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阿维塔 11,你是懂智驾的

阿维塔 11

2022-11-23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我得承认,此前对阿维塔11号称的「情感智能电动汽车」,没有太深刻的感受。或者说,基于市场上很多智能车整体的感受,「情感」二字,很多时候只存在于「说」的层面。

一种惯性,智驾系统和智能座舱的体验,都带有一些「说得好听」,「做出来」,并让用户感知到「情感」的,寥寥无几。或许,因为我是一个处女座,有点强迫症,对一些功能的使用,总有点「吹毛求疵」。

11月14日,在阿维塔11「智驾体验日」上,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在集中体验了智能情感座舱、APA智能泊车辅助、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城区ICA智能巡航辅助等诸多智能驾驶的功能之后,我终于能get到阿维塔11定位为「情感智能电动汽车」的缘由,以及「实至名归」。

得益于阿维塔11的全部标配,体验下来,有三个部分,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坚定选择全部标配,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说得实在。

「在内卷的行业环境里,能分的机会大家都已经分完了。对于阿维塔来说,全系标配智能驾驶辅助,就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既安全又体验出色的智能驾驶辅助。在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认为阿维塔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那么,阿维塔 11 的智驾水平到底如何?一切都要用产品说话。

高速NCA,不拖泥带水

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功能,这是体验项目的最后一项。「果断」,不拖泥带水,是最明显的感受。

不像一些车型,存在变道过慢、变道犹豫等问题,阿维塔11能够准确作出路况预判和相应的处置方式。比如,从开始转向到变道完成,只花费了2秒。换做人类驾驶,如果不是一个老司机,是达不到这种果断干脆的。

体验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功能的路线,全程三十公里左右,在功能覆盖路段,全程做到了无接管,识别清楚,减速舒适。无论是驾驶员,还是坐在后排的乘客,基本感受不到顿挫,转向平滑,能够给人充足的安全感。

在驾驶过程中,坐在主驾的老师,还抽空喝了一杯咖啡,拍了几张自拍。

得益于高精地图的覆盖,阿维塔11对车距的把控精准。功能开启后,可自主识别限速标识、上下匝道汇入主路、自动切换高速公路,等等。并且,还能够准确预估其他车辆的超车或加塞意图,果断做出反应。

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知道,很多司机因为过于信赖一些不够精准的辅助驾驶功能,导致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决战智能化下半场」的重要赛道,这已经成为共识。都想抢占这一高地,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NOA、NGP、NOH、NCA,各种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名词、概念纷沓而至,颇有一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看似热热闹闹,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从技术体系到产业链,都缺乏相应的标准。

尤其是,感知系统的很多核心部件,都是没有统一标准。再加上,路口多、变道多,鬼探头、加塞等状况,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很多,消费者难以分得清楚现有的智驾系统,哪一种更安全,更好用。

对于此,阿维塔11保持了一个我很欣赏的态度,不过分宣传自己的功能,而是把功能做到扎实。这套基于华为 ADS 打造的 AVATRANS 智能领航系统,在软硬件的搭配上,可以说是目前的顶尖水准,把技能拉满。

在采访中,谭本宏的两个观点,是能够代表阿维塔做产品的理念的。「如何让智能驾驶满足用户需求?」「任何一项交付给消费者的功能,首先需要满足的底线就是安全。」

两个原则: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

所以,在软硬件上,阿维塔11是舍得花钱的。

「成本和商业模式是我们作为厂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我想说的是:有,肯定会比没有要好,要安全得多。这是我们的理念。」

谭本宏说,如果希望做到辅助驾驶,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就应该用更好更精准的传感器去进行融合感知。

硬件层面,由13颗高清摄像头、3 颗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组成,MDC 中央计算单元负责处理感知数据,华为的高精地图做辅助。

软件层面,采用的是AVATRUTH超算系统,包括高性能计算平台、融合感知算法、VRU交互与博弈算法、数据仿真训练,可以提供360度全覆盖的融合感知能力。

其中,标配3颗激光雷达,是同级绝无仅有的配置水平,可以精准应对复杂路况,能让阿维塔11在用户手中拥有更长的使用周期。

「随着算法、数据的迭代,车辆的智驾水平也会像人的经验一样不断累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说。

虽然,阿维塔经常被问到成本是不是太贵了,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想,「有3个激光雷达,116度电,425千瓦的动力」,物有所得,在安全和使用上,都能有一个保障。

「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东西。」谭本宏说。

ICA 智能巡航辅助,该躲的都能躲

第二点体验深刻的,就是ICA 智能巡航辅助,对障碍物的识别和躲避,足够精准。

阿维塔设置了 5 个日常用车中常见的危险场景:大曲率弯道、隧道内侧翻事故车、锥桶引导变道的施工场景、占道的水马和 S 弯。

在体验之后的问答环节,有媒体说,阿维塔11能够顺利平稳地通过各项障碍,但坐特斯拉的时候手机都几乎被甩飞了。这也不是故意夸赞之词,几乎是体验者的共同感受。

要知道,在开启辅助驾驶的过程中,最危险的情况就是车辆没有及时识别到前方的障碍物,很多起事故悲剧,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阿维塔希望能够做到足够强悍的感知能力。

在技能拉满的配置条件下,阿维塔ICA 智能巡航辅助包括AEB在内的各种极限场景,表现不错。

过弯道时,参与测试的车,包括小鹏、蔚来、特斯拉和阿维塔,都能顺利通过,不过感受却颇有不同。有些竞品车辆在过弯时并无减速,有些入弯才减速,顿挫感比较强烈。与之相比,阿维塔入弯前提前减速,出弯时提前加速,稳定度上相对舒适。

