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海宁
前不久,我们的私信后台收到一条留言:
「松果爸,我刚提了一辆电动车,花了 20 多万。当时销售说这车怎么怎么智能,用了什么什么芯片,有多少多少感知硬件,但用起来感觉好像也就比我之前的车,多了一个车载导航功能。是因为我不会用吗?」
说实话,当时我看着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它体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
一方面行业端已经非常认可 「智能将成为新能源车决胜因素」 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在用户端,似乎就像我们这位用户的留言那样,除了那些非常基础的音乐、电话、导航等等,用户对于 「智能」 的感知并不明显。
我们常说的 「大算力平台、8155 芯片、激光雷达…」 等等一系列关键词,如果真把自己当成用户,好像也确实没有那种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的体验冲击力。
所以,当时这位用户的问题,真把我难住了。
我放着先没回,继续该拍车拍车,该研究研究,也陆续参加了一些车企的活动和沟通。并且,我在每一次沟通中,都把那位用户的问题,抛给了车企的小伙伴。
得到的回答基本类似,什么 「用户的相关习惯还没有养成」、什么 「很多车的底层架构不行 「、还有」 确实当下的车机功能不算完善 「等等。
但是,有一家车企的回答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在这家车企来看,用户吐槽的现象背后,其实是车企产品定义的逻辑问题:
所谓的 「智能」:
-
到底是「为了听起来智能而智能」;
-
还是「为了用起来智能而智能」?
如果明确要选择后者,就必须以 「结果」 为导向,而这个 「结果」,正是用户可以感知的功能。
说出这个观点的车企,是高合汽车。这个观点背后的支撑,也很有嚼头。
我们继续往下说。

场景卡片
熟悉高合汽车的朋友都知道,他们是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
前不久,高合汽车正式开启了一次品牌进化计划。我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我和他们的小伙伴聊了聊。
说实话,如果只看到上面的观点,追求 「结果」,追求 「用户导向」,别的一些车企虽然表达的没有那么明确,但也比较类似。不过,我之所以说高合的观点让我印象很深,是因为他们经住了我的追问:
「能不能具体说说,你们到底做了哪些很智能的功能」?
高合的小伙伴和我说了四个字:场景卡片。
这个功能很有意思,用户可以在高合 HiPhi X 车型上直接使用。
官方的介绍是这么说的:「这是全球首创的车辆智能应用图形化开发工具 ——HiPhi Play(原极客世界),用户可以轻松地组合功能,快速开发、部署和分享智能应用,打通汽车硬件壁垒,创造出可自定义场景卡,共创千人千乘的用车体验 「。
乍一看好像有点不明觉厉,不太明白,但其实只要你有机会开一开高合 HiPhi X,一定可以很快感知到这个功能,因为它会穿插在我们用车过程中的很多场景里。

举个例子:午觉模式。
很多用户都喜欢中午在车里睡个午觉,比在办公室趴在桌上睡要舒服很多。一般功能比较完善的车,可以一键放倒座椅,然后躺着休息就行。但这里有个问题,座椅的躺倒角度,每个用户的习惯其实是不一样的,于是我们只能每次再手动各种调节,很麻烦,也很将就。
但是,同样的场景,有了高合 HiPhi X 的场景卡片功能就不一样了。
因为场景卡片功能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定义和组合各项车辆功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午觉习惯,去设置一个 「午觉模式」。拿我自己来说,除了可以先设置一个自己喜欢的座椅躺倒角度外,还可以设置自己习惯的空调温度,播放的歌曲。另外我睡觉习惯开一点车窗,这个也可以提前在系统里设置好。
于是,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每次当我中午去车里睡午觉时,只需要点击一下我预设的这个 「午觉模式」,车里就会根据之前的设置条件,自动调节到我喜欢的状态,不用我再费心费力的一次次去弄,踏实休息就好。
当然,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
比如周末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就可以设置一个 「带娃出游」 模式。孩子在车上的一些必要功能,例如空调吹脚,儿童锁,都可以提前为这个模式设置好。如果你喜欢仪式感,还可以设置上车前的车门开合欢迎仪式。
再比如我自己开车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 「放飞自我」 模式。驾驶模式运动,方向盘转向运动,制动踏板运动,再播放一些收藏的歌,每次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很适合用这个模式享受一下独处的时间。

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我看来,「场景卡片」 这个功能很好的折射出了高合汽车关于智能的思考。
浅层来看,它在执行层面真正意义上帮助高合 HiPhi X 做到了 「一人拉风、两人浪漫、四人豪华、六人欢畅」 的多元场景体验,通过科技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深层来看,它在思维层面体现了高合汽车的另一层思考维度:他们希望每一项智能化的技术储备,都可以创造出 「结果」,能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他们的创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创造,而是希望和用户 「共创」,这个很厉害。
炼成之路
当然,任何功能和逻辑的实现,都是有条件的,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那么,例如 「场景卡片」 这样的功能背后,高合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体验能力,是如何炼成的呢?
我觉得很简单,两个方面:看得见的东西 + 看不见的东西。
-
所谓 「看得见的东西」—— 硬核的配置。
-
所谓 「看不见的东西」—— 底层的架构。
咱们从硬件开始说。
高合 HiPhi X 的硬件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就在前不久,他们还刚将用户好评度比较高的 6 项科技豪华配置搭载于全系 5 款车型,包括 17 个扬声器的 Meridian 音响、副驾 19.9 英寸娱乐大屏、奇华顿定制智能香氛系统、座舱内发光面板、HEPA 生化级过滤装置和驾驶员体征监测系统。
如果是功能的创新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上线,那么高合 HiPhi X 的硬件配置,则智能化体验的打造,首先构筑了一道很高的下线。

