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锴俊
1927 年,博世发明了汽车铅蓄电池。到今天,汽车铅蓄电池应用接近 100 年。
有的人将传统视为必然,萧规曹随。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并且寻求改变。
比亚迪属于后者。近日,比亚迪对外表示,已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启动电池,从铅蓄电池全面切换为铁锂电池,将铅蓄电池的百年陈规一举打破。
这种对于汽车传统的颠覆,对于比亚迪来说,不是新鲜事。自从进入汽车领域以来,比亚迪一直用自己的技术突破,来改变着汽车的样子,包括全球第一款量产双模电动汽车;全球最早将磷酸铁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全球首款、热效率达 43.04% 的插电混动专用发动机;自研 IGBT 4.0,电控效率达到 98.5%;首款量产 「八合一」 电动力总成;电芯可通过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
相较而言,比亚迪这次替换掉的启动电池,并不是多么重要的部件。但这一举措,表明比亚迪对其倡导、推动的绿色革命是全方位的,无论大小,只要有助于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比亚迪就会挥起其擅长的绿色技术之剑,尽快地斩断各种排放、污染之源。
新能源汽车无铅化
早在 2015 年,比亚迪就开始用磷酸铁锂替代铅酸电池来作为汽车的启动电池。
最早更换的车型中,有纯电动的比亚迪 e5,也有插混秦 DM、唐 DM 等。
磷酸铁锂电池替换铅蓄电池,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很多车主可能都遇到过小电瓶没电的情况,不熟练的车主会叫救援,熟练的会叫朋友的车来搭一下电 —— 就是给小电瓶充电。

这里说的小电瓶 —— 启动电池,一般都是铅酸电池。而出现没电的情况,除了过度使用车内电器等行为,就是自放电。相比而言,磷酸铁锂电池的自放电就低。以一个月为例,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 < 1%,但铅酸电池可能达到 15-30%。
其次,铅酸电池的寿命短,一般在 500 次循环左右,而磷酸铁锂电池至少在 3000 次以上。其结果是,2-3 年,整车就要更换一次蓄电池。而如果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内,都可以不用换。
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要低很多。一般铅酸电池重量是 10 公斤以上,而比亚迪磷酸铁锂启动电池重量在 2-4.8 公斤左右。对于极致追求减重的汽车企业来说,是很不小的收益。另外,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的体积也要小得多,方便整车的布置。像比亚迪的一些车型,就将启动电池放在副驾驶的座位下面。
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多数企业不更换?
首先,铅酸换为锂电,需要供电和用电系统的改造,对于很多车企而言,宁愿选择成熟方案,而不愿进入自己不熟悉的电源领域。其次,锂电池成本高一些。再次,很多人习惯认为,铅酸电池虽然有以上问题,但是能够大倍率放电,包括低温情况下的大倍率放电。
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些问题则不存在。首先,对于 「技术狂魔」 来说,比亚迪很多车载电源、车用电器都是自研自供,整体改造不是难事。其次,比亚迪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仅仅是动力电池部分,比亚迪 2020 年就有 3.88GWh 装机量。就边际效益而言,磷酸铁锂电池优势明显。第三,比亚迪在 2002 年开始研究磷酸铁锂电池。近 20 年的经验,让比亚迪无愧磷酸铁锂专家。其产品在大功率放电、低温性能方面,都已经超越了铅酸电池的能力。
另外,比亚迪全方位掌控了电动汽车电源、电池技术,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当中,能够很好地在启动电池和动力电池之间做协同。
比如,比亚迪将启动电池管理纳入了 BMS 整体监管,一旦启动电池电量偏低,就可以通过动力电池给启动电池充电。用户无需担心启动电池会缺电。而且,启动电池的电量没必要留很多冗余,还可以比铅酸电池的电量小一点,进一步节省空间和重量。
由此,比亚迪成为将启动电池无铅化的引领者,也是顺理成章的。
为什么是比亚迪?
将应用了近一个世纪的铅酸启动电池替换为磷酸铁锂,只是比亚迪变革汽车的一个例子。
2003 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开始造车。经过了 5 年左右的研发积累和学习,知其然并且探求其所以然,2008 年开始,比亚迪开始注入自己原创性的造车理念。
标志性的举动是,比亚迪推出了 F3DM—— 全球首款油电双模的插电式混动汽车。
从 「电」 开始,比亚迪不断改变着汽车面貌,从动力电池、到电源系统、到汽车电子、到车载设备,甚至逆袭了欧美汽车 「老师傅」 们,做出了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3.04%。
为什么比亚迪能够做到?
「比亚迪是一个技术型的企业,我们一直坚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王传福曾经说。而巴菲特当初投资比亚迪,也是觉得王传福像爱迪生。
创业 20 多年的成功,在电池、电器、手机、汽车上的逆袭,让王传福笃信年轻的中国工程师,可以打败资深欧美技术专家。他也着力建设、培养工程师队伍。
根据 2020 年年报,比亚迪有 3.58 万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 15.95%,考虑到比亚迪有很大的制造业务,这一比例是很高的。另外,研发投入 85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5.46%。在中国上市车企中,比亚迪 2020 年研发投入排第二。研发占比,除了新造车势力,比亚迪也能排到第二。

