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

汽车大观

关注

大众 7 亿美元入股小鹏,背后有何深意?

小鹏

2023-07-28

作者| 聂一尧

一向势不两立,突然一朝牵手!

「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他们」,这是通用汽车前董事长约翰·史密斯提出的著名策略,现在被德国大众汽车学到了。

7 月 26 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大众汽车及奥迪品牌分别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

其中一条是: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 4.99%的股权(以每股 15 美元的价格)。

这条消息瞬间搅动整个车圈。一是因为太过突然,此前没有任何关于二者会有交集的传闻流出。何小鹏也于当晚在微博和朋友圈,发布他与大众汽车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的合影中表示:「这张照片拍了很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

贝瑞德 则先于何小鹏在微博分享合影并表 示: 「人们常说‘强强联手’——与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我们的竞争力将获得共同提升 …… 」

就像两个秘恋的人突然官宣,难免不在圈子中产生轰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向分属旧阵营和新势力,在市场争夺战中从来几乎势不两立的大众和小鹏,居然有朝一日突然牵手!这则深夜猛料迅速登上热搜。

外界包括资本市场,对大众和小鹏牵手的回应相当正面。小鹏汽车美股大涨,美东时间 7 月 26 日收报 19.455 美元,涨幅 26.66%。业内则认为这是双方各取所需的一次双赢,对长达近 40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旧合资格局也是一次改写。

双方为何牵手?

这个问题要放到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结合大众和小鹏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来看,答案就很明显。

大众这边,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头号重要市场。大众在中国 40 年的合资耕耘史,先后为其形成了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两头利润奶牛,为其全球业务贡献了近 4 成的市场占比。大众汽车的业务发展显然离不开中国,未来更是如此。

但随着中国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速,外资品牌传统车企普遍没有跟上节奏,其中就有大众。因为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不利,外资品牌传统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被崛起的中国品牌挤压而不断丢失。

2022 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为 239.71 万辆,同比下降 1.3%,市占率为 11.4%,其新能源市占率仅为 3.3%。2023 年上半年,大众 ID。家族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仅有 4.8 万辆,与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有着很大差距。

如何尽快推出在中国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夺回失去的市场,是大众的当务之急。 打不过就加入,显然成为大众正在使用的策略,也可以看作是大众求变目标下的一个灵活策略。

因为时间不等人,而大众旗下的新能源产品的短板,不在三电技术而在智能化水平。

去年,大众就投资了约 24 亿欧元,入股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地平线,来补强自身智能化能力。

此次入股小鹏汽车,可以看作是大众进一步为补强智能化能力,迈出的一大步。

为什么大众选择小鹏?自然是因为小鹏汽车的智能化能力。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从一开始对于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投入,不仅较早形成了「智能化」标签和口碑,也积淀了强大的智能化水平。

小鹏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方面,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创新。业界普遍认为,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小鹏是仅次于特斯拉的存在。

小鹏不仅有可以对抗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技术(FSD)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并且在今年 3 月公布了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XNGP 的发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的更新中,在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开放自动变道、超车、左右转的能力。

小鹏还预计在 2024 年,推出 XNGP 的终极形态: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

小鹏内部人士透露,大众在合作之前拆解了几乎所有中国车企的智能电动车做研究,小鹏在硬件、软件、架构 等 各方面 的实力, 都受到 了 德国人认可。

小鹏这边,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强之一,也曾当过新造车品牌的销冠,但自去年新车型 G9 失利,P7i 后继乏力,小鹏开始进入销量和声量的低潮期,进而拖累了营收和股价。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 17 亿元,扩大到 23.4 亿元,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 12.2%,跌到了 1.7%。

很显然,作为新势力,小鹏有技术,但需要钱。作为传统车企,大众有资金,但需要小鹏的技术。双方合作,可谓一拍即合,难怪大众方面称,双方的合作仅用了 8 个月就敲定了。

双方将如何合作?

大众在中国已有上汽和一汽两家长久合作伙伴,此次与小鹏合作,会不会对原有业务造成重叠或冲突?不光是和小鹏合作,大众在昨天的消息中也证实:奥迪也已与上汽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

那么,新的合作与 已有合作之间如何协调?

按照大众方面发布的消息,不管是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还是奥迪与上汽的合作,两项合作都将联合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ICV)。

大众与小鹏合作初期,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补充基于 MEB 平台的产品组合,计划于 2026 年上市。

对于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官方没有透露更详细的信息。

贝瑞德在微博上强调说,「极为关键的是新车型将不会取代两个品牌的现有车型。」

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还是奥迪与上汽的深入合作,生产的新车型都不会与大众和奥迪的现有新能源车型产生重叠。

看得出,大众对于处理新旧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非常小心谨慎。

说回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就在大众与小鹏密谈的这 8 个月期间,也就是在今年 4 月,大众还干了一件大事,在合肥成立 100%控股的科技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本次与小鹏签约技术合作的主体。

以此推断,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的新产品,或将在大众(安徽)旗下投产。这对于在大众(安徽)中持股比例达到 75%的大众来说,与小鹏合作开发的强势产品,会成为其抓住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筹码。

大众(安徽)的首款 SUV 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显然这并非重点,重点是与小鹏合作开始后,有望实现的更多目标。

贝瑞德在微博上表示,「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30%,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50%。大众汽车集团要迅速抓住市场增长的巨大潜力,满足中国用户对高品质产品的期待」。

显然,大众要夺回在中国失去的市场,抓住更多增 长空间的决心和行动,都已经摆在了明面。 对于南北大众两大现有业务核心,想必后续大众也会借机进行更多技术补足。

而小鹏在获得大众的资金输血,以及大众所擅长的成本、规模、供应链等优势助力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旧阵营的大众和新势力的小鹏组 CP,就此拉开合资新格局的序幕,确实足够惊喜。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