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

汽车大观

关注

有一说一|马斯克的野望,特斯拉的修罗场

特斯拉

2022-06-07

作者|聂一尧

2008 年 11 月 3 日,《纽约时报》撰稿人克莱尔凯恩米勒在推特发布了一条推文:「硅谷陷入困境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特斯拉汽车公司,周日宣布,投资者已承诺提供 4000 万美元融资,以帮助该公司摆脱最近的财务困境。」

此时,特斯拉正在破产边缘艰难度日。在此之前,特斯拉烧了 1 亿美元,但只造出了 100 多辆 Roadster。马斯克卖掉 PayPal 股份套现的 1.65 亿美元,全部在 SpaceX、特斯拉、SolarCity 三个项目上花费殆尽。短短 6 年,新晋亿万富豪的口袋赔了个精光,连房租都要找朋友借钱交付。

美国人都在等着看特斯拉怎么死,因为此时的硅谷,已经在金融海啸中几乎无法再融资。有网站甚至开设了 「特斯拉死亡倒计时」 的栏目,人们像是看笑话一样关注 「特斯拉死亡倒计时」。

特斯拉的一名员工,更是将这场看衰推至顶点。在一封公开邮件中这名员工写道:特斯拉刚经历一轮裁员风波,关闭了在底特律的办公室,并且银行里只剩下 900 万美元的资金。

「我们有超过 1200 份订单,这意味我们从顾客手里拿到的几千万现金全都被挥霍一空,同时,我们只交出了不到 50 辆车。」 这名特斯拉员工写道。

绝望的马斯克不得不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甚至找特斯拉员工借,2 万、5 万都可以。东拼西凑了近 2000 万美元后,马斯克要求特斯拉现有投资人(因为根本没有新客户愿意投资)也拿出同样多的资金,随即放出上述 「4000 万美元」 融资消息。

这轮融资最终完成于 2008 年圣诞前夕,再迟几个小时,用后来马斯克的话说,特斯拉可能就要宣布破产。

此后每隔几年,特斯拉几乎都要濒临破产一次。马斯克也表示:「我们有多次濒临死亡的经历,千真万确的死亡,而且近在眼前。」

但这家九死一生的初创公司,在 2021 年以碾压姿态超越所有竞争者,以 93.57 万辆的销量摘得全球电动汽车销冠。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也在 2021 年成为世界首富。

也几乎是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全球竞争者们开启了全力追赶模式。将重心放在产能扩张,全球建厂的特斯拉,曾经引以为傲的三电系统和智能化已不再是独有优势。特斯拉的增长开始出现放缓迹象,从 2020 年到 2021 年,特斯拉的全球市场份额实际上从 17% 下降到了 14% 左右。

进入到 2022 年春天,围绕着产品大规模召回,缺芯、原材料涨价,一季度增长放缓,上海工厂停产,股价接近腰斩等问题缠身,刚刚走上神坛的特斯拉,似乎又将迎来新一轮危机。

不过,见惯 「生死」 的马斯克似乎早有对策。

2022 年 6 月 1 日,路透社曝光了一封马斯克于 5 月 31 日发送给员工的邮件。邮件中,马斯克对员工到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斯拉的每个人必须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 40 个小时」。

「如果你不出现,我们将默认你已经辞职」,马斯克写道,「你的职位越高,你就越应该让大家都看到你。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住在工厂的原因,这样生产线上的人可以看到,我是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如果我不这么做,特斯拉早就破产了」。

随后在周四发给特斯拉高管的一封名为《暂停全球所有招聘》的邮件中,马斯克表示特斯拉需要 「削减大约 10% 的工作岗位」。而马斯克裁员的主要原因,是其 「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

对经济感到糟糕或许并非重点,重点是马斯克即将开启一轮内卷和裁员。这是熟悉的配方,在过去特斯拉遭遇重大危机濒临破产时,马斯克都启用过这一利器,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节省开支。

但这一次马斯克要发起内卷和裁员的背景,与前几次并不相同,至少特斯拉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特斯拉仍是全球市值第一车企,并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为什么马斯克还是要重新挥起大刀,即使股价应声而跌也不松口?要知道特斯拉员工已近 10 万人,10% 就是 1 万。是硅谷钢铁侠身经百战后更敏感的忧患意识,还是背后另有深意?

