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腾势,有势,也无势 | 深度

腾势 D9

2022-05-23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腾势 D9 预售的当天,我莫名想到一篇北宋散文《伤仲永》。少年惊才艳艳,也难免泯然众人。

多年后,回看腾势,彷如预兆。

12 年前的腾势,「含着金汤匙出生」,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戴姆勒的豪华底蕴,双方共同出资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诞生之初,也称得上 「少年惊才艳艳」。

然而,时代锋利如刀,少年才情未显锋芒,就被岁月催老。12 年的步履匆匆,仅有两款车型惨淡鲜见,先发优势无从谈起,甚至还被评为 「最没存在感的电动车品牌」。

「理想国」 落满铅华,从商业角度而言,腾势是一个失败的品牌。

但是,作为 2010 年就诞生,岚图、极氪都要喊上一句 「前辈」 的品牌,腾势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销量。

看到腾势,有时候会想到奇瑞尹同跃对观致所说的那句话,「可以说,观致教会了我们怎么造车」。腾势,之于比亚迪,或许也是如此。更多的意义,在于探索高端之路上踩过的坑,趟过的河。

戴姆勒如此爽快放弃腾势的控股权,更多地在于在和比亚迪合作腾势的这些年,戴姆勒已经逐渐掌握电动车的技术,奔驰 EQ 系列的诞生,让亏损不止的腾势,不再是戴姆勒的必需。

从这些角度来说,腾势,和观致同命。但又不同命,「比观致命好」。比亚迪掌管腾势 90% 的股权之后,决定不让腾势躺平。

重启。

随着全新品牌规划之下的首款高端 MPV 腾势 D9 开始预售,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看起来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腾势,将在比亚迪和奔驰的共同支持下,创造新的瞩目成就,稳立于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

我从不否认任何 「鸡血之语」,因为品牌和市场都需要。只是,鸡血之外,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12 年前的腾势,未能成功借势。12 年后,「泯然众人」 的腾势,何处借势?

有势,也无势

2015 年,尹同跃在《程远会客厅》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非常直白的话。「干合资企业等于没上大学,永远是中学生水平。」

当时,就有批评之音,说他扫射一大片。也不乏赞同的声音,认为中国汽车高端向上的路径,必须独立完成。他还有一个观点,「不能只备写‘短篇小说’的能力,还要有写‘红楼梦’的能力」。

那一年,恰恰成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开始短兵相接的分水岭。持续近 20 个月的负增长成功被逆转,卯足了劲的自主品牌,成为这一轮高速成长的领跑者。猝不及防的一场排放门事件,让欧美传统巨头们自以为傲的燃油车信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缝。

中国汽车品牌的上攻和替代,成为重要课题。大众排放门,也让全球汽车产业得到一些启示。

欧美市场纷纷出炉燃油车停售时间表,新能源成为新趋势的话题甚嚣尘上。由此及彼,很多人以为 「腾势的机会,来了。」

这是腾势成立的第五年,第一款电动车型发售的第二年。彼时,其他新势力还在 PPT 概念造车阶段,李斌、何小鹏们,多次闭门讨论的话题是造车需要多少钱,就连马斯克也被底特律巨头批判得一塌糊涂。

而腾势,手上握着 「时势」。时任腾势 CEO 的廉玉波也认为,「腾势赶上了最好的环境,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都不是最好的时机。」

那时,对于电动车应该是什么样,并未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业内期待 「走在风口浪尖」 的腾势,能够以先发优势,给出一个答案,谱写电动车领域的短篇小说。

笔落于纸上,却未能 「起波澜」。

后来的故事,人尽皆知。腾势未能把握住新能源车市的红利期,原因众多。其中有一条,如今看来似乎并不是大事,但在当时,几乎给了腾势最致命的一击。

那就是价格,过早地从主流市场切入,没有考虑消费接受的养成过程。

补贴过后超过 26 万元的售价,让市场无法接受一个 「没有影响力」 的新品牌如此昂贵。彼时,比亚迪和吉利、长城一样,还在为突破 15 万元天花板而努力。而 15 万元以上的市场,还是合资品牌燃油车的阵地。

