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永文
本文将详细讲述行程、充电、路况、高反和出行建议。
我做的详细行程、攻略、费用(Excel 版):318 西藏之旅攻略
这次的行程是这样?多少天?
共 16 天,驱车里程 5500 公里。大概行程如下:
① 广东佛山 - 成都(3 天,全程高速,约 1900 公里;外加停留成都一天,共 4 天);
② 成都 - 拉萨(6 天,川藏线 2400 公里,其中一头一尾合约 700 公里可以走高速,约一天半行程,其余是 318 国道);
③ 拉萨 - 珠峰 - 拉萨(4 天,1300 公里,去程走 349 国道(推荐),回程走 318 国道,有少量高速)
④ 第 15 日在拉萨停留一天,第 16 日把车托运,然后坐飞机于晚上到家。
这次我们临时缩短了 7 天行程。原本计划从珠峰回到拉萨后,走 318 回到芒康,再往南反走滇藏线,游一圈云南香格里拉、大理,再经广西把车回广东。这样总天数是 23 天,总行程 8800 公里。
我们在行程约第 10 天时,决定调整行程,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家,其次是觉得出来的时间也足够长了。
开什么车?多少人?

这次开的是 2020 年买的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一年半的车,满电续航(仅)350 公里。原厂的米其林 ps4 静音胎。
2 人,我和我老婆,没有其他同行车和同行人。
一路充电情况如何?
总体顺利。并没有因为车没电而趴窝,也没有使用便携式随身充。由于我有 5 千多公里的特斯拉免费充电额度,在这次 5500 公里的行驶里程中,一共用掉约 2 千公里超充额度。
在 318 川藏线,从成都到珠峰,已经全线贯通了特斯拉超充。318 国道大概每 200 公里一个县城,县城有丰富的酒店和餐饮。一天车程大概 300-400 公里,约七、八小时车程。而特斯拉的几乎就是每个县城都布了超充,也就是说约 200 公里一个超充。200 公里一般得三四个小时车程,所以一般我们早上 8 点出发,12 点或 1 点到了可以充电的地方,也刚好是午饭时间。简单说,每 200 公里一个超充,达到充电地点刚好是午饭和晚饭时间。这一点布局得非常好。

这使得我开着 350 公里续航的电动车依然非常从容,长续航就更不用说了。
特斯拉超充都是安装在县城当地最好的酒店,好几个都是一千五一晚的高级酒店,虽然我们没有住这些酒店,但充电的时候我们也在酒店里逛,这些酒店建在都是在风景一绝地方,充电之余也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同时,蔚来和小鹏也都对川藏线贯通的充电桩,也都是每个县城都有,也就是说一般有特斯拉超充的县城,也会有蔚来小鹏的充电桩。只不过据我的观察,蔚来基本是 20 kw 的桩,小鹏基本是几 kw 的家用慢充桩。由于蔚来和小鹏的桩是开放给全部车辆的,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安心的保障,就是如果特斯拉的桩用不了,还有蔚来小鹏的桩作为保障,充电功率慢一点不要紧,关键得能充上。
除了车企的充电桩,最保底的是,每个县城基本也有第三方快充桩,比如由特斯拉车友集资建设的「可往充电联盟」,由新都桥可往酒店的老板发起建设,也是贯通 318,功率大概 60 kw,也是很好的保障。

