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小花
在 2021 年完成了 128 万辆的亮眼数据之后,百花齐放的长城汽车对 2022 年的预期更加激情四溢,全公司提出了 190 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
这个做法很符合强硬刚毅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风格,在疫情最惨烈的 2020 年年中,魏建军通过一场关乎生死的思辨,给全集团提起的一口长气,他绝不会允许被轻易放下。

不过即便如此,据说,在保定和北京,魏建军每当见到以其姓氏命名的魏牌团队成员,也会半带忧虑的温言,我想想,就数你们最不容易啊。
作为国内主流自主品牌车企推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品牌,魏牌从推出至今,其成就功过很难一笔定论。
一方面,它成功的成为第一个真正实现大批量产销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打开了长城汽车的向上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在随后更为成功的坦克品牌,以及今年年中将开始交付的高端纯电品牌沙龙,如果没有魏牌这 6 年时间的扎实铺垫,是很难快速独木成林的。
事实上,长城如今齐放的百花,就是在魏牌 6 年的单兵突进中播种孕育的,无论是产品思路、企业战略和内部转型,魏牌对于长城都有破局之功。

另一方面,魏牌的市场售价向上突进的幅度不够,没有给作为长城基盘的哈弗品牌留下充裕的向上空间。同时,在终端售价难以企稳的局面下,魏牌本身的鲜明特点难以被持续传递,反而导致单车型销售量高开低走。
在 2021 年底的广州车展,魏牌扔出重磅炸弹,从 2022 年起,魏品牌全面刷新,通过全系标配 DHT 高性能混动技术切入高端新能源领域,从而完成对品牌的重构。而最直观、鲜明的一点就是,未来魏牌的产品售价,相比于如今均价十来万的水平,会陡然翻倍。
因此,在去年年底,大家对长城各个品牌事业部大唱赞歌的时候,包括经销商、媒体,对开价 30 万的摩卡,却纷纷给出了费解的表情。要知道,要把一个已经做了五年的品牌,售价提升一倍重装上场,那难度系数,比谷爱凌脱掉滑雪板套上冰刀再拿块冰墩墩回来也不小多少。
即便长城想要一个以优势混动技术为基石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以长城这两年的品牌造新功力,似乎也应该是另起炉灶显得更为高效合理。为啥要绕这一路的道阻且长?

前几天,在三亚参加摩卡 DHT-PHEV 上市的活动上,我把这些疑问一并提给了魏牌 CEO 李瑞峰。
李瑞峰的回答是:不意外、不容易、不妥协、不留余地。
不意外是魏牌本来就是定位高端、定位领先、定位行业新时代的中国品牌,这是这个品牌在设计之初就打上的底色。如果说,因为各种原因,在发展初期,品牌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既定思路走,那么在新一代的优势技术准备好的情况下,魏牌的选择一定是回归初心。
李瑞峰认为,魏牌不仅必须是一个高度足够的高端品牌,更必须是一个符合行业转型的新型汽车品牌,是行业新技术驱动的代表行业新外延的高端汽车品牌。
这是魏牌真正的赛道。

所以,这次的品牌刷新,是对这个新品牌在第一阶段发展之后的一次矫正。对于长城汽车来说,从来不需要一个贵几万块钱的哈弗,依托后续技术能力,哈弗本身就能实现向上的突破。从一开始,长城需要的就是一个卓尔不群的魏牌。
一个人总不能因为大家都已经熟悉了你是这么一个人,就不追求成为自己想活的样子吧?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说烂了的初心还有什么意义。所以,魏牌内部,对这一次的调整从不意外,大家都是振奋的。
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走过了 6 年的品牌,渠道成熟、产品印象固定,品牌的大幅刷新,不管是内部还是合作伙伴,都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不光是工作量巨大,内外思想统一的难度更大。
但不管从长城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魏牌员工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因惯性而强大的阻碍力量,同时也正是魏牌必须刷新的原因。

