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涡轮增压的小胖子
当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我们对汽车的理解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会再纠结一辆车哪些部分需要智能、哪些部分不需要智能,因为我们开始明白了,在未来整辆车的每一个部分,都将进入智能化时代。
前两天,蔚来举办了一场「NIO Innovations 蔚来创新科技 ET7 智能底盘研发线上沙龙」,并向我们介绍了蔚来全栈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

那么,蔚来为什么要「自研」这套智能底盘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自研是对核心技术的把控
按照以往传统的造车模式,主机厂手里的核心技术更多是有关动力系统的,这也成为了曾经汽车市场中逐鹿群雄的决胜手段。而其他的部分几乎都可以交给供应商或是与供应商合作研发,主机厂需要负责的是对技术和产品的验收及上车。

但是当我们来到智能汽车时代后,如今的造车模式开始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自研核心技术,将原本交由供应商来做的事情自己就全给做了。
而这些改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核心技术。
这里的核心技术不单单指某个元件、零件、适配、调校…… 因为如今的汽车产业开始引入了更多、更新的理念,包括造车体系、造车标准、智能化、服务等等都已经成为了主机厂们手中的「核心技术」。

长久以来,主机厂高度依赖供应商的支持,造成主机厂缺少对整车各部分功能的集成开发能力,大大影响了功能和体验的扩展能力。如果主机厂能够手握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一是能够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和束缚,二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各部分功能的拓展和融合能力。

蔚来和未来都需要智能底盘
这次,蔚来向我们介绍的自研技术则是智能底盘。
如今的底盘不再是纯粹的机械集成,随着软件的加入,底盘开发垂直整合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零部件融会贯通,提升了整车动态性能边界。而底盘的电子化和智能化也会满足更丰富多样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交互性。
蔚来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 ICC 率先搭载于蔚来首款轿车车型 ET7 上。结合自主集成开发的底盘硬件系统,ICC 可以对底盘舒适性、操控性、驾驶性进行全面设计和调教,目前已经集成了冗余驻车、空悬、减振器等控制功能,同时还支持跨域融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还可以通过 FOTA 进行升级迭代。
为什么我说:蔚来需要智能底盘?

正好前两天我刚刚体验了几天蔚来 ET7,相比于我以往对蔚来「866」三款 SUV 车型的体验来说,蔚来 ET7 的底盘质感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当然,这一点有几种可能:
-
轿车车型的重心更低,行驶更稳定;
-
轿车车型的悬架避震压缩行程更短;
-
蔚来全栈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的功劳。
以上这几点是我的观点,可能包含了其中几点,也可能都有。

蔚来的这套 ICC 域控制器可以统一调整控制空气弹簧高度、减振器阻尼、电子驻车等功能,以动态悬架阻尼控制 CDC 为例:
每一根减振器都可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改变阻尼。实时的车载信号和传感器信号会收集到大量实时路面信息,软件会根据当前车辆的姿态,在阻尼最小 1.8 安培与阻尼最大 0 安培之间,调整阻尼设定。
目前蔚来 ET7,预设了蔚来 Inhouse 调校师根据中国路况和用户驾驶习惯所调校出的四种驾驶模式,包括:节能、舒适、运动和运动 +,每种驾驶模式都对应不同的阻尼标定。

例如,在舒适模式下悬架会过滤细碎震动、减少不适路感,在运动模式下悬架会增加对俯仰和侧倾的矫正,增强对车身的控制……

不过,体验过蔚来 ET7 之后,我还是发现 ET7 的悬架在通过坑洼路面及减速带时会有些许的「多余弹跳」。虽然感觉并不明显,但还是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有了这套 ICC 域控制器的支持,后续蔚来就可以通过 FOTA 对悬架的软件标定进行升级调整,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在将来,蔚来 ET7 还会推出 4D Dynamic 功能。这个功能会利用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云端大数据等信息,对车辆行驶前方的路面坑洼进行预判与准备,对悬架阻尼进行调整,带来更为舒适的体验。


那为什么我要说:未来也需要智能底盘?
当我们向着高级自动驾驶逐步迈进的时候,在汽车上将有一项绕不开的技术,那就是「线控底盘」。
线控底盘可以拆分为几部分,包括:线控转向、线控油门、线控制动以及线控悬架。如今绝大多数的电动车产品已经搭载了线控油门,某些车型开始尝试「有机械结构冗余」的线控制动,不少主机厂正在研发最难的线控转向。

而通过域控制器控制的悬架系统正属于线控悬架的一种,而这项技术目前绝大多数应用于搭载了空气悬架的车型产品上。
还是拿蔚来 ET7 举例,蔚来 ET7 搭载了 NAD 自动驾驶系统,想要达到更丰富的功能体验,底盘就需要为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动力系统提供宽广的功能承载平台。
在蔚来 NAD 自动驾驶场景下,智能域融合控制系统将可以跨域控制车辆的四驱分配、线控制动、可变悬架等功能。使自动驾驶的「大脑」能够完整地控制并协调车辆,完成自动驾驶功能。

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的基石,此前包括蔚来、吉利和集度在内的主机厂成为了线控转向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研究联合牵头单位,并牵头线控转向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也印证了蔚来正在研发线控转向技术,而蔚来如今「让底盘变得更智能」也正是加速了其对于线控底盘技术的布局。
自主品牌需要拥有核心技术
回到「核心技术」这个话题上,相较于那些历史悠久的百年车企,这两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自主品牌的优势我们显而易见。但回归到汽车驾驶的本质上,自主品牌的技术沉淀依旧不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看到一些自主品牌的宣传中会出现 XXX 团队专属调校、XXX 大师级调校、XXX…… 这些词语话术一出,会让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款车型产品的底盘调校的很好。但回想一下,核心技术在谁手里?
反正不在这些自主品牌的手里。

当底盘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无论是百年车企还是自主品牌,我们又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我们可能已经走在了前列。
所以,当自主品牌拥有了自主的核心技术,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我们不仅能走的更快、还会走得更远。
最后
这套蔚来自研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 ICC,将搭载于蔚来 ET7、蔚来 ET5、即将上市的蔚来 ES7 以及今后基于蔚来 NT 2.0 平台的新产品上。底盘域控制器赋予了智能电动车底盘的新意义:定义底层、体验打通、提高上限。

蔚来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就像是人体的小脑。小脑控制着我们的「平衡感」和「协调感」,它只是人脑的一部分,但与大脑相结合才能完成人体的运动。
汽车智能底盘也是如此,不仅要做得更舒适、更运动,亦或是更加全面。在向未来自动驾驶前进的路上,跨域融合也是一条「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