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其林
在线下演出停摆了几个月后,我终于有机会出门参加了一场脱口秀,主题叫「2022 年,你的安全感是什么」,举办方正是那个跟浑身打满的安全烙印,被调侃为「连 logo 都系上安全带」的沃尔沃。
说起来略显讽刺,过去这几个月,可能是我也是很多人安全感最缺失的几个月:冰箱里的食物还够不够?明天能不能出门?居家办公的日子要到哪一天?…… 对于明天的未知和无法掌控,成了内心不安的来源。
也许正是上半年的动荡,让我们更切身的感受到安全感的可贵;也许正是汽车行业如今的巨变,让大家更能感受到「安全感」这个略显古板的承诺的可贵。
归根结底,安全感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对于汽车领域更是。
安全感来自对未来的把控
72 小时,这是我最近的「安全红线」,当手机上的天数显示「3 天」,便意味着我的红线迫近,急需一次核酸来给自己「续命」。对于如今的汽车行业来说,如果有类似的「红线」,那就是电气化转型的 deadline。
在电气化浪潮之下,几乎每家传统车企都提出了电气化转型的目标 ——2030 年实现全面电动化。让目标从压力转化成动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速自己转型的步伐,做最坚决的自我革命者,用对未来的把控来换取安全感。
去年,沃尔沃宣布了自己将加快电气化转型的速度,在 2025 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 50%,其余为混动车型;在 2030 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相比于一众传统豪华车企,沃尔沃不仅态度坚决,也给出了切实的动作:一边对现有产品下手,扩充新能源车型的产品矩阵;另一边加速电动化技术的研发,为未来的产品打造技术根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沃尔沃下一代纯电汽车将基于 SPA2 纯电平台打造,自带纯正的电动车设计 DNA,车内空间将变得更大。根据此前曝光的 SPA2 纯电平台信息显示,SPA2 纯电平台能够装配双电机和体积更大的电池组,不仅能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也能进一步提供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

除了在纯电平台上发力,沃尔沃也加紧在动力电池上的研发。未来十年间,沃尔沃产品搭载的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将突破 1000 Wh/L(700Wh/kg)的里程碑,并实现 1000 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将充电时间缩短至近一半。
用新一代的纯电平台和动力电池技术,来提升纯电动车的竞争力,才能让电气化转型这条路走得更有底气。
安全感是相互的
过去的一年里汽车行业最流行的词可能就是「共创」、「用户型企业」,让用户参与车辆的命名、设计、配置选择等活动中,拉近车企与用户的距离。对于这种深度参与的玩法,消费者们可能是仁者见仁,不过对于一辆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恐怕没有人能拒绝。
以沃尔沃最受欢迎的「免费取送车」为例,2022 年上半年就有超过 10 万名车主享受了这个服务,总行驶里程超过 215 万公里,享受服务的次数和里程数相较于 21 年同期提升了 88%。类似「零部件终身保」、「全天候守护」等服务共同构成了沃尔沃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提心服务,带来的不仅是参与感和趣味性,更是与车辆密切相关的服务,一种服务周到的安全感。

当一个品牌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安全感时,用户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车企安全感,最直观的反馈就显示在销量上。
上半年,受疫情和原材来短缺的影响,国内豪华车市场销量 126.5 万辆,同比下降 14%。在这样的背景下,沃尔沃 6 月销量环比增长 63%,单月销量达到 16272 辆,排名超越雷克萨斯,位列豪华品牌第五。上半年,XC90、XC60、S60 等主力车型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这种逆势增长,就是用户反馈给沃尔沃的安全感。

当然,这种增长也离不开销售模式的顺势转变。
在固有印象中,直营店似乎是新势力的专属,经销商体系则专属于传统车企。不过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如今两者的界限也不再分明,我们能在商场里看到越来越多 BBA 等传统车企的直营店。
直营店用透明的价格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而经销商体系带来的体系能力更是传统车企积累下的一笔财富。因此,沃尔沃将这两种销售模式融合,携手经销商开设城市中心直营店,开启了一种新零售模式。

经过了两年多的探索和积累,沃尔沃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开始加快开店速度。据悉,到 2022 年底,沃尔沃汽车将新增 25 家城市中心店和 1 家直营店,城市中心店总数将达到 33 家。
用创新重新定义「安全感」
当我们提到汽车与安全时,常常会想到安全带、安全气囊,发生碰撞时的车身安全;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加码,安全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体积庞大的动力电池上车后,电池安全成了电动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环;越来越多辅助驾驶功能上车后,如何利用辅助驾驶功能更好地保障安全,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把安全与保守画上等号,殊不知对待安全最稳妥的就是创新,用对创新技术的知己知彼来应对新鲜事物,重新定义安全感。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在大家心里都是激进派,似乎与沃尔沃这样「安全派」不挨边。不过,年初的 CES 上,沃尔沃正式官宣了其将向美国加州用户推出无人监管的高度自动驾驶功能 ——RidePilot。

一旦开启了 Ride Pilot,驾驶员可以将所有与驾驶相关的工作都交由沃尔沃汽车来处理,这就意味着其不仅可以从繁重的驾驶负担中被解放出来,将更多驾驶时间用来进行阅读、写作、办公、社交等活动;也能在特殊路况下让系统提供更安全的驾驶保障。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沃尔沃在之前多年做了无数功课。
早在 2015 年,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就承诺,对在符合交通法规的自动驾驶辅助模式下发生的事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也是在同年,沃尔沃与世界一流自动驾驶供应商合作开发辅助驾驶系统,拥有了完整的 inhouse ADAS 自研能力。
如今沃尔沃的 Ride Pilot 功能,在硬件方面搭载标配 Luminar 激光雷达出品的 Iris 激光雷达传感器、5 个雷达、8 个摄像头以及 16 个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多传感器组合提高自动驾驶算法的容错率。同时配合自动驾驶最强计算平台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结合持续不断的软件升级,为用户提供一整套软硬结合的安全自动驾驶技术系统解决方案。

如果不翻阅历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在 Ride Pilot 上搭载的、也被众多车企在量产车上使用的 Luminar 激光雷达,正来自于沃尔沃在 2018 年的投资。

从 2015 年宣布对自动驾驶事故负责、2018 年投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 Luminar,到 2022 年初 Ride Pilot 亮相。在自动驾驶功能上车这件事儿上,沃尔沃并不是第一家,但在对自动驾驶的起步上,沃尔沃绝对是领跑的第一梯队。
在这中间的多年,是对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反复验证,让创新的技术成熟的运用到量产车上。最终,当这些创新技术被推上前台,除了用功能为用户带来安全感,这种行为本身也让我们感受到安全感。
最后
2022 年的汽车领域,似乎并不缺少新鲜的概念和激进的功能,相比之下,强调安全感被衬托成了「老古板」。可是安全不是一成不变,是抱着审慎的态度去创新和尝试,以最可靠的产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在这个智能汽车蒙眼狂奔阶段,安全感恰恰是最弥足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