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百人会旗下媒体,关注汽车出行产业链进化
原创 周长贤
5 月 13 日,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宣布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小马智行将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出行 (Robotaxi) 服务规模,覆盖范围将逐步增至中美五大城市。即日起,小马智行 Robotaxi 服务在北京亦庄全面向公众扩大开放,下一步计划在上海全面启动。
第二件,小马智行将携手国内领先出行公司红旗智行、T3 出行,共同推进 Robotaxi 服务的进一步扩大升级。
与很多初创公司相比,小马智行的这场发布会显然更有看点,既有忆苦思甜,又有星辰大海,在空气中还弥漫着些许火药味儿。
Robotaxi 先行,商乘并举
小马智行(Pony.ai)成立于 2016 年底,由彭军和楼天城两位博士共同创立,是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公司。
创立小马智行之前,彭军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负责百度自动驾驶的整体战略规划与技术发展。
有教主之称的楼天城是全球闻名的计算机编程大牛,曾连续 11 年蝉联 TopCoder 中国区冠军,并且两次获得谷歌全球编程挑战赛冠军。他曾在 Google X(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还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 T10 工程师。
发布会上半场,小马智行 CEO 彭军、CTO 楼天城联袂登台,介绍了小马智行的创业历程、战略规划与主体业务进展。
彭军的打扮精致、干练,上身休闲西装,下身泛白的牛仔裤,皮鞋乌黑锃亮。楼天城的穿着则很随意,带公司 LOGO 的文化衫,肥大的牛仔裤,左脚的耐克鞋带还松了。
他们先展示了小马智行的第一辆 「车」。在这辆代号为 CART 的小推车上,搭载了完整的感知、计算等软硬件,完成了小马智行在国内最早的测试与数据采集。
现在,小马智行的硬件系统已经迭代至第五代 ——PonyAlpha X,其感知硬件包括:
4 个激光雷达,2 个位于车顶前方,2 个分别位于车身前方左右两侧,用于盲区检测;
4 个毫米波雷达,检测范围 200 米,2 个为前向,1 个位于车顶左侧,用于右转时对左侧快速来车的检测,还有 1 个为后向;
4 个广角摄像头,覆盖车身周围 80 米内的区域;
3 个摄像头:1 个为前向 200 米长距,1 个为前向 150 米中距;1 个覆盖前向 180 米。

如今,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早已不再是手工打造。2020 年 11 月,小马智行建了一条标准化改装的生产线,今年 2 月,搭载 PonyAlpha X 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始批量下线。
除了车载硬件系统 PonyAlpha X,小马智行还打造了一系列产品化的系统,包括车载操作系统 PonyBrain、车端的人机交互系统 PonyHI、自动驾驶车队管理平台。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 负责人莫璐怡介绍,自动驾驶车队管理平台包括: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版本管理、车辆实时信息共享、出行服务管理以及用户体验管理。
在主机厂层面,小马智行已与丰田、现代、一汽、广汽等国际国内一流车厂建立合作,其软硬件技术在包括丰田 RX、林肯 MKZ、比亚迪秦、广汽 Aion、现代 Kona 等车型上适配,覆盖燃油、电动、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2018 年,小马智行与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 2019 年 11 月携手成立了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双方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 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
对于与车企的合作,楼天城表示,不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多在于深度。
「深度合作绝不是定义目标和接口之后各行其事的过程。双方工程师能够坐在一起,共同定位问题、分析问题,并共同思考、学习、解决问题。软件、硬件要做成一体化,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体验。」
在积极扩大自营自动驾驶车队的同时,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队管理平台还支持与第三方平台深度融合。比如,小马智行在美国加州尔湾上线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美国第三大出行服务提供商 Via 深度合作。
而在国内,小马智行与如祺出行、红旗智行、T3 出行等服务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分别共同推进在广深、北京、长三角地区的运营。

「打造未来出行生态需要很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彭军表示,「以‘虚拟司机’技术为核心,我们将加强和整车制造企业合作,打造真正便捷的未来出行工具,同时也将与出行平台合作,打造最好的出行服务,最终给用户带来优质的出行体验。」
除了 Robotaxi 业务线,2019 年 4 月,小马智行宣布在自动驾驶长途货运领域布局。目前,其卡车业务线 Robotruck(智卡)已经进入规模化测试阶段。
据 Robotruck 负责人 Frank Pan 介绍,智卡的传感器配置包括:2 个激光雷达,可视距离为 150 米;1 个前向毫米波雷达,可视距离 200 米;1 个广角摄像头,可视距离为 200 米;1 个长距双目摄像头,可视距离 300 米 +。还有后向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可视距离均为 200 米。

