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 C16 今天发布预售。
零跑 C16 是一款 6 座 SUV 车型,搭载了高通骁龙 8295 智能座舱、800 V 碳化硅平台、15.6 英寸的后排娱乐屏等配置。总而言之,零跑 C16 依旧是一款配置非常卷的车型,且零跑官方表示满配价格不是超过 20 万。
对于零跑 C16,零跑汽车可以说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上,零跑董事长朱江明等向我们表达了一些对 C16 以及目前行业发展的看法。

以下是群访主要内容,我们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Q:纯电版 C16 标配 800 V,是因为 800 V 的成本降低了吗?还是出于其他原因?
因为技术发展非常快,现在 800 V 高压随着越来越多的车的产品开始使用以后,成本有所下降。当然,800 V 的成本真正要接近 400 V 平台预计还要 1 到 2 年的时间。
Q:零跑为什么推出一款 6 座 SUV?
我们所看到 6 座 SUV 价格都是在 25 万元以上,无论是燃油也好,还是纯电也好,价格都比较高,甚至还会加价。然而在 20 万以下的市场区间,我们没有看到有非常好的一款 6 座 SUV 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也对比了一下三年前加价买的阿尔法,我们所有的配置都比它高,但因为没有空气悬架,所以相比理想的配置还是有一点差距。
我们能造出 20 万以下的,有更好价格、更高配置,特别智能化配置远远超出这些 50 万也好、100 万也好的传统车型,我们也很自豪,哪怕汉兰达 6 座也要 25 万到 30 多万。
我想 C16 这样一款车一定深受用户的欢迎。现在国家鼓励多生小孩,刚好也能够满足这些家庭多人出游或者多人生活的需求。
Q:零跑对大模型的应用规划战略是什么?
我们四叶草的架构非常灵活,零跑已经有这个能力在 8295 平台上能够把神经网络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已经实现了多项功能的集成,所以我们也很容易跟第三方合作,比如把一些语言大模型可以很快加载在 8295 的平台上面去。
其实这一套东西我们已经把它应用了,比如我们 C10 中配的版本就是把智驾和座舱合二为一,在一颗芯片上实现。
Q:零跑在 20 万以下的市场中能够决胜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我们零跑聚焦在 10 万到 20 万区间,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聚焦所有的资源。
如果一个品牌又想做高端,比如 30 万以上,又要做 10 万到 20 万,那么品牌之间不能兼容,精力也会分散。另外本来你是做高端,然后你再做中端,可能高端也受到影响,价格也卖不上去。
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做 30 万以上的车型和做 10 万到 20 万的车型的控制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专注,把这一细分做好、做透。
Q:零跑智驾团队的数量规模有多大?
300 人自动驾驶的团队。
Q:零跑怎么在智驾团队规模和效能之间取得平衡?
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其实大家目前差距没那么大,我们零跑在智驾上的策略可以说是跟随者。我们虽然没有最大投入,但我们起码不落后。而且我们能够很好跟进,甚至在局部做到一些创新。
Q:C10 和 C16 的轴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两排,后者是三排,对于后者来说,空间是怎么优化的?
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我们 C16 的空间比汉兰达的要好,跟理想 L8 比也不差。因为我们的电池、电驱全是自研的,整个布局的灵活性非常高。
比如我们把后驱电池做了后翻的设计,把电池配电的东西放在电池包,所以完全没有像很多车一样第三排一定做一个凸起或者有一个地台。虽然 C16 的轴距是 2,825 mm,但空间体验超过很多 2.95 m 的车,而且比很多 30 万以上的车的第三排坐感还更好。
Q:零跑财务数据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产品的品质,大家觉得我们的车各方面没有大的问题。第二,比较到位的定价,我们去年 3 月份全家桶产品发布以后几乎没有做过降价,而且都得到了用户认同。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款产品的价格定价几乎是贴着成本,而且零跑的成本结构也比别人更优。那么为什么零跑能做到成本结构比别人优?就是因为全域自研。我们 60% 左右的核心零部件是自己研发。跟友商比,他们完全是负毛利,而我们则还有微利。
Q:零跑接下来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重点和布局是什么?
未来零跑更好更大的优势是海外市场,我们跟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推进是非常快的。我们海外团队、高管团队都是非常优秀的,都已经到位,而且我们海外市场分四大区,从欧洲、南美、中东欧、中东非、以及亚太同步开展,所以我们未来在海外的布局应该是落地最快,而且质量最好。
因为我们不是一种贸易型出海,而是在本地建立经销商网络、服务网络,依托于 Stellantis 集团一万多个经销商帮我们落地,依托他们整个的服务体系帮我们建立在海外的服务体系,这些都能够给用户带来增值,也能够让用户更加放心去用零跑的产品。
所以我想明年是我们在海外的丰收年,今年我们只是一个起步,建立团队、系统,另外产品也是在三季度完成认证,因此我们的产品到四季度才真正全面开始海外销售,我想明年将会是零跑的一个丰年。
Q:零跑的产品策略是否有向理想对标学习?
