NVH,即静态隔音:001 这个是比较糟糕的,特别是在比如红绿灯路口等车,来自后方的泥头车、工程车的噪音隔绝是比较差的,会有刺耳的感觉。在这工况下是比不上 BBA 中 C 级轿车高配的水平。

低速中速 NVH:

在这里NVH表现,来自于地盘的噪音隔绝是比我现在开的理想 ONE 好,但是胎噪维度似乎比 ONE 大可能是因为超宽的轮胎尺寸;整体的NVH维度是好于 BBA 的 C 级轿车,当然纯电动车先天也有优势。

高速工况 NVH:

在这种工况下,很明显感觉到 001 因为是单层玻璃来自于速度上来的风噪很明显上去了,但是因为是轿车造型整体的 NVH 比 SUV 会好控很多,即所谓的大型 SUV 跑高速的那种撞风的噪音会小很多,因为这个车几乎都是我自己在开,我也没机会坐第二排,对于网上说的 001 第二排的 NVH 远比第一排糟糕这个无法评价。

总的来说,这个车 NVH 确实很不错,但是远没有达到其他测评说的比 D 级车都好的水平,当然 NVH 有很强的主观性,仅供参考。

选配

音响:雅马哈音响远没有预期的好,但是我不是音乐发烧友,整体来说这个选配的价格拿的音响算无功无过吧,可选装可不选装吧,期待 ET7/L9 的高级音响。

电动门:可能是 001 最傻逼的选配功能,反应慢、老是卡住、选配价格高、而且电机声音很响,强烈不建议选装。

可变色天幕:调节到 10% 透光度还是比较亮,深蓝色的体感科技感很强,但是实际上对于热量的隔绝也一般,推荐不选装直接上手动遮阳帘,我是无天窗偏好者。

HUD:显示感官不错,但是似乎因为动态亮度调节的算法有问题,经常出现在环境光亮的时候亮度不够,在隧道里又太亮的情况。关于显示内容啥的等会在交互里说吧。

机械层面:动力与地盘

动力维度

双电机版本 3 秒多破百的加速在市区里开的非常爽,而且感觉动力是完全溢出了,下次希望试试单电机后驱 6 秒多加速的水平。在动力绝对维度,001 双电机版本应该可以随便锤爆传统豪华品牌 C 级车,甚至可以和 C 级性能车跑一下 01 了。

但是这个动力表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运动模式下深踩油门踏板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延迟,也就是说这个车不知道是因为刻意调教还是为了容错导致地板电会有几百毫秒的延迟,我个人是更喜欢 Model 3 这种直接的动力反馈。

此外,在电车的动能回收维度,001 的动能回收同样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延迟,导致动能回收其实很难控制。而且如果调节到强动能回收反而会因为频繁切刹车油门导致很容易把人开晕;但是如果切到单踏板模式在市区工况几乎不需要用到刹车反而更容易精准控车不容易把乘客和自己开晕。

所以我这几天要么开中、低动能回收要么就开单踏板模式(单踏板模式大概适应了 10 分钟就完全习惯了)。

底盘

我拿到车是不带空气悬挂,只有机械弹簧,但是 PMA 平台的机械弹簧给我的地盘素质实在是非常非常的惊艳。无论是对振动的过滤、地盘的一致性、过弯给人的信心等等几乎无可挑剔,在地盘维度这个车我觉得整体是做得比 530Li 好,远比奔驰 E-Class 好这样的水平。

在这里我只说它的一点点缺陷:对于大震动的过滤还是不够从容,可能需要空气悬挂才能对这种振动有很好的过滤;此外在急加速情况下抬头现象还是比较明显,此外就几乎没有缺点,整个车给你不像一辆 5 米长, 2 米宽的大车(当然也没法像 Model 3 这种小车这么灵活,尺寸摆在这里)。

总之从动力、地盘维度去看这个车真的是非常棒的一辆驾驶者之车。

ADAS

夸完可以开始喷了!!!!