他认为,更广的摄像头覆盖范围可以实现更好的物体检测与分类,长距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更好地检测高速行驶车辆,而后向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更好地在高速行进中变道。
4 月 21 日,小马智行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小马智慧物流科技获得了广州南沙颁发的货运道路运输许可证。
目前,小马智卡已经有 4 种车辆平台,有两家商业化运营合作伙伴。据说,在南沙与合作伙伴的商用测试运营,已经跑了 100 多单货运。
自动驾驶进入 「下半场」
4 月 28 日,小马智行宣布其 Robotaxi 服务 PonyPliot + 全面升级,其最新一代自动驾驶车辆加入 Robotaxi 运营车队,向公众提供服务。
5 月 13 日,继百度 Apollo 无人驾驶 Robotaxi 将正式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后,小马智行宣布将率先全面开放扩大自动驾驶 Robotaxi 在北京经开区的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出行服务范围。
小马智行 Robotaxi 服务范围将覆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亦庄新城)150 平方公里核心运营区域,包括约 150 个站点,覆盖了地铁站口、公园、社区、体育中心、重点商圈等不同场景,运营时间从早 8:30 持续至晚 22:30,囊括早、晚高峰以及夜间时段。
至此,除了已开放的广州南沙、美国加州尔湾和弗里蒙特,加上北京亦庄,以及今年将开放的上海,小马智行将在中美 5 个城市提供 Robotaxi 服务。
「在 5 个城市逐步扩大运营规模,有机会学习各地不同的路况,来验证技术的可靠性。我们要保证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数据的‘量’很重要,‘质’也同样重要。」 楼天城表示。

小马智行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认为,是政策先行使得自动驾驶的开放变为可能。同时,这也预示着小马智行不再是以测试为目的,而是真正进入了示范区规模化运营,真正进入自动驾驶下半场。
此前,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时,彭军也认可这种说法。
他认为,自动驾驶的上半场就是打造成熟技术、产品以及积累经验的阶段。简单而言,就是为了证明技术的可行性。而到了下半场,除了商业化落地之外,更重要的是真正 「走量」,也就是从研发向大规模量产的过程。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创业公司,小马智行虽然采取了商乘并举的双路线,但盈利仍遥遥无期。业界对此类独立的自动驾驶公司及其 Robotaxi 业务也颇有微词。
今年 3 月底,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断言,纯做自动驾驶软件的公司,三年内都会面临如何转型和如何整合的挑战。

他的立论依据是,软件加数据,硬件加体验和服务加运营必须全闭环,要不然做不好。「它没有硬件,也没有服务,也没有运营,所以会极其困难。」
此前,华为 ADS 负责人苏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你打死我,我也不会去做 Robotaxi。」 因为,Robotaxi 是一个结果,而不应该是商业目标。
他认为,「最后达到 Robotaxi 的,是做乘用车的人,那个市场一定是我的,但不是现在。」
对于以上看法,楼天城认为,智能驾驶和生产需要不同的专长,跟整车企业或其他科技公司相比,大家术业有专攻,就好像游泳健将去跑百米的时候不一定跑得快。

「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说招几个软件工程师或者 AI 专家就可以打造出来。打造安全的技术需要很多的数据积累、场景发展和软硬件结合。很多的主机厂都希望自己拥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业界对小马智行这样的公司有不同看法,但并不妨碍资本的看好与投入。
2021 年 2 月,小马智行宣布 C + 轮 1 亿美元融资,至此融资总额超 11 亿美元,估值超过 53 亿美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而在一年前,小马智行完成 4.62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包括丰田 4 亿美元战略投资。目前,小马智行投资方还包括红杉资本、IDG 资本、晨兴资本、君联资本等。
「相比几年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可用性和商业发展,已经远超预期。」 在发布会的沙龙环节,小马智行的投资人,CPE 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杨迪表示。
对于小马智行商乘并举的商业逻辑,彭军透露,「采取这样的双线业务发展,是因为我们观察到在出行行业最大的两个市场中,虚拟司机的能力和技术是相通的。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很多难点是相同的,但同时也促成了很多的机会。」

例如,在卡车业务上,小马智行要去做更远距离的监测,就需要对大型车辆的运动轨迹和模型有准确的把握,这些积累和经验都可以反哺到乘用车上。而在技术层面,投资回报率(ROI)也很高。
但他明确表示,「目前还不能去评判哪条路线能更早实现商业化,所以这两项业务我们在投入上都是均衡的。」
「今天之所以大家对自动驾驶的需求没有那么旺盛,是因为现在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打磨。」
与楼天城一样,彭军打比方的能力也很精彩。
「如果时间回到 2004 年,人们不会相信自己会每天花五六个小时盯着一个手机屏幕。用户的需求永远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激发的,不能用今天的行为和想法来预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