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5 日,高合通过线上的方式,正式亮相了 HiPhi Z 的量产版车型。同时高合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丁磊,在这次线上的说明会上,也公布了高合第二款车型 HiPhi Z 的售价区间为 60-80 万。
等等,我们看看高合的第一款车型 HiPhi X 的售价,是在 57—80 万。这不是完全重合的售价区间吗?高合在第二款车型上,既没有追求特斯拉蔚来式的从上而下打法,也没有像理想一样不断向上探索,为什么要做一个款售价区间基本一致的车型呢?
以 GT 之名
高合给 HiPhi Z 的定位是 GT,代表着「Gran Tourismo」,这是意大利语,意为「伟大的旅行」。在上世纪 50 年代后, 这个意大利的词汇,开始在英文世界中流行,最终变成了 Grand tourer。

GT 车型的最大特征是豪华,同时性能强劲,另外在舒适性上也有很好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外观线条的流畅,也是一个必要的特征。比如 1955 年的梅赛德斯-奔驰 300SL、1960 年玛莎拉蒂 3500 GT、1963 年的阿斯顿马丁 DB5,这些都经典 GT 车型。

既然高合 HiPhi Z 定位为 GT,那我们就来看看,高合是怎么做 GT 的。
首先,在尺寸上,HiPhi Z 的变得又扁又长,它的长宽高分别为 5,036、2,018、1,439 mm, 轴距 3,150 mm。而上一款轿跑型 SUV HiPhi X 的长宽高分比为 5,200、2,062、1,618 mm,轴距 3,150 mm。可以看到在高度上变化很大,这也符合轿车的定位。

在 HiPhi Z 上,高合将 HiPhi X 上标志性的 NT 展翼门,也移植到了 HiPhi Z 上。可能受限于车辆的纵向高度,所以后门并没有采用 HiPhi X 上的上下分体设计,而是保留了前后车门的对开门设计。而为了让没有门把手的车门,在开启的动作上更加智能细腻,高合引入了 10 cm 级定位的 UWB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车门开启的时机和角度。

既然是 GT 车型,那 HiPhi Z 关于操控的硬件,高合也带着诚意而来:
-
标配全铝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外加空悬和 CDC;
-
后轮转向双向角度最大 13.2°,转弯半径 5.7 m;
-
IVC 整车动态控制系统。


相比于同样轴距的 HiPhi X(分别为 10° 和 5.8 m),HiPhi Z 有了小幅提升。另外,为了提供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效果,HiPhi Z 将 AGS 主动式进气格栅与外格栅合二为一,可以与尾部的主动式空气悬浮尾翼一同工作。尾翼在车速达到 80 km/h 时,可以自动开启,增加下压力。

同时,高合将 HiPhi Z 的 22 寸的轮毂,设计成了软性轮毂嵌件,可以自己拆卸更换,保护轮毂。在说明会展示的车型,搭载了米其林 Pilot Sport EV 专用轮胎,尺寸为 285/40 R22。是一款高扁平比宽胎,偏向于性能取向。

高合的音响系统,没有直楞地采用多扬声器和大功率路线,而是选择和 Meridian 英国之宝合作,在 23 扬声器和 1,920 W 功率的基础上,共同调制。非常期待实际音感。
量产概念?
去年末,高合第一次亮相了 HiPhi Z 的概念车型,虽说是概念,但高合称,要将其中的 95% 进行量产。此次亮相的 HiPhi Z,尽数落地了概念车几乎所有的功能和设计。
星环 ISD 光幕
外观上,其实最有特色的就是把 HiPhi X 上的交互灯组扩展到了车门上,由 1,314 颗 LED 组成了侧门 ISD 智能交互灯,前后门贯穿的阵列 LED 可以逐行逐列显示语句。侧门与车头车尾的交互大灯,共有 4,066 颗 LED 灯组,一同组成了环绕整个车体的「星环 ISD 光幕」。

在发布会的演示中,我看到车辆不仅可以通过环绕车身的灯带,进行拟人化地显示,比如头灯显示眼睛。还可以联通对外的音响,直接呼唤你的名字,或者是称赞你的女伴等等。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这台车可以感知到靠近非车主以外,其他乘员的性别吗?

