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海锋
编辑|周长贤
2005年9月12日,慕尼黑车展的前身法兰克福车展开幕,吉利作为唯一受邀参展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一众国际造车巨头的围绕下,默默搭建自己的展台。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五大车展。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彼时的吉利有5款轿车参展,分别是自由舰(CK-1)AT版、FC-1、豪情(HQ)203A右舵车、美人豹新款中国龙(CD)和海域303H(Marindo)。

不过,相比世界主流汽车工业水平,吉利当年拿出的展品并不能引起太多关注,甚至生硬的造型和东拼西凑的风格,引来了部分海外媒体的嘲讽。但只要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就是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月4日,近50家中国企业齐聚2023慕尼黑车展,成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
比亚迪、阿维塔、零跑、小鹏、赛力斯、名爵、东风······除了整车企业,还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以及地平线、黑芝麻、亿咖通、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智能汽车软硬件提供商。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的大背景下,以至于德国总理舒尔茨带伤为德国车企站台,鼓劲儿,「面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德国企业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吓到。」
主场战斗,德国车企「秀肌肉」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宝马汽车的故乡,在这里举办的车展,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风向和潮流趋势。
由于在家门口举办,历届慕尼黑车展,都是大众、奔驰、宝马等欧洲车企的主场。但今日不同往昔,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快速崛起,这些老牌欧洲车企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其展现最新的车型及技术成果。
作为东道主,宝马集团亮相了旗下最新的概念车Vision Neue Klasse,这台车展现了下一代宝马车型的设计理念,原本的「大鼻孔」风格可能要被颠覆。

据宝马官方透露,新车型将基于完全为纯电动车型设计的架构打造,并基于全新的设计语言。它具备三大特点:
1、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
2、全新开发兼顾高性能和高效率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
3、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
宝马不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是直接另起炉灶,搭建新体系。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言:「我们想做的不是为原有的历史续写一个新的篇章,而是要重新写一本全新的书。」
他认为,2025年是一个正合适的时间,所有的技术都正好有了足够的成熟度,从电池、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到动力总成、电机、电驱等都是如此。
隔壁的梅赛德斯-奔驰也带来了全新平台和全新车型。其中,首款基于MMA平台打造并搭载MB.OS操作系统的车型——奔驰CLA级概念车全球首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台车融合了VISION EQXX概念车上的多种前瞻技术,例如奔驰自研的电驱系统MB.EDU,实现从电池到车轮高达93%的能量转化效率。还有最新的800V高压平台,支持250kW大功率直流快充,并可将百公里电耗降至12kWh以下,使其WLTP的续航里程超过750公里。
面对中国造车新势力带来的震撼智能座舱体验,CLA级概念车也尝试将豪华与数字深度融合。它使用顶级芯片厂商英伟达的高性能水冷芯片以及游戏引擎,实现更加流畅、炫酷的触控屏幕操作体验。
与此同时,奔驰带来了全新E级All-Terrain全路况轿车,它采用奔驰最新的造型设计语言,标配4MATIC四驱系统,并带有自适应连续可调减震系统的AIRMATIC空气悬架,甚至全系都装上了最先进的越野模式及「实时越野路面影像」功能,这样的配置足以展现出梅赛德斯-奔驰在新车方面的诚意。

面对电动化的浪潮,燃油版全新E级All-Terrain全系搭载ISG智能电机系统,将为发动机提供额外17千瓦的输出功率和205牛米的扭矩助力,实现更为顺畅的动力输出。而同步推出的插电式混动车型,电机功率可达95千瓦,峰值扭矩440牛米,WLTP纯电续航里程长达100公里,在静谧、平顺、节能三个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提升。
在奥迪展台,Q6 e-tron内饰公布,让人意外的是这台车加上了一块副驾娱乐屏。要知道,这项配置一般出现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的车型上,可见奥迪深度接纳来自中国的造车理念,并将其作为「舶来品」反哺德国市场。
只是,这块副驾娱乐屏的设计略显突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图纸完成后又临时加上的设计需求,和周边的仪表中控整体风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从德国本土车企展台亮相的诸多新车型、新技术来看,他们真的着急了,也准备在电动化领域大展拳脚。只是大象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蜕变后,或许能给到足够的惊喜。
组团出击,中国展商「亮家底」
上一届慕尼黑车展,「中国味」十分寡淡。中国品牌仅有长城旗下的WEY品牌以实体形式参展,而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则以「虚拟参展商」的身份参与。
两年之后,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参展商们,不但数量爆发式增长,连质量也实现指数级上升,成为本届慕尼黑车展一道靓丽风景线。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对「出海」展露出巨大的野心。
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今年1-7月,中国汽车已出口277.8万辆,同比增长74%;而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9.1%。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和当年的德国、日本、韩国一样,正在经历自内销向出口的转型。

