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涡轮增压的小胖子
大众汽车 ID. 家族的首款纯电动轿车「ID.AERO 概念车」正式亮相。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还发布了「大众 IQ. 科技标签」。

ID.AERO 概念车的车身尺寸为:长 4,975mm、宽 1,897mm、高 1,528mm,轴距 2,966mm。虽然这个尺寸数据已经进入到了中大型轿车的行列,但是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冯思翰博士提到:ID.AERO 的目标为高销量的中型轿车市场。

也就是说,将会填补除一汽 - 大众迈腾、CC、上汽大众帕萨特以及进口蔚揽和 Arteon 等燃油中型轿车之外的「纯电市场」,而且还会带来跨级别的空间表现。
四年磨一剑,轿车终出现?
提到大众 ID. 家族的轿车车型,那就必须先聊 2019 年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的概念车 ID.VIZZION。

大众汽车通过 ID.VIZZION 定义了 ID. 家族轿车车型的发展目标:
能够自动驾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即可轻松操控,以及具备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ID. VIZZION 在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及可持续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 ID.VIZZION 亮相几个月后的 2019 年洛杉矶车展上,大众汽车又带来了概念车 ID. SPACE VIZZION。

虽然 ID. SPACE VIZZION 的定位是一款旅行车,但与今天的这辆 ID.AERO 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语言。

这两款车型明显比 ID.VIZZION 的设计更加保守了,但正因此它们也具备了更高的量产雏形。相比之下,ID.AERO 的量产形态要更高一些,尤其是前脸的造型设计和前机盖的设计。

不过 ID.AERO 的中国市场量产版本车型将于 2023 年下半年上市,也就是说我们想见到量产版车型还要再等一年。
AERO 的寓意:低风阻
ID. AERO 延续了大众汽车以往的设计风格,整体设计依然比较稳重,车身侧面也设计了强劲有力的腰线。翻遍了大众汽车在国内的在售车型,前杠的造型设计与上汽 - 大众帕萨特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ID.AERO 的门把手还采用了发光式触控隐藏设计,取代了传统的车门把手,这个设计也是传承自 ID.VIZZION 和 ID. SPACE VIZZION 两款概念车型。

除了发光式触控隐藏设计的门把手外,ID.AERO 前杠底部蜂巢式前格栅和偏向圆润的整车造型,ID.AERO 也拿到了风阻系数 0.228Cd 的好成绩。
而这次大众汽车赋予 ID.AERO 最大的设计亮点便是「低风阻」。所以,ID.AERO 这个名字也取自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中的 aero。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比几款低风阻的纯电轿车:

ID.AERO 在其中也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相比几款风阻系数更优秀的车型产品来说,ID.AERO 的定位反而要更加亲民。

ID. AERO 的大灯和贯穿式尾灯在夜间具备较强的辨识度,官方表示设计灵感来自于「珠宝」。我个人认为,尾灯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量产可能性,但大灯内部的设计可能难以保留。

而且,尾灯的「黑条」有些过分明显了,让 ID.AERO 这样一款轿车车型显得过于粗犷。并且,除了前杠的造型外,尾灯的设计也与上汽 - 大众 ID.4 X 和 ID.6 X 格外相似。

MEB 平台下的首款轿车
ID.AERO 基于大众汽车 MEB 模块化电驱动平台打造,MEB 平台可灵活适用于不同车身风格、不同尺寸的车型。ID. AERO 的出现,也标志着 ID. 家族的产品阵容将拓展至纯电中型轿车的细分市场。

除此之外,基于 MEB 平台的 ID. AERO 将搭载容量为 77kWh 的电池组,并且可以在 WLTP 工况下提供 620km 的续航能力。推算一下的话,ID.AERO 的「官宣」能耗水平将达到 12.4kWh/100km。这还是在 WLTP 工况下的数据,确实有些夸张了。
但如果以目前表现较好的 14~15kWh/100km 的能耗水平来计算的话,ID. AERO 的实际续航能力约在 510~550km 左右,这样的续航数据与目前 ID.6 车型的续航能力更为相符。

在概念车上,ID.AERO 搭载了一套尺寸为 255/35 ZR22 的轮毂,说实话:属实是大了些……
毕竟中大型燃油轿车上汽大众辉昂也不过只配了一套 19 寸的轮毂而已,并且大轮毂也会给电动车带来能耗的增加,所以这套 22 寸的轮毂预计并不会出现在量产车上。

给产品加上标签
除了 ID. AERO 之外,大众还发布了大众 IQ. 科技标签,那么这个标签到底是什么?

大众 IQ. 科技共包括了 IQ. Drive 智驾管家、IQ. 泊车管家、IQ. 360 全景、IQ. 智慧车联、IQ. 智能导视、IQ. 灯光精灵和 IQ. 语音精灵以及 IQ. Light 灵眸矩阵在内的 8 大科技配置。涵盖了从智能驾驶辅助、自动泊车、互联交互体验到人机交互等方面。
而这个大众 IQ. 科技标签更多的则是面向消费者购车环节,大众汽车将诸多科技功能整合于全新标签之下,简化了消费者选购车辆的过程。
最后
与以往一样,ID. AERO 量产版依旧将提供来自一汽 - 大众和上汽大众的两款车型版本。那么,作为大众 ID. 家族全新的旗舰车型,ID. AERO 能否在中国市场中分走一块蛋糕呢?

如今的「智能电动车」主要由「智能」、「电动」以及「车」这几个部分组成。传统车企们的造车经验,让他们对「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而新势力品牌从诞生之初就以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表现吸引着消费者。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向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短,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所以,决定 ID. AERO 何去何从的,或许就是价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