所以总的来说,在 318 路上,从成都到定日县的珠峰大本营,充电完全不成问题。但 318 从定日县再往西走,往冈仁波齐、往阿里方向,听说充电桩就没有那么充足,我这次没有研究。
唯一有惊无险的充电经历是还在湖南境内前往贵州的路上,一整天高速开了 7 百公里、经过 3 个服务站都没有在充上电,当天下了三次高速充电。其中有一次到了服务站还剩 20 公里,没充上,好在附近就是高速出口,城里有桩,车程只是 3 公里。高速充电在硬件布局和软件服务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里非常推荐中国做得最好的充电规划 APP—— 加电。这是由蔚来打造的充电 APP。除了收录的充电桩齐全外,还有专门的蔚来加电小哥定期打卡每个充电桩(尽管是第三方桩),并且写上评论。遇到故障的桩,加电小哥还会主动联系运营方进行维护,并且在 app 上进行标记。用户也会充完电后积极进行评论,好让后面的人知道这个桩实际到底如何,是否能用。长途规划非常实用!吹爆蔚来的用户体验。
电动车走 318 的体验如何?
在 318 上,电动车解决了充电的问题,剩下的都是绝妙的体验。由于 318 普遍是 3500-5000 米海拔,汽油车会发生明显的高原反应,从这个角度讲,电动车比汽油车更适合跑 318。以下从电动车的几个优势阐述:
(1)动力不衰减。海拔没上升 1000 米,空气含量会下降 9%。也就是说 5000 米海拔,空气含量只有原来的约 55%。汽油车需要氧气促进汽油燃烧,由于空气浓度下降,所以 5 千米海拔汽油车的动力只有原来的一半。当然,涡轮增压的汽车动力衰减没那么厉害。而电动车的电机运作不需要空气,所以没有高原反应,动力跟在平原完全一致。
318 川藏线全程都是单向单车道,路上经常会遇到慢车,比如大货车、满载巨石的泥头车、槽罐车,还有更多的是无端端慢驶的小汽车(比如车里人在拍照),这意味着你这一路经常需要超车。超车就需要占用对向车道,而且 318 上很少打直道,全程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占用对向车道需要非常谨慎、迅速。这时,汽油车由于动力衰减,超车较为吃力。如果是上山路,更为甚之。而电动车,杠杠的。
(2)不存在发动机过热。由于汽油车动力有较多的衰减,而 318 上每天都要爬升一千多海拔,上山过程中发动机会长时间高转速运作,容易造成水温过高,发动机过热,严重会导致发动机过热烧毁。所以,在上山路段,啥设施都不多,唯独给汽车加水的免费补给点最多,可能两三公里就有一个。可见发动机过热是汽油车走 318 的安全隐患之一,需要驾驶员随时注意水温。

而电动车做功效率极高(特斯拉电机驱动效率达 90% 以上,汽油车大概是 30%),产生的热量很小,电动车也不需要降温水箱这样的装置,也就不存在连续上山温度过高的问题,省心不少。
(3)不会出现刹车热衰减。特斯拉不会刹车失灵,但汽油车在 318 的下坡路就可能会出现刹车失灵。汽油车上坡有发动机过热的隐患,下坡有刹车热衰减导致刹车无效的隐患。
有上坡自然有下坡。318 上的下坡路往往是几十公里下降一两千海拔,下降幅度大,所以坡度也大,对刹车片的考验很大。这几十公里可能需要开一两个小时,汽油车则因此需要踩一两个小时刹车,这会导致刹车片热衰减,刹车越来越无力。318 上因为刹车热衰减而冲出路肩滚落山崖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路上时不时还把滚落山报废的车摆在路上以警示来玩驾驶者减速慢行。

所以,汽油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车辆的刹车性能,一旦有所下降,就要停车降温。路上不时还会设置降温池,主要给大货车的轮胎和刹车盘降温使用,毕竟大车的下坡动力更大。

电动车在下坡时主要的刹车动能来源于动能回收,即利用下坡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同时起到不小的刹车力度。相较于汽油车下坡时(比如走怒江 72 拐)可能要踩一两个小时刹车踏板,电动车可能全程不用踩一次,脚轻松不少不说,主要是完全避免的刹车热衰减的问题。
(4)动能回收 yyds。动能回收除了让驾驶员几乎不用踩刹车省力外,电量回充的力度也非常大,以特斯拉为例,动能回收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60 kw,相当于快充桩的水平。记得有一次 70 公里下坡 2 千米海拔,走完这 70 公里后,续航非但没有减少,还多了 20 公里。
如此强大的动能回收,使得我这趟 5500 公里的平均电耗是百公里 12.8 度,跟在平原的能耗完全一样。要知道这三分之二的路程都是 3500 海拔以上,并且每天在 3500-5000 海拔之间跑。

