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版:涨价嘛肯定是要涨的,现在入手我下周要提的这部车正好来得及啊!

电动车的这一波涨价由不得厂商自己
还记得 2020 年底开始的「缺芯」问题吗?从消费电子开始受影响的这一波供应链问题,在商家囤积居奇与虚拟货币矿潮的夹击之下,一时间发布两年的老产品都被炒得开始涨价;表面上只有消费电子行业受到影响,半年后这个大潮就影响到了汽车行业,一系列天灾人祸再加上随之而来有些国家的出口管控限制,让汽车行业颇受其害;

而一开始就被波及到的消费电子行业早就未雨绸缪,更新换代节奏颇快、并且供应链颇为扁平的消费电子品牌们在 2020 年底就决定了提前与供应商预约产能,彼时的汽车厂商们还坚信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本行业精益生产「Just In Time」,「零库存管理」与层次划分明确的供应商体系确保了平日汽车厂商的成本管控高效,也直接导致直到芯片荒来袭时,这些汽车厂商才发现作为二级、三级供应商的芯片厂,所剩无几的产能早就被消费电子们瓜分,于是乎,这一波「缺芯」大潮对汽车厂商的影响显得颇为要命。

不过这个「缺芯」潮其实只是汽车行业过去一段时间供应链阵痛的冰山一角, 而原材料的普遍涨价才是汽车企业真正头疼的所在,毕竟实在缺芯,汽车厂商们也可以把不多的芯片放在同平台更赚钱的车型上,把不赚钱只是走量摊平整体投资的低利润车型减产,去年欧洲部分车企甚至还通过这种措施实现了数年以来的首次盈利;再者,还可以缺件交付,有件了再召回客户来店安装,可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却不会给你留喘息的机会,实打实的就是整车成本的上升;

这其中,对电车尤为重要的电池原材料涨价才是这一切头疼中最离谱的症状;

过去几年电池原材料的成本变化,进入 2021 年后的激增几乎抹平了过去几年的下降,来源: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普纯电新车价格一年比一年低的时候,都爱举的例子就是电池成本下降的预测曲线,大家都认为需求普及就会平摊投资、成本总会下降,可是电池背后的原材料矿产资源却是有限的、而且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需求增长,还不兴供给端坐地起价么?作为电动车成本大头的电池,原材料成本涨幅如此剧烈,厂商自然也无法做慈善支撑太久,前两天刚转完自家新车剧透的理想汽车 CEO 李想就在微博上放风,「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至于说特斯拉在五天里两涨两回,只是这家相比其他家更放得开,毕竟之前隔三岔五降价的时候,特斯拉也从不按套路来。
特斯拉涨价我倒不是很关心,我只关心我的电马下周能不能提
我的手机里一直有一个相册,里面是每次加油的花销记录,虽然我不习惯记账,但每个月这笔固定花销实在是不得不记,毕竟我是一个开 2.3T 排量 Mustang 每天上下班 60 公里的中年男人,我为油价连连涨「代言」,哦不对,苦不堪言;

好在我去年底订了电马 Mustang Mach-E,作为油马用户,驾驶操控方面的要求自然不低,从两门车转看四门车,空间要求自然也不低,两个要求不就一拍即合了吗?

为啥我要来安利电马呢?因为电马还是没涨价啊!(哦长续全驱相比去年其实涨了 7,500 块,剩下的大概就属于前面李想说的那种还没谈妥的吧)
然后据我的 fellow 说现在的交付周期已经稳定下来,能在下定后 6-8 周交车,急着用车、同时也不想为原材料涨价买单的题主,为什么不加入我们电马阵营呢?

再来 Recap 一遍电马哪里好!
哦对了,我其实之前就在知乎上安利过电马,北美刚上市的时候安利过、去年国内上市的时候也安利过,既然我又来了,那就再 Recap 一遍吧。

目前还没涨价的电马 Mach-E(包括年初涨过的追风版本)每个版本都比对应的特斯拉 Model Y 要低不少,GT 比 YP 低 48,000 元,追风长续全驱比 Model Y 长续全驱低 28,500 元,后驱版本最贵的无疆长续后驱豪华版也要比 Model Y 的标续后驱便宜 7,000 元;

再加上全系的百公里加速都能压过特斯拉 Model Y 一头(0.05 秒到 0.7 秒不等),续航则是有长续航后驱的电马 Mach-E 比特斯拉 Model Y 标续后驱卖得更便宜、自然后驱版的续航也占了便宜;

还有电马 Mach-E 后驱目前提供的三个版本无疆豪华、无疆和跃世,相比 Model Y 只有一个标续后驱也给了更多的选择,选择配置(矩阵大灯、BO 音响等等)的可以选 309,900 元的无疆长续后驱豪华版,只需要长续航 CLTC619km 的可以选 282,000 元的无疆长续后驱版,而只想买一台简单大空间纯电新车的可以选 265,000 元的跃世标续后驱。

空间方面,以前就解释过电马 Mach-E 在研发时有 Model 3 作为对标车来猜测 Model Y 的前备箱空间尺寸,结果成功做出了比 Model Y 更大的前备箱,同时还从使用体验角度加上了防水、导水孔设计,而后备箱方面,Model Y 因为在北美提供了一个基本无法坐人的三排版本,从而使得后备箱进深压过电马 Mach-E 一头,前后相加几乎旗鼓相当;

价格合适、性能与续航到位之外,电马 Mach-E 也在车内交互与辅助驾驶功能上有比肩业界领先的水平,不能说这两方面有新势力的突破性两点,却能说是外资品牌中相应潮流速度最快的之一;
从交互安全与便利性方面考虑保留的 10.2 英寸仪表屏与带有硬件旋钮的 15.5 英寸中控屏幕的基础上,中国版电马 Mach-E 在车机系统上引入了福特中国为中国市场打造的 SYNC + 系统,带有国内时兴的自然语音交互功能;
而带有驾驶员状态监测的 BlueCruise 智能自适应巡航功能,前段时间也被外媒表扬是相比方向盘监测更为安全、更具人性化的驾驶辅助功能,目前的下定政策里无疆豪华版、追风、GT 这三个版本还送 90 天的免费试用,是不是真的好,一试便知。


在知乎安利过太多次电马了,续航足够、动力充沛、空间惊喜、辅助驾驶和语音助手也算行业上游水平,别犹豫赶紧下单啦~~~

---- 我是全文完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