001 这套驾驶辅助硬件是来自于 Mobileye 提供的 Super Vision(缩写SV)全向视觉感知方案的魔改版本(自己加了毫米波雷达)。SV 这套感知方案在国外,例如在纽约、耶路撒冷等城市的 Demo 版本在 Mobileye 的 REM 地图管理模式下是可以实现城市工况的点对点导航驾驶辅助,即在 L2 的驾驶辅助安全等级情况下,实现从家(停车场)到公司(停车场)的点对点全场景的导航驾驶辅助。硬件提供了 7 个 800 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4 个 200 万像素的鱼眼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均参与 ADAS 感知,12 个超声波雷达、1 个前向毫米波,还有 DMS 摄像头等等。在 SV 系统设计初衷是不需要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做感知是只需要摄像头做感知最多需要 USS 做补充。但是在极氪 001 这个车再交付一年后,只实现了以下几个功能:FCW(前撞预警)、AEB(自动紧急制动)、ACC(带排队的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提示、应该就没了。

换句话说,这个车连车道居中保持+全速 ACC 双功能整合的单车道 L2 驾驶辅助都还没做出来,此外连最基础的 BSD(盲区显示、盲区警告)也没做,特别

我们可以看到 BSD 是还没做,因为 001 后部没有毫米波雷达,只有左右两侧的后 800 万像素摄像头和后流媒体后视镜摄像头和后鱼眼,证明在这个阶段这些摄像头的基础功能还没开放,作为两侧盲区摄像头的最简单的感知车辆和控制都没做,自然就没有盲区报警。

在 ACC 的使用体验中,实际的 ACC 加速减速的体验非常的糟糕,加减速不够平顺,在巡航模式下(例如在 100 km/h的控制巡航,前方无车),速度也会在 99~101 km/h之间波动,此外在城区里使用 ACC 毫米波雷达的感知也没加入规控中,只用了前置双目摄像头中的其中一颗摄像头,因为在高速工况下 ACC 经常会出现前车丢失的情况,即如果在高速上跑,前车如果到 100 米外,经常出现 ACC 跟踪前车丢失(在仪表和 HUD 均会显示),如果是毫米波雷达(前方探测 250 米的移动车辆识别,没道理会丢)。

我本来想将摄像头遮挡后再试一试,但是因为娃生病一忙就没来得及实验。

此外我们在从 ACC 的开启方式、显示等方式去看这个 ADAS 也有很大的问题,例如在 ACC 激活情况下仪表盘的 HMI 显示方式与 ACC 待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车辆模型大小、角度都不一样。来自于 ADAS 的 HMI 显示内容会与最重要的车速重叠!。在 HUD 的 ADAS 显示模式下竟然无法显示对于多车辆识别与目标车辆的高亮显示(来自于蔚来、吉利其他车系的 HUD 启也非常的不变(反正我觉得多功能方向盘可能还是实体按钮更合适)。

当然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在 FCW 激活后,如果你踩刹车,这个车会给你主动助力一脚刹车,这个刹车也不是一脚到底的,这个主动增加刹车制动力的交互做的挺好的。

总结一下:作为如此先进构架的 ADAS 硬件系统,在交付一年后就可能只激活了前置双目摄像头中的 1 颗摄像头,做了一个最基础的 ACC 和车道偏离预警,而且在仪表/HUD 的显示中有各种各样的交互问题、显示问题。真的很难期待这个车未来怎么实现城市点对点全场景的驾驶辅助功能。

在这里我再补充一个:极氪 001 的仪表盘是很小的扁平型,显示内容很少(如果未来变多,则很容易看不清),HUD 也不是 AR HUD,那么如果未来实现城市全场景 NOA 导航辅助驾驶,如何对这个 ADAS 功能的 HMI 设计呢。来自 ME 的 SV 的 demo 版本的 HMI 显示是使用了一块竖直方向的大屏幕作为 ADAS 的场景重构显示(这个也是 Model 3、极狐等车做的方向)。但是极氪 001 现在的卡的要死的中控,就算未来升级了 8155 芯片,能保证这个现实不出现卡顿或者其他问题吗?此外如果未来在中控做全场景显示,那么部分重要信息显示在仪表盘这个这么小的地方+普通 HUD 是否够用?回过头想 001 内饰设计的时候是否没有考虑到对于城市点对点全场景驾驶辅助功能的HMI所需要的硬件显示内容是哪几个维度,才设计出来这么小而精致的仪表盘。