路况如何,有磕底吗,轿车能去吗?
绝大部分路况很好,90% 都是平整的柏油路,小部分水泥路,极少数因为修路中的砂石路,轿车全程通行没有问题,而且一路上也很多轿车。但由于大货车也不少,所以有时路上会有炮弹坑,要注意这些,高速通过可能会爆胎,除此以外,隐患不多。
发生过两三次轻微磕底,没造成外观影响,应该是底盘电池外壳有划伤,是修路时有些部分凸起太多,但也是磕一下子而已,慢行即可通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西藏地区很多旅店的地下停车场入口的下坡非常陡,轿车可能会担在下坡口上,我就试过因此磕了一次。不行就不下地下车库就是了。
另外这次行程使用的是特斯拉的原厂胎米其林 ps4 静音胎,且没有带备胎,庆幸没有发生爆胎情况。
有高反吗,严重吗?
在 318 路上的头一两天我和老婆两人都有高反,其中我老婆在上了折多山(海拔 4 千,也是本次行程第一次登上 4 千海拔)后有中度高反,症状是头手脚发麻、全身无力,状态较差。我也试过一整天的中度头痛,也是很不舒服。但高反是一个适应过程,随后的日子,我们都没有明显高反了,在高海拔地区走得快会稍微气喘,但吸氧几口也就好了。到第 13 天珠峰大本营,5500 米海拔,我反复上下车,把车挪来挪去拍照,一共折腾了 3 小时,也没有吸氧,可以说完全适应了。
这趟下来,总体感觉高反并不是那么可怕。多少都会有点反应,但吸氧吸足了就问题不大。高反本质就是缺氧,所以吸氧才是一切的硬道理。氧气要带足,3 千海拔以下一般没啥反应,过了 3 千米就可以适当吸氧,就算没反应也可以吸。有的说法是不要经常吸氧,否则会依赖,适应不了低氧环境。我认为不对,你再怎么吸氧,也都是在低氧环境,况且也不是 24 小时吸氧,所以人体总的来说还是会逐步适应的,只是吸氧会帮助这个缺氧不要缺得太急。
这次我们买了 8 瓶 1L 装氧气,另外在新都桥临时买了 40L 的氧气袋,每次充满仅需 30 元,推荐。另外自驾的朋友还记得购买便携式氧气时务必购买鼻吸式氧气瓶,方便司机一遍开车一遍吸氧。

头痛几乎是中轻度高反必有的症状,对人的精神冲击较大,头痛药也有必要准备。但我们在新都桥的药房因疫情管制买不到布洛芬类的头痛药,买了些中成药类的头痛药,有需要的就要提前准备了。

另外,高反还跟出行方式关系较大。自驾会比坐飞机直接到拉萨好很多,很多坐飞机的,一下拉萨(海拔 3500)就高反很不舒服。自驾的话,去到拉萨起码已经适应了六天,到那时 3500 已经完全相当于平原。我还问过骑自行车的骑友如何在高海拔地区还得上坡骑车克服高反,意外的是他说骑单车由于速度比骑车慢,所以海拔是缓慢爬升,一般骑单车的都很少吸氧,反而我们坐汽车的得边开车边吸氧。有意思。
高反时身体会调动更多的能量,所以能量的消耗比较大,此时补充能量、糖分会对身体不适有所帮助,比如甜食、葡萄糖。但归根还得吸氧。
去西藏还建议买一个血氧仪,随时监测血氧情况。血氧含量是反应身体是否缺氧的客观指标。正常人血氧 98 以上,低于 85 就要考虑吸氧。