体验最为明显的,是在隧道遇到翻车事故车的时候,因为光线暗淡,十分考验感知的灵敏度。

没有激光雷达的 Model Y 没有识别到事故车,驾驶员临时接管,产生了一些冲击,甩飞手机的情况,并不夸张。蔚来和阿维塔都顺利识别到事故车,并采取了主动刹停的动作。

隧道里的锥桶,竞品和阿维塔11都能顺利识别。不过,仅有阿维塔11提前预判降速,做出了主动变道的动作。

之所以有感受区别,王军给出了一个答案:识别。

第一是识别成功率,能不能识别出来。第二是识别准确率,识别出来的东西准不准。第三是识别效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识别出来。

「人的反应速度基本上是几百毫秒,如果一套智驾系统的反应速度是一点几秒,那和人相比都没有优势,遇到情况让人来接管都来不及。」

这就是激光雷达的优势了,对于前方障碍物的判断是有优势的,为后面的决策和执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对复杂路况的融合感知能力,准确作出路况预判和相应的处置方式,包括提前预警、线性减速、变道打灯等组合操作。可以说,阿维塔11的ICA智能巡航辅助系统,做到了比较高的水准。

阿维塔,你是懂安全的。

停车难?阿维塔有话说

第三点深刻的体验,是智能泊车。

选取的是难度高的斜列车位,来演示智能泊车辅助功能。要知道,自动泊车的功能,在以前虽然是一个产品特点,但基本处于「可用,可不用」的状态。

当然,不用的多。

这就要提到智能泊车技术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超声波雷达、视觉融合和全感知融合。

在前两个阶段,因为感知识别不够精准,泊车功能真正被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比例并不高。作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的一环,人们对智能泊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些老司机觉得,「我自己能倒进去,没必要多花冤枉钱,系统终归是系统,万一失灵了呢。」有些年轻用户则相反,将智能泊车功能当做买车的选择标准之一。

「不少油车很多年前就应用了APA功能,但是很多驾驶员不会去用它,根本原因就是它不好用。如果它好用,你用了它就‘回不来’了。」谭本宏的这句话,有些道理。

随着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推进,对智能泊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整车在架构上更加先进,多个单元件互相深度关联协作。

作为第三代全融合感知泊车的承载者,阿维塔11的APA智能泊车辅助具备完善度和适用性,可以支持泊入垂直、水平、斜列、空间车位,并且支持断头路、窄车位等复杂车位。

得益于3颗激光雷达,34个传感器带来的识别能力,制动细节的调整,精确控制车辆的位置和路线,阿维塔11都拿捏精准。

谭本宏说,自从他习惯了用阿维塔11的泊车系统之后,就有点「离不开了」。

「我现在天天开阿维塔11,几乎不会自己去泊车了。开到车位附近的时候按一下开启自动泊车,停好车之后自动挂P档落锁,在这一过程中我可以自己收拾东西或者琢磨其他事情。」

在演示过程中,阿维塔11还有点强迫症,在斜列车位没有停到正中央,就会不断修正路线。

整个过程,精准,且流畅。

「阿维塔11使用的传感器可以把数据采集得非常清晰,比如说在地库开上一圈,车辆的仪表屏上会显示探测到的各种物体,就能知道采集到了多少东西。当时我们选择配置这套硬件,就是为后面的采集以及OTA迭代升级奠定基础的。」王军说。

他也赞同谭本宏的观点,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好的体验,消费者还是愿意去尝试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理念,阿维塔11做到了其他竞品未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斜列车位的识别,参与测试的竞品都没有识别成功。

未来,阿维塔11还将开放AVP代客泊车辅助,车辆自动规划最优路径一键抵达并泊入车位,这个功能将于后期通过OTA升级开通。

「在智能驾驶领域里,如果不去做真正有意义的技术突破,而是去弄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我觉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谭本宏说。

纵向来看,阿维塔11能不能代表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高水准?

「目前,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最高水平,明年肯定会更好。站在我自己的角度,相比其他竞品,我觉得华为做的是还挺可以。」王军透露,华为正在尝试新的技术路线,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因为,高精地图成本高、速度慢,跟不上最终交付的节奏。

写在最后:

不出意外,谭本宏和王军又被问到一个老问题,交付压力如何?两个工科男,都说得直接。

谭本宏说,「只要他能供得上,我就能交付」。

王军回应,「只要卖得掉,我就能供得上」。

虽然是一来一往,但都体现的是一种自信,对产品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双方基于「对消费者负责」这一理念下的磨合,争吵,与不断融合。

谭本宏说,单单是为了前向激光雷达的高度是770还是740,他和王军就不知道吵了多少次。

因为放置高度和前向探测的距离是有关系的,如果放矮一点,探测距离的能力稍弱一点,那么需要用什么东西来弥补?上面的4个摄像头能不能弥补?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去解决。

像这样的磨合案例,数不胜数。

「我们正在建立智能驾驶系统的信任阈值。」这是王军的自信。

除了华为系统的先进性,还有就是阿维塔11的基本素质,出色的底盘素质加上智能驾驶硬实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举个反例,如果让一个顶尖赛车手开一辆底盘松松垮垮的车,必然也开不好。」谭本宏也有自己的自信。

11月1日,阿维塔宣布,阿维塔11首批锁单量突破5000台,将于12月份开始交付。据悉,锁单均价(含选装)超过40万元。

虽然,董事会还没有给阿维塔下达明年的销量目标,但谭本宏已经胸有成竹。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同等价位中数一数二的水平。」

当然,交付之后,考验阿维塔的第一关,仍是用户的反馈。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