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民
7 月 11 日,极氪 001 车型迎来众多更新,包括智能驱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的进化,还有全新的车型极氪 001 ME 版,34.9 万元起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极氪 001 的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从之前的高通骁龙 820A 升级成了高通骁龙 8155 芯片,而且整个座舱软件系统也将进行更新,这一整套软硬件更新都是免费的,开了业界先河。
一个对比是,蔚来的 866 车主,要升级包括高通骁龙 8155 座舱芯片的智舱系统,需要支付 9600 元费用;而岚图 Free 车主,也需要付费升级 8155 芯片,价格是 4999 元。
另外,极氪 001 还增加了智能蓝牙钥匙,此前极氪 001 车主诟病的卡片钥匙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而且蓝牙钥匙也是免费。

0 元升级座舱芯片、免费配蓝牙智能钥匙,给极氪 001 车主带来的是大福利,同时也提升了极氪的口碑,而极氪需要付出的代价是 3-5 亿元的基于新平台的座舱系统的研发升级费用。
从目前的反响来看,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也进一步加剧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内卷。
下面具体来看看极氪 001 这一次升级到底都有些什么?
智能座舱更新: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免费装
面对此前用户吐槽最多的极氪 001 车机卡顿,操作问题频发,极氪官方终于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座舱计算平台高通骁龙 8155,而且是免费为所有新老用户升级,跟着硬件来的还有全新的极氪软件系统版本 Zeekr OS 3.0。

用上了 8155 芯片,同时软件上进行优化,极氪 001 的新座舱提升明显:
首先是系统速度更快了。
车机唤醒时间 2 秒,车机冷启动速度提升 3 倍,滑动帧率提升 66.1%,车载应用打开时间平均 1.3 秒。
其次是人机交互更加丝滑。
有 114 个 Icon 优化;新增下滑控制中心,里面 18 个高频功能可以自定义;可见即可说,新增和优化语义 70 项,11 种语音包可以切换;此外,智能电容式触控方向盘的交互也升级了。
最后是座舱体验更加丰富。
包括将车机地图从百度地图切换到了高德地图,新增了腾讯的爱趣听,内容全面升级,另外在音频技术方面也有提升。
为了这一次智能座舱升级,极氪据称投入了超过 3 亿元的开发成本,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迭代。这一次,极氪诚意满满,决定免费为所有用户进行升级。

在座舱芯片升级问题上,为什么蔚来、岚图升级要钱,而极氪升级不要钱?
以「用户企业」蔚来为例,我们来盘一盘这个事:
从车企的角度,蔚来现在的老款 866 车主已经有 20 多万了,这比极氪 001 的车主(2 万多)要多一个量级。如果升级免费,极氪可以花 3 - 5 亿人民币搞定,而蔚来则起码需要花 20 多亿人民币,而且还有人员、资源的投入,这对于初创的蔚来来说是不太好扛的。
从用户的角度,所有用户都希望自己可以免费升级更好的座舱芯片,但是蔚来已经交车有 4 年,极氪才交车不到 1 年。
而且蔚来的 820A 车机系统用起来问题不大,不像极氪 001 那样吐槽众多。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是非常正常的,智能汽车的消费者也要慢慢接受这一点,接受不了就只能不升级或者换车。
但除了这两个角度,还有技术和产品的角度。
蔚来 866 的车型出来的早,已经是 3 - 4 年前的车,基于 NT1 平台打造,本身那个时候高通骁龙 8155 还没有那么火热,当时的主流座舱芯片就是高通骁龙 820A,当时蔚来没得选,你看现在蔚来 NT2 平台的车,也都切换到了 8155 上。
而从产品的角度,蔚来基于 820A 打造出来的座舱体验,其实没有遇到很大的用户体验问题,这是蔚来在软件上做了很多取舍和优化;而极氪 001 的座舱则不同,它基于 820A 芯片的系统是卡顿的,用户体验并不好,被吐槽很多。
所以蔚来 866 车型的座舱是要从还可以(820A)到好用(8155),而极氪 001 的座舱是要从不好用(820A)到好用(8155),两个车企座舱系统体验的起点不同。
所以从方方面面来理解,蔚来 866 升级座舱芯片收费是为提升车机体验,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车主不升级也不影响使用体验;而极氪 001 升级座舱芯片完全免费则是为了解决产品问题,同时回馈车主,挽救口碑。
总之,车企境况不同,目的不同,策略不同,价格方案也就不同。
根据极氪的规划,其智能座舱升级服务在今年 8 月 1 日起就可以预约,而且这次升级不用过多的拆零部件,因为 SEA 架构的灵活性,所以这次车机更新基本上只需要卸几个螺丝,硬件更换只需要 35 分钟,软件升级差不多 2 小时。
智能驾驶能力更新
极氪 001 此前的辅助驾驶功能中,拿得出手的就是 ACC,而且 ACC 的效果还不怎么好,这一次,极氪终于将 ACC 功能的体验优化了,而且拿出了 LCC 车道居中保持功能。