纷纷扰扰的危机

2021 年一战封神,并非令特斯拉就此可以高枕无忧。全球瞩目的风光背后,围绕着特斯拉产品的是是非非一直没有停止过。

过去一年,有关特斯拉刹车问题,经由国内外车主的维权和投诉,不断将特斯拉推向舆论中心。在中的海南、广州、韶关、台州、杭州、郑州、西安等地,特斯拉被多次曝出车辆 「失控」 事故的消息。

在美国,超过 200 起关于特斯拉 「失控加速」 事故的投诉,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调查。还有超过 750 名特斯拉车主投诉,汽车在使用部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时突然刹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则在今年 2 月宣布,将正式调查 41.6 万辆特斯拉汽车的 「幽灵刹车」 现象。

与维权和投诉一起到来的,还有特斯拉的大规模产品召回。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仅在 2022 年 1-5 月就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进行了 4 次大规模召回,涉及 27.58 万辆特斯拉汽车。尽管多数召回车辆均以技术升级使问题得到解决,但由此也引发消费者对特斯拉急于销量扩张而忽视质量品控的争议。

在美国市场,自 2021 年 1 月以来,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监督下,特斯拉已进行了 23 次召回,仅 2022 年 2 月、4 月和 5 月,特斯拉就召回了需要修复软件问题的车辆共计 118 万辆。

比频繁召回更令马斯克棘手的是,特斯拉曾经遥遥领先的三电技术和智能化优势,正在被追赶者快速缩小差距。

在马斯克忙于全球建厂扩张产能的同时,中国同行们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方面突飞猛进,对特斯拉的追赶渐成合围之势。特斯拉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无论在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智能驾驶辅助等方面,面对中国同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的部分车型,已经不再具备明显优势。

而特斯拉新车型推出速度缓慢,以及未来(2023 年)新产品规划中乘用车型的不足(仅 1 款电动跑车 RoadSter 2),让人无法不疑惑,特斯拉将如何在中国市场守住不断被中国同行们蚕食的市场份额。

再遇流年不利

「我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马斯克在那封表示将裁员 10% 的邮件中写道。

美国商务部 5 月 2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 2022 年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 经通胀调整后折合年率录得 - 1.5%,与此前 - 1.4% 的初值相较意外下修,低于市场预期的 - 1.3%。这是该指标自 2020 年年中以来首次转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表明美国的经济增速确实达到了 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低位。

马斯克不止一次强调了对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糟糕预感。在 5 月 16 日参与播客节目 「All-In」 在迈阿密举办的一场科技会议时,马斯克还预测了这一衰退将持续一年到 18 个月,并且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马斯克频繁发出警告,更多原因是源自对经济衰退的恐惧。这相当于特斯拉在不断升级闯关中,又一次遭遇流年不利。

在美国 2008 年那次经济危机中,特斯拉险些破产。虽然今时不同往日,特斯拉的风险却依然不可小觑。在 「2030 年实现年销量 2000 万辆」 目标指引下,特斯拉必须持续保持产能大规模扩张方可实现。

这就是症结所在。「如果我们芯片供应没问题,就能实现增长预期,我很有信心保持差不多每年 50% 增长率」,尽管马斯克一贯豪言壮语,但以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已经投产的四个生产整车的超级工厂:弗里蒙特、上海、柏林、奥斯汀的产能来看,距离达到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马斯克必须继续新建特斯拉工厂扩张产能,以实现自己夸下的海口。但持续的芯片供应不足和受俄乌冲突影响的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给马斯克的特斯拉扩张之路增添了计划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和阻碍。马斯克不得不在推进产能扩张的同时,思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工作狂马斯克

在弗里蒙特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曾有工人表示,马斯克曾经连约会的地点都选在工厂内,尽管特斯拉官方事后声称这是一场商务晚宴而非约会。

但你仍然可以想象,一个住在工厂的老板会是怎样的工作狂。在特斯拉,马斯克似乎无处不在,比如站在生产工人身后,盯着机器人,或者穿着防护服进入无尘室。

马斯克总在缩短项目周期,为此在特斯拉全天候生产车间工作了太长时间后,马斯克会在工厂的地板上、桌子底下、会议室里,带着枕头和毯子入睡。

马斯克清教徒式工作狂所打造的特斯拉斗志昂扬的创业文化,确实凝聚了一大批忠诚员工。他们相信:即使马斯克让他们去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也会去做,而且一定会成功。因为马斯克顶住了质疑者的压力,用意志力、毅力和固执将电动汽车带入了现实。而特斯拉最快乐的员工称自己是工作狂,希望每周工作 70 多个小时。