怎样上珠峰大本营,是否值得去?
珠峰大本营(海拔 5500)并不是珠峰本身,距离珠峰直线距离 19 公里,是游客观察珠峰最近的地方。珠峰大本营位于定日县,距离定日县约 110 公里(驱车 3 小时),由于定日县有特斯拉超充,所以在定日充好电后,来回珠峰大本营续航不成问题。
珠峰大本营需要购买门票,车 320 元(含司机),其余乘客 160 元 / 人。门票购买地距离大本营约 70 公里,买票进入后开车 40 公里处就要转乘电动环保大巴车走 30 公里到大本营,120 元 / 人。但纯电车就可以直接开车到大本营。

珠峰大本营上有住宿的,但条件是相当艰苦,或者直接说恶劣。都是大帐篷住宿,大通铺,每个帐篷约住 8-10 人,没有单间和隔断,被褥是长期不洗的,听说味道很大,晚上帐篷内会烧牛屎保暖,听说味道也不太习惯。厕所是那种流动厕所,卫生条件就不用说了。
我们没有住在大本营上,原因:一是大本营海拔较高、二是住宿环境差。而且我们是电动车,出入比较方便自如,所以我们选择凌晨 5 点出发,去看 8 点的日出。而在大本营住宿的优点一是可以尝试看星星(也不一定有,看到天气);二是可以逗留更长时间以便能成功看到珠峰。
所以这里就要说到珠峰并不是总是能看到,由于珠峰上气候变化剧烈,很容易有云雾遮挡,有的人可能去了几个小时,甚至过夜第二天上午还是没看到就下山。如果是能清晰看到珠峰,逗留时间 1-2 个小时就足够了。我是为了拍车才逗留了这么长时间。
如果如果花费三四天却最终看不到珠峰,确实挺沮丧的。而且也有人在看珠峰后觉得不太雄伟,觉得没啥意思。这有一定的道理,珠峰大本营 5500 米海拔,珠峰八千多,海拔差 3 千多米,海拔差不大,确实不会觉得很雄伟。但正如我公众号上一篇文章《我游故我在丨西藏之旅有感》最后写到:「神圣的不是珠峰,是你的内心 —— 你认为它神圣就是神圣。」 至少我觉得是很值得。
这次旅程花了多少费用?
2 人 16 日 15 夜,去程开车、回程飞机 + 托运,共花费 1.6 万元。其中:
① 住宿 3500 元。每晚 235 元,这个价格住宿环境中等到中上,沿途大多也是这个水平,200-350 为主;
② 吃 2900 元。每天 190 元。沿途大部分餐馆是川菜,价格也实惠,2 人一个小炒肉一个青菜一般六七十元买单。后面一个星期我们都是叫外卖送到酒店,一是累了不太想出去逛了,二是感觉外卖选择更多。另外我们大部分酒店不含早餐;
③ 交通 4800 元。其中,2 人飞机票 3600 元,高速费(广东到成都)1000 元;
④ 小车托运 2900 元。从拉萨运回广州,含 20 万保险,需时 10 天左右;
⑤ 景点 790 元。其中珠峰 480 元,羊卓雍措 120 元,色拉寺 100 元。其实一路的付费景点不多,确实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们没有去布达拉宫;
⑥ 充电 360 元。我用了约 2000 公里的特斯拉免费超充里程。如果 5500 公里都是付费充电,按最贵 1.5 元 / 度电、共 700 度算,约 1000 元。
⑦ 药物 200 元,便携式氧气瓶、氧气袋、和头痛药。
开篇说到,这次我们临时更改了行程,没有把车开回广东,节约了 8 天 7 夜的吃住费用,但花了机票和托运费用。粗略计算,缩短行程还多花了 1500 元。也就是说如果是川进滇出的 23 天的旅程,费用是 1.45 万元。
行程设计的建议?
我们这次 16 天或者 23 天的行程计划,可能很多人不能凑到这么多时间,如果时间没这么多,可以这样设计行程:
① 8 天行程:车辆提前托运到成都(或者到成都租车),第一天人坐飞机到成都。第二天到第七天,从成都走 318 到拉萨。第八天可游览布达拉宫或者再加一个景点,接着坐飞机回,车辆托运。(这是用时最少的方案,来回托运 + 飞机花费也大。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主要就是为了走一趟 318 川藏线)
② 10 天行程:在 8 天行程的基础上,加拉萨周边 2-3 小时车程的羊卓雍措、纳木错等景点。(这是适中的行程安排,羊卓雍措是让每个人都惊艳难忘的景点,强推)

