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 42 的老粉以及在车库 App 的活跃,我得到了这个千载难逢宝马 i7 首发试驾的机会。
本身对电车就很感兴趣的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作为传统车企的老大哥 宝马,今年发出的旗舰车型 —— 宝马 i7。
有这么好的机会必须上!下面来给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假装媒体老师的一天
4 月 20 日,宝马发布了全新换代的 7 系,也发布了宝马首款纯电 D 级车。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大反响,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全新的外观和后排大屏。

与之前的车型区别巨大的外观似乎在告诉人们,宝马革新不是闹着玩儿的。
外观
宝马 i7 从外观上看起来更加方正,第一眼看过去,有人就会说,这不就是换标的劳斯莱斯吗?
宝马官方此前公布了组数据非常重要:「宝马 7 系在全球的销量中,中国占 45%,而车主的平均年龄只有 38 岁。」可以看到,这辆车的外观在方正庄重的同时还更加年轻化,车身添加了很多运动元素。

车身尺寸为 5,391 x 1,950 x 1,548 mm,轴距为 3,215 mm,宝马这次采用了全球统一的长轴距,更长的车身,带来的不仅是更大的空间,更有作为一辆 D 级车给人的压迫感。站在它的身旁,你能明显感觉的一辆豪华行政车的气势。

外观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这个分体式大灯,日间行车灯采用施华洛世奇水晶,以 L 型排列,每块水晶都配有 LED 背光单元,充当示宽灯和日间行车灯。加上前方双肾的环形灯,打开的一瞬间就让人理解了流光溢彩的含义,更加凸显了这台车的豪华尊贵。

轮毂上配置上,i7 还配备了非常大的 21 英寸轮毂,视觉效果上很有张力。与之匹配的是静音轮胎,行车静谧性有多大的提升我们跑起来好好感受一下。
i7 的慢充接口设计在了车头左侧,而快充则选择在了车尾右侧,如果家里有车库,一头扎进去就能够交流充电,还挺方便。在外充电普遍直流桩数量多且更加优质,所以倒库泊入充电也符合日常的使用情况。
内饰
宝马 i7 与劳斯莱斯一样,都用上了非常尊贵的电动门。但多次感受后 i7 的电动门反应不是很灵敏,关门快且声音较大,我们也向官方提出了建议,门缓关慢吸才能更显豪华质感。

进入车内后会令人眼前一亮,宝马新一代 7 系用了全新的内饰设计,如果不是方向盘上的 logo,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传统车企宝马的座舱。前排巨大的双联屏配合高调奢华的水晶灯带面板,水晶挡把和 iDrive 旋钮,让人以为宝马是施华洛世奇大股东。

水晶灯带整合了控制面板,空调出风口也做了很好的隐藏,配合官方的 my modes,整车氛围随着不同场景,表达不同情感。

不过 i7 的灯带集合了一些控制面板,空调的调整如果用控制面板的话很容易误操作,给人一种反应不灵敏的感觉。
来到后排,行政车型的优越性一览无余,一块可折叠的 31.3 英寸 8K 分辨率的屏幕是宝马这次对豪华座舱的诠释。大屏 32:9 的超宽幅比例,内容提供包括爱奇艺、华为应用市场等本土化应用,来满足国人对车辆娱乐性的追求。配合总功率 1,965 W,36 扬声器的宝华韦健音响,体验感可见一斑。关闭屏幕时,这块大屏会折叠与天窗平行。
在后排车门上集合了大屏控制,座椅按摩等功能,看着非常有科技感。但面板反应偏慢,给人一种卡顿的感觉,当进入商务模式,老板椅躺下之后,手边的面板不支持操控大屏显示内容,外加没有遥控,还需要老板收回座椅,这一点就显得不那么尊贵了。
智能化上,宝马第一次采用四方位对话的语音系统,相较其他宝马车型语音的反应速度有明显提升。
相较新势力们,没有连续对话的功能,每次任务都需要叫一次,希望未来会优化。如果需要语音帮你操作设定类的指令,比如调节动能回收强度,语音只会帮你打开页面,提醒驾驶员手动操作,这点是不如新势力们的。
驾驶体验
宝马品牌以驾驶者之车出名,所以开起来才能展现出一台宝马的真正实力,尤其是自家的拳头产品——7 系。