我们依旧举例说明:
比如说,车门。第一次见到高合 HiPhi X 的用户,一定会被它的车门设计吸引。这是一套独特的 「对开门 + 展翼门」 组合,车门没有物理锁心,没有门把手,对开门是劳斯莱斯同款,展翼门同样采用免触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 6 扇门均配有电机,并装有 12 颗雷达、1 个雨量传感器。有了这些基础,HiPhi X 才能为用户提供六种智能场景进出模式,才能再进一步配套 ID 感应识别、B 柱人脸识别、APP 远程遥控等解锁方式后,把车门进出场景的奢华感、仪式感、炫酷感玩出花儿来,形成对用户有价值的智能体验。

再比如说,灯光系统。高合 HiPhi X 采用了 PML 可编程智能大灯 + ISD 智能交互灯两大核心灯组,用到了 1716 颗 LED 光源。也正是有这么大量的光源做基础,用户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用车过程中的需求,自己定义和编辑一些灯语,用来显示自己的心情,和道路上的其他车辆、行人进行交互。

要知道,高合 HiPhi X 全车则拥有 562 传感器、307 个电动执行单元。另外,包括刚提到的发光面板、音响系统、香氛系统、驾驶员健康检测系统、HEPA 生化级过滤装置等等,而且这一次升级,高合 HiPhi X 还还增加了共 4 种轮圈选型、包括 7 辐亮银轮圈、7 辐枪灰轮圈、锋影轮圈 3 种 22 英寸轮圈,以及 1 种 20 英寸破风轮圈。将提供黑色织物顶棚、黑色麂皮绒面顶棚、浅灰麂皮绒面顶棚 3 种顶棚内饰,可与不同颜色、材质的内饰主题进行搭配。
这些种种硬件上的能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帮助车辆呈现出一种用智能科技营造的更具高级感的产品体验。

说完了硬件,再来聊聊架构。
高合 HiPhi X 搭载全球首个量产的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 ——H-SOA 超体电子电气架构。这么说也有点不明觉厉。打个比方,电子电气架构简单理解就好像汽车的中枢神经。它为什么很重要也很有价值?两个原因:
一是这个东西很复杂很难做。二是这个东西想象空间很大。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很多人会吐槽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做工粗糙、内饰像毛坯房。但其实特斯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 「电子电器架构」。 在特斯拉 Model 3 之前,汽车的 「电子电器架构」 是分布式的,一辆车会有超过 70 个 ECU,也就是电子控制单元。这有三个明显问题,一是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整体算力很弱,还没有手机高。二是彼此没有联系,独立的部件负责独立的功能,但信息不能互通,在用户端的直接体现就是无法整车 OTA 升级。三是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大平台,就好像手机领域,如果没有 IOS 和安卓,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繁荣。特斯拉厉害就厉害在,Model 3 把原来的 70 多个 ECU,直接整合成了 3 个大部分。中央计算模块(CCM),左车身控制模块(BCM LH)、右车身控制模块(BCM RH)。
这个非常像当时计算机时代,英特尔的 x86,将原本庞然大物的计算机,计算主板简化到三大块:CPU 和南北桥芯片组。它帮助计算机成为了真正的计算机,走入百姓家,也让软件的力量迅速崛起。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已经可以感受到的,特斯拉通过远程 OTA 升级提高续航里程,提高百公里加速,其实底层的原因就在于这。
而这一次,高合 HiPhi X 的 H-SOA 超体电子电气架构,则更进了一步。

除了通过全车 6 个计算平台、1Gbps 高速以太网、5G 通讯模块以及云端计算能力实现了对车辆整体软硬件的系统性管理,支持各种软硬件迭代之外,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变化 ——「支持用户共创」。
它不像之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企业一样,将关于智能化的种种创新和迭代停留在 「车企定义,用户接受」 的模式,比如特斯拉经常圣诞推送的圣诞模式,让车跳个舞等等。而是真正的在实现整车软硬件分离后,让合作伙伴、第三方开发者和用户都可以自己对车辆功能进行个性化定义,自由重组、调动各个硬件的功能,开发场景卡和车辆智能应用。
这个模式就很厉害了。它不仅仅会带来 HiPhi X 的持续进化,而且很有可能孵化出很多真正用户需要的功能和体验。

回归初心
高合的小伙伴告诉我,在之前强调 「想往更高・Aim High」 后,他们最近提出的品牌精神叫做 「喜欢创造・Live to Create」。
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也说:人生是有限的,梦想与想象是无限的,唯有创造才能改变世界,让生命更有意义。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普通人也能成就伟大的事。
听着有些官方,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创造并不容易。就算是放在一年之前,也很难有人相信,自去年 5 月中旬开启交付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内,高合 HiPhi X 已交付约 5000 台,覆盖全国 185 座城市,高合也成为首个拿下 50 万以上豪华车细分市场月销冠军的中国品牌。这个背后核心的推动力,或许正是 「创造」 这个词吧。
对了,那天和高合的朋友沟通之后,我到家回复了文章最初提到的那位用户的留言,很简单的几个字:「可能只是没遇到好的产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