极氪将这次升级的功能打包为:全速域主动巡航控制。
具体来看,特性包括了:
- 全速域覆盖:0-130 公里 / 小时全速域覆盖,拥堵跟车表现更好;
- 智能调节跟车间距:在高速和低速行驶场景下自适应调节跟车距离;
- 精准车道识别:识别多种车道线、路沿内侧通行范围也可识别;
- 智能过弯:过弯的时候自动降速,急弯的时候提前预警接管。
另外,在一些比较高发的危险场景,极氪 001 的智能驾驶系统新增了遇行人 / 非机动车避险、遇大车避险以及遇占道避险等特殊场景的应对功能。
当然,笔者还是更加期待极氪 001 的导航辅助驾驶 NZP 的更新,这套基于 Mobileye EyeQ5 芯片打造的系统在当下市场里是否有一战之力?
实际上,极氪智能驾驶副总裁陈奇(前华为 ADS 产品研发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极氪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策略目前采取的是「自研 + 供应商」双线并进。
供应商方案就是采用 Mobileye EyeQ5 芯片以及配套的国产 ADAS 公司(如知行科技),Mobileye 也准备把中国核心的研发团队放到杭州湾来全力支持极氪的项目。
现阶段,极氪的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经接近 500 人了,供应商模式下的团队人数在 100 多人,自研团队有 300 多人。
目前极氪正在快速推进自动驾驶系统的自研,现在基本上能够把自动泊车、NZP 导航辅助驾驶,城区自动驾驶都打通。
另外一方面,Mobileye 也在 EyeQ 系列芯片的开放性方面做更大的突破,不会再保持以往「黑盒子」的供应模式。特别是 EyeQ6 及以后的芯片,会变得更加开放,对车企个性化开发更加友好,极氪在后续极有可能会跟进 EyeQ6 芯片的量产。
智能驱动更新
得益于极氪 001 是基于可扩展 SEA 浩瀚架构进行开发,有超过 4000 个 API 接口,硬件方面有 7 大核心底盘控制器以及 33 个智能驱动硬件,千万行软件可以实现软硬件的耦合与协同。

所以这一次进化,极氪 001 在驱动系统方面带来了两项重要功能:「闪电切换」和「智能防滑系统」。
所谓「闪电切换」,指的是极氪 001 可以在 0.4 秒内完成三种驱动模式的切换,过程中要调动 6 大 ECU 和 18 个传感器,实现全时后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三种驱动模式的切换。
在「闪电切换」技术的加持下,极氪 001 的 CLTC 综合工况续里程提升 34 公里。

在日常通勤时,可以切换全时后驱,能减少能耗、优化续航;在周末郊游的时候,可以切换适时四驱,可兼顾性能和效率,车辆的通过性和续航表现可以兼得;在雨雪湿滑路面上,可以切换全时四驱,提升驾驶信心,车辆行驶更加稳健。
「智能防滑系统」就很好理解了,这一更新可以让用户更加安心的玩漂移。在雪面车辆时速 0-60 公里的加速时间快 0.8 秒,在直径 200-250 米的冰雪圆环,车辆极限过弯最大可控速度提升 5-15 公里 / 小时。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有用户去玩漂移,但在冰雪下雨天气,这一系统肯定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

根据极氪的规划,「智能防滑系统」将会通过 OTA 向所有用户推送升级,而「闪电切换」系统将会通过软硬件同步更新到后续交付的新车上,这一系统将会在极氪 001 YOU 版上率先搭载。搭载这两项新系统的全新极氪 001 YOU 版,起售价保持 38.6 万元不变。
总结起来,极氪这一整套包含智能驱动、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的更新,都会跟随着 Zeekr OS 3.0 全量推送给极氪 001 车主,开启推送时间为 7 月 19 日,最快一个礼拜后,用户就可以体验到自己全新的极氪 001。
Zeekr OS 3.0 包含了底盘域、车身域、智驾域和座舱域,更新涉及 25 个 ECU、29 项新增功能以及 204 项体验优化。
一辆全新车型:极氪 001 ME 版
极氪在过去的 200 多天里,已经交付了超过 2 万台车,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用户也提出了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在这一次更新里,极氪还带来了一款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车型:极氪 001 ME 版。

它可以满足用户对于电动车性能和续航两个方面的需求,在性能方面有双电机 400kW 的功能,零百加速 3.8 秒,在续航方面,用了一块 100 度的电池包,CLTC 综合工况续航可以做到 616 公里。
而且这款全新车型也会包含智能防滑系统以及高通骁龙 8155 座舱芯片,起售价 34.9 万元。
随着全新车型的推出,极氪将朝着更大的交付目标前进,另外,极氪掌舵人安聪慧透露,其已经交付的 2 万多台极氪 001,平均保值率达到 89.67%,当然这距离极氪 001 启动交付还不到一年。
至此,极氪 001 在售的车型有 4 款:
- 长续航单电机 WE 版,起售价 29.9 万元;
- 长续航双电机 WE 版,起售价 29.9 万元;
- 长续航双电机 ME 版,起售价 34.9 万元;
- 长续航双电机 YOU 版,起售价 38.6 万元。

用四款车型打天下的极氪 001,能够依靠这一次的智能化大升级换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