宝马 i7 使用了宝马自研的第五代电驱系统,具有无稀土同步自励电机技术,双电机在同一速度下的最大功率为 400 kW,综合峰值扭矩 745 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4.7s,百公里加速介于 740 xDrive 和 M760 之间。
宝马 i7 电池组的净容量为 101.7 kWh,与劲旅 EQS 上的 111.8 kWh 略小一些,CLTC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为 650 km。充电方面,支持最高 195 kW 的直流充电功率,这点较 EQS 的 145 kW 快上不少,官方表示 10 分钟充电可跑 180 km。只不过,这也得看后期大功率的充电桩有多少,并且适配如何。

区别于很多新势力的电车,宝马 i7 的加减速很线性,接近油车的使用体验,日常驾驶起来比较轻松。
搭配魔毯悬挂,行驶质感是我体验过所有宝马车型当中最好的,没有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纯电 i7 和燃油版 740Li 最大的区别就是底盘感受。宝马将魔毯只配备给了 i7,一方面可以看出宝马对这款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 i7 较重的车身呈现出更佳的行驶表现。当左轮压过减速带,右轮在平地时,可以很好的过滤,减少对右侧的影响。
在魔毯空气悬挂的基础上 i7 还配备了电子防倾杆,这让过弯或变道时车身保持了更好的平稳性,这也算是宝马想在舒适和运动之间做平衡。
对于一台车长接近 5.4 米,轴距超 3.4 米的行政级轿车来说,想要操控灵活,掉头方便,后轮转向就变得非常重要。体验完 i7 的后轮转向之后,不论是城市道路掉头,还是在多弯山路行驶,后轮转向带来的效率提升,让驾驶员对这台 D 级车操控自如。
辅助驾驶
辅助驾驶上,宝马 i7 与目前在售的其他车型一样,都配备了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这点没什么意外。不过配合全身超过 30 个超声波雷达和传感器以及来自 Mobileye 的 800 万像素摄感知像头之后,据官方介绍 i7 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 L3 级辅助驾驶的能力。

我在高速上体验了一下,开启方式和很多车型一样,启动键在方向盘上,比较直观。
实际体验下来车道保持比较稳定,可以实现打灯变道,但打灯的时候是轻拨,也就是转向闪三下的拨动方式,这点蔚来上也具备。不过蔚来重拨轻拨,都能实现该功能。此外,i7 辅助驾驶的车速调整不够直观,初次体验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前方有慢速行驶的大车,但没有大幅度减速的动作,超出心理预期后主动接管了。
关于自动泊车和记忆泊车,宝马 i7 也备受好评的循迹倒车,怎么开进去的,怎么倒出来,由原来 3 系上的可记忆路线 50 米提升到了 200 米,对于经常出入窄小胡同的人来说,这个功能太实用了。
自动泊车速度较其他的宝马车型做了优化,但这次体验让我感觉速度并没提升太多,可能跟体验场地也有关系。能力方面,侧方和斜车位都可以完美停入。
记忆泊车其实和那个循迹是一个道理,车机上会显示你设置时的车线,遇到障碍会及时停下,不足的一点是,停下之后还得继续手动操作,官方教练说这种情况在不同环境下会不一样,期待未来的详细体验。
作为宝马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第 5 款纯电车型, i7 有着举足轻重的使命,这将推动宝马电动化转型的步伐,而宝马 i7 作为目前宝马纯电的旗舰也给出了应有的水准。但是,我们对于宝马有着更高的要求。

据官方介绍,2024 年底,基于全新构架的「新世代」车型将开始试生产,并于 2025 年推向市场;到 2025 年底,宝马集团计划在全球交付 200 万辆纯电动车。届时,在中国销售的新车中,四分之一将为纯电动车;2030 年,宝马集团 50% 的销量来自于纯电车型。
你觉得,宝马能做到吗?
写在最后
当天在媒体会上讲话的领导坐我旁边,他跟我聊了很多i7的特点,得知我是来自 42 号,狠狠地夸了 42号 车库。表面淡定,我内心别提多开心了。还提议我们也评测一下i7的辅助驾驶,说他们在这方面非常努力,也很希望能够追赶上第一梯队。
这是一次非常惊喜的体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希望我可以成为42号的永久编外人员,太幸福啦。
再次感谢 42 号车库,感谢 Wenny!希望有机会和你们见面,祝42号车库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