当然,PML 可编程智能大灯也迭代到了第二代,可能是考虑到用户对这个功能喜爱有加、使用频繁,所以特意使用了新一代风冷模组来增强散热,同时把模组集成度进行了提升。
HiPhi Bot
在 HiPhi Z 概念车上,我们看到最炫酷的,应该就是这个支持自动调节角度的 HiPhi Bot 了。

它背后的机械结构,是一个支持 8 向调节,有 4 个自由度的机械支架。HiPhi Bot 作为交互核心,支持听声辨位。从演示的视频中看,反应非常灵敏。高合官方也给出了数据:
-
前后移动,1 秒到位;
-
横竖屏切换,2 秒完成;
-
前后左右高频摆动,3 次/秒。
这种体验相比于蔚来 NOMI 这种拟人化的思路,其实来得更加震撼,因为这是一块中控屏,在整个向你转动。当然,我比较好奇,这个机械机构的防夹设计和抗阻识别能力。而在 HiPhi X,高合已经把 HiPhi Play 玩儿非常溜了,在 HiPhi Z 上,这个 HiPhi Bot 的加入,势必会将可玩性进一步提升。
而 HiPhi Z 的车机,将采用 EPIC 的虚幻引擎进行开发,所以我可以期待一下,高合车机在流畅度和 3D 渲染方面的提升了。

其实仔细观察 HiPhi Z 的内饰,HiPhi Z 的方向盘变成了一个正圆。同时,高合将 HiPhi X 方向盘上的触控板,在 HiPhi Z 上更换为了触控按键。同步,为了增强座舱的「舰船」感觉,高合甚至用上了水晶档把在中控。再加上门板麂皮镭雕打孔透射出的氛围灯、以及仪表台采用双层双色注塑工艺(2K 工艺)与高透度熏黑材料结合的氛围灯,都在用力烘托「舰船」的感觉。
辅助驾驶

在 HiPhi Z 的感知硬件上,高合同步跟进主流配置,总共有 32 颗传感器,算力平台为 Orin-X;
-
1 颗激光雷达
-
8 颗感知+4 颗环视
-
5 颗毫米波、12 颗超声波
-
DMS 摄像头
-
脱手检测传感器

高合官方称,配合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模块,前向最大探测距离可达 250 米。高合也对他们的高阶辅助驾驶软件的时间线有了明确,智能召唤、红绿灯识别、目的地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家庭区域自动泊车辅助,这些功能,会在 2023 年,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会陆续上线。而且在高合的演示画面中,我还看到了交互灯组,参与了整个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对外的展示。
电池

HiPhi Z 搭载了采用 CTP(Cell to Pack)技术,电池包容量为 120 kWh,可以提供 CLTC 续航 705 km。
再次解释一下 CTP 技术,现在最主流的电池封装,一般按照 CTM(Cell to Module)流程,遵循是「电芯-模组-电池包」最后到车身底盘,这样的三级装配流程。而 CTP 就是拿掉了这三级中的模组,可以进一步给电池包塞进去更多的电池。
在 HiPhi Z 上 的效果就是,在同样的轴距下,HiPhi X 是 97 kWh 的电池,而 HiPhi Z 是 120 kWh 的电池,而且 HiPhi Z 还是个轿车。

在说明会上,高合还特意提到了这款电池的安全性。采用了消防喷淋的理念,使用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对异常电芯定向喷淋,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CTP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而高合直接在前舱的位置,增加了一条支撑梁。

一般的支撑梁是连接左右的悬架塔顶,可以提供一个横向的支撑,很多车都有以横拉杆将左右轮罩连接在一起来提升刚度。大部分车企,用的是简单形状的铝管或钢管,两点连成一线。HiPhi Z上,高合将这两点,扩展成了一个叉臂铝铸件,不但将两个轮罩进行了连接, 还通过与车舱的连接,形成了一个更稳定的三角形。
高合官方的数据是,局部刚度增加 20-50%,而 HiPhi Z 整车的车身刚度,也达到了 34,900 N·m/deg。
写在最后
大致梳理完高合第二款车型 HiPhi Z 的信息,可以看到在很多地方,是对 HiPhi X 的优化和补足。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高合为什么要这么做「双旗舰」?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高合在真正的高端纯电市场,已经有了不小的品牌号召力,这点不管是从高合自己发布的销量消息,还是横向对比这个价位的竞品,都是如此。
而在真正的高端市场耕耘了这么久,高合回头才发现,国内的新势力,刚刚开始集体冲锋 30-50 的价格高低。而 50-80 万区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时候再推出一款售价齐平的旗舰,用已经熟悉的套路,将产品打磨得更好,来进一步占据这个蓝海市场,不是顺理成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