诚如马斯克在 5 月 31 日的邮件中所写,「你的职位越高,你就越应该让大家都看到你,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住在工厂的原因。这样生产线上的人可以看到,我是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如果我不这么做,特斯拉早就破产了。」

马斯克需要持续带领特斯拉保持清教徒式的工作狂热,以带领特斯拉顺利且更快地实现目标。为此,马斯克在发送敦促员工到岗工作和即将裁员 10% 的邮件前,其已经在 5 月 10 日接受《金融时报》在线采访时埋下伏笔。

在那次采访中,马斯克公开批评拜登政府执政下的美国人逃避工作,都 「尽量不去上班」。同时公开称赞中国工人 「不仅会工作到深夜,他们会工作到凌晨 3 点」,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中国将出现一些非常强大的公司,中国有很多超级有才华而又勤奋的人,他们对制造业的信念非常强大」,马斯克说。

你可以看出,马斯克对于同样极具工作狂精神,习惯了 「996」 和 「007」 的中国工人的赞美,绝非浮于表面,反而更显几分真诚。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那些为实现特斯拉使命而倾力付出的中国工人,是马斯克不可多得的同仁志士。

希望永在中国

2017 年中至 2019 年中,特斯拉因 Model 3 陷入 「生产和物流配送地狱」 而再次濒临破产。

「不管是生产,还是物流配送,都如同地狱一般让人痛苦」,马斯克后来回忆这段经过时表示。

这一事情的起因是特斯拉于 2016 年 3 月发布了 Model 3,因为备受瞩目,Model 3 在极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订单,而此时特斯拉产能严重不足。

Model 3 于 2017 年 7 月底开始交付,由于产能不足无法及时交付全部订单,一些客户开始退订。此时资金的压力大到像 2008 年那次令马斯克难以喘息的地步。没有钱,特斯拉无法扩张产能,看着公司陷入泥潭无可自拔,在 2018 年 4 月 1 日愚人节当天,马斯克发布推特说 「特斯拉破产了」。

2018 年 8 月,马斯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压力非常大,每周工作时间长达 120 小时是家常便饭,常常泡在工厂里长达三、四天,困了就睡在工厂的地板上。为了正常入睡,他甚至不得不服用安眠药物。

转机在此时出现了。随着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中国展现出更强大的对外开放之姿。横亘了几十年的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在 2018 年迎来放开契机。在《2018 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被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则定于 2022 年取消。

上海,这个即将成就马斯克梦想的地方很快成为特斯拉的福地,特斯拉的命运从踏入上海的那一刻即迎来重生。

2018 年 7 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9 年 1 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奠基仪式,开始动工。2020 年 1 月,上海工厂制造的 Model 3 开始向社会用户交付。

中国速度不仅震惊了马斯克,让其难掩夸赞,「特斯拉(中国)团队做得非常棒,上海的超级工厂非常令人震撼。我很惊喜特斯拉在上海取得的巨大的进步」。

中国速度也挽救了那个濒临破产的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 Model 3 的单位成本,较美国工厂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65%。且上海工厂的产能释放,帮助特斯拉在 2020 年完成了全球 49.9 万辆的交付量,比 2019 年增加了 13.2 万辆。

中国政府更是给了特斯拉重生的机会,在打开大门欢迎特斯拉入驻的同时,上海政府不仅拿出了交通便利的临港土地,提供了极富素养的中国工人,还为特斯拉提供了救命的资金 —— 为期一年、总额不超过 5.21 亿美元的贷款。

如今,急于建厂扩张产能的马斯克,很难不会照着这个标准去另觅新址。网络上流传着马斯克对超级工厂的选址原则:所建造工厂的土地必须无偿提供;贷款优惠至少要高达几百亿元;要有相关的优惠税收策略;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大量高素质技术汽车产业工人;便利的大型国际港口,范围不超过 300 公里。

如果满世界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提供给特斯拉如此优厚的资源和条件,马斯克多半会继续深耕中国。而其眼下各种花式示好和夸赞的话术,尽管透着真心,目的可能最终也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印象分。

当然,中国市场会一如既往地对特斯拉保持包容和支持,这是中国的对外开放一张招牌。只是在接下来与中国同仁们的竞争中,特斯拉将不再那么好赢了。但这对于斗志昂扬的马斯克来说,一个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正是不断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马斯克发出到岗通知和裁员邮件的时间也很值得玩味,两封邮件正好在上海全面复工消息发布的一前一后。喜爱中国的马斯克,会不会在美国裁员 10% 后,大举招牌他喜爱的中国员工呢?留给大家去猜想。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