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传统巨头车企纷纷被特斯拉「拉下水」,甚至拿出「全部身家」只为了让大象快速转身,福特也不例外。
Mustang Mach-E,这个对中国消费者还稍显陌生的全新智能电动车型,作为福特的「转型之作」,已经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开始快速收获新的拥趸:今年二月份,福特已经在北美卖出将近 4000 台 Mach-E,并且全球订单数量在持续增长。虽然交付量还并没有对特斯拉的销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足以证明这位特斯拉的「北美同胞兄弟」,拥有着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

就在前两个月,福特也正式宣布福特 Mustang Mach-E 将在今年实现国产交付。在他正式国内上市前,我们来到了上海福特 EV 团队的大本营 —— 互联宝地,和福特中国的工程师聊了聊,希望可以从技术、产品以及品牌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这款车,以及福特的决心。
看不见的「架构」
对于一台「真・智能电动车」,架构的「魔力」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我们能想到的一切关于智能化的体验,都要基于一个用户看不见摸不到的「架构」。当然,基于福特纯电动平台研发的 Mach-E 实现了电池布局的最优化,并且为车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我们这里要聊的,是首次应用的福特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 FNV(Fully Network Vehicle)。

我们都知道,FOTA 是智能电动车生命力的体现,「下一代智能电动车」在 FOTA 上的能力以及体验好坏,不仅表现了这台车的产品力和可拓展性,而更是直接决定着一家车企的技术实力以及智能化的决心。
在 FNV 架构上,福特 Mach-E 支持百兆以太网宽带,最高 80G 数据吞吐。这为整车 FOTA、自动驾驶、车内智能座舱的信息交互提供了高速的数据传输。
另外,Mach-E 还配备了增强式智能中央网关 ECG,你可以把他理解为智能家居中的智能路由器,拥有大容量存储空间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车内外数据通信加密,并支持至多 5 路以太网通信接口和高拓展性。

在 OTA 方面,福特中国工程师还透露,Mach-E 的 OTA 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动力模块等核心系统的整车 OTA 功能,并且支持 A/B 备份升级模式,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现升级,并且不用担心升级意外中断造成的车辆「趴窝」,系统会自动回滚至早前版本,不影响用户和数据安全。虽然这种 A/B 备份的 OTA 方式对于整车厂来说成本相对较高,但福特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安全性。
接地气的「座舱」
肉眼可见 Mach-E 座舱由一块悬浮式的 15.5 英寸液晶大屏,外加一块 10.2 英寸的仪表盘组成,并由高通骁龙 820A 车载处理器驱动。有人会说,特斯拉全新 Model S 已经换成横屏,是否说明竖屏的方案已经过时?其实在我看来,横屏或竖屏只是一种主观选择,并不存在一定的客观的对错,因为在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软件体验。

Mustang Mach-E 搭载了福特全球首款可视化车载语音助手 ——VPA 智能助手,集成了自然语义识别,并可以定制唤醒词,可定向识别主副驾驶位语音发出的需求,并控制各种车内使用场景,例如空调、前 / 后备厢、座椅、车窗、方向盘、氛围灯等。

当然,福特可以实现语音交互方面的突破也离不开他们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 —— 百度。此前福特在中国的多款车型也都被百度的智能语音以及生态赋能,Mach-E 也不例外。在国产 Mach-E 上搭载的全新福特 SYNC + 系统也正是基于和百度的深度合作,提供了融合充电场景的车机地图,以及 QQ 音乐、喜马拉雅、爱奇艺、美团 ETCP、喜马拉雅、百度地图、携程、度小满钱包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并且支持 200 元以内的「无感支付」,包括内容购买,订餐订票停车等等。

所以可以说,Mach-E 上将要搭载的全新 SYNC + 系统,将是一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可以快速落地的车载交互系统,或许他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设计以及「炫技」功能,但我认为「接地气、好用」才应该是这套系统的关键词,希望届时我们 GeekCar 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做详细的评测体验。

场景化的「自动驾驶」
毋庸置疑,福特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是「钞能力」的体现,例如几年前轰动媒体的百亿收购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而在这个动不动就放出 L3 甚至 L4「卫星」的年代,福特中国的工程师却一再强调,对于目前的 Mach-E 来说,L2 + 是上限,而并不是 L3。我认为在目前这个时间点,这个做法也是相对合理和现实的。因为技术会被太多的因素所限制,福特希望给到用户一个更为「可靠」的选择。
在硬件上,Mach-E 搭载 6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福特自研的 Co-Pilot 360 计算域平台,整合了英飞凌 Aurix 运算芯片,新一代 MobileyeQ4 图像处理芯片,TI TDA 环式摄像头处理芯片,目前可实现 26 种驾驶辅助功能,以及 L2 + 辅助驾驶(纵向、横向控制),可以实现自动变道和下匝道,在指定区域具备可脱手能力(BlueCruise 主动驾驶辅助)。

而从 A 点到 B 点这种类似特斯拉 NOA、蔚来 NOP、小鹏 NGP 的自动领航功能目前还在测试中,未来或可通过升级的方式实现。
在 26 种驾驶辅助功能中,除了我们熟悉的 iACC 全速智能自适应巡航功能以外,还有 ESA 紧急避让转向辅助功能,系统自动判断在无法避免追尾前方,同时两侧车道安全的状况下,执行紧急避让,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同时,Mach-E 还将成为国内首款配备 C-V2X 技术的量产车型。福特一直在 C-V2X 领域做技术测试以及与政府部门的积极合作,此前我们在无锡的物联网大会上就体验过福特相关的技术功能,例如可以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识别,为车主推送绿灯提醒、绿波车速引导、闯红灯预警等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违章和闯红灯危险。福特工程师表示,预计到 2021 年底,将在 9 大城市开放 C-V2X 功能,其中包括:北京亦庄、保定、无锡、长沙、深圳、沧州、南京、广州、济南。
All-In 的福特
「如果我们不革自己的命,总会有别人帮我们把这事儿办了。」
作为福特汽车(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的朱江,在活动上用一口京腔翻译着福特全球 CEO Jim Farley 说过的这句话。
或许对于朱江来说,亲身经历了「新势力造车」浪潮的他,会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所以他强调:福特正在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当然,他一定也深刻理解这个「转型」在技术上以及意识形态上的难度。
我们也正在看到福特的转变,例如在此前,我们很难想象,会和一家传统车企的工程师针对一款还未正式上市的新车如此密集和深度的产品和技术交流;我们也很难想象,一家传统车企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在办公室甚至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位。
这种环境的改变并不是虚的,特别是对于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来说,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我们看得见的是技术和产品模式的改变、市场品牌以及用户思维的转变,但更深层次的基因和企业文化的转变,或许有更大的挑战。
Mustang Mach-E 这样一款横空出世的智能化电动车,对于福特的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因为流淌着 Mustang 的「传奇血脉」,更是他一出生就肩负着对抗「新世界电动汽车巨头」的任务,同时也代表了福特这个百年企业转型的决心。

所以我们对这台被我们称为「2021 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动黑马」车型有着特别的关注和期待。
新旧世界在碰撞,也在融合,智能电动车的大幕才刚刚被拉开,接下来的演出会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