③ 12 天行程:在 8 天行程的基础上,可去一趟珠峰。其中,拉萨 - 珠峰 - 拉萨需要 4 天时间。
西藏旅游的精华可以说是自驾,包括川藏线、滇藏线、青藏公路等。如果不自驾川藏线等,也可以直飞拉萨后,报小团直接去珠峰或者周边景点,那 6 天也可行。只是直飞拉萨一般高反会有点难受。
一些注意事项
①布达拉宫。我们这次没有去布达拉宫,但也做过攻略,可以分享一下。
- 门票不是随买随进,需要提前公众号预约,节假日还得抢票,需要提前做些准备。门票是 200 元 / 人。
- 布达拉宫整个建筑很高,目测有 10 层楼高,而游览的重点就在最高处。所以,进入布达拉宫后,需要走楼梯走到最高处。这对高反是很大的考验。有的游客花钱后也上不到最高处就放弃了,尤其是直飞拉萨的。
- 布达拉宫供奉了不少佛像和重要人像,比如如来佛、观音、各种佛、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还有就是看喇嘛念经,因此是人文味道极高的景点,建议请个导游讲解,不然看不懂就浪费钱了。
- 不允许穿裙子。
② 汽车防滑链。川藏线上,几乎每天都会翻越四五千海拔的高山,山上可能会下雪。如果是下雪概率大的季节,非常建议带汽车轮胎防滑链,否则结冰路、下雪路走山路很容易打滑、刹车无效,非常危险。另外,也出现过公安在结冰路段封路,只有配有防滑链的车才给通行。
省钱小 tips:我找了家可以一个月无理由退货的 TB 防滑链商家,行程结束后,由于没使用过,就退回去了。
③ 羊卓雍措。羊湖并不是收费的景区,而是国道旁谁都可以去的。去往羊湖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停车场是收门票的,60 元 / 人。这个只是停车场,并不是景区入口。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钱,很多人就在路边拍照,角度一样,而且往前继续走两三公里就有另一个停车场,只收 10 元。再往前走,还有更多免费停车场,拍摄角度各有特色,可以逐一打卡。
④ 备胎。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都不再随车配备胎,是否要买一个备胎,这是我出发前最纠结的事情。后来还是决定不带,原因有三:绝大部分路况很好、备胎非常占后备箱位置、换胎是体力活在高海拔容易引起高反。万一爆胎了,可以使用车险的 80 公里免费拖车和特斯拉的 80 公里免费拖车。我咨询过特斯拉在川藏线也一样提供免费服务,就是等车来要等很久,毕竟 318 的车速太慢了。另外,非静音胎可以考虑配备补胎液。
⑤ 使用防冻冷却和雨刮水。由于高海拔地区气温很容易到达零度以下,所以汽车上的雨刮水、冷却液都要提前更换成防冻的。最好多备一些在车上,以防添加。
⑥ 电车随身便携充电器。对于新能源车,虽然 318 上充电毕竟有保障,但毕竟会有不确定因素,所以还是得备随身充以防万一。42 号车库的媒体朋友听到我说开电动车去西藏,借给我随身充作为保障,但这次运气好没用上。
⑦ 防晒。西藏紫外线极强,没太阳的地方凉飕飕,有太阳下皮肤火辣辣,而且阳光非常刺眼,所以必须做足防晒,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开车。冰袖、防晒衣、墨镜、防晒面罩、防晒手套(驾车用)。

写在最后
自驾 318 是非常难忘的经历,感受国土之辽阔,感受风景的壮美。那句洗脑的口号:318 此生必驾,相信每个去过的人都非常认同。
出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