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烟烟
「芝能汽车」联合「2030 出行研究室」一起进行跟踪和分析美国汽车和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
前段时间有韩国汽车集团高管发表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言论,背后的原因是韩国汽车产业正面临转型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对韩国汽车产业的转型进行深入研究是有意义的。
目前,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是韩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三星、LG 和 SK 等大型集团也涉足汽车业务。
作为韩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现代汽车集团计划通过持续投资,加快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该集团计划在 2032 年前投资约 109.4 万亿韩元 (约 850 亿美元) ,其中约 35.8 万亿韩元 (约 278 亿美元) 将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包括:开发新的电动汽车平台、下一代电池技术,并进行产能转移,同时推动软件创新的新业务。
同时,该集团计划提高在美国这一最大市场的本土电动汽车生产率,将电动汽车产量份额从 0.7%提升至 70%。
现代汽车集团的年度电动汽车销量目标是在 2030 年达到 200 万辆。为实现这一目标,现代汽车将投入新资金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开发,并力争实现 10%以上的利润率。
现代汽车集团旗下包括现代汽车、起亚和捷恩斯等品牌,在电动汽车新时代下正在转变其角色。现代汽车的首款专用电动汽车 IONIQ 5 已经取得成功,吸引了高端市场的消费者。第二款专用电动汽车 IONIQ 6 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市场上最符合空气动力学且最节油的电动汽车之一。起亚则通过其首款专用电动车型 EV6 成功改变了其“廉价品牌”的形象,并计划通过推出首款三排电动 SUV EV9 来进一步利用这一势头。
现代集团的 IMA 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标,现代集团计划引入新的电动汽车平台——集成模块化架构 (IMA) ,以取代现有的 E-GMP 平台。IMA 平台具有显著的进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它采用 80 多种通用模块的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车辆细分市场的需求。这种灵活性可以提高开发过程的效率,最终降低成本,并将成本节约的优势传递给消费者。
预计到 2030 年,IMA 平台将为现代、起亚和 Genesis 品牌一共推出 13 款全新专用电动车型。
现代汽车对电池的投资
除了平台升级,现代汽车还计划在电池领域进行投资,投入约 9.5 万亿韩元 (约 73 亿美元) ,以提高电池性能和竞争力。
新平台 IMA 将采用下一代 NCM 和 LFP 电池,以提高续航里程并降低成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预计在 2025 年左右,首次推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低温效率的 LFP 电池。此外,现代汽车还与 SK On 和 LG Energy Solution 等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以建立安全的供应链,并加速固态电池的开发。
现代汽车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比例将从当前的 8%大幅增加至 34%。为此,现代汽车将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 将内燃机工厂转型为电动汽车生产线,
- 并新建专用电动汽车工厂。
现代汽车的第一家电动汽车专用工厂正在佐治亚州建设中,计划于 2024 年下半年投入运营,年产能预计达到 30 万辆。同时,现代汽车计划在韩国建立另一家专门的电动汽车工厂,计划于 2025 年开始量产,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此外,为加强运营和降低供应链风险,现代汽车计划大幅加强本地化工作。在美国市场,现代汽车将本地化率目标从 0.7%提高至 75%。对于欧洲市场,本地化率的增长将较为温和,从 7%提升至 54%。
其他业务和风险
现代汽车还计划专注于自动驾驶、软件、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空中机动性,在 2024 年之前开发名为 Tital 的软件平台,并计划在 2027 年后推出自动驾驶专用汽车 (PBV) 业务。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萎缩,现代汽车将停止另一家工厂的生产,把产品矩阵进一步精简。
面对全球供应链风险。现代会扩大电动汽车的本地生产和零部件本地化,最主要是电池领域的合资建设,包括在印尼的 10GWh 和美国的 60+GWh,后续还有合资电池工厂。
现代汽车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电动汽车工厂,是希望利用相关税收抵免政策。
这些举措旨在使现代汽车集团在可持续移动出行领域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其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除了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和本地化战略,现代汽车还计划专注于自动驾驶、软件、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空中机动性。该集团计划在 2024 年之前开发名为 Tital 的软件平台,并计划在 2027 年后推出自动驾驶专用汽车 (PBV) 业务。同时,为应对中国市场的萎缩,现代汽车将停止另一家工厂的生产,进一步精简产品矩阵。
面对全球供应链风险,现代汽车将扩大电动汽车的本地生产和零部件本地化,特别是在电池领域的合资建设,包括在印尼建设的 10GWh 工厂和美国建设的 60+GWh 工厂。此外,现代汽车计划在美国佐治亚州建立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以利用相关税收抵免政策。
通过以上举措,现代汽车集团旨在在可持续移动出行领域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其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