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龙

朱玉龙

关注

硬核拆解:自动驾驶成本降至 25 万,对百度是好事吗?

环形隧道

2022-07-26

作者:朱玉龙

随着全球风靡一时的 Robot Taxi 在美国商业化落地遇到挫折,自动驾驶行业的前景又引发一波讨论。这条技术路线,最大的问题主要是两点:一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二是高成本的压力。

而近日百度宣布:无方向盘的第六代无人车 Apollo RT6 的成本已经降到 25 万元,仅为同业的 1/10。围绕这个商业模式,未来无人车的价格能便宜一半。而对于百度来说,自动驾驶是百度在资本市场上最好的故事。当百度的第一条增长曲线承压后,大家不禁要问,这个成本是如何压缩的?这么压缩靠谱吗?

25 万的成本是如何压缩的?

Apollo RT6 宣称的成本仅 25 万元,这比 2021 年 6 月发布的第五代无人车 Apollo Moon,降低了约一半(2021 年车 + 及无人驾驶套件在内,Apollo Moon 的整车成本价为 48 万元)。

先来看一下这台车本身:Apollo RT6 采用自研自动驾驶 「阿波罗星河」 架构平台,具备 100% 车规和七重全冗余,软件上搭载整车 + 自动驾驶一体的故障诊断及风险降低体系,当任何一个单一零部件或系统失效,备用的冗余系统就可以启用。另外,整车配备 38 个车外传感器,算力可达 1200Tops。

▲图 1. 新一代车辆的 Apollo 7.0

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依赖环境感知传感器对道路环境的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汽车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用来识别障碍物、可行道路等,依据识别结果,规划路径、制定车速,自动控制汽车行驶。整个过程需要在一瞬间完成,延时必须要控制在毫秒甚至微秒级别,才能保证自动驾驶的行驶安全。要完成瞬时处理、反馈、决策规划、执行的效果,对中央处理器的算力要求非常高。自动驾驶级别每升高一级,对计算力的需求至少增加十倍;因此随着大家的认知提高,第五级全自动驾驶,每秒 500 万亿次(即 500TOPS)以上计算力是一个基础。

▲图 2. 自动驾驶算力需求估计

2021 年的成本还是 48 万,新一代无人车如何做到 25 万元成本,对于这个问题,百度的解释是:针对运营场景定制,应用了全自有知识产权平台,大幅降低车辆本身成本。那么这个成本究竟是如何压缩的?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

▲图 3. 成本的分解项目

从规模采购的意义上,原来较低规模的采购,我们假定通过合资公司集度可以把大量的开发成本一起共享,但这样基于目前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按目前的情况来算,这里包含的电池成本 —— 假定 80kwh,按照 1.3 元每 Wh 来估算,这里需要 10.4 万,电驱动系统大约 1 万月,整个其他高压成本在 0.6 万,整套电动汽车相关的系统在 12 万。额外的制动和转向冗余,我们按照 0.5 万来估算,加上炫酷的其他系统 2.5 万,整个车身基本部件(非自动驾驶相关)在 15 万。

再看看自动驾驶相关部分的成本:

RT6 使用的车规量产传感器及计算单元,也大幅降低了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配备的车外传感器数量有 38 个包括 8 个激光雷达,如果我们做个估算:

按 1200TOPS 的算力板子,有四颗 Orin 大约在 2 万元;

8 个激光雷达,按照长距离 0.8 万,短距离 0.2 万,这里算下来需要 4 万元;

加上其他传感器,整个套件大约在 1.5 万;

自动驾驶系统整个估算在 7.5 万左右,如果再算一些冗余,大致在在 10 万内。再加上中国制造优势,供应链及生产制造成熟完善,进一步压低了无人车成本。

按照百度的说法,25 万成本的百度第六代无人车,可以部署上万辆这样的车在全国各地,2023 年下半年,RT6 会小批量投入到百度旗下的共享无人车平台萝卜快跑试运营,年规划产能会根据运营部署节奏,从万台到十万台逐步攀升,百度投入到萝卜快跑的 RT6 将是有方向盘的。

成本之外,百度还有哪些没讲出来的?

6 月百度的集度汽车发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量产概念车 ROBO-01。2022 年秋季正式推出其首款量产车型的限定版,量产车型与 ROBO-01 概念车拥有 90% 的相似度。集度汽车将于今年广州车展发布其第二款量产车型的设计,2023 年开始接受订单,2024 年交付。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百度的子公司也是围绕智能汽车 3.0 时代开始做的,是把汽车当作机器人的,变革起点是汽车‘驾驶权’由人类向 AI 转移,AI 驱动汽车进化,终极目标是汽车驾驶无人化。

从逻辑上现在的 Apollo RT6,倒是很多复用了集度汽车的 ROBO-01。这款车展示了外型、内饰、可折叠方向盘、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亮点,取消座舱内外的所有物理按键,通过语音控制车辆功能。同时 3D 无界一体化大屏取代三联屏,配备高性能主动升降式尾翼、U 型折叠方向盘等。

其实方向盘折叠尚不被法律法规允许,但这为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提供方向性的研究 —— 搭载高通第四代智能座舱芯片 8295 芯片以及两颗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 Orin X,算力达到 512TOPS。采用 「视觉 + 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方案,配备 31 个车外传感器,包含 2 个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12 个摄像头。

▲图 4. 集度的自动驾驶方案

根据笔者的理解,这次百度其实从两个方向开始做:面向 Robot Taxi 的 Apollo RT6,以及面向消费者的 ROBO-01 概念车,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设计。集度的目标市场是家庭用车,首款量产车定价在 20 万元左右,预计 2023 年量产交付,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20 万的零售价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 20 万可能是 ROBO-01 的基本核算成本,因此 25 万的 Apollo RT6 也就出来了。而集度作为一家相对独立的品牌,将自建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网络,今年将开设第一家自营品牌店。车辆将在吉利汽车的杭州湾工厂实现量产。

Apollo 目前有三条商业模式:

  • 为主机厂商提供 Apollo 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目前看来走不通。

  • 造车:通过集度汽车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

  • 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故事。

小结:其实讲来讲去,都是把一个事情弄在一起。在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承压等各种不利因素下,实现量产交付,集度汽车仍面临重重挑战

目前百度在几条商业模式,并没有严格区分 Robot Taxi 的要求和家用车的要求,把很多的内容都全部重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说面向消费者开发的车辆,和面向运营的 Robot Taxi,结合在一起,对于开发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荷。两者之间将来面临的维护和使用,运营的环境都不相同

所以从目前来看,不管是集度 20 万左右的目标定价,还是 25 万 Robot Taxi 的成本,都是一些初步的核算,还没有到精细核算的角度,实际落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