彼时的腾势,有势,却也无势。

创立比亚迪时,王传福的终极梦想,就是 「从电池到电动车」。就像尹同跃把品牌高端化,赋予在观致身上一样,彼时的腾势,也承载着王传福对电动车的愿望。

只是,浪花淘尽英雄。这两个都有 「开端」 之义的品牌,踩着命运的风口,却沦为 「时代载不动的梦想」。生不逢时,竟然成为注脚,完全踩空了一个产品周期。

从 2014 年首款车型上市算起,腾势七年销量不过 3 万辆,亏损超过 40 亿元。两款车型,腾势纯电版,已停售;腾势 X,包含纯电和 PHEV 版本,上市之后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腾势,也被认为是王传福为数不多的 「没踩上点」 的一次尝试,和当初电池没有进行外供,失去电池大王桂冠一样。家里 「有矿、有技术」 的腾势,即便曾一度被奔驰接手销售和品牌运营,但最终没有热起来,当时看起来宏大的目标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时势汹涌,故事藏在人潮中。草蛇灰线,有些伏笔早已经埋下。

「我叫赵长江,黄河、长江的长江。」

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梦想成为一个 「大人物」 的赵长江,由于在西北市场的出色表现,在 2015 年升任比亚迪汽车京津地区营销总监。站在命运的起跳点,他即将迎来人生中惊艳的 「三级跳」,升至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

岁月的羁绊,已经悄无声息中连载了短篇小说。其中一个故事,属于赵长江和腾势。

先写好短篇小说

《程远会客厅》曾问尹同跃,做观致的路线是不是走得绕了一点?如果把对观致的投入都放到奇瑞,是不是走得更好?

尹同跃回答,「不是」。

如果同样的问题,问到王传福,把投资在腾势身上的钱,都投入到比亚迪做高端品牌,会不会更好一些?王传福的答案,应该也会是这两个字。

虽然,12 年厉兵秣马,腾势仍然无法摆脱戴姆勒和比亚迪双方的输血。但所有的合资,都离不开 「各取所需」 四个字,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合资,也不例外。

腾势,是比亚迪高端化的尝试,也是奔驰电气化的尝试。

当初还没有新能源技术积累的戴姆勒,如今有了奔驰 EQ 系列,没有做高端品牌经验的比亚迪,如今凭借腾势长达十多年的运作,完成了比亚迪自身品牌向上的突围。

不过,常年亏损的状态,让腾势时常游走在奔溃边缘。对于电动车业务还在徘徊的奔驰来说,负担腾势的亏损,压力很大,再加上已经 「没有必要」。所以,戴姆勒抽身退出。

从戴姆勒 「大方」 脱手的态度,可以看出,腾势的处境尴尬。虽然,无法衡量比亚迪和奔驰互相学习的程度到底有多少,但腾势,之于比亚迪,或许比之于奔驰更为需要。

在中低端新能源市场,经过多年耕耘,混动与纯电双线并行,多年沉淀与持续研发,在电池、电控乃至芯片领域的全方位自研体系搭建,比亚迪已经稳坐钓鱼台。在岚图、极氪刚刚踏入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比亚迪也需要一个探路者。

高端产品可以提高品牌定位,实现更好的盈利,是比亚迪当前的缺口。

虽然,比亚迪也会在未来推出全新新能源高端品牌,但吉利有极氪,长城有沙龙,长安发布阿维塔,百舸争流,群雄磨刀霍霍,给比亚迪留下的时间并不多。

站上年销百万辆的比亚迪,高端化成为必然课题。重启腾势,势在必行,某种程度而言,这是最快的高端占位的方式。

去年,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比亚迪对腾势的持股比例将由 50% 提升到 90%,戴姆勒对腾势的持股比例由 50% 下降到 10%。

比亚迪掌控腾势,也算是到了 「读大学的水平」,被业内称之为 「投石问路」。

执石子的人,便是赵长江。

「腾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正式下发,重新建设高端的服务和体验即将开始。」 今年 2 月 15 日,赵长江在微博上写下这段话。作为销售公司一把手的赵长江,被调任去负责高端品牌,沉寂许久的腾势,有了新的声音。

同一时间,赵长江的微博认证从 「比亚迪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主任」,更新为 「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这意味着腾势在比亚迪体系中有了新角色。

「在比亚迪汽车业务板块中,腾势品牌将承接兼容比亚迪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并向上衔接尚未发布的高端品牌。」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会负责腾势的战略规划,并在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撑。

