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特斯拉 Model Y 电池组损坏将无法修复?集成化的利与弊你应该要了解

特斯拉

2022-07-15

撰文:伍景涛

又是一把双刃剑。

近日,国外知名汽车工程咨询公司 Munro & Associates 发布了一组连载内容,他们拆下一台使用 CTC 技术(Cell to Chassis 结构电池)的新款特斯拉 Model Y 4680 结构电池组,发现整个电池包已经与中控台、座椅、地毯等部件整合成为一个模块。在打开电池组后,发现内部覆盖了一层红色类似聚氨酯的黏合剂,Sandy Munro 团队判断如果该电池包发生损坏,修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电池组内部介绍视频:

此内容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外媒体圈以及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近期各大新能源品牌相继推出自家的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像比亚迪 CTB、零跑的 CTC 等等,随着这些技术频繁地出现在宣传内容中,大家对于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电动车的 「一体化」、「集成化」 理念的关注越来越高

零跑 CTC 技术

但随着关注度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声音。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官方宣传上我们能看到采用集成化技术后,车辆获得了全方位、大幅度的量化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能听到一些运用集成化技术后,车辆在保养维修上产生的不便以及费用的攀升。

当下集成化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在新能源车型上应用,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和弊端?今天的文章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结构电池

既然这个话题是从特斯拉引入的,那么分析采用集成化、模块化技术的利与弊,当然也要从特斯拉这里找例子。而在当下,最被大众熟知的新能源车型集成化技术,莫过于 「车身电池一体化」 和 「一体压铸车身」

那下面就以特斯拉 Model Y 为例给大家简要地分析一下二者的利与弊,从而通过这两项技术 「窥一斑而知全豹」,更全面地了解当下新能源汽车 「集成化风潮」。

在开头我们看到 Model Y 上被特斯拉称作 「结构电池」 的 CTC 技术,通过拆解视频我们可以很轻易获知,采用该技术的第一个弊端,那就是相比以往的车型拆卸并打开电池组变得更为困难。电池组和中控台、座椅、杯架、后排空调出风口、风道、地毯集成在一个模块,将整个结构电池模块拆下并不难,但将电池组打开却花费了他们团队几天的时间。

其次,在将该 4680 电池组打开后,可以发现电池组是用一种粉红色的类似聚氨酯的黏合剂粘在一起,该黏合剂十分坚固。

而特斯拉是不提供电池组维修服务的,他们的策略会更倾向于更换新的电池组以解决电池问题。因此,在此前想要低成本地维修故障电池组,可以通过第三方维修厂打开电池包来更换故障的电池模块。

很显然这在 4680 电池组上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意味一旦电池组发生了外力造成的损坏或者内部故障,以特斯拉现有的电池维修策略,只能更换电池组而不能通过第三方进行修复

陈田汽配城维修特斯拉电池组

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该视频内容时却表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结构包是正确的整体架构,但距离优化好还很远。」

为什么马斯克会如此看好采用集成化整体架构的 「结构电池组」 呢?因为它在性能和生产效率上的提升实在是 「太香了」

以这台采用 「结构电池」 的 Model Y 为例,特斯拉此前表示,该解决方案拥有很多优点,如电池组和整车使用的零部件数量会大幅减少,电池组生产线的规模将缩小一半,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对于车辆性能,采用 4680 电池组搭配结构化电池技术的 Model Y 整车可减重 10%,续航增加 16%,从而增强加速和操控性能。

最为突出的优点还是在轻量化上,这个由中控台、前排座椅、杯架、后排空调出风口、风道、地毯以及电池组集成的结构电池模块,重量仅仅为 544 千克。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Sandy Munro 团队以 Rivian R1T 的电池包作为对比,Model Y 的结构电池模块,比它的单一电池包还要轻上一半

