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上狂想

轮上狂想

Model Y
关注

【今天看啥车】时尚小精灵 Smart #1

smart #1

2022-09-13

不关注车的年轻人对于 Smart 这个品牌可能没啥记忆了,不过,Smart 当年也算是车圈的时尚弄潮儿,这个由奔驰和 Swatch 合作的汽车品牌,在欧洲就是为了将奔驰的品牌带给更多年轻新潮的消费者。

在电动汽车还没出现的时候,开个 Smart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游走,差不多跟现在开个五菱宏光 Mini EV 敞篷版一样小资,毕竟没有多少家庭会有这个冲动,花十来二十万去买一台两座、排量顶多一升出头,发动机装在你屁股下面的小车。我曾经开过 AMT 变速箱的 Smart fortwo,那种感觉咋说呢……真的很像开公交车。

虽然但是,当吉利在电动时代重新把 Smart 这个品牌推向市场的时候,我觉得是应该 salute 的。毕竟吉利与 Smart 两者的设计能力、产品研发能力都还不错,想必有机会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一点清流。

结果确实如此。

就算不以过往 fortwo 的标准来看,Smart #1 也像是一台挺大的车。但不要被它骗了,Smart #1 车长只有 4270mm,就连杂牌车斯巴鲁 BRZ 都要比它长 10mm。

电动时代,汽车设计有越来越多的办法能让小车看着显大。Smart #1 通过四轮四角的布置,使得轴距可以长达 2750mm,比基于缤智底盘的小鹏 G3i 长了 125mm。而且 Smart #1 顶配车型还用上了四个 19 寸轮毂,使得整车的下盘看着异常扎实宽大。

虽然外观造型能够通过设计让车看着显大,车内空间终究无法突破物理定律限制。笔者身高 186cm,车内空间只能说是刚刚够用,前后排空间真没比自己的福克斯强多少。但好在 Smart #1 没有使用万恶的 Coupe 溜背造型,所以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非常宽敞。

后备箱空间也就是刚刚够用的水平,提车之后要是在后备箱里整个储物箱放点杂七杂八的东西的话,可能留给大件行李箱等物品的空间就不多了。这台车比较贴心的是提供了后排座椅前后移动的功能,在后排不用满载的情况下,能够适当扩展后备箱空间。

所以呢,Smart 从以前的三门 city car 变成了现在的 SUV,却没有改变它主要满足个人,顶多二人世界出行的基因。要是真的需要一台「家庭用车」,Smart #1 大概率会战败给同价位的广汽 AION V,或者比亚迪吧。

既然如此,咱就不讨论实用性。说到这里 Smart #1 就精神了。

在这个啥车都讲究大嘴、运动、锐利线条的年代,能有 Smart 这样突出圆润的车型实属罕见(这里不讨论欧拉那种智障玩意儿)。后视镜是圆的、车灯是圆角三角形,空调出风口是圆的……除了中控屏的四个角之外,几乎任何你能在这款车上看到的零部件都是圆的。拜托长城学学 Smart,这才叫真的懂女性消费者,男的看了都会喜欢。

好的设计绝对值得消费者为此多花钱。Smart #1 车辆内外的很多设计细节,也会让它看起来物超所值。比如窝藏在前 IP 板下面的液晶仪表盘。比起很多品牌傻傻地竖个 LED 屏在那里,Smart #1 的设计感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车门、前 IP 等部位各种材料构成的板件相互层叠交汇的设计也是令人赏心悦目,很有层次感,也让部分位置被真皮包裹零件环绕的金属/塑料零件一点儿也不突兀。有种柔中带刚的感觉。

可惜,展车上用的材料不太配得上这么好的设计。

虽然前 IP、门板上摸得到的地方按理来说都是真皮包裹的,但摸上去就像摸硬塑料那么硬,冷冰冰的,而且浅色部分的真皮面料用的也是比较普通的橘皮纹理,不太时尚。这方面欧拉芭蕾猫反倒比 Smart #1 强很多。

展车上触感金配色部分的区域虽然官方宣传用了 INS 膜片,更耐磨、不怕晒,但摸上去和看着的塑料质感还是有点明显的,不知道正式量产版本还有没有改动优化的空间。

中控区域储物空间虽然在盖子合上的时候很好看,但打开盖子之后,盖子和储物格边缘都有点硌手,不太精致。虽然我非常希望 Smart 能改改这个地方的设计,不过考虑到这车都开始准备进入量产阶段,想改模具都不容易,所以就对此不抱什么期望了。

综合来说,除了一些小细节似乎还不够成熟之外,Smart #1 的静态体验我觉得是很清新的。现在是个车都宣传自己智能化,搞个大 SUV 也得来一嘴赛道运动,Smart 正儿八经走时尚路线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这不是一台需要用理性对比和复杂的计算来做出购买决策的车。毕竟 19-24 万的售价,往上还有个限量 28 万的 Brabus 高性能版,但这车续航不算特别长,空间不大,品牌知名度也不算高,车屁股的「豪情精灵」甚至是扣分项……它的目标用户,个人总结下来就这两个特点:

1. 对车的基础属性要求不高,消费能力高,很看重设计所带来的个性

2. 知道 Smart 品牌

真值得理性分析的,只有选什么配置。除了 Brabus 之外三个价格——19、20、24 万,很明显买 24 万顶配版本和其他价位的用户不是一群人。24 万上面提供的内饰和外观颜色选项,以及 Beats 音响,都是对 Smart 时尚形象的重要加分项。所以个人比较推荐意向用户们看看自己预算,能买顶配就顶配,更多的颜色选项才能最大程度上呈现这款车的个性化特点。

如果预算只刚刚够得着低配的门槛,个人不建议强行上 Smart,还是优先考虑那些不太时尚,但是实用性更强的自主品牌纯电车吧。

顺带一提,现在预定 Smart #1 应该要等到明年二三月份才能提车,而且官方暂时没有推出国补兜底的服务,也就是说就算现在预定,你也大概率享受不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了。不知道下半年 Smart 会不会为了拉动销量而推出相应的政策呢。

撰文:轮上狂想
简介:一个前科技媒体、科技/汽车公司小 PR 的分享空间,尽自己所能尝试以个人的视角观察自己关注的领域。所有内容均为个人主观观点,欢迎讨论。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2
5