李瑞峰说,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焦虑,但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清醒。李瑞峰经常给他的团队举一个例子,说如今有一些新的造车企业,在招聘员工,特别是营销岗位员工的时候,居然挂出了传统车企出身者勿扰的牌子。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新的汽车行业之中,传统汽车人的价值,正在部分甚至大部分被归零。这意味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汽车人的经验、资源,价值不仅在大大缩水,甚至在新型的品牌项目中,不能起到作用,或许还会起到副作用。
魏牌的改革,最大的不容易,不是改变一个现有的体系,而是全体魏牌的人需要面向未来,面向新的竞争对手,改变自己。
仅从产品来看,配置了 DHT 技术的摩卡,在 30 万上下的市场领域,无论面对老对手,还是新势力,都有优势。但是,这显然还不够,魏牌必须在整个体系上都成为新型的汽车品牌,必须成为一个依托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收集分析技术,打通研发、制造、应用、服务闭环的汽车科技企业,30 万是对这个科技企业整个体系打造的用户体验的定价。
李瑞峰说,如果魏牌的每个员工,都认识清楚这些,那么不容易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在这次的品牌刷新中,魏牌汲取上一发展阶段的经验,力争要做到不再妥协。

魏牌 CMO 乔心昱介绍,在摩卡焕新上市之后,魏牌将立刻展开跟经销商伙伴的深入沟通,不仅要说服经销商伙伴接受一个全新赛道的魏牌,更要让大家认识到,跟这样的魏牌携手向前,按照行业新时代的要求来提升、刷新自己,不只是魏牌和长城的车,而是要仔细思考,蔚小理这些代表汽车销售服务新时代的品牌是怎么做的,长城的需要,也是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需要。
对于经销商而言,不是说你原本在卖十来万的车,现在要来帮魏牌卖几十万从思路源头上来融入用户新时代。简单点说,就是经销商伙伴们要和我们一起,持续不断地让用户体验到魏牌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造新价值。
李瑞峰坦言,虽然魏牌这次 「洗心革面」 级别的赛道切换手术方向正确,但面对的窗口期并不长,如果魏牌上下都不能统一思想,快马加鞭的推进,那成功的机会就不大了。
所以,魏牌上下如今已经把 「全副身家」 都和魏牌的发展做了深度的捆绑,从职级、岗位、到股票到薪资奖励,魏牌员工都跟品牌发展荣辱与共了。了解长城企业的人都知道,这可不会是说说而已。
全员 All in,不留余地,不留死角。李瑞峰说,这不是简单的对上表决心,说大话。这是魏牌达成的共识,我们正在做一件艰难但是正确的事情。艰难就需要坚定,而正确就需要坚持。

魏建军显然也不只是觉得魏牌艰难才时时表达关心,很明显,他对魏牌一直有明确的期待和信心。按照我对魏总的研究,魏牌按照之前的做法,就算销量比现在翻一番两番,魏总也不会满意的,就算口头不得不表达满意,心里也不会满意的。
而如今的全新定位的魏牌,显然更符合长城对这个品牌发展气质的预期。所以,在 2022 年,因为各种因素,仍然不明朗的芯片供应形势下,长城已经明确表态,芯片等稀缺资源,今年必须首先满足负重向上的魏牌。
站在 2022 年初这个时点上,我们可能无法判断魏牌的这次刷新意味着什么,成败如何也还需拭目以待。就像李瑞峰所说,一个品牌的高端化,不是出一两台贵的车就完成的,初步的成功也必须是市场和用户对我们零焦虑智能电动和长续航 DHT 形成直观的理解、认同和喜爱。

但从魏建军的布局落子,以及跟李瑞峰等魏牌领导层的交流,我认为至少可以有以下三个判断:
第一、魏牌必须是一个代表行业新时代和长城企业改革焕新方向的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魏牌这次的大改版有什么闪失,也比停留在哈弗头顶上方三寸打老式的性价比太极拳要来得好。
第二、魏牌赛道切换之后,目前呈现出来的产品在 30 万上下的领域是有战斗力的,设计上的差异化也足够符合市场期待。参照长城体系近两年建立的产品快速更新、联结用户需求的能力,产品力及其可持续性可以支持魏牌想去的远方。
第三、长城对魏牌的态度是鲜明的,魏牌上下目前的精神面貌和体制机制,可以支持一次创业式的革新。
如果这三个判断得以维持,我认为魏牌有机会书写一次品牌革新的经典成功案例。
文末,有一点小小的建议给到魏牌的操盘手李瑞峰,在传统车企革新的尝试中,绝大多数无法坚持的原因,不是切口太小,反而是切口太大;不是用力不足,反而是用力过猛;也不是求新学新一知半解,反而是学新务尽,3D 打印,忽略自身固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