如果说对标学习,所有优秀的我们都去看,所有的竞品车,也不一定直接竞品,我们都会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但是从产品策略上来看,我们的发布时间跟理想是比较重合的,也就是说整个车的开发周期是两到三年以上的时间,我们不可能两三年以前就知道他的产品开发,而他的 L6 上市时间比我们 C10 时间还要晚,我们 C16 目前的交付时间也是 6 月份,这个在两三年之前就做好了规划和立项。
所以,从整个产品规划上来看,只能说大家在有一些点上有一些重合,比如未来家庭出行。其实我们没有太多的借鉴他们的产品规划。
Q:零跑的发展模式对行业会有什么贡献吗?
零跑作为新来者,可能会把一些电子行业的理念或者想法或者节奏应用到汽车行业。
Q:零跑在 10-20 万的市场区间有 3 款 SUV,怎么做好这 3 款 SUV 的区隔?
我们希望先把 C 系列打通。目前我们在 C 系列有 C10、C11,还有今天发布的 C16。这三款车是以 15 万作为一个中间点,有更高的或者更低的。
到了明年,我们会推出以 10 万作为中间价位的车型,比如 A 系列,我们 A12 也是 SUV,是以 10 万为中间价位的。未来我们还会有以 20 万作为一个中间价位,这是 D 系列。
我们希望 C 系列能够在今年做实,在 10-20 万这个价位段我们能够成为一个主导者。然后我们再去拓展更低端以及更高端的,这样就把我们整个棋谱摆齐了。
大家如果留意以下的话可能就会看到,最近几周在我们 C10 交付了以后,基本上就是 C10 和 C11 轮流做庄的一个状态。我们现在这两台车一方面 C10 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留店流量,另外一方面大家到了店里以后,C10 和 C11 大家可以各取所需的状态。
Q:现在有一种声音是,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到了决赛阶段,零跑跑进决赛圈或赢得比赛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聚焦,我们做 10 万到 20 万的产品,要循序渐进;其次我们要以技术为中心,把平台化做透、做强,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如何能够做出最高品价比的产品,就是希望能够在同配置的情况下,我们的价格最;同价格的情况下,我们的配置更高,我们要让所有的用户感知到买零跑的产品一定是这样的。
Q:C16 后面会做五座吗?
C16 在平台的带宽上可以做五座,但是我们目前在已经立项的产品规划上面是没有的,如果真的有这个市场,我们可以快速的启动这个需求。
Q:从小米入局以后,车企之间的舆论战或流量战火爆起来,包括传统车型大佬进行站台,您对这个行业趋势有什么看法?近期您有什么直播的计划?
我不是雷军,也不是于承东,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努力把技术做好。虽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我相信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专长。
我去直播肯定是不行的,没有那么大的流量,只能把我们自己的产品做好,只能往这个方向走。当然我也可以做直播,讲讲如何创业,而且每一次创业都还比较成功。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造车,怎么做技术,但搞得风趣、搞大流量我不行。
Q:关于价格战,零跑有什么应对措施?
市场是成熟的,大家不打价格战是不现实的,企业最终存活下来靠的是自己的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话淘汰就是必然。
作为零跑来说,我们通过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从被排名一路往前慢慢上升,我们每年进步一点点,逐步往上走,不激进、不冒进,稳扎稳打,这是零跑的风格。
我们也有很多合作,去年 Stellantis 入股零跑,这是一个很大的动作,我觉得我们的这个合作可能会加速整个零跑的进程,让零跑能够更加健壮,面对国内和海外的市场。零跑更多聚焦在国内市场,面对国内市场我们希望零跑能够稳打稳扎,我们在逐步建立自己的更强能力,无论是网络渠道的建设,门店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是市场推广的能力,我们都希望这是一个持久战,每年能够让每一个部分都能够有所提升。
对于海外市场,我们更多依托于 Stelantis 集团在全球整个市场部的影响力,也为海外市场准备了更多产品,我们对于未来海外市场的车型规划是很充分的,从产品的数量以及每个产品的定位我们也会更加清晰。我们依托于海外和国内两大市场,也希望零部件板块可以跟更多的车企合作,三条腿走路,我相信零跑有非常好的前景,会一天比一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