不仅如此,除去上述轻量化和续航的帮助外,在其它品牌关于 「电池车身一体化」 技术的宣传中,该技术对车辆性能的提升还包括:增强电池抗冲击能力、提升车身扭转刚度、增强车辆 NVH 水平等等。因此,虽然该技术增加了电池组的保养和维修成本,但在全方位生产效率以及性能的提升面前,一众厂家还是毅然选择了这一技术路线

一体压铸车身

特斯拉的 「一体压铸车身」 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最主要的原因和 「结构电池」 一样,因为维修成本的上涨。

在今年的 2 月份,国内媒体报道了一起 Model Y 碰撞的事故。车主驾驶车辆倒车时不慎撞墙,导致右后侧一体压铸车身受损。出乎意料的是,当车主向特斯拉工作人员询问定损报价时,却获悉这样一起目测并不算特别严重的事故,车辆的维修报价已经接近 20 万元。该报道一出,迅速引起了大家对于一体压铸车身,在发生事故后维修成本大幅上涨的关注与讨论。

无独有偶,4 月份中保研发布了对 Model Y 的测试成绩。在四个评价大项中,和安全相关的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三项评分 Model Y 都获得了全 「G 优秀」 的评价。唯独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一项上,只得到了一个 「P 较差」 的评价

因为中保研公布的测试细节有限,不能肯定 Model Y 较差的维修经济性就是由一体压铸车身导致。但两个报道叠加在一起,令不少消费者对这种 「集成化」 车身结构的维修成本产生了不小疑虑。尤其是经历了去年年底新能源车型保费大幅度上调,虽说车辆维修是保险 「买单」,但保费还是要车主自掏腰包,这种 「保费焦虑」 相信是每一位车主都能感同身受的

凡事有弊,也会有利。尤其是对于厂商而言,车身集成化技术一定是有着不可抵挡的 「诱惑」,才会令厂家在明知维修成本会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广泛运用并推广。

对于厂商而言,一体压铸车身最大的优势便是:省!这一点通过一张 Model 3 和 Model Y 的白车身对比图便可直观地获知。左侧 Model 3 彩色部分零件数为 171 个,右侧 Model Y 蓝色相同位置零件数仅仅为 2 个。与此同时,Model Y 的焊接缝也减少了 1600 条。

由此给特斯拉带来最直观的收益便是:简化生产工序、提升生产效率(特斯拉此前曾表示,Model Y 的后车身制造时长为需 Model 3 的几分之一)进而降低了成本。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车价格也会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更少的焊接也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因为焊点在碰撞中不仅会承受冲击力,还有可能会遭遇撕扯。因此,更少的焊接部位在理论上是能够提升车身结构在碰撞中的安全性。

趋利避害

从 「结构电池」 到 「一体压铸车身」,在这两项车辆集成化技术所带来的利与弊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由于集成化技术的优势集中在 「前端」 的生产、销售环节,导致其弊端 「后移」,在集成化技术 「利与弊」 的综合考量中厂商几乎是全面获益的

反观是消费者在享受集成化、一体化技术所带来的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却要承担更高昂的保养、维修,甚至是附带的保险费用。因此,在这组厂商和消费者的对比中,消费者明显是 「更亏的」 那一方。

而这种集成化、一体化所带来的利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其实并不陌生。在电子产品领域,这种模块化技术导致的保养、维修成本上涨已经由来已久。例如:笔记本坏了键盘送修,官方却表示要连同面板、电池一起更换。像这样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如何趋利避害,就成为了 「集成化」 技术在消费者心目中最亟待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针对新能源车型保养维修价格高,进而导致车辆保费上涨这一痛点,各大新能源品牌也在持续投入资金和精力解决。例如在特斯拉之后,像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国内一众新能源品牌也相继成立自家的保险经纪公司,来代表消费者去和保险公司谈判,相信对于缓解新能源车型高企的保险费用有一定积极的帮助。

作为消费者,您认为现阶段新能源车型的 「一体化」、「集成化」 风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谈您的看法。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