为什么我这里对 001 这个 ADAS 如此失望,是因为我最初对 ME 这套双 EyeQ5h 平台搭载的 SV 系统的 Demo 版本给了很高的希望,我当时甚至认为这个系统可能是最快在国内能落地的城市场景导航辅助驾驶。但是事实上在 22 年极氪 001 给了我一个 ACC 和车道偏离报警。在消费者角度去看,001 这样的软件迭代表现是远远对不起消费者的,无论是吉利与 Mobileye 沟通上存在问题、合作存在困难还是因为国内 REM 监管(这个扯开又能说几万字)导致现在 001 驾驶辅助功能拉胯,这个都不是消费者的锅。所以还是希望吉利、极氪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早将这些宣传的功能落地,而不是分散精力,这个供应商用一套算法、那个供应商买一套硬件,真正想落地去做好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是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精力与人力才有可能实现的,我自己是希望极氪在未来可以与 Tesla 的 FSD beta 和国内新势力造车一样在同一个时间维度推出市区NOA乃至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功能。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为什么拿到最后来说,是因为极氪 001 这个车在这方面真的是做得太糟糕了。首先是车机的卡顿,我遇到了好几次,启动后打开空调界面显示空调界面在启动中,我同事的 001 也反馈因为车机卡顿导致倒车雷达、影像有延迟导致倒车刮擦车辆,这个车机不只是没法和几个新势力造车比,甚至和传统的豪华车品牌相比都存在很明显的不足。

这里举几个例子

  1. 在主界面中,能耗的显示卡片我想点进去看放大调节不同比例尺,似乎无法打开调节;

  2. 如果打开了空调持续控制功能,则无法使用卡片钥匙锁车,刷一下卡片钥匙车门反而会打开,还好我自己猜测是因为开了这个功能导致的,最后关闭该功能才能锁车。这个持续空调控制至少应该是允许外部锁车,但是同时允许内部解锁车辆才比较合理,而不是现在无法锁车的状态;

  3. 各个菜单逻辑层级不清楚,在我开的 3 天里,我到第二天才大概搞清楚具体的菜单逻辑,而且大量的功能无法通过语音控制。例如车外行人报警音(提示音)的开关就无法使使用语音。车辆的控制按钮会出现反复,例如在 ADAS 功能中打开车道偏离预警后会出现自动又被关闭该功能的情况。车辆座椅记忆、外后视镜调节等等都需要用到车机+多功能方向盘,调节非常的繁琐而且学习成本居高。来自 001 车主和我说“你都调节好,别去动它了,能用语音就语音,凑合还是能用的;

  4. 空调界面显示的效果很好,而且吹风口也是和 Model 3 一个设计,但是调节起来也相对不直观(反正我更喜欢传统的调节方式)。此外在下部固定控制区域的温度调节需要通过点击后滑动的方式,效率非常低而且不容易控制(用语音可破);

5.流媒体后视镜是在某些情况代替后视镜用的(比如第二排满载情况下后视镜会被挡住,在大型 SUV/MPV 上很常见)。但是 001 的流媒体后视镜速度一快就没法打开了?神奇的逻辑。

6.打灯自动显示 360,这个功能在吉利车里就有了,确实很好,但是 001 这个 360 又卡,畸变又严重,想点退出那个按钮又小点不到,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要这个功能。

当然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例如中控可以控制四个座椅的位置,包括前排的前后角度和第二排的角度,说明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将这个控制域跑通了,不过可以从某些角度这么设计,比如说在中控屏幕上选择副驾驶,然后在调节主驾驶的按钮则自动调节副驾驶对应的位置,这样可能会更加直观。

总的来说,这个车的智能座舱相对于他的驾驶辅助功能更像一个割裂的产品,甚至说不如很多“非智能汽车”,希望未来在硬件 OTA 升级 8155 后,车机、智能座舱团队能好好想一下到底什么样才是好用的车机、怎么样的座舱才是一个人车协同的好座舱!

总结

感谢极氪有这个机会可以让我深度试驾(付费非白嫖),001 确实是一个很好,特别是硬件素质非常棒的产品,包括我家里的长辈也对这个车的外观、内饰、地盘、动力等维度给了很高的评价。30 万去买这样的硬件配置的纯电动车真的非常棒(快冲功率、续航因为时间不够娃生病了没测);但是可以看到它的 ADAS/智能座舱就是真的拉低它身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希望极氪团队能在这方面加油,早日落地市区导航辅助驾驶(Door to Door),也希望马上发布的极氪 002 的豪华 MPV 可以给我一个惊喜。等市区 NOA 落地了我一定会想办法再去测一下它的实际表现,MPV发布了也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是一辆合适家用的 MPV,因为事实上我家里是真的需要一辆具有 L4 驾驶辅助、长续航(超高压 BEV/REV)、空间灵活多变的智能 MPV。

MPV 才是男人的最后的归宿!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