这是新开始。对于腾势的重启,赵长江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出谋划策了。

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多次公开腾势的进展。比如,公开高端 MPV 的手稿,曝光谍照,为腾势第一款高端 MPV 征名…… 氛围烘托到位。「赵长江几乎担当了腾势半个产品经理角色」,成为他朋友圈好友相同的看法。

从赵长江的打法看,新腾势回归的方式,无限接近新势力崛起的模式。不过,时代在变,厚重的命题纷至沓来。

在王传福给腾势的品牌定位里,有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承上启下,是愿望,也是桎梏。腾势的生存空间,裹挟在比亚迪产品系列之中,也在蔚小理等的围猎范围之内。

赵长江掌舵腾势的第一个短篇故事,便是让腾势 「站在场上」。

从零开始,参与中场之战

腾势的故事,就像一则启示录。不是有了高端车型,就意味着站在场上。虽然,腾势和赵长江,都渴望参与这场战斗。

5 月 16 日,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日子。王传福为打开重启之路的腾势,喊出了新的口号,「只提供新能源豪华汽车」。

赵长江表示,腾势将要成为 "智慧安全新豪华品牌",为用户创造豪华全优出行体验,将会从新能源与安全技术、智慧豪华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生态服务体系上进行探索。

官方的话术,并无意外之喜。但业内仍旧翘首以盼,投石问路,到底问的是谁的路?

都等待着赵长江带领腾势如何走出第一步。要问赵长江压力大不大?答案是肯定的。对于腾势把重启之后的第一款车型,放在小众的 MPV 市场,感到意外的不在少数。

看着舞台上侃侃而谈的赵长江,突然又想到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一个画面。

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代人说:失望无处不在,这就是现实。那我们该怎么办?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科技的曙光,疫情的阴影,经济的轮转,交织成的当下与未来,时代重压如山,故事框架逼仄,但对赵长江而言,一切只是起点,必须 「不停地往前游」。

当然,这也是没得选择的选择。

过往的 12 年,腾势并无市场口碑和品牌积淀留给赵长江。产品、品牌、营销、渠道…… 可以说全面失败。直到这两年,随着特斯拉国产上量,在比亚迪汉、小鹏 P7 等车型拉动下,二十多万的电动车市场才被拓开。不过,腾势系列未能借势,因为已经停产了。

说白了,腾势的品牌运作,可以算作从零开始。赵长江手上的牌,也多来自于比亚迪的技术。

e 平台 3.0、DM-i 超级混动、「三明治」 结构刀片电池等等,这些技术,意味着腾势 D9 有着强大的支撑。腾势的产品规划,未来一年投入三款车型,包括一款中大型 SUV 和一款中型 SUV,也将享受比亚迪 「技术大鱼池」 赋能。

但关键的是,电动化之战,已经行至中场,如何让 「新人」 腾势 D9 一炮而红。

腾势 D9 有 EV 以及 DM-i 两种动力可供选择,预售价从 33.5 万到 46 万元,还推出四座创始版,预售价 66 万元。

赵长江对 D9 踌躇满志,「这个世界没人能记住第二,那我们就做第一;根据最近的用户反馈、各项工作的准备和产品最终的对比!我有信心把腾势高端 MPV 做到。」

从目前比亚迪 DM-i 系列市场的表现来看,未来腾势 D9 走量的更多地会集中在 DM-i 版本。开启预售一天内获得超 5600 个订单,也给了赵长江一些底气。

再加上,腾势将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尴尬地摆在奔驰 4S 店中,而是将重建线下渠道,像其他新势力一样,采取直销模式。一切,都如新的开始,等着赵长江的笔尖落纸。

不过,由于并未进行完全的品牌分割,会给比亚迪带来持续的 「内卷化」。这,是老问题。

写在最后

2022 年的高端 MPV 市场,看起来热热闹闹,新旧势力,磨刀霍霍,一大批车型做好了迅速入场的准备。「谁将一览众山小」,成为悬念。

D9 ,一款高端新能源 MPV,腾势卷土重来的第一枪,为这个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不过,在当前形势下,腾势 D9,有势,也无势。从劲敌中脱颖而出,难度不小。

目前,赵长江的信心,还只是说给自己打气的美妙故事,而非对于腾势未来路线的成功勾勒。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