在浩浩荡荡的参展队伍中,新能源汽车「全球一哥」比亚迪,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据悉,比亚迪的展台面积甚至超过了同处一个展馆的奔驰展台,并推出了欧洲市场的第六款车型SEAL U。
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很正常,其实就是国内市场的比亚迪宋PLUS冠军版,这款车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并提供两种不同的电池容量,对应不同的续航里程。
在SEAL U推出之前,比亚迪旗下的元PLUS(Atto 3)、汉、唐、海豚等车型已经在欧洲正式投放,而海豹也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推出。
本届慕尼黑车展,比亚迪旗下定位高端的腾势D9一并现身,甚至还在车展上展示了最新的CTB车身一体化、iTAC智能扭矩控制等顶尖技术,足够让老外好好琢磨一阵子了。

阿维塔将旗下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的首发放在了慕尼黑,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采用少见的Shooting brake车身造型,并配备电子外后视镜、HUAWEI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三颗激光雷达及主动式升降尾翼。
结合华为提供的电驱动系统、宁德时代的电池组,NEDC续航里程将达到700公里,并支持高压超快充技术。
再看零跑,作为新势力品牌,本次慕尼黑车展推出了LEAP 3.0架构,以中央集成式电子电器架构为依托,涵盖整车架构、智能电池、智能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个板块。

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面向未来,零跑汽车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厂商,还是智能电动汽车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这句话充分表明,零跑不但要在整车制造领域持续发展,也将在技术授权合作的道路上,继续深耕。
上汽MG在慕尼黑车展的出现则显得有些特殊,本身是来自英国的欧洲品牌,行将倒闭之时被中国车企接手,满血复活后又迎来电动化的变革,如今带着欧洲人对MG的认可,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
本届慕尼黑车展,上汽MG带来 MG4 Electric XPower、MG Marvel R Electric Performance 以及 MG Cyberster 三款车型,其中 MG Cyberster 是欧洲首秀。相比燃油时代越发平庸的MG,电动化时代开启了这个品牌的第二春。
借势电动化,中国品牌完成了从设计、制造到性能、智能的一系列升级,内燃机时代被专利捆住的手脚,在电动化时代得到解脱。
相比欧洲老牌汽车大厂的展品,自主品牌的参展车型更具创意,也更加实用。毕竟,消费者并不关心「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的概念车用了什么先进技术,他们更在意展台上中意的量产车型什么时候能上市。
结语
虽然未能亲临慕尼黑车展,体验现场的气氛,但从国内外媒体同行的新闻报道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电动化时代,不同车企之间的「暗自较劲」。
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主题为「体验联动智慧出行」,并设置了未来出行、可持续发展和科技三大板块,正好与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所契合。

欧洲老牌车企已经意识到电动化的重要性,并在概念车型上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但与本届参展的中国汽车品牌相比,显然还有3-5年的技术差距。
当下,随便一家造车新势力品牌的核心技术,都能让BBA这样体量的传统汽车品牌消化好一阵子。正如凯捷工程咨询公司顾问Peter Fintl所说,「在国际车展上的大举参展,代表着中国正在向欧洲汽车市场的中心地位发起冲击,当地制造商不应低估这一点。」
或许,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汽车产业的表演才刚刚开始。而今年的慕尼黑车展,就是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