「过去的 20 多年里,我们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始终把 3 万多名技术工程师看作是集团最宝贵的财富。」 王传福曾经说。
在研发方面,比亚迪也引入了很多国际人才,组建国际化团队,进一步夯实技术竞争力。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德国底盘工程师团队 —— 负责底盘设计、调教,大幅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控能力;来自日本的车身团队,负责车身开发到轻量化、模具制造的开发等等。
除此之外,比亚迪也和国际车厂合作研发生产。
远的是 2010 年,比亚迪就与戴姆勒成立了合资公司,打造腾势品牌电动汽车。
近的是 2019 年,比亚迪与丰田汽车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比亚迪从上到下对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使得比亚迪不断突破创新。这是比亚迪自诞生之日就开始的战法。
绿色技术之剑长舞
自 1995 年成立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比亚迪的身影。比亚迪所到之处,往往以革新的技术和创新,创造出新价值、新产品。
同时,比亚迪所到之处,也往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的地方。

比亚迪目前有四大业务板块: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其中,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都是和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行业,而比亚迪都有突出建树。
普通人感知最强的是比亚迪汽车。在这一领域,比亚迪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产品系列,涵盖七大常规领域和四大特殊领域(即 「7+4」 战略,其中 「7」 为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4」 为仓储、港口、机场、矿山专用车辆),实现全领域覆盖。2021 年 5 月,比亚迪宣布完成了第 1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在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于 2016 年 10 月发布轨道交通产业子品牌 ——「云轨」,建设周期短、噪音低、景观好、与城市的融合度更高,同样也是完全零排放。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产品覆盖消费类 3C 电池、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等,形成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和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已经出口至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越来越多的人群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清洁化。
比亚迪也重视自身生产经营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比亚迪宣布获颁国内首张 SGS 承诺碳中和符合声明证书。这标志着比亚迪工业园区 2021 年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今年 8 月,比亚迪还宣布打造中国首个零碳园区总部,并承诺将在 2022 年完工。
因为比亚迪持续致力于用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2015 年,比亚迪荣获联合国成立 70 年来首个针对新能源行业的奖项 ——「联合国特别能源奖」。2016 年,比亚迪又荣获 「扎耶德未来能源奖」 大型企业奖。
11 月中旬,又有消息传来,在 COP26 气候大会上,全球六家汽车制造商承诺,将在 2040 年前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停产化石燃料汽车的生产,以缓解全球变暖问题。这六家企业是通用汽车、福特、梅赛德斯 - 奔驰、沃尔沃、捷